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舌尖下的中国|下一场流行病,可能正在动物养殖场中孕育

于杨今奇 何以为食 2021-12-18
新冠大流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变。当下,多国开始为民众分批接种疫苗,人们盼望着能尽快回归正常。然而,曾经的“正常”却可能蕴含着下一次全球流行病的种子。
近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至少有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源自动物,比如H5N1禽流感、H1N1猪流感等。
虽然新冠的起源还未盖棺定论,但已有国际机构(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预言下一场传染性强又无解药的流行病很可能正在动物养殖场中酝酿。
要理解这个警示背后的故事,恐怕要从1928年讲起。

现代医学的基石

1928年,苏格兰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意外发现了能杀死葡萄球菌的霉菌,将其命名为“盘尼西林”。这项发现开启了现代医学对抗生素的使用,拯救了数不清的生命。

亚历山大·弗莱明(图片来自网络)

随后,其他种类的可抑制或杀死细菌的抗菌素被陆续发现,并得以量产。它们不仅在二战时期救下了成千上万原本会死于伤口感染的士兵,更在随后近八十年中通过抑制手术过程中可感染人体的致命细菌,为现代医学奠定了基础,将人类寿命至少提高了十年
然而,抗生素这种奇迹药物从发明之初就遭遇滥用的危险。1945年,弗莱明因盘尼西林获得了诺贝尔奖,在获奖感言中他提醒:滥用会使抗生素失效。
世卫组织研究指出,抗生素并不能杀死全部细菌,对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株经过抗生素的筛选,存活下来,有机会便会大量繁殖,传播其抗药性的基因,成为“超级细菌”。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种群的进化和蔓延非常迅速。
虽然如今科学家不断发现新型抗生素,但它们往往功效只覆盖特定细菌,恐怕未来难以应付层出不穷的超级细菌。当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70多万人死于超级细菌。预计在2050年前,死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人会超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

大部分抗生素被喂给了动物

单纯加强医用抗生素监管无法解决滥用问题,因为研究发现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将一大半抗生素用在了动物身上。

集约化畜牧养殖业,将动物从自然中抽离,集中关进厂房饲养来实现廉价和高效。这种养殖方式发源于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快被全球采用,为全球提供了90%的肉食。

违反自然规律的高效往往是有代价的。比如,中国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在使用母猪限位栏,母猪无法自由站卧、无法转身,无法自由移动;鸡被养在室内鸡笼,不见天日,由电灯的光亮控制作息节奏。牲畜家禽生存在拥挤逼仄的环境中,没有空间躲避和休息,长期处在应激状态,自然容易染病。若是疾病有传染性,在封闭环境中的蔓延也会非常迅速。

为了应对疾病,抗生素便被引入养殖场,从给个别染病动物治病,演化到被用作预防性药物加入饲料,既保证健康又促进动物生长。当前业内在动物饲料中加入少量抗生素已成常态。

高昂的公共健康代价

万物皆有灵,集约化养殖场将动物看作没有生命的商品,这种养殖方式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威胁。各国都规定了养殖场动物的抗生素休药期,让大众恐惧的动物肉品中抗生素残留问题,可以通过严格的肉食质量监管来控制。

然而,真正值得担心的问题往往隐藏在深处。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只有小部分被吸收,大部分会随着污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海。有药物残留的动物粪便也往往未经处理就被运到农田做粪肥。人们虽然不太可能直接从动物制品中摄取抗生素,但抗生素和对其耐药的细菌却仍可能通过饮用水、农作物等途径进入人体,或通过食物链进入野生动物体内。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在2015年公布的研究中发现,抗生素污染在中国河流环境普遍存在。海河和珠江流域是环境抗生素污染最严重的两条河流,平均浓度超过79.3千克/平方千米。黄河、淮河、扬子江也是排放量最高级别的流域。被重点监测的36种抗生素排放量高达53.8万吨,其中46%到了水体里,54%进入了土壤。

同年,对江浙沪三地千名儿童的尿检中,近六成查出抗生素成分,其中有多名儿童尿液中检出兽类抗生素。

兽用抗生素和人用抗生素不尽相同,法规目前比较关注的是人兽通用的抗生素,因为此类抗生素可能催生的超级细菌更可能直接对人产生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人类现存已知的传染病中有60%属于人畜共患疾病,比如去年北美小规模爆发的沙门氏菌感染。

引起流行病的风险

人类历史上的很多大流行病都来自动物十九世纪末通过病牛奶传给人的牛结核病,二十世纪末通过病牛肉传给人的疯牛病,还有本世纪来自蝙蝠的非典型肺炎,以及禽流感、猪流感等。

在野生环境中,若出现传染病或超级细菌,被感染的宿主很有可能在传染到其他动物前就死了。但在集中饲养条件下,却很容易出现大规模感染。因此,工业化集约养殖场可能是孕育新型传染病毒的温床,因为农场动物很容易成为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和人之间的媒介。

如何应对

当前,全球大部分人都还在等待注射新冠疫苗,然而人们也在担心,变异新冠病毒是否对疫苗有抗药性。

为防御未来可能由超级细菌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首先要呼吁相关部门对抗生素使用进行限制,禁用、限用一批高风险的抗生素。然而,作为主流的肉食生产方式,集约化养殖场仍对兽用抗生素的需求恐怕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减少,光靠监管机构的限制也难以一劳永逸。

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全球食物系统。既然动物工厂是超级细菌的温床,是否有其他的肉食生产方式?

实际上,中国仍有很多地方在沿用着工业化之前的动物养殖方式。比如被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的专家称为“世界上福利最好的猪”的黑猪。

图片来自网络

它们生长速度慢,不适应集约化养殖,所以一般通过传统饲养方式。这种饲养方式基本满足了它们的天然习性,提供青饲料及垫草、有活动场所,甚至可以有限放牧。这种猪尽管生长速度慢,但不易染病。

遗憾的是,地方猪种的数量在市场上占比不足5%,且这个比例在不断缩减,甚至有可能消失。在对肉蛋奶的高需求下,这种高质量、低效率的福利养殖方式恐怕无法普遍推行,更难以与“高效”竞争。

我们无法预知下一场疫情将在何时到来,科学家也在探索下一代抗生素。噬菌体、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酸化剂产品都有潜力解决超级细菌的部分问题。但在这些替代物被证明普适且有效之前,防患于未然仍然是首选。
-End-
作者:于杨今奇(良食基金写作小组成员)
编辑:冯婧


参考链接(上下滑动)


 https://www.dw.com/zh/%E6%8A%97%E7%94%9F%E7%B4%A0%E9%97%AE%E4%B8%9690%E5%B9%B4%E7%A5%9E%E5%A5%87%E5%88%A9%E5%99%A8%E5%8F%AF%E8%83%BD%E5%A8%81%E5%8A%9B%E5%87%8F%E5%BC%B1/a-45276147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402052

https://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SUPERBUGS_CH-PRINT.pdf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3/406553.shtm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6/c_127922512.htm

https://chinadialogue.net/zh/7/42774/

https://www.sohu.com/a/413149514_139908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00430/content-535587.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ng-interactive/2020/sep/15/covid-farm-animals-and-pandemics-diseases-that-changed-the-world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0/apr/20/factory-farms-pandemic-risk-covid-animal-human-health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92920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1-19/8428010.shtml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716519301985

https://www.sohu.com/a/218880159_684518



"舌尖下的中国"专栏由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策划及撰写,首发于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