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城港】小渔村嬗变生态海湾城市



防城港市位于我国陆地海岸线最西南端,是一座因港得名、依港而建、凭港而兴的港口城市、生态海湾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南向门户城市和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在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上狠下功夫。经过30年的建设,我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小渔村嬗变为生态海湾城市,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正在散发绚丽光彩。



港口区红树林。(资料图)

城市框架不断拉大

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连日来,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上防高速”)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不畏高温酷暑,抢抓工期,有序推动项目建设进度。截至6月16日,上防高速已累计完成投资87.77亿元,占总投资的88%,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内建成通车。

上防高速建成通车后,将有利于形成中南、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增强防城港、上思和南宁之间的联系,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以前,防城港是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渔村,没有像样的公路、铁路,交通十分闭塞。到1993年建市时,全市拥有公路里程仅1120公里,交通短板比较明显,群众生产生活和交通通行条件仍很落后。

1997年10月,钦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市告别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00年8月,广西边境建设大会战在东兴拉开序幕,我市加快陆路交通体系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03年10月,西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12年,钦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3年12月,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市在全区14个地级市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2013年12月30日,南宁至防城港高铁正式运营,我市进入高铁时代。目前,我市已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沟通国道和东南亚,连接县(市、区)的路网结构,防城港支线机场、南宁吴圩至上思高速公路、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上思至峒中高速公路、铁山港至凭祥公路(东兴至凭祥段)以及国门大道等交通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

在港口建设方面,2022年,我市先后完成7个泊位对外开放,新增口岸年吞吐能力3413万吨。目前防城港口岸已获批对外开放达46个泊位,开放泊位在全区排第一,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港口枢纽能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仲夏的港城,生机盎然,漫步其中,处处可见“城市与红树林交相掩映、人与白鹭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成群候鸟在我市海域上空翩翩飞舞。(资料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多年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高绿色指数,提升绿色含量,推进绿地、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共建,优化“拥湾发展、沿江布局、边海联动、全域美丽”的蓝绿空间布局。

此外,我市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茅岭江茅尾海由非法采砂典型变为生态治理典范,整治成效被自治区评为整改标杆,被自治区推荐参评全国正面典型案例。

如今,具有“海边山”特色的防城港,草长莺飞、水清岸绿,白鹭纷飞、鱼儿欢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天更蓝,“防城港蓝”成常态。2023年截至6月15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4%,全区排名第一;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6.6微克/立方米,全区排名第二。

——地更绿,山清水秀生态美。我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保护区总面积7万多公顷。湿地总面积8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超62.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平方米。土壤环境状况良好,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水更清,岸绿河畅水净。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市主要河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今年一季度,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5位,水质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8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近岸海域更洁净。我市近岸海域水质面积优良比例97.8%,水质连续4年均为优,重点海水浴场的海滩垃圾数量密度同比下降99.4%。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布氏鲸、全球极危鸟类勺嘴鹬等“贵客”频频现身防城港近岸海域。

——人民更幸福,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1个,自治区级生态县(市)1个、生态乡镇10个、生态村53个,市级生态村81个。2022年成功上榜“中国环境舒适城市”,环境舒适度在全国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第12位。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6月21日傍晚,金花茶大道车水马龙,夕阳余晖映照着两侧林立的高楼,格外壮美。

车水马龙的北部湾大道。(资料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部湾大道3座人行天桥披上了“霓虹彩衣”,成为港城夜间一道靓丽的风景。

华灯初上。(资料图)

这些年来,随着港口的不断扩大和完善,我市开启了新型城镇化步伐的新征程,已经构建了一个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东兴、上思为副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在我市中心区,形成了“三岛三湾”的城市发展格局,产业布局比较合理,功能分区比较清晰,等级有序、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海湾特色城市的特点日益彰显。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我市按照建设与管理并重、里子与面子齐抓的要求,加快推进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环卫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推动老旧片区改造,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住房改善工程,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改造地下管网,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达到国家“长治久清”标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白浪滩污水处理、上思垃圾场渗滤液改造等污垃设施投入运行。启动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先后建成伏波大道等主干路网及文昌大桥等交通枢纽,打通一批“断头路”,实施一批绿化彩化工程,打造“一街一景、一园一花”以及特色花林、花海景观,对道路、公园广场、楼宇、水际线等照明设施升级改造,打造“移步皆景、四季有花”的生态滨海边城。

在教育与医疗卫生等方面,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三甲综合医院,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北部湾高中、市妇幼保健院等一批民生项目竣工使用,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平安建设和兴边富民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全区前列。

如今的防城港市,享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氧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白鹭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等美誉;成功举办了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等重大活动;依托海洋特色渔业民俗文化,创新推出以“游生态港城、吃生猛海鲜”为主题的文旅节庆“北部湾开海节”,入选全国100个特色丰收节庆。





来源|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记者| 李雪妮
编辑| 廖雪杏
校对| 程依冬
审核| 时   楠
值班编委| 张海旭
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 广西约6.16万考生过一本线!填报志愿,这些骗局要警惕

● 黄江强调:坚持系统推进重点打击 严防走私活动反弹回潮

● 防城港市税务局:围绕项目抓服务 抓好服务促税收

● 350所高校参加!2023年广西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今天举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