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节气丨大寒

2016-01-19 中国农业博物馆


明日1月20日,太阳黄经达300度,是二十四节气最后的一个节气——“大寒”。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大寒节母鸡开始孵小鸡;而鹰隼之类的猛禽,盘旋于空中箭一般地扑向猎物;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坚实。《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日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存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图:农民画“大寒”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期间寒潮南下频繁,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景象。这时要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寒潮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但它也有有益的影响。地理学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冷空气活动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据各地农技站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农药可节省60%以上。


全国各地大寒农谚有: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图:风俗画“踩岁图”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气,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旧时大寒时节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使大寒驱凶迎祥的意味更加浓厚。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祭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图:壁龛“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常用的灶神联上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



图:清王素绘“放爆竹图”


腊月三十为除夕,元旦是一年之始。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有始有终”,所以除夕与第二天的元旦,便成为从古至今最隆重的节庆。我国各地在腊月三十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风俗,称为“辞年”。除夕祭祖是民间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开祠,并且门联、门神、桃符均焕然一新,还要点上大红色蜡烛,然后全家人按长幼顺序拈香向祖宗祭拜。除夕之夜,人们要鸣放烟花爆竹,焚香燃纸,敬迎灶神,叫做“除夕安神”。入夜,堂屋、住室、灶下,灯烛通明,全家欢聚,围炉熬年、守岁。新中国建立后,安神烧香活动渐废,其它欢庆活动依然。除夕的晚餐又称年夜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这顿饭主食为饺子,还有很多象征吉祥如意的菜肴。如“鱼”与“余”同音,一般只看不吃或不能吃完,取“年年有余”之意;韭菜取其“长久”之意;鱼丸与肉丸取其“团圆”之意等,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肴。吃过年夜饭便开始守岁,一到子时,便开始燃放烟花爆竹,庆贺新年。



图:清方薰“守岁图卷局部”


旧时北京新年之始,不仅有登门拜年的礼仪,还有逛厂甸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在厂甸那里举办的庙会,庙会始于清乾隆年间,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为集市,叫开厂甸。厂甸真正繁华而成为百姓的胜地,应该是在民国之后。民国期间,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每年春节的厂甸,热闹非凡。据统计1963年春节的厂甸,有史以来最为红火,摊子有750多个,逛厂甸的有400多万人。逛厂甸就在一个“逛”字,它要求时间宽裕一点,精神放松一点,轻闲自由一点。



图:风俗画“新正逛厂甸”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尤其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有这些病症应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注意保暖。大寒进补很重要,旧时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而富贵人家在大寒饮食上的讲究更加细致。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所以进补的食物量要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农博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农博讲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