查看原文
其他

【防城港】边疆民族团结稳定绽放“幸福花”

2014年,东兴市京族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9年,防城港市公安局十万山派出所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防城港市中医医院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港口区白沙𬇕街道仙人湾社区被评定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这一项项荣誉的取得,记录了我市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进步、发展的点滴。

东兴市京族学校。(资料图)

我市是中国仅有的两个沿边与沿海交汇的城市之一,全市户籍人口101万人,有壮、汉、瑶、京等37个民族,是京族的唯一聚居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海边山”特色优势,带领各族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新征程,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描绘出一幅幅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民族关系和谐融洽、边疆稳固安宁的崭新画卷。
厚植发展根基,助推共同富裕
在新时期民族团结的崭新画卷上,“共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鲜明主色调。
多年来,我市坚持深入推进产业兴边、开放睦边富民行动,抓好边境民族地区发展,激发跨境民族固边动力。依托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园区建设,以跨合区建设带动其他园区出入境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推动沿边产业布局按照“点-线-面”方向优化,打造沿边产业经济带。同时,充分利用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委会与越南广宁省经济区管委会定期会晤机制等沟通交流机制,在规划设计、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沟通,实现两国园区功能互补,共同发展。居住在边境的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感、自豪感明显提升,维护边境稳定、守边固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北仑河二桥口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码头装卸作业平台,加快推进峒中口岸综合服务区、里火-越南北峰生通道桥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建设。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建设和区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防东铁路、G219防城峒中至东兴一级公路、国门大道和马峒公路建设,超前规划东兴铁路口岸。全力推动防城-东兴-芒街-下龙-海防-河内国际铁路运输通道以及防城港支线机场建设,打通边境地区对内对外联系大通道。

中越北仑河二桥国门楼。(资料图)

基础牢、产业兴,产业兴则百业兴。我市加快落实“国十条”政策,开展“百企入边”行动,推动东兴市、防城区采取“小组团”滚动开发模式,向边境后方腹地布局实体经济,推动沿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线到面的扩张目标。2021年,全国首个“5G云上钢厂”落户防城港,防城港钢铁全行业产值实现1075.2亿元,成为广西第二个拥有单个千亿级产业的地级市。
此外,依托口岸和跨境劳动力优势,我市在口岸周边规划布局跨境电商、跨境金融等产业,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其他片区规划布局进出口加工制造、跨境物流等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不断提升边境地区产业发展水平,让边境群众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富、日子更美。
聚焦民生实事,擦亮幸福底色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边境群众的心头之困、生活之急、发展之忧,千方百计解决跨境民族在住房、教育、医疗、婚姻等方面的困难,增强跨境民族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稳、边境安。我市通过金融、技术、人才等方面政策,培育和壮大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以及金花茶、八角、肉桂、香糯等特色产业,利用电商平台解决特色农产品销售问题。2020年、2021年,我市连续两年组织全市民族贸易企业和民族特色农产品参加粤桂协作消费对接活动暨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广州)交易会。截至2021年底,全市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共建成村级供销社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5个,入社农户2185户,带动农户5225户,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特色产业30多个,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迈上“致富路”。


工人将肉桂切片。(资料图)

我市还不断加快推进抵边新村工程建设,补齐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教育等短板,稳步提升边境居民生活质量。“十二五”以来,东兴市建设农村饮水项目48个,实施危房改造2873户。“十三五”以来,防城区建设农村饮水项目244个,完成危房改造11500户,共解决7.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和6万人的住房问题。推进远程医疗“县县通”惠民工程建设,实现边境地区远程医疗服务、参与医联体建设、城乡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
在教育领域,我市筹措落实教育资金,支持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基础教育提质扩容、普通高中建设、校舍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及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大力改善边境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读好书”。
坚持示范引领,提升创建成果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族等资源和潜力,积极发挥区位、生态、平台、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奋力在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
我市积极将“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融入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爱党爱国教育相结合、与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相结合。积极搭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创新开展“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 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营造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社会环境。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保护传承京族独弦琴、瑶族刺绣、上思虽蕾等非遗项目,有效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
女声小组唱《过桥风吹》。(资料图)
同时,我市持续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单位)、进企业(园区)、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景区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尊重彼此文化,互相学习语言,增进文化认同,强化各民族“一家亲”“石榴籽”意识。在边境地区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百点工程”,打造了东兴市江平镇𬇕尾村、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等一批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群众富、环境好、村容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
团结催生进步,团结促进发展。近年来,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硕果累累,全市涌现出8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8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14个防城港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我市以“各族群众心向党”为主题创作的民族舞剧《京岛情海》、采茶戏《情暖北仑河》、京族独弦琴演奏曲《过桥风吹》等一批高质量文艺作品享誉海内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呈现出“处处花开”的繁茂景象。




来源|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记者| 黄艳芳

编辑| 廖雪杏

校对| 莫海瑞

审核| 丁   蕾

值班编委| 黄少邓

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出品

—————————  精彩推荐  —————————

 防城港市七届人民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召开

 人民日报刊发刘宁书记“声音”: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首家国际互联网医院获批

 谭丕创强调:严密考务组织 加强服务保障 确保高考安全平稳有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