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哲普 | 柏拉图关于幸福人生的四大秘诀
【第一期】
👉 图解哲普发刊词
雅典的柏拉图(Plato of Athens,公元前428/427年——公元前348/347年),是西方思想史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把人类思想史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都综合进了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中。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即米利都学派的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自然的构造,而非道德基础。之后的埃利亚派哲学家巴门尼德和芝诺的主要兴趣是论证是在是不变的、不可分的、唯一的“一”。同时代的,赫拉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则将实在描述为变化的,且有许多不同的东西构成。苏格拉底和智者派将哲学引入道德领域,而对物质自然不甚关心。
柏拉图的巨大影响源于他将所有这些不同的哲学关注点都置入了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中。单举柏拉图的世界观来说,柏拉图把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理智世界,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可见世界就像赫拉克利特描述的变化的、由多种不同东西构成的世界;而只有用我们的理性才能认识的世界就时巴门尼德论述的不变的理念。[1]
柏拉图不仅是这样承前式的大牛,而且还是一位启后式的大哲,柏拉图所讨论的问题,我们至今还在讨论,怀特海的“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这一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因此我们第一期的哲学图解就从柏拉图开始。
公元前428/427年,柏拉图生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幼时接受了雅典文化在艺术、政治和哲学各方面的优质教育。
下图是柏拉图的家乡——美丽的雅典,孕育了哲学三巨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虽然亚里士多并不生于雅典,但自17岁就前往雅典的柏拉图学院求学,在那呆了20年,在雅典的这段时期对于形成他的思想至关重要)。
这个视频的主题是柏拉图如何指导人们追求幸福。
追求幸福可谓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终极目的了。
柏拉图一生都在追求一个目标,试图帮助人们达到一种Eudaimonia的状态。
Eudaimonia (希腊语: εὐδαιμονία [eu̯dai̯moníaː]),有时被称为eudaemonia或eudemonia/juːdɪˈmoʊniə/,意指幸福,对应英文有happiness(幸福),well-bing(幸福、健康、福利),fulfilment (完善自己)。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给Eudaimonia下了明确的定义,“幸福,就是灵魂按照美德或德性活动”。
灵魂如何得到幸福呢?“根据正当的理性去行动”,这意味着灵魂的理性部分可以控制非理性(精神和欲望)的部分。
注意,柏拉图把灵魂分为三部分:
1. 理性——对目的或价值的意识
2. 精神——激发行动的驱动力,它是中立的,既可被理性所主导,也可被欲望所掌控
3. 欲望——对可见世界中流动的物质的欲望
之后,柏拉图以4句箴言来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幸福。
妄言将其总结为柏拉图分别从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指导我们。
有学友可能会疑问,怎么没有柏拉图最重要的知识论呢?知识论那可太重要了,关于知识论的图解会另开一篇。
首先,多思考。
在忙碌的现代,我们很吝啬于给自己时间来好好思考我们的人生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因此绝大多数我们就盲目跟风,去过符合“流行观点(popular opinions)”或“常识(common-sense)”的生活,比如努力地去追名逐利。
入睡之前,我们可不可以放下手机,好好的思考下“我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我们应该过怎样的一生”的思考,必然会涉及到“认识自己”。
“认识你自己”(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另外两句是“妄立誓则祸近” [ἐγγύα πάρα δ'ἄτη] 和“凡事不过分” [μηδεν αγαν],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文艺复兴时代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现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索的最高目标”。
你认识你自己吗?
如何认识你自己?
这涉及到苏格拉底的知识理论:思想的助产术。苏格拉底确信,得到知识的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受到规训的对话,他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dialectic)。在对话过程中,交谈的各方不得不澄清他们的观点,最后得到一个意义清晰的陈述。
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就展示了这种方法,苏格拉底假装对某一主题一无所知,然后设法从他人的言谈中抽引出他们关于这一主题所能有的最完满的知识,他一步步修正他人不全面或不确切的思想,试图从中得到真理。
你可以自己尝试这个方法,自问自答,从你自认为你是怎样的人开始,然后找出反例,一步步修正你对自我的认知;或者你也可以和一个不是为了讥讽你的错误、而是真心想帮你理清思路的人一起分析你自己。
如果我们一开始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分析自己,我们可以先锻炼我们分析概念的能力。
下面列出了利用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分析一个概念的步骤(《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2]:
1. 确定或提出一个问题。你需要问“是什么使得某物成为X?”“凭什么认定某物是X?”“使某物成为X在逻辑上如何可能?”“X与Y之间的逻辑关系到底是什么?”。
2. 提出一个假说(hypothesis)。详细说明适用所提问题中那个概念的充分或必要条件。努力确定所有这个概念适用的事物都拥有,而且仅被这个概念适用的事物所拥有的特征。
3. 推导出一个待测试的蕴含结论(test implication)。你需要问“如果这个假说为真会怎样?”“它蕴涵了什么?”“它使我们不得不接受什么?”。带测试的蕴含结论具有这种形式:如果假说H为真,那么概念X就可以适用于这种情况。
4. 进行测试。判定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假设的那种情况。
5. 接受或拒绝该假说。如果该概念适用于你设想的那种情况,那么就有理由认为它为真,否则就有理由认为它为假。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你应该要么抛弃这个假说,要么回到第二步对它进行修正。
第二,让你的爱人改变你。
如果你以为爱情是找一个爱你本来样子的人,那你就错了。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说:“真正的爱情是仰慕”,换言之,真正值得与你在一起的人身上需要有你所缺乏的美好品质。你要相信,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真的可以变得越来越优秀。The right person 是那个会帮助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人。
柏拉图认为,在一段良好的感情中,“情侣不应该完全爱彼此本身的样子”,他们应该不断帮助彼此进步,并克服与之而来的种种困难,从而引导对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三,接受美好事物的熏陶。
基本上,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而柏拉图则是第一个问:“为什么我们会喜爱美好的事物?”
柏拉图发现,美好的事物透露出美好生活的真相。
我们认为一件事物美好,是因为我们在它身上发现让我们舒服的特质,比如温柔、和谐、平衡、宁静、力量。
美好的事物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培育我们的灵魂。
美好的事物帮助我们变得聪明、善良、平静。
柏拉图认为诗人、画家,以及当代的小说家、编剧、设计师等共同的任务是帮助我们过更好的生活。
由此可看出,柏拉图非常重视的艺术的社会效用,对艺术提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国家和人生都有效用”的美学要求。认为艺术不仅是娱乐,而且要对国家和人生有益,因此他十分推崇艺术的教育作用。
在柏拉图那,善和美是统一的。在《理想国》中,如果有些艺术不能对人的德性起到正面作用,就要被清除。
这种艺术为伦理、道德、政治服务的功能理论,一直是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的基调,直到近现代,才出现“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第四,最后一点是,改良社会。
柏拉图花了很长时间思考理想的政府和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乌托邦思想家。
他深受雅典的敌人——斯巴达人启发。
斯巴达专门培养精英士兵。
从军事角度讲,斯巴达曾经无比辉煌,但军事强大不是柏拉图的关注点。他想了解的是,一个社会如何更好地使它的民众幸福,而不是壮大军事力量。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一个美好的城邦中,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因此柏拉图把理想国中的人分为三个等级:
(1)哲学家:最有智慧的人,是统治阶级;
(2)守卫者:强壮、勇敢、聪明的人,是城邦的守护者;
(3)平民:商人、手艺人,农民等,满足个人的欲望。
国家的三个等级是既是灵魂三部分的延伸,也是国家德性的反映:
(1)统治者代表了灵魂中最高级的部分:理性;他们将反映智慧的德性。
(2)守卫者是灵魂中精神要素的体现;则表现为勇敢的德性。
(3)平民代表了灵魂最低部分:欲望;则反映节制的德性。
柏拉图的最终目标是让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因为哲学家是智慧的象征,智慧是个人和国家的最高德性,只有理性处于支配地位,个人和国家才能处于和谐秩序之中,否则就会失序和混乱。
柏拉图说,统治者应该是一个受到全面教育从而理解了可见世界与理智世界——意见领域与知识领域,现象与实在——之间的区别的人。
简言之,哲学王所接受的教育已经让他达到了对善知识的把握,对真理的洞察,这样的人自然能胜任治国之责。
对哲学王的介绍有点超纲,要理解哲学王,需要理解柏拉图的知识论,下期妄言图解柏拉图的知识论,再见!
[1] 直接引自(美)塞缪尔·E.斯塔姆和詹姆斯·费舍尔合著的《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匡宏,邓晓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后文很多内容参考自此书。
[2] 直接引用[美]小西奥多·希克和刘易斯·沃恩合著的《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柴伟佳,龚皓一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第22页。妄言顺便强推此书,哲学系的很多老师也非常推荐,此书内容实在太有趣了,会给哲学初学者带来极大的阅读乐趣
———— / END / ————
近期热文精选
Philosophy Matters
“包”治百病,极简黑白or牛油果绿?
(扫二维码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拥有哲学帆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