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大熊猫饲养员的自白:无言的伤口

2017-08-10 看熊猫

“滚滚”求关注,点击“看熊猫”知道更多熊猫趣事哦~

如果不说起,没人会留意那些长短不一、或深或浅的伤口。


“好可爱啊!好想抱一抱。”


但是别被些那呆萌的外表欺骗了,它们可是浑身利器的功夫熊猫!



一直不喜欢那种一味宣传熊猫很萌的做法,尤其是“抱着熊猫玩”的和谐、逗趣画面,尽管那看上去确实很有意思。但是,也仅仅是看上去很有意思罢了。


熊猫是熊,不是猫!


虽然在熊猫的分类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素食并不意味着绝对和平,更不意味着“吃素”,强大的咬合力(要不然怎么能咬碎竹子呢!)、硕大的爪子、庞大的身躯很能说明这一切。没人愿意尝试它们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然而我不小心小小地品尝了一番这种滋味。



寂静得像在梦中,一种撕裂感,在脱离的一瞬间似乎还伴随着一种特殊的声音。接着,鲜血直涌,我抱着手指迅速冲了出去,一边还看见撕裂处露出好几层像是皮肤的东西。现在想起,这简直就是刀法极快的大侠的杰作,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疼痛。想不到胖墩墩、慢吞吞的滚滚,竟有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招式!


如果不是干了养熊猫这个行当,我想我一定会对它们敬而远之,我也觉得应当告诉其他人如此。然而,养熊猫这个行当里的人们却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不仅不远离,还要试图接近。



为了在非麻醉的状态下对熊猫进行常规体检、佩戴科研监测设备或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饲养员需要在平时与它们近距离接触,一点一点地给它们喂食。这样的操作是在对熊猫进行长期的动作训练之后才进行的,而且还得隔着一道栅栏,就算这样,也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还有一种更近距离的接触,身体与熊猫没有任何隔离。这种接触是在人工育幼或人工辅助育幼的时候才进行的,目的是获取母乳、帮助母兽抚育幼仔或让母兽交替抚育双胞胎。也许正因为有了这项危险的技术活,圈养大熊猫幼仔的成活率和圈养大熊猫双胞胎幼仔的成活率才会显著提高吧。虽然至今为止尚未经历过这第二种接触,但一直听人说起它的危险——被熊猫抓住手臂时的心惊胆战,侥幸逃脱熊猫追赶后的狼狈和后怕,往往一次下来弄得汗流浃背!常听人说,如果没有学到取奶、换仔的技术,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饲养员。然而,再温顺的动物也有发飙的时候。目前我们与熊猫建立的这种“友好”关系,其牢固程度究竟有多强,我们谁都不能给出坚定的回答。有时想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挠了、咬了,而我们能做的,只是依照我们目前所知尽力做好。



“被熊猫咬太正常了!如果你被熊猫咬了,那说明你已经出师了。”


虽然不太喜欢这样的话(因为这显得有些不负责任——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必须靠流血来换取,也并不是所有的流血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也确实有一些道理。且不说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就会被熊猫给咬了,就说那些已有的经验,或许很多都是血换来的吧。被熊猫抓伤以后,周围的同事不断给我讲他们手上那些“再正常不过了”的伤口,因为害怕我太过担心。那时我才知道,那些一眼看去还算干净的手上,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伤口。虽然早已愈合,却留下了一条条隐隐的凹痕。如果不被提起,没人会发现。那些被岁月磨掉的痕迹就像一本无言的书,每一条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刚开始养熊猫时,朋友以为很好玩儿,以为我们可以天天抱着熊猫玩。再次想起,愈发觉得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误解了。

(作者: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李林)

观看平台

热爱大熊猫

保护大自然

关注我们哟~

  与思想家对话

  让阅读成为享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