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护极小种群物种,云南在行动

蒋朝晖 中国环境 2021-11-12


记者日前从“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综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立足现有条件攻坚克难,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倡议保护极小种群物种,聚焦立法保障、协同发力、自主创新,多措并举抓实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项目,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措施和保护管理模式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明确112个优先保护对象,实施120多个保护项目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卫斌介绍,云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位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脆弱性并存,全省有2000余种高等植物和50%以上脊椎动物的生存处于受威胁的状态。


云南省历来高度重视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就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作出批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2010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明确了62个野生植物和50个野生动物物种共计112个优先保护对象。“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围绕极小种群保护物种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施120多个保护项目。


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方面,云南省纳入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保护行动计划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共计87种。2017年以来,通过科学筛选保护对象、科学打造保护网络、实施种群保护及栖息地修复等措施,对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就地保护点内的67个植物物种进行了科学管理和保护,占政府层面保护行动计划总数的77%。“十三五”以来,建立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突破了36个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在人工繁育基础上对61个植物物种开展了迁地保护,对16种累计3万余株极小种群植物进行回归种植。目前,云南有富民枳、巧家五针松、华盖木等2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通过就地、迁地和回归等抢救性保护措施得到有效保护,脱离灭绝威胁。


在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护方面,重点加强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保护小区和社区共管为辅的动物栖息地保护与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划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保护区等11类、362处自然保护地。在保护地外,还分区域建立了以绿孔雀、印度野牛等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小区或社区公益保护地。同时,建立健全亚洲象、滇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绿孔雀等极小种群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全面巡护监测体系,确保野外种群安全。实施了亚洲象栖息地恢复、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等三大工程,绿孔雀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联合26个机构成立“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构建了政府、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社区、公众和企业联合保护野生动物的新模式,通过网络筹集社会资金,实施了滇金丝猴种群监测、巡护、栖息地廊道修复、社区保护、自然教育全方位保护,为旗舰物种的保护积累经验、树立典范。


聚焦立法保障、协同发力、自主创新,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立法保障、协同发力、自主创新,是云南聚焦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下真功夫、细功夫、苦功夫、长功夫。


聚焦立法保障。近年来,省林草局牵头编制实施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规划》《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2018年,极小种群物种抢救性保护纳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进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存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建设,要求各地积极谋划制定物种保护目标和行动方案。近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施细则》再次明确,要加强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


聚焦协同发力。林草部门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纳入林草发展规划,制定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发展目标,连续11年落实林草动植物保护专项资金,累计投资超过3500万元,确保保护措施落实落地。科技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创新团队”,申报实施国家、省级极小种群植物重大科研课题。生态环境部门把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设立了专项资金。社会组织资助实施保护项目,建立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NGO)开放共赢的合作方式,共同推动云南极小种群拯救保护。


聚焦自主创新。包括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大学、西南林大、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在内的1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精英团队协同攻关,依托云南动植物专家团队,率先科学定义“极小种群物种”概念,评估筛选自然个体数量以“个、十、百、千”计、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而濒临灭绝的物种,作为优先保护对象;制定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与方法》国家标准,编制出版了《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践与探索》《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与保护》,发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通讯》,组织培训交流,指导全省工作实践。同时,将红外相机、无人机、遥感技术、APP等信息技术集成运用于极小种群动物监管,研发“象脸”“猴脸”自动识别、自动预警技术,实现亚洲象、滇金丝猴等种群动态监测和安全防范预警。


抓实3项重点工作,确保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王卫斌介绍,在评价、总结和分析第一批极小种群保护名录物种保护成效、方法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云南将重点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拯救保护工作。


一是坚持目标规划引领。编制《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出台《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根据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生存和保护现状,对2010年提出的第一批62个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整和更新。目前,新目录已经通过公示审查程序,近期将上报省政府审定公布,未来10年聚焦10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拯救保护工作,着力实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从物种资源收集保存到野外种群恢复壮大的根本性转变。


二是完善管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极小种群物种就地、近地、迁地多元化保护体系,着力推进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物种信息化监测管护体系建设,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信息化资源监测监管体系,提升野外种群保护管理水平并确保种群及其栖息地安全。


三是突出拯救保护重点。持续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人工繁育和回归。组织实施一批极小种群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项目,进一步提升栖息地质量。加快实施绿孔雀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确保极小种群物种种群数量稳步快速增长。






建议收藏!2021年8月生态环境部文件精选


谁会接到中央督察组的电话?中央第四督察组进驻广东期间已对440件信访投诉进行了电话回访


带队下沉调研,中央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组长朱之鑫关注了哪些重点问题?


纪委监委提前介入调查并启动问责程序!典型案例通报后,吉林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来源:中国环境报

题图:蒋朝晖

编辑:邢翰韧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