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6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忍住尖叫,赶尸“重现”江湖

2015-12-15 俞鑫 地道风物
俞鑫,湖南常德人,国内新锐作家、编剧,地道风物特约作者。出版有人气小说《鬼遮眼》、《边陲》及畅销童书赛尔号《雷伊传》系列。
两年前,为了完成一部描写湘西赶尸的小说《鬼遮眼》,俞鑫曾实地去湘西探访过数月,既采访过与赶尸行当颇有渊源的耄耋老人,也曾在湘西村落的深山老林中寻找答案。应风物君之邀,俞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他所知道的“湘西赶尸”。

| 图片来自:设计师 林川LINCO(除署名外) |

已获授权使用


湘西自古多奇闻。

在湘西,共有“三大邪”,其一为“赶尸”,其二为“放蛊”,三为“落花洞女”。也正是这三邪,让湘西成为一片不折不扣的神秘之土。赶尸,则是其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骇人听闻的,这些年不少影视和文学作品以赶尸为题材加以改编演绎,使赶尸这件事越来越玄乎了。



昼伏夜行入住“死尸客栈”

赶尸,顾名思义,就是活人赶着尸体走。用当地的行话,又叫移灵、走影、走脚,兴起于清朝中叶,发源于沅江上游一带。在中国,自古就有落叶归根的观念。虽说人死如灯灭,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客死他乡之人往往要运回家乡安葬,便催生了赶尸这个特殊的行当。


说到整个赶尸的经过,民间传说甚广,贯穿始终的是三个重要的名词:走尸、赶尸匠、死尸客栈。



解放前,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尸体当然不会自己行走,这就需要一个特殊的人,通过特殊方式来引路,这个人便是赶尸先生,当地人称之为“赶尸匠”。其实,说是“赶尸匠”不如说是“领尸匠”,因为他要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



通常来说,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赶尸匠一人赶,有些赶尸匠也会带着一两个徒弟,一是怕天黑路滑,尸体翻倒,多个人也多个照应;二是有的尸体死相恐怖,多个人也能给自己壮壮胆。赶尸匠通常不打灯笼,手中拿着一个被称为摄魂铃的铜铃,摇得叮当直响,用当地人的说法,是让他身后的这些他乡之魂找到他的方向,不至于魂魄离体,成为孤魂野鬼。


“走脚”的时间选择也颇为讲究,赶尸匠一般昼伏夜行,不会穿村过镇,而是选择荒山野岭,或是山间小路徐徐而行。这也很好理解,要是大白天的带着一队尸体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还不吓死人呐?其次是忌讳猫狗等畜生冲撞尸体,要是尸体残缺不全,也没法向雇主交代。



图片提供/俞鑫

走访湘西沅陵县的楠木铺乡时,我曾遇到过一位名叫陶立栓的孤寡老人,老人牙齿差不多掉光了,啪嗒啪嗒抽了几口递给他的香烟,缓缓打开话匣子。老人说,在他爷爷辈那个年代,村里有一个瘸腿师傅,以前做木工,人称“李瘸子”。李瘸子腿摔折后,干不了活,便在附近山里开了一家小店,小店只有两间房,没有名字,但据说赚了点小钱,后来还娶了个媳妇。虽然陶立栓老人没有明说,但我知道,这就是常说的“死尸客栈”。据说死尸客栈通常房门大开,当被问及这样会不会招贼时,老人咧开嘴笑了:“给死人住的,哪个敢进去哟!”


赶尸途中的“死尸客栈”,只有赶尸匠和尸体入住,活人不住,由于价格不菲,这些客栈虽然看起来门庭冷落,倒也经营得不错。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到达客栈,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雇主事先会给赶尸匠交上一半的钱,等到了目的地,交接了尸体,再把剩余的钱给补上,这一趟“走脚”便算是完成了。


为什么要赶尸?



说了这么多,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赶尸呢?直接陆运岂不更方便?这还得结合湘西的地理环境来谈。和北方的一马平川不同,湖南是丘陵地貌,湘南和湘北还好,到了湘西,靠近贵州和重庆的地带,更是纵横交错,五里一山,十里一丘,加上地处沅江上游,多险地,水流急。这样的山地地区,车马很难通行,而早些年马路又没有现今这么发达,只有由人带着尸体翻山越岭才能运出去,所以才会有赶尸匠这种特殊的职业。

有书面文字详细记载的赶尸活动,主要出现在湘西的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赶尸的地域范围,往北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即使道司法术再高也赶不动那些尸体了。



湘西少数民族众多,有土家、苗、回、瑶、侗、白等30多个民族,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因此赶尸匠在当时也被看做是“半人半巫”的存在,备受敬畏。巫是什么?古人说,巫者,医也。所谓“医”,在古人眼里,就是人生乃至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就是证据。在以前科学不发达的年代,民间普遍认为“医”和神灵相关,湖南在战国时期是楚国,赶尸、蛊术等都属于楚巫文化的一部分,而巫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之分,赶尸通常被认为是白巫术。


为何只在湘西有赶尸习俗?



赶尸这一奇风异俗之所以会在湘西流行,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文化因素。中国人的浓厚的乡土情结。所谓狐死首丘,落叶归根,客死他乡之人,哪怕山高路远,其家属也要想方设法将尸体运回故里安葬,在战乱或是瘟疫流行的年头,赶尸的生意尤为火爆。

其次,地理因素。湘西崇山峻岭,车马难行。湘西属偏远山区,经济和文化相对闭塞,早些年更是不通公路马路,只能走一些蜿蜒曲折的山道,用交通工具长途运尸体是行不通的,这也让机动灵活的赶尸行业成为可能。

最后,成本考虑。赶尸成本低,价格平民化,属于“经济适用型”。湘西经济发展滞后,贫瘠,当地普通百姓多以种田、打猎、采药为生,更多的是靠天吃饭,要是遇到天灾人祸,客死异乡,请赶尸匠运尸要相对便宜,因为赶尸匠是很多尸体一起赶,并不是专门为某一家走这一趟,可以理解成凑单的形式,分摊下来的成本就很便宜了。当然,有钱任性的富户大可不必如此麻烦,多花点钱,找几个壮汉,把棺材扛回来就得了。



但在全国,和湘西地质地貌相似的地区不在少数,例如四川,山城重庆等,为何单单只有湘西才有赶尸的习俗呢?这与民俗、民风有关系。苗族历来信奉巫蛊文化,而赶尸中的一些理念和技法,结合了巫术,可以看做是巫文化的一个扩展。对于巫文化,湖南吉首大学《苗族通史》副总主编吴曙光认为:巫起源很早,和中国的传统道教很接近,道教中的玄学奇门遁甲,就受巫的影响很大,道和巫同宗不同源,都是以南方楚国为核心,道家的著作《庄子》当时就将楚巫文化记录了下来。


神秘的赶尸真相和他们一起故去


很多人都是通过一些影视作品知道湘西赶尸的,比如八十年代林正英的僵尸片,让“赶尸”这一原本地域性的奇风异俗几乎变得家喻户晓,只要一提到湘西,就会联想到赶尸。的确,这种风俗解放前在湘西很流行,但解放后,随着政府大力进行科普教育和破除封建迷信,赶尸活动就几乎绝迹了。除了受政策影响,一种地域文化的消逝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

首先是文化的断层,赶尸人手艺的传承,青黄不接。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文化也变得多元,原本闭塞的湘西也渐渐开放了起来。几十年过去,曾经的赶尸匠大都已故去,尘归尘,土归土,和他们一起埋葬的,还有那些神秘的赶尸真相。

其次是被科技取代。以前的山区通车了,隧道也开挖了,交通越来越便捷,在运输尸体方面,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比传统的赶尸效率提高了不止一个量级,也大大的节约了时间,赶尸这个职业也就慢慢没落,直至淘汰,彻底沦为一段记忆了。


“赶尸”大概构筑了绝大多数人心中的湘西印象。但湘西真正的丰富,远不止如此。在你心中,“最湘西”的风物是什么?


过年熏制的农家腊肉,

色彩斑斓的土家织锦,

还是阿妹身上的苗族银饰?


把你心中最地道的湘西风物,以文字或图片(原创)形式,发送至“地道风物”微信公众后台分享给我们。我们将筛选出精彩回复,赠送《地道风物·湘西》一本。(所产生内容我们将会进行二次传播或集结出版)


撰文:俞鑫

图片:设计师 林川LINCO


♥ END ♥


本文由地道风物(didaofengwu)编辑,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于微信后台留言,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