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督察即将结束进驻,这些督察人员有话要说

肖琪 中国环境 2021-11-11

北京秋雨阵阵,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全体工作人员也迎来了结束进驻的日子。一个月的时间里,来自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工作团队,这个团队不仅凝聚力强,而且充满了关爱。督察过程中,既发生了很多趣事,也共同克服了很多困难。本次督察工作的圆满成功并不是结束,大家还将肩负着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继续前行。


既有挑战也有收获,相互配合很有默契


对于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所有人而言,9月是忙碌、充实而又有获得感的一个月。


这个团队里有很多人是第一次参加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谈及内心的感受,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词:荣幸。


“我是来自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晋北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的王鹏,与大家并肩作战的这个月我感觉很荣幸。”“我是安吉县生态环境局基层站所的一线执法人员何胜,从生态环境部门最基层的岗位来到了这里参加生态环境领域最高规格的督察工作,我倍感珍惜。”在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总结会暨临时党支部会议上,各小组的同事纷纷畅所欲言自己在督察期间的心得体会。


督察组现场三组检查企业废气处理设施运营情况


督察组现场三组检查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情况


一个月的时间里,有的小组在下沉期间离开驻地,前往被督察企业在全国各地的二级公司以及更多下属企业,赶赴湖北、宁夏、广西、山东、内蒙古、辽宁各地。他们跨越山川河流,使命必达。


督察组现场一组在湖北大冶丰山铜矿核实发现的问题


督察组现场四组在内蒙古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现场取样检测


督察组现场二组在广西平桂飞碟钛白粉厂钛石膏综合利用及堆场开展督察


前往湖北大冶下沉督察的小组,大部分成员来自于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单位驻地南京8月的一场疫情,并没有打乱他们在9月下沉督察的步伐。“虽然没有参加北京的督察启动会,但我们与其他各组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在资料调阅阶段,这些小组为我们现场督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湖北下沉组组长卢诰宇表示。


典型案例的查深查实并非易事,能顺利地完成督察任务当然也离不开各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规范化、标准化的督察工作框架下,我们前期准备得很充分,目标也很明确,配合起来更有默契。”交流的顺畅与合作的愉悦是大家共同谈及的一点。


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成就感满满


“这次督察我为组里其他同事的专业能力所折服。”当被问及这一个月里有哪些印象最深的事情,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北督察局的王飞有些激动地说道,“组里的工作氛特别棒,在冶炼厂,组员们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污节点都门儿清,我学到很多。”


同样对组员专业能力过硬和工作作风扎实深有感触的还有参加了前期暗访工作以及下沉督察的何胜,“在前期排查中,我跟着小组长顶着烈日,徒步在没有任何树木遮蔽的矿山上,为了找寻线索,走遍矿山的每个角落。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有完整的证据链和支撑材料。我对督察工作始终坚持严的基调,坚持精准、科学和依法的作风有了切身体会。”


这种认真和严谨还体现在督察人员结束白天的现场工作后,在无数个夜晚,为了弄清问题的讨论交流中。


中秋假期认真剪辑典型案例视频的现场四组督察人员


“我们组的钱华娇执法经验相当丰富。”华北督察局的王冲一点也不吝惜地为组员竖起了大拇指,“在白天检查的基础上,大家经常讨论问题到深夜,就是为了反复确认细节,深究问题背后的根源,做到既发现问题本身,也分析出缘由。”


一直以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开展的实践证明,督察不仅推动地方和企业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促进地方和企业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推动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每一位督察人员对生态环境问题背后根源的关注。


同样,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也让每一位督察人员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我时常会听到周围人感叹,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了,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好了,很多被污染的河流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我觉得这是老百姓切身体会到督察工作带来了环境质量改善,是最大的认可。”何胜分享道。


而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来自华东督察局的王彦茗,“通过督察发现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所关心、关切的身边事,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特别有获得感。”


9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体人员并肩作战,为了山青水绿,碧海蓝天。


驻地的信访室里,督察人员还将坚守到最后一刻,仔细接听着每一通电话。







直播预告 | “多样世界 生生不息”相约COP15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例行新闻发布会 | 一图读懂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COP15:昆明欢迎您


云南:极小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周亚楠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