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轻微环境违法可以享受免罚“特权”?
近日,因危险废物收集容器和贮存场所未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上海市徐汇区某汽修店面临最高可达10万元的罚单。正当企业为此感到焦虑时,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却给出了责令改正,免于罚款的处理。这是生态环境部门综合考虑相应情节,因企业为首次轻微违法作出的决定。
轻微环境违法可以免除处罚,并非是这一家企业享有的“特权”。今年5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和司法局联合印发《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以下简称《免罚清单》),对涉及建设项目、大气、固体废物、噪声、环境管理5个具体生态环境领域共11项轻微违法行为做出了免罚规定。
企业轻微违法享受免罚的“特权”,是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的体现,其背后也是如何平衡执法的“尺度”和“温度”的问题。
先说温度。《免罚清单》的出台,对于执法人员来说,给了他们依法免罚企业的依据。无论是哪个领域,执法人员可能都说过类似的话:“我是依法办事,罚款也装不到我口袋里,没有必要为难你。”规则制定的初衷,是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企业。如果无论青红皂白,一律采取“先处罚了再说”的方式,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保护的角度看,效果都不是最佳,况且动辄处罚,难免也使企业产生对立情绪。
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从社会治理维度来看,保障法律法规实施的手段有很多种,处罚其实是其他方式失效情况下的一种兜底方式。而让企业自觉自愿遵守法律,需要的是执法部门和企业之前的良性互动,所以“刚柔并济”的效果可能更好。
再说尺度。制定免罚清单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关键词值得注意,那就是“依法审慎”。生态环境部门和司法局联合出台《免罚清单》,本身就是“依法审慎”的体现。上海《免罚清单》的制定,严格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其原则是不创设、不突破。
另一方面,“清单制”列出11项违法行为,并明确、细化了具体运用的条件。这有利于基层执法人员把握好执法尺度,什么是“轻微”,哪种可以“免罚”一目了然。这也避免了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出现同案不同罚的情况。
事实上,并非上海一地实施了“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罚”。生态环境部通报的执法正面清单典型案例中,与上海被一并被表扬的还有四川、郑州和广州等地。
需要指出的是,被列入清单,并不意味着可以真正享受“特权”。“免罚”并不意味着“免责”,在生态环境部门发现并指出违法行为之后,企业要第一时间积极整改。另一方面,依法“手下留情”之后,如果企业还存在屡犯、主观恶意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况,相信生态环境部门也不会有“下不为例”了。
END
来源:中国环境APP
原题:企业轻微环境违法可以享受免罚“特权”?这背后是如何平衡执法的“尺度”和“温度”
编辑:米西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10-67172392
侵权举报联系电话:010-6711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