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凡尔赛文学”为什么突然火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书单 Author 书单君


凡尔赛文学

 

一夜之间,“凡尔赛文学”突然开始在微博刷屏。

 

如果你还不知道这词儿是什么意思,小编可以给你一句话科普:


凡尔赛文学,指一种委婉的炫耀方式,假装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根本不存在)的优越生活。

 

 

这个词来源于微博博主@小奶球,她之前看过一本名为《凡尔赛玫瑰》的漫画,内容十分华丽高贵,所以后来就直接用“凡尔赛”,代指那些喜欢装逼的精神贵族。

 

作为“凡学”创始人,小奶球创立了豆瓣小组,和4万多人一起学习和调侃凡尔赛文学。

 

还在微博上专门开课讲解:“只要998,凡尔赛带回家。”

 

 

奶球老师在课件中总结了“凡尔赛三要素”:

 

先抑后扬,明贬暗褒(不能直接炫耀,没有“凡”味儿);

自问自答(没有观众就创造观众,营造一种被关注的氛围);

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借助他人之口赞美自己,才更高级)。

 

 

总之,就是要低调中带着高雅、忧伤中带着自夸。

 

比如下面这道题,“我老公给我买了一辆兰博基尼”,后面要怎么说才有“凡味儿”呢?


 

A和B都不行,因为炫耀得太直接了,“凡尔赛文学”可不能这样。

 

C才是正确答案,明贬暗褒:表面上贬低豪车颜色丑,暗地里其实是在秀金钱和恩爱。

 

除此之外,优秀的“凡尔赛”人,还要学会运用合适的表情包和高端定位,为自己的文字增加可信度。

 

给人一种“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我也不想这样,真的好烦啊”的感觉。

 

 

如果说,小奶球对于凡尔赛文学,还处在研究和调侃阶段,那这次热搜的另一个关键人物@蒙淇淇77,则是用尽全力,把自己活成了“凡尔赛”的样子。

 

这位微博认证是作者的博主,写过一本豆瓣评分4.6的作品。

 

 

这个评分确实低了点,但我相信她只是找错了方向,言情不太适合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才是她的强项。

 

就像她微博里写的那些东西一样。

 

老公是妥妥的霸总人设,帅气多金,更重要的,是对她死心塌地,痴心一片。

 

 

虽然她戴着七万七一副的眼镜,老公穿着十多万一套的高定,但她还是会有自己的烦恼,经常跟朋友吐槽老公太节省。

 


但是这么“节省”的老公,还是会为了她,用流量下app,买视频会员,真是感人至深。

 


在凡尔赛文学火起来以后,“反凡尔赛文学”帮派也迅速发酵起来。

 

低阶的致力于寻找对方话里的漏洞。

 

@蒙淇淇77 说老公从家走到火锅店要15分钟,评论区就有人问,你家不是住别墅吗?

 

高阶的根本不屑于找漏洞,直接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凡尔赛文学走红的第二天,@蒙淇淇77再次贡献了一段经典文本。

 


评论与转发里,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模仿她。

 

其中最有创意的也许要数这一条:

 

“今天和谢广坤聊天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每天都吃大葱蘸酱,他就买了一车大葱。每次我想拿大葱来蘸酱时,就找他。他怕我腻歪,买了不同产地的大葱。章丘的,临沂的,菏泽的,胶州的,枣庄的,我每天都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细节处的甜,才最动人。”

 

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精彩至极。

 


拆台不止让人快乐,还让人清醒

 

虽然凡尔赛文学兴起不久,但“反凡学”的艺术,绝对称得上是源远流长。 

早在2005年时,天涯论坛就因“周公子大战易烨卿炫富”一事声名大噪过。

这事可比网友调侃蒙淇淇好玩一百倍,容书单君给你八卦一下。

话说有这么一位大姐,名叫易烨卿,如她自己所说,是一位“高贵的上海人”,属于“上流社会”。

自2004年开始,她就在网上发表关于农民、民工、外地人、乞丐的文章,大多采用一种高高在上且鄙夷的语气。

来品品她的常规用句:“这个民工,他竟然连世界上最穷的国家的土人都不如……观念这么落后!鄙视他!”

我们都知道,自恋很容易导致过度浮夸和所谓优越感。不过,易烨卿可远不止自恋这么简单。

如《民主的远景》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所说:

“个人为了得到社会认可,确立个人自尊,将因为某种难以言说的焦虑而经历旷日持久的挣扎,那焦虑就是,如果人人都是人物,则人人都不是人物了。“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她觉得自己非同寻常,得找个方式来证明一下,自己是个人物。

 

但得瑟自己就算了,拉踩别人实在令人不齿。

 

无数网友因此群起而攻之。

 

不过,他们的唾弃丝毫也没有动摇易烨卿的想法。

 

就在这时,她的天敌周公子(网名简称北纬)登场了。

 

易烨卿说自己是上流社会,周公子就以文雅的方式佐证:“你算个屁。”

 


甚至还抛出了9大质疑,从听什么音乐、开什么车一路问到了财务顾问每年替她报多少税。

 

对方的回答漏洞百出,还试图以各种方式还击。

 

周公子则采用了反凡学中的高阶手段,用她鄙视农民的语气回击:


“草鸡就是草鸡,永远不会变成凤凰。我本不想这么刻薄地对待你,可是你的恶劣表现会让不知真相的人误会我们上流社会的。我们这个圈子里没有你这种没教养、不知羞耻、吹嘘虚荣的人。”


论战4天之后,周公子又一次出现在论坛,留下了一句“我最近果然很无聊,来争这种事情”后,就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姿态,退出了这场混战。


留下一脸懵逼,面对自我怀疑和网友们质疑的易烨卿。可谓是“反凡学”大师之楷模。


说起来,凡尔赛文学的炫耀,还比易烨卿的单纯炫耀要复杂一些。


他们除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要着力强调“你看我多低调,我都不直接告诉别人我很厉害。”

 

 

不过,背后透露出了同样的气息——恶俗(当然,小打小闹的调侃不算)

 

《恶俗》的作者保罗·福塞尔如此定义恶俗:

 

“将原本糟糕的东西装扮成优雅、精致、富于品味、有价值和符合时尚。”

 

他认为“一样真正恶俗的事物,必然会显示出刻意虚饰、矫揉造作或欺骗性。”

 

我们为什么这么反感恶俗呢?以至于网友周公子甚至选择了“恶言相向”。

 

《恶俗》的译者石涛认为:

 

“一件本来拙劣的事物,并不会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因为在人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不多见……


但是恶俗,却会持续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它过于造作、矫饰、突兀、不知羞耻和妄自尊大,它背叛所有人类历史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直觉。”

 

恐怕也是因此,才挑起了我们潜藏已久的杠精本质,甚至导致了一个新的派别“反凡学”的出现。


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在戏谑,但实际背后多少潜藏着一种警醒。

 

反凡尔赛文学其实是我们选择的有效路径,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告诫自己,不要成为恶俗的人。

 

这绝对称得上是明智之举,没法改变现实,嘲笑也是一种反抗。

 

从这一点上来说,凡尔赛文学的贡献可真不只有“博君一笑”,你想想,有人源源不断提供素材让你拆台,还能时刻警醒你别走弯路,绝对算得上功臣一个。


 

认真你就输了


凡尔赛文学火了之后,很多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聊这件事。

 

无论是“凡尔赛文学”的卖力表演,还是“反凡尔赛”的玩梗调侃,大家就是图个乐子而已。

 

但是,偏偏有人把这个当真了。在博主蒙淇淇的微博下,有很多真情实感羡慕和追随她的人,有些铁粉甚至已经关注了她三年之久。

 

也许有人会好奇,怎么会有人真的相信这些东西呢?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只要你曾经追过偶像剧,喜欢过郭敬明的作品。

 

他们分别代表了凡尔赛文学的两个方面:爱情和金钱。

 

每一部偶像剧里,都有一个玛丽苏女主。

 

无论是《红苹果乐园》里的萧晴,《一起来看流星雨》里的楚雨荨,还是《公主小妹》里的皇甫珊,她们都是集多个帅哥的万千宠爱于一身。

 

如果用一句凡尔赛文学来概括她们的生活,那大概就是:

 

“我明明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喜欢?我到底要选择哪一个,真的好烦啊!”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这些偶像剧都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但当年追剧的时候,可是非常真情实感呢。

 

同样令人羞耻的回忆,还有郭敬明的小说。

 

作为青春疼痛文学的代表,郭敬明的作品中不乏堕胎、三角恋、误会等等让人悲伤逆流成河的桥段。

 

但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有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年轻人的奢侈品启蒙教材。

 

很多人对奢侈品的了解,都是从《小时代》开始的。

 

这本书字里行间都充斥着豪车、大牌化妆品和名牌首饰。

 

“顾里在Prada墨镜后翻了个白眼”。

“我回过头,看见提着LV包包、踩着GUCCI小短靴的顾里朝我们走过来。”

 

 

无论是从没坐过高铁,出了上海外环就过敏的顾里,还是住着水晶宫,用不同杯子喝水的宫铭,都给人一种悬浮的不真实感。

 

当然,最绝的还是这一段:

 

"我告诉你,小孩子很简单的,难道你还不清楚吗?一个两岁的小孩,需要的仅仅是一条温暖的爱马仕毛毯,然后再塞一个LV的钱包到他手里,就行了。

 

实在不行,你再给他挂上一条梵克雅宝的项链,喷一点娇兰的帝王之水,这两管猛药一下去,就算是孟姜女投胎,他也立刻闭嘴不哭。”

 

一个两岁的小孩大哭,不是困了就是饿了,他需要的是食物和怀抱,而不是一堆冰冷的奢侈品。

 

在这一点上,有钱人家的小孩也不例外。

 

怪不得韩寒吐槽说,“这本书充满了城乡结合部年轻人,对上流社会的幻想。”

 

无论是偶像剧还是《小时代》,他们的流行实际上都有一定的原因。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提到,“我们的人生以两种爱为贯穿的主轴,第一种是对两性之爱的追求。第二种是对世人之爱的追求。”

 

“世人之爱”其实就是一种被爱心理,我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欣赏、肯定。

 

德波顿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内心的脆弱:

 

“我们的自我形象,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他人的冷漠和忽视,则很容易把这只气球扎破”。

 

偶像剧中的万千宠爱,《小时代》中的纸醉金迷,以及凡尔赛文学中各种暗戳戳的秀晒炫,都是指向同一个方向:

 

我得到了物质和感情上的满足,所以我一定是一个很成功的人。

 

说白了,就是把自信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

 

这种情况发生在年轻时,尚可以理解,毕竟谁都有年少无知的时候。

 

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如果还对这种炫耀信以为真,甚至倍感焦虑,那就只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生活中有两大误区:看别人生活,生活给别人看。

 

希望我们都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



主笔 | 燕妮 邹雨  编辑 | 黑羊
图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战胜焦虑最有效的方法








爱琴海6.9级地震,希腊被淹,土耳其遍地废墟:不是所有的风景都在等你








中国式聊天,全靠嗯哦哈嘿吼


扫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讲座展览
少儿活动
预约报名……


数字阅读app

图书报刊

视频讲座
数据库……


地理位置


浦东新区

前程路88号

(近锦绣路)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