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归一个月了,“八喜”“映雪”在野外都还好吗?

2017-12-28 看熊猫



入冬后几次降温降雪,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深山里变得银装素裹,越发静谧。不过好在每次降温时间不长,太阳又展露笑颜,将向阳处的积雪融化。时光飞逝,大熊猫“八喜”“映雪”在这里“落户”已经一个月了,没有了母亲的呵护,冰天雪地里,他们都还适应么?它们在野外都还好么?


头一个月,是适应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放归大熊猫们需要凭自己的本事去获取足够的食物和能量、寻找水源、辨别方向、寻找遮风避雨的场所、认识环境中的其他动物、躲避天敌等等。可以说,这一个月坚持下来,放归个体在新环境中存活就基本没有问题了,就算是迈过了野外生存的第一道关口。


映雪采食痕迹


林海茫茫,难以相见,为了掌握放归大熊猫的行踪,同时又要减少对它们的直接干扰,监测人员们主要通过不接触、无损伤的方式去了解它们的行踪和状况。放归大熊猫脖子上都佩戴了颈圈,这种颈圈能发射无线电信号,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利用接收机和天线接收,根据信号强弱可以判断信号方向,在3个以上不同地点监测信号,便可以推测出大熊猫大致所在的位置。如果项圈24小时没有发生移动,无线电信号也会发出警报声提醒监测人员前去查看。另外,每隔两个小时,项圈会自动连接卫星,记录一条即时信息,包括GPS位点和行为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在一定距离内通过手持机下载,将下载数据导入专业软件内,就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直观的点位图。根据点位就可以精准地找到放归大熊猫的采食场和新鲜粪便样品啦。在采食场可以了解到大熊猫的生境选择、采食特征等多种信息;利用新鲜粪便样品也能得知放归个体的激素水平、是否有寄生虫等健康状况。



虽然先后放归,“八喜”和“映雪”却没有结伴同行,而是采取了不同的扩散策略。“映雪”是个急性子,放归当天就直接往高海拔移动,从放归地爬上麻麻地主梁,数天功夫就移动到了海拔3000米左右的一条大山梁。这条山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横贯温泉沟沟尾至三零五沟沟尾,是公益海区域和大洪山区域的分界岭。这一个月来,“映雪”主要都在这山梁上活动,它先采食海拔稍低分布的石棉玉山竹,后来在高海拔区域进入峨热竹林,就开始进食更为可口的峨热竹了。峨热竹林里有冷杉、铁杉、青冈等针阔叶树种,同时还有杜鹃等高大灌木,根据我们的监测发现,“映雪”在好些大树下过夜,留下了一堆堆的粪便。后来,它在山坡上发现了一处天然向外倾斜的石壁,其底部天然形成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内凹空间,于是“映雪”将这里作为卧穴,一连好几天都在附近活动。山坡面向西南,下午的时候,太阳晒得这片山坡暖洋洋的,可以想见“映雪”这段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八喜”虽然是个小伙子,但是却慢吞吞的一点也不着急。在放归之后,对于这片陌生的环境它并没有移动太远,主要活动在麻麻地放归地附近。从放归点开始,它先是沿着林区公路找到一座桥,跨过阿鲁伦底河到了麻麻地对面的山坡,在山脚附近呆了几天又回到放归点。监测队员靠近的时候,它也没有往高处走,而是兜着圈子回避。差不多大半个月的时间,“八喜”把麻麻地相邻的几个方向都探索了一遍,从北边的大林场沟、西边和西南边的二千八沟,到南边的牛滚凼,东边的麻麻地沟,甚至连放归点,还有附近河边停车场,“八喜”都全部待过。最后,“八喜”逐渐往麻麻地沟方向移动,离放归点仍然不是太远。由于“八喜”活动的地方还不太高,监测队员发现的采食痕迹都是在石棉玉山竹区域内,估计它还没有找到峨热竹呢。不过,石棉玉山竹足以保证它的生存所需,大熊猫“淘淘”放归后也是吃了四个月左右的石棉玉山竹才移动到峨热竹区域的。


“八喜”近期采食痕迹


虽然不是头一次放归圈养大熊猫了,人们还是会担心着它们,生怕有什么闪失。还好“映雪”和“八喜”表现让人们满意,无论是从现场的采食和粪便情况来看,还是当监测队员靠近时它们的反应,都足以说明,“映雪”“八喜”有良好的野外生存能力。


大雪未至,冬季依然漫长。“映雪”和“八喜”还在适应新环境的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领域,也还没有跟当地野生大熊猫打过交道。明年春季以后,它们一定会走的更远,见识更多。祝愿“映雪”和“八喜”平平安安,健康成长。


映雪卧穴


文章来源 |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微博

文章内容仅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






 一只熊猫引发股价涨停?大熊猫“香香”成日本网红“主播”

 图话滚滚 | 熊猫宝宝的全职“奶爸”

 滚滚视频 | 报告奶妈!大熊猫宝宝上班偷懒,直接躺在地上睡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