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赵建:国内大循环—理论基础、宏观后果、政策取向与资产价格
因此,内循环或双循环体系,是将开放经济转换为半开放或半封闭经济,它是一个区域化、逆全球化、内敛化的过程。它带来的是比较优势分工下的效率损失的“反李嘉图效应”——如果全球化带来的是国际经济和产业的分工细化,比较优势下的效率提升和物价的平滑,那么去全球化、内循环则是一个逆向过程。可以预见,在内循环化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结构性滞涨(进口替代品价格大涨,出口品价格大跌)、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问题。
从现实来看,虽然次贷危机以来的最近十年,中国对外需的依靠度越来越小,但是有两个认识还是需要重申一下:
第二,从供给侧来看,涉及的主要是产业链关键环节、经济生活中的关键物资的安全问题。有三个对中国经济正常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领域:粮食、能源、高技术。过去全球化程度高的时候,中国依靠在国际市场上进口大量的廉价大宗粮食,逐渐降低土地和农村劳动力的经济价值(收入),使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建设用地,农村人口进入工厂和城市打工,快速的、低成本的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可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内在的脆弱性。假如内循环导致粮食、石油价格大涨,会不会因此出现逆城市化的过程。在核心技术方面,由于过去主要靠模仿和学习的模式,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如何解决关键技术环节卡脖子的问题,恐怕在短期之内也是个难题。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进口原油近0.2万亿美元,对外依存度高达70%;进口集成电路近0.3万亿美元,粮食进口依赖度也不断增大,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高达9554万吨,占到全部消费量的85%。也就是说,大豆——这种中国人最重要的蛋白质、食用油来源的农产品,中国对外依赖度高达85%以上。当然,这也是中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体现,是对外开放的成绩和红利。但现在过去的红利需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