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才是真正的汉江一桥!99%襄阳人都不知道

襄阳广播电视台 襄阳播报 2021-04-14

前不久

襄樊码头被列为国保单位

不仅因为这些码头历史悠久

在明清时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它们也各有各的故事


你知道汉江襄阳段第一座大桥的故事吗?

它和其中一个码头有关


位于大北门瓮城以西,就是有名的铁桩码头,而且还用铁字招牌做成“铁桩码头”几个大字,可就是见不到铁桩,那这个码头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原市规划局总工陈家驹老人介绍,铁桩码头其实是汉江襄阳段第一座大桥——济汉桥的见证。济汉桥建了两个桥头堡,一个在樊城叫汉皋楼,另一个在襄城叫挹秀楼。


济汉桥的来历

史料记载,明代弘治十六年,也就是1503年,襄阳官员何祥奉命在汉江建了一座桥,方便襄城和樊城的居民过江。历经一年,大桥终于建成,大桥由72条小船拼成一排,两根粗大的铁索横穿汉江,拉住江中的小船, 汉江两岸各有一个用于拴铁索的铁桩,从此济汉桥就诞生了,秋冬枯水季节,在船上搭上木板,成了桥,丰水时候,木板拆掉,桥就不通了。



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靖说:“这个大桥首尾相连,然后用铁索相连,建了一个真正通行的浮桥,这座济汉桥实际上是史料记载中,襄阳地区第一个为了方便行人所建的桥。



史料记载,这座浮桥虽然在枯水季节才能使用,但也历经了三百多年,清代道光年间才彻底毁掉,桥两边的挹秀楼和汉皋楼也先后拆除。陈家驹说,直到四五十年前,桥两边的铁桩还显露在江边,后来随着城市和堤防建设,铁桩埋入地下。文史专家介绍,济汉桥虽然消失了,但铁桩码头仍保留在汉江岸边,就是它,见证了汉江襄阳段第一座大桥的历史。


“襄樊码头”共有31座

不仅是铁桩码头

每一座码头都有着它自己的故事


襄樊码头


10月16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樊码头”作为古遗迹类赫然在列。



“襄樊码头”共有31座,分布于襄城、樊城汉水两岸。襄城码头分布于汉江南岸,分别为檀溪、罗家、夫人城、临汉门、官亭、铁桩、拱宸、长门、闸口;樊城码头分布于汉江北岸,分别为火星观、米公祠、大码头、龙子口、公馆门、林家巷、左家巷、邵家巷、望岘亭、余家巷、莫家巷、官码头、占吉庙、五显庙、回龙寺、汉阳书院、基峨巷、苏家巷、湖南馆、马道口、梯子口、迎旭门。现存较好的码头12座,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前后,包括火星观码头、大码头、龙口码头、中州码头、公馆门码头、邵家巷码头、晏公庙码头、汉阳书院码头、基峨巷码头、林家巷码头、大北门码头、小北门码头。其中公馆门码头是现存最大的一座码头,上有梯形礓踏十八级,下为曲尺形平台,台东西各两组礓踏,至台下面形成一等腰梯形驳岸。



“万垒云峰趋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日有千人撑篙,夜有万盏灯火”……,历代文人骚客用诗词歌赋,描绘了襄阳码头桅樯云集的繁荣景象。随着时代变迁,告别舟楫摆渡,如今很多码头已埋在了地下,但作为襄阳“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重要见证,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市入选“万里茶道”节点的重要资源。



襄阳广电全媒体首席记者:汪洋   编辑:苏琦琦   

责任编辑:姚城、曾雄飞    校对:陈丹

审核:杨平、艾志红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请点亮文章末尾右下角小花花转发+点亮❤让更多朋友看到❤

100朵黄色小花花

小姐姐可以从主编那里兑5块钱!

推荐阅读

冬季真的来了!襄阳温度暴跌17℃,最低温度是...

99%的襄阳人不知道!今天,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但是...

又一高校落子襄阳,将筹建研究院!预计建成时间是...

刚刚,市交警支队发布公告!事关有车的、开车的襄阳人



支持!请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