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欣:不断调整优化财税政策 有力有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文/何代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意味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战略布局、制度设计和政策部署已次第展开。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政策一直扮演着服务大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角色。比照《意见》的总体要求和细化内容,财税政策正在有力有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走向深入。
01精准施策有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财税政策在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等四个方面都作出了精准有效的部署。一是破除市场壁垒的财税政策持续发力。从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到跨区域的促消费、稳投资财税政策的实施,在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持续增强的过程中,市场整合不断加快,民营经济在细微之处受益良多。二是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的财税工具不断优化。过去三年,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税费优惠政策,更加关注民营经济,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成为主要受益者。三是财税部门积极参与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纳税信用逐步成为一些资产规模小、信用记录少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凭据,如四川省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依托省级信用信息平台获取授权信息,向各金融平台反馈信用信息,实现授权前提下的信用信息共享。四是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的财税支持政策框架正在形成。经济社会转型中民营经济破产与重组的频率高、节奏快,在坚持法治化、市场化的重整机制中,财税部门在协助解决企业资产确认、债务处置方面等相关问题上发挥作用明显,积极帮助盘活民营企业资产、促进民营企业再出发。
还应看到,财税政策精准有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新情况。一是仍需与区域政策、投资政策相协调,促进统一市场建设,尤其是要调动地方政府建立统一大市场的积极性。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二是公平竞争政策的落实要注意产业政策的调整完善,以实现中短期支持和中长期优化有效衔接。三是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包含的内容很多,财税和金融部门的增信过程是良好的开始,一些好的经验还可以持续放大到民营经济面对的其他领域,多部门协调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必由之路。四是市场化重整中的财税政策尚在探索中,为保证民营经济快速重组、再次启航,各方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避免税务风险。
02力度升级各类支持政策不断丰富完善我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仍处于不断丰富完善的阶段。具体来看,一是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中的财税政策。近期政策部署已发挥了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民营企业:积极培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增加对初创期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投入;完善投资退出机制,优化创投基金所投企业上市解禁期与投资期限反向挂钩制度安排;切实落实国有创投机构尽职免责机制。二是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的财政审计。按照党中央要求,建立拖欠账款定期披露、劝告指导、主动执法制度;完善拖欠账款清理与审计、督查、巡视等制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各部门联手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审计部门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加快预算执行管理推进清偿清理拖欠账款。三是完善支持政策落实落地的直达快享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加大涉企补贴资金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继续推广告知承诺制,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提取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供。
上述政策直面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的集中体现。未来,财税政策或可关注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融资支持的财税政策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秉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原则,既要促使资金有效地配置到民营经济中,也要注重降低财政风险。二是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要与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相结合。将公共部门拖欠账款纳入隐性债务管理、把清理拖欠账款纳入预算绩效管理都是值得考虑并探索研究的内容。三是财政直达资金中的涉企部分值得关注。这部分财政资金及时到位,财税支持政策才能有效落地,让民营经济获得实惠。
03依法治税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意见》提出要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近年来,全面推进依法依规征税收费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逐步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财税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完善政府定价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进行常态化公示,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二是建立税收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并逐步放大税费支持政策作用,民营企业切实获得税费支持政策实惠。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2289.9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864.6亿元,金额占比近75.7%。三是提升涉税费纠纷预防解决能力。通过畅通涉企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渠道,逐步建立规范的问题线索部门共享和转办机制,综合采取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手段实施联合惩戒,公开曝光违规收费典型案例。2022年6月至11月在全国集中开展的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积极效果。
依法治税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的实质性举措,进一步做好依法治税需要强化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公开相关制度安排和管理过程。通过更加细化的全链条信息联动,把民营经济涉及的税费信息告知利益相关各方,让税费征收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建立稳定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税费负担的体制机制。在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局面下,稳定税费组织收入和实现平衡收支十分关键和必要。三是把税务机关打造成最明白民营经济涉税费问题的政府部门。通过采集、分析生产经营信息和税费信息,精确识别政策落地效果,及时预警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并移交相关案件关键证据。
04强化支撑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参与国家重大战略,这当中财税政策的帮扶支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在财税政策支持下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以《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财库〔2022〕19号)为代表的法规文件中,对严格落实支持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政策,调整对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幅度和提高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的财税政策落地实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系列决策部署,2023—2025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分三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随着该政策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将更加积极有效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三是应考虑制定实施均等化享有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财税支持政策。这当中包含鼓励民营企业自主自愿通过扩大吸纳就业、完善工资分配制度等,提升员工享受企业发展成果的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生态产业,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投入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代种养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
财税政策在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一些具体措施还有优化空间。一是支持民营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因地制宜。民营经济多样性突出,行业门类繁多,用好用足财税政策工具还要深入探索。进一步发挥基层财税部门的积极性,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鼓励他们服务好本地民营经济,并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二是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要多方发力。财税政策要在对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技术进步规律有充分了解后推出更多雪中送炭的举措。三是提升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关注度。民营经济是助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的财税政策要更加关注民营经济的作用,将其纳入优惠鼓励的范围。
来源:《中国税务》2024年第2期(标题有改动)
排版设计:武思
审核:周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税务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