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襄阳一中学大变样!拥有最大单体建筑 提供更多学位

襄阳广播电视台 襄阳播报 2021-04-14

小时候在什么样的教室里上课

在什么样的操场上奔跑过

会给我们留下特别深的印象

教育事关个人成长

也同样事关家庭希望、国家发展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和小姐姐一起跟随老教育人

回到小时候的教室

今年65岁的赵长明,1978年到39中任教,那时39中还叫襄棉集团子校。

赵长明老师从市39中退休多年

这个国庆节前

他受邀回到学校

在国旗下与老师们合影

看着校内宽阔的塑胶操场

气派的新教学楼

赵老师忆起这正是

当年老教学楼所在地

赵长明

毕竟待了一辈子,对这个学校感情很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老教学楼当时是解放军盖的,但是用了几年之后就感觉过时了,窗户小、光线暗,教室的空间也很小。

当时
赵长明在襄棉集团子校任教
记忆中
处于改革开放浪潮中的
襄樊棉纺织印染厂
是全市首屈一指的国有大企业
最辉煌的时候
在全国交税能排到
第四第五的位置

赵长明

万人纱厂,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知识青年,这个工厂说不好听的话,除了没有火葬场,什么都有,大学、幼儿园一条龙,教学质量当时还可以


1981年

樊城人民路襄棉家属院里的

两栋四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

能用得上拔地而起这个词

这在当时已是片区最豪华的楼房

也让在此教书的赵长明很自豪

而现在39中的小学

教务处主任朱颖颖

当时在这栋教学楼里上三年级

朱颖颖

80年代一个年级有200人,90年代我在这个学校实习的时候,一个年级9个班,每个班有50个人。那个时候是最庞大的时候。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岁月的磨砺

两栋砖混结构的教学楼

渐渐风光不再

到朱颖颖回校当老师时

教学楼楼顶已开始漏水了

据市39中校长孙彤介绍

这两栋教学楼

都是因年久失修造成的

已不能满足教学质量发展的需要

襄棉子校的发展历程,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有代表性。以襄棉子校为代表的一批在襄厂矿企业子校,与企业的繁荣与衰微紧密相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赵长明说

企业困难的时候

工资都发不下来

企业学校的改制

转机来了!

由过去的厂办学校

交付到政府办学

一大批厂办子校比如

三十六中、三十九中、四十一中

四十五中、四十七中等学校

也迎来了新生

孙彤说,后面这栋大的教学楼,是2014年进行规划,市教育局对整个校园进行了重新规划,目前这种教学楼的建筑面积有近1万个平方,融教室、办公室还有各种功能室合为一体,应该说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最大的一栋单体建筑

赵长明

现在很多学校都变了,像米公小学、磁器街小学、20中等很多学校,都建得相当好,感谢党的领导,为我们这个国家点赞。

新改建后的市39中

不仅拥有了标准的操场

学校的辐射能力也大大地扩宽

提供了更多的学位

孙彤说,原来两栋老的教学楼,学校的学生数只有1800多人,现在我们这学期已经达到2100多人,现在教室面积更大了,走廊更宽敞了,无论是从学习还是安全来说,都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当年的小学生朱颖颖
如今作为39中小学部教务处主任
每天都会在明亮的教室里
用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手段
为孩子们开启智慧课堂

赵长明

自己是教育人,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受益于襄阳教育的发展。十年前赵长明的儿子考上华科大,目前成家立业是赵长明的骄傲。

据市教育局统计,改革开放初期,全市12周岁以上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两成以上,大部分校舍是“夏不避雨、冬不挡风”的土墙茅草房,用土台子、泥台子当桌凳上课,被戏称为“土房子、黑屋子,里面坐着个泥娃子”;全市高考上省线人数不足500人,上重点大学人数甚至达不到荆州地区的一个学校。

本市对教育的重视
经过几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
襄阳教育从小到大、从差到优
2018年,全市所有学校
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
高考上重点线人数
首次突破万人大关
本科上线率达到60%以上
今日之襄阳
教育已是响当当的“名片”

通讯员:陈建波

襄阳广电全媒体记者:方兵    编辑:杨大华

责任编辑:姚城    校对:卫润楠

审核:杨平、艾志红

为襄阳的教育事业发展点赞!

为襄阳的全面发展点赞!

点亮文章末尾右下角小花花
为襄阳加油鼓劲儿!

转发+点亮小花花❤让更多人看到❤

100朵黄色小花花

小姐姐可以从主编那里兑5块钱!

推荐阅读

襄阳00后男孩亮相阅兵花车!特写、大特写!!!

骄傲!襄阳团队在人民大会堂领奖 还受到总书记接见

两天骤降22℃!襄阳人挺住!冷空气+风雨来势汹汹,接下来的天气是...

襄阳“网红路”即将完工!附近居民有福了!打卡地址就在...


支持,请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