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滚滚史话 | 与熊猫同行800万年

2016-05-09 看熊猫
“滚滚”求关注,点击“看熊猫”知道更多熊猫趣事哦~

人类与熊猫同行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云南禄丰古猿。人们熟悉的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和县猿人、马坝智人、柳江智人、河梁智人、官渡智人等数十处遗址里,亦有人与熊猫同行之记录。  所谓同行,其含义是指史前人类曾与熊猫生活在同—个自然环境,从800万年同行至今。  在人与熊猫同行的岁月里,彼此并非一凡风顺,依人类思维的发展来看,大致经历了和谐相处——“餐桌佳肴”——宠物相待几个阶段。 早期:和谐相处  和谐相处,表明了矛盾较少,人类与动物不是从属关系。这样的和谐环境只有回溯到禄丰古猿和始熊猫的那个年代才可见到。  


禄丰古猿生活的那个年代,距今已800-700万年了。禄丰古猿的体质形态尽管有了潜在的直立行走功能,但总的结构还未完全脱离猿的范畴。一般情况下,它们是不会主动功击别的动物的。从禄丰动物群的组合成员看,对始熊猫威胁最大的不是禄丰古猿,而是剑齿虎。

  早期,还有一位小种熊猫和一位武陵山熊猫,它们与“巫山猿人”、“建始猿人”和一种大型灵长类巨猿朝夕相处。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小种熊猫会不会是“巫山猿人”、“建始猿人”甚至是巨猿的猎取对象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巫山猿人”、“建始猿人”遗址的埋藏信息显示,小种熊猫化石保存较好,骨体表面未见砍砸痕迹。相比而言,象、犀、牛、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其骨骼上常有众多的砍砸痕迹。这些性质说明,小种熊猫、武陵山熊猫在“巫山猿人”、“建始猿人”的眼里,还未当作猎取之物。不过,无论那种熊猫,一旦与这些“古人”相遇,恐怕是凶多吉少。  从总的趋势看,始熊猫、小种熊猫、武陵山熊猫与禄丰古猿、“巫山猿人”、“建始猿人”相处的日子里,和谐多于恐惧。  


中期:“餐桌佳肴”

 100—2万年前的这个时段里,正值巴氏熊猫繁衍的鼎盛期,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高度发展期。初步统计,“蓝田猿人”、“郧西猿人”、“北京猿人”、“和县猿人”以及智人时期的长阳人、马坝人、柳江人、西畴人、兴隆洞人、河粱人、官渡人等的遗址里都发现过巴氏熊猫化石或亚化石。而且,出土的熊猫化石比较丰富,完好的材料如颅骨、下颌骨等也相应的增多。在重庆盐井沟和广东曲江等地还发现了完整的巴氏熊猫骨架。 专家考察了许多人类遗址出土的巴氏熊猫化石,结果发现,在许多标本上留有砍痕。例如北京猿人遗址的那段巴氏熊猫肱骨,折断处的状态不像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又如“和县猿人”遗址的巴氏熊猫,材料破碎,断面有坑疤。这些信息显示,鼎盛期的熊猫与其相处的猿人、智人,它们之间由早年的“和谐”关系演变成了从属关系。说得白一点,此时的熊猫巳成了史前人类的“餐桌佳肴”。  


晚期:宠物相待

  新石器时代至今,与其同行的人类,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文明社会,从破坏生态环境,走上了保护大自然,关爱地球村。不言而喻,隐藏在深山老林的熊猫也随之改变了命运,倍受世人关注,成了男、女、老、幼的宠物。 西汉薄太后与熊猫的故事 熊猫当宠物,并非当代人之天性。翻开史记,可上溯至西汉年间。故事的源头,还得从发现汉南陵说起。  1975年6月上旬,陕西省西安市郊的白麓塬上传来了一则消息:当地农民在白麓塬(当地称狄寨塬)上修蓄水池时,在汉南陵附近发现长方形小坑数座,坑里有陶俑及动物骨骼出土。在这些遗存里,最令人关注的是一具完好的熊猫颅骨。后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证,这具颅骨出自距今2100多年前的“汉南陵”,即西汉薄太后的墓地。 皇家园林的名著《上林赋》中也提及园中有貘,即熊猫。看来,办丧事的人深知薄太后与熊猫有感情,才会让其陪葬。那么,薄太后为何爱宠物,汉史里有这样一段记述:  薄太后原名薄姬,是汉高祖刘邦一位妃子。她为汉高祖生下一子,名刘恒。汉高祖驾崩,吕后独揽大权。从此,薄姬遭受虐待。吕后让她去山西刘恒的封地生活,到了那里,她便沉醉于山林美景,与牛羊亲近,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吕后死后,群臣一致拥载刘恒当皇帝。这样,薄姬就变成了薄太后。如此看来,薄太后的随葬品里有熊猫等动物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她生前喜爱动物。  经测量:陪葬品里的熊猫颅骨全长312毫米,颅骨基底长254毫米,颅骨高159毫米,两眶间距50毫米,颅骨宽210毫米。此测量数据与20万年前的化石熊猫颅骨相比约小1/8,与现生熊猫者接近。该标本骨质表面白色,没有石化。颅骨骨缝愈合,牙齿有损耗,看得出是个成年熊猫。从时间上说,西汉至今2100多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一般是形不成化石的。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这具熊猫颅骨为何保存在薄太后的从葬坑里?  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2100多年前西安地区是否生存过熊猫;二是薄太后从葬坑里的熊猫是否为薄太后之宠物。  资料考证,我国5000年来的气候曾有过多次波动,出现过冷期和暖期。到了秦汉时期,正值气候温暖,关中雨量充沛,番溪(今宝鸡市东南)附近“幽篁邃密,林陈秀阻”,是个竹深林密的风景佳地,早为诗人所赞颂,而“户杜竹林”,更是闻名远近的美称。至此,考古学家认为,薄太后从葬坑里的熊猫绝不是临葬时从外地捉来的,而是当地即有该种动物存在之明证。  很多专家学者比较赞同这种分析,当时秦岭以北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完全适于熊猫的生存。目前,在秦岭长青山一带不是还有熊猫在活动吗!何况当时的温暖气候,熊猫的活动半径稍扩大一点,就可以越过秦岭抵达西安市郊或更远的地方。  


至于薄太后是否把熊猫当宠物,而今是无法拜访薄太后了。但从薄太后生前沉醉于山林美景与牛羊亲近,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来看,当她第一眼看见一个头短、面宽,黑色的眼圈和黑色的耳朵衬托在一脸白毛之中,姿容潇洒,很像天生的卡通里的动物时,难道她以冷眼相待不成!当然不会的。在薄太后丛葬墓里。除了熊猫,还有猫、狗等,古人、今人都很喜爱这些哺乳动物,视其为宠物。

 现生熊猫就仍有活力与人类继续同行!除非人们剥夺了它们栖息的家园。(摘自《大熊猫史话》)
观看平台
热爱大熊猫保护大自然关注我们哟~
  与思想家对话  让阅读成为享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