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急管控可别揣着明白装糊涂

李春元 中国环境 2024-06-09
当前,一些城市出现了新一轮大气污染过程。一些地方为应急管控不利找借口,把当地出现重污染的原因推到了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和天气预报的误导上。
霾是各类大气污染物在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秋冬季乃至初春之时,多发频发的大雾和高度静稳天气,导致各类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此阶段也是霾的频发时段。实践证明,霾不同于风、雨、雪和雾,风、雨、雪和雾是人类不可控的自然现象,而霾的轻重是可管、可控、可治的。但是面对当前受制于气象影响背景下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一部分人并非不清楚雾霾形成的机理,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以10月底发生的污染为例,早在10月上旬,上级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就已通报,10月中下旬,也就是霜降至立冬期间,不利的气象条件将可能导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轻度乃至重度污染过程。遵循往年规律,在这一阶段如果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不利,一些地方可能出现重度及以上大气污染。
即使在这种背景之下,有的地方仍然没有及时采用必要的应急管控举措,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揣着明白装糊涂,对该管该控的污染源采用一般性调度、晚发布应急通知和降低应急级别要求等“打折扣”的方式加以应对。还有的地方将预报可能形成重污染当成是重污染“一定会来”,认为启动应急管控措施也无济于事,干脆就不启动;在本地形成持续重污染情况后,又将成因归结为老天爷惹的祸、预警预报太绝对、外来传输太严重等。
既然霾是人为排放污染物导致的,人们就应该对不利气象条件下可能形成的污染程度给出判断,到了该应急管控的关键时刻做好管控。然而,有的地方并不动真格,要么应急滞后,不见污染不行动;要么管控措施不扎实,缺斤少两;要么公然在监测数据、监测设备上弄虚作假。原因不外乎对大气污染成因客观规律认知不深,大局观念淡化,总怕自己先应急先吃亏。种种应急不力问题如果常发、常现,将会给蓝天保卫战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必须源头治理;“十四五”实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工作目标,必须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预警。伴随重污染天气预警、减排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生态环境管理科技进步,未来大气污染源排放与气象影响相匹配的数字化管控迟早会实现。但无论污染治理科学管理水平到了何种程度,各级各地和广大公众都要明白,大气污染是人为的,是可管可控的。只有你我都少排放一点,空气质量才会更好。只有通过努力减少误报误判,切实真抓实干,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往期推荐




漫画新知|烧秸秆能除病虫害、增肥土壤,干嘛不让烧?


局长开讲啦·专访丨辽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两次指出问题后,开启“三水”统筹治水路

祖祖辈辈都在烧,为啥现在不让烧?四问秸秆焚烧!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周亚楠、王宇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