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使者—立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希望使者—立春
当人们意犹未尽的结束春节假期时,一年之中第一个节气—“立春”悄然到来。春节与立春具有非常深厚的渊源,在古时“春节”全名为“立春节”,即因立春节气而产生的节日,只不过在1913年,时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以“通俗宜民”为由,将“春节”从立春节气中剥离并安排在农历正月初一,从彼时起春节便由庆祝立春节气的“劳动号子”,逐渐变成了中国人享受合家团圆的“精神盛宴”。虽然立春节气因春节的离去,褪去了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光环”,徒留“劝课农桑”的生产指导功能,但在中国人的心中,立春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是感知春天脚步的最好途径。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这句话本是一句农业谚语,意指春耕播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好坏。后来,它进一步被引申为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如果能把一年之春抓好,自然就会拥有美好的一年,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春天的重视和喜爱。因为春光之宝贵,人们对春天倍感珍惜,正如清代诗人张惠言所云:“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面对生机勃勃、富有朝气、无限可能的春天,人们最怕的是“春来不觉去偏知”,最希望的是早点知道春天到来的消息,充分利用好每一丝宝贵的春光。
从上述层面来看,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其重要性更是“二十四节气”之冠。 “立”乃开始之意,即告知世人从立春这天起,时序就已进入春天的步伐。与西方气候学以每五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定义春天不同,立春节气更突出了人对春天的感性认知。在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中,春天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温度体现,而是鲜活的生命律动,它是东风送暖、大地解冻,是蜇虫渐醒、鱼陟负冰,更是鸟语花香、耕耘播种。在中国人的劳动哲学中,立春不仅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种鞭策,虽未到真正农时,但人们通过“迎春”、“打春”等仪式性活动,提醒自己提前做好大春备耕,以保证一年有个好收成。
朱自清在散文《春》中的写到:“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天给世间万物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而立春就是这希望和机遇的信使,它给每个人带来了平等的时间成本和成功机会。让我们在立春播下希望的种子,共同期待来年目标的实现。
识别二维码
打开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