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厦门生态修复全靠财力足?原副市长说:误解!

陈妍凌 中国环境 2024-04-05

从“烂潮滩”

到碧海银滩


今年春节期间,福建省厦门市接待游客62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38亿元。然而,游客们或许不知道,这些令人“狠狠心动”的美景,也曾经历从“烂潮滩”到碧海银滩的蝶变。


日前,本报记者专访厦门市政协原副主席、厦门市原副市长潘世建,请他讲述厦门的海湾蝶变故事以及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能否用两个词来形容整治前的五缘湾?

潘世建:

(水体)发黑,发臭。

那整治之后呢?

潘世建:

蓝——蓝色的海洋,美——人们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



















五缘湾,位于厦门岛东北部,早年曾是周边居民的晒盐场、养殖场、垃圾场,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一度被认为是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21世纪初,厦门开始对这里进行生态整治。


当年,有两种整治方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加宽海堤,把围起来的滩涂直接填平造地,还能卖地搞房地产。另一种方式,是拆除海堤,还原海湾旧貌。


作为五缘湾片区开发建设总指挥部原总指挥,潘世建亲历了整治方案的论证和决策过程。



















有一种观点是,厦门的实践经验虽好,但很多地方学不来,因为厦门的经济基础雄厚。对此,您怎么看?

潘世建:

这其实是个误解。厦门做环保,不是因为今天有钱,很多建设都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做出来的。



















在潘世建看来,厦门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并非只靠财力,还靠理念、靠精神。


首先,建设者坚定“家园”信念。不把城市建设、生态整治简单看作一项工作,而是带有感情,把城市当做家园,努力保护、修复好自己的家。


其次,人的毅力和群众力量非常强大。早年厦门组织在山上、路边植树,大批市民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


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资金不足就搁置行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生活在厦门的人们,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如今的厦门,已成为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金句频出

的一场采访

点击下方

收看完整视频

更多专访文字稿,

详见中国环境APP客户端



往期推荐





35件建议提案,不约而同说这件事!



AI条漫|为“受伤”的古树申请精神损失费3.7万,该不该?


340、267、44、40!2024年中央财政污染防治资金安排出炉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张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