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切断疫情传播 防止扩散外溢 南京生态环保铁军火速投入防控第一线

汪金宁 张健 中国环境 2021-11-11


面对江苏省南京市禄口国际机场的突发疫情,迅速切断疫情传播、坚决防止扩散外溢是当务之急。7月20日晚,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后,距离机场最近的南京市溧水区第一时间出动,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随后,南京市委第一时间发出《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倡议书》,迅速动员全市各部门及党员志愿者打响疫情“阻击战”。为响应号召,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紧急部署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党员带头,火速出动,投入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各派出局和直属单位也迅速行动起来,志愿队伍中多数是青年党员,接到任务后不犹豫、不后退,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1

1小时内组建党员志愿队


“出发!”2021年7月21日16时,根据溧水区委组织部召开的关于党员干部进社区协助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要求,溧水生态环境局紧急组建了一支由局领导领头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10分钟后,第一批志愿者队伍就到达了社区,从7月21日16时到7月22日8时,这批来自溧水生态环境局的志愿队伍一直驻扎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全员核酸检测,人员基数多、组织难度大、保障要求高。为保障检测任务及时有效完成,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也立即派出党员志愿队奔赴溧水支援防疫工作。


“王烁同志代表五支部参与此次光荣任务。”“二支部尹隽同志参加,他的口号是为党分忧,抗疫有我!”7月22日14时,在接到南京市委《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倡议书》后,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机关1个小时内共有30多名党员紧急响应,第一批10名机关党员先锋突击队集结完成,并于当日15时奔赴溧水集结报到,第一时间参与秩序维持、核酸检测人员信息核查等工作。


2

在一线有护士长也有母亲


“排队的群众,多补充水分,老人孩子站在树荫下等候!”晌午时分,南京的太阳不留情面地烤着大地,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排着长长的核酸检测队伍,这个穿着厚厚防护服说话的人是南京市雨花台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平台组组长吴婧。


在成为生态环保人之前,她曾是南京军区总院护士长,这一次她主动请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与其他负责后勤保障的志愿者不同的是,她负责的是核酸检测工作。


厚厚的防护服下,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坐就是一天,吴婧和她的战友们一起,为居民群众进行采样检测,简单而规范的动作她重复了约800次。“无论是当护士长还是做生态环保人,我的工作都是服务群众。”吴婧说。


“孩子给我,我来抱着。”来自溧水生态环境局的志愿者倪艳看到排队群众中有人抱着孩子十分辛苦,主动伸出援手。她熟练地哄着孩子,帮孩子扇风解暑。


在家中,她是一位母亲,“可能是做母亲的本能吧,这里所有人都和我一样,每一位志愿者都在岗位上做着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为群众办实事,这句话对于南京生态环保铁军来说,既体现在守护蓝天白云,也体现在为群众排忧解难。


3

党员带头守一线


准备场地、协助登记、整顿秩序,凌晨4点,刘庆站在原地做了两个深蹲,“精神多了!”从零点一直奋斗到现在的他扭了扭酸疼的脖子,又继续坐下来登记检测信息。去年这个时候,身为党员的他也在防疫的第一线。在防疫一线上,刘庆似乎比身边的志愿者更有经验。“别急,别急,一会儿就好咯!”面对有些情绪的群众,刘庆温和地调解。


这个夜晚像他一样守在一线的党员同志有很多,“大家排好队,不要着急,保持间距,一个个登记信息。”在这条漫长的等候检测的队伍面前,80后青年党员诸定芳和程福海耐心地照顾着每一个人的情绪。为了不耽误检测速度,他们将方便面换成了面包,就这样一直从16时坚持到零点。“有什么需要就喊我。”从16时一直到凌晨,溧水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成俊便一直在社区来回跑,从协调社区到参与一线工作,他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志愿者们够恩正。”队伍中一位老大爷竖起了大拇指。“恩正”是南京方言,表示靠得住,对于群众来说,用这个词形容志愿者们是最地道的表达。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短短24小时,溧水城郊社区3万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圆满完成。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开展野生动物专项调查 揭开荒漠猫的神秘面纱


大连市十佳绿色使者刘友林:倾心守护海洋精灵 | 生物多样性主题征文


生态环保督察的变与不变——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报告解读


碳边境调节机制极大伤害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和能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邢翰韧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