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道这10件事,亲子阅读的效率提高不止一倍

胡萝卜 Alice阅读教育 2023-01-0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儿童的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住一辈子,影响孩子一辈子。” 


尤其是对于0-6岁的孩子,阅读能让他们了解常识,认识社会和自然,并能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阅读不是孩子天生就会的,需要后天的培养,而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初心,就成为了许多家庭亲子阅读的开始。



亲子阅读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低龄宝宝该如何“看”书?图画书和漫画书能培养阅读能力吗?亲子阅读就是照本宣科地读故事吗?在父母践行“亲子阅读“的道路上,着实有不少“坑”。


今天我们就常见的十个亲子阅读误区给出了清晰的解答,希望看完此篇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弯路。


误区1

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越听越兴奋,会影响睡眠


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有时候讲一会孩子很快入睡,可有时候孩子听着故事反而越来越兴奋,搞得妈妈们特别崩溃。


给孩子讲故事肯定是件好事,经常听故事的孩子,擅于思考、想象力丰富,而且还有助于孩子情商的提高,可以说好处多多,但是讲睡前故事前妈妈们需要注意:


首先,营造温馨的睡眠环境。舒适的床和被褥,让孩子选择一个舒服的睡姿,灯光要尽量柔和,太暗家长看不清书上的内容,太亮孩子不容易入睡。



然后,故事的选择非常重要。太过跌宕起伏的故事,孩子当然越听越兴奋,家长可以尽量选择情节平静、温馨的故事。


另外,要放慢语速、代入感情。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可以因为孩子迟迟不肯入睡,就带有情绪,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心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最后,立规矩很重要。和孩子约定好每天最多讲3-4本书,到了数量就要睡觉,必须遵守规则。


误区2

现在APP里的电子绘本很多够用,实体书又贵又占地方,亲子共读更是耗费时间。


目前市面上故事机,手机APP里都有琳琅满目的音频故事,专业配音,内容丰富。作为平时实体书阅读的补充,这些内容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用视频音频故事取代亲子共读万万不能!


一些音频APP


很多绘本中的前封面、前后环衬、跨页、游戏机关等等环节都隐藏着创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伏笔。需要每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复揣摩感悟。


家长们要牢记,共读的情感性才是最原始、最自然的。在家长或老师陪伴互动共读的过程中,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书中的知识性、启发性则自然水到渠成。



长期保持亲密的共读,能让孩子产生信任感,累积丰富阅的读经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幸福的阅读中提升最快。


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当你念书给孩子听,你就是个启发者,将会带给孩子一生无限的可能。


误区3

0-1岁的孩子不认识字,根本不需要看书


识字是阅读的必然前提,这在很多父母心中也许是自然而然的想法。因此,他们认为0-1岁的孩子不会看书,也不需要看书,这样想的家长恰恰错过了阅读养成的第一个阶段。


阅读,是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孩子生来就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1岁的孩子虽然不识字,却能通过咬、翻、抓等动作对图书进行探索行为。婴幼儿时期多接触书本,能够增加孩子视觉感官的敏锐度,还能在翻、玩、拿书的过程中加强肢体发展与大脑协调能力。



0-1岁的孩子无法靠自己的能力理解书中的内容,更需要大人陪在身旁,当他们被父母抱在怀中听故事、看画面时,正是通过亲子互动来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方式。


误区4

年纪小的孩子听不懂故事,只会撕书、啃书搞破坏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撕书、啃书的时候都非常奔溃,觉得自己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书孩子不喜欢还搞破坏真是件又委屈又头疼的事。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不要着急,用对方法,小宝宝也能爱上看书。


0-3岁的孩子习惯通过嘴巴和双手来探索世界。撕书、啃书、咬书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认识书的一个自然阶段,家不必过度阻止。挑选一些易撕的旧报纸杂志让孩子撕个够,通过撕书这个动作,孩子锻炼了左右手的反向运动,以及与视觉的协调能力,撕纸以后,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自我满足感。



家长还可以选择布书、塑料书或纸板书这类专为婴儿设计的书,这样就不容易被孩子撕坏。当新买的书惨遭“毒手”时,家长千万不能将情绪都发泄在孩子身上,带孩子一起来缝补书是抚平彼此情绪的好方法,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用“书也会痛的”“我们来修理它吧”等话语慢慢训练他们的共情能力。


布书


纸板书


比起对孩子撕书的担忧,这个时期更需要注意的是多引导孩子尝试翻书的动作,这能让他们学会用拇指和食指翻书的精细动作,满足手口敏感期的需求。此外,0-1岁口欲期和长牙期时,用牙胶、奶嘴等物品代替书本,也能够提高孩子啃咬时的舒适感和卫生性。


误区5

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家长负责买书就可以了


有人说,爱阅读的孩子成绩不会差,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读书,不惜“一掷千金”,但是家长的阔绰有时并不能换来孩子对书籍的热爱。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从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儿童早期阅读启蒙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亲身参与,并给孩子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充足的阳光,舒适的座椅,避免手机电视的打扰都很重要。多逛书店、图书馆、绘本馆是引导阅读的有效方式。



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本书特别重要,兴趣是阅读的基础,细节观察、伏笔提问、角色扮演,生活情节带入等形式都能够丰富亲子共读过程中的趣味性。


比起“被迫”看书,阅读的选择权应该尽可能交给孩子,即使一开始孩子选的是一些简单逗笑的书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贯穿一生的阅读习惯。当孩子长大一些,阅读对于他们不仅是一种娱乐,他们也会自己去寻找有思想有内涵的书籍。


误区6

“亲子阅读”的意思就是给孩子讲故事


有些家长说,讲故事嘛谁不会,拿本书读就是了。听上去这样简单的“亲子阅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状况百出,孩子抗拒、走神、打断等等都是家常便饭。


其实亲子阅读关键并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而是运用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的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掌握阅读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选书是开启亲子阅读的第一步,为孩子选择适龄而有品质的书籍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阅读成果。从封面导入开始,尽声情并茂得朗读,通过变声和角色扮演能迅速将孩子带入到故事情境中。


绘本《小拖船之歌》内页


绘本中的图片往往隐藏着比文字更加丰富的信息,在故事的某些关键页多做停留,结合剧情提问,能引导孩子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提问的难度不宜过高,以书中客观存在或开放式的问题为主,家长不应该以成人化的视角来评价孩子的对错,如果孩子不愿意说也不要强迫。


对于已经有交流能力的孩子而言,边讲故事边讲大道理或者把讲故事当做教孩子识字的工具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自由的交流讨论,亲子双方彼此认同,孩子才能得到满足。


误区7

图画书要色彩鲜明孩子才会喜欢


家长在选书的时候特别容易进入这样一个误区,觉得色彩鲜明的图画书孩子更喜欢,其实这是非常主观的想法。比起色彩单一或者暗色调的绘本,孩子在最初可能比较容易受亮丽配色的吸引,但是在拿到书以后他们不会满足这种表面的乐趣。


绘本《穿过黑夜的火车》内页


每个孩子对于绘本颜色风格的接受能力,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一方面来自于性格喜好,另一方面也和家庭的引导分不开。随着孩子理解能力提升,自我意识觉醒,对绘本的选择和喜好还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绘本《呀!》内页


好绘本的评价并不是单方面的,绘本的主题、选材角度、角色、图文契合度、讲述方式、装帧排版等等都是影响一本书最终成品的重要因素。


作为当下流行的美育启蒙工具之一,绘本的选择即是孩子的需要,也是家长审美的体现。我们应该给孩子多样的选择,让他们从小就能接触到更为丰富的阅读世界。


误区8

早期阅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认字


有非常多的家长都觉得孩子识字越多就是早期阅读最好的成果。然而,到了小学阶段,看似掌握了不少汉字的孩子却还是搞不定一篇语文看图作文,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其实,虽然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但识字的多少并不等同于阅读能力的高低


无字绘本《我遇见了一只小灰狼》内页


很多无字绘本并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却依然能够通过画面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当孩子沉浸在对图片的观察中时,因为识字的目的贸然打断他的注意,反而是对阅读过程的破坏,容易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识字只是手段,阅读才是目的。汉字作为我们日常交流、阅读的主要工具,核心功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得传情达意。单个的识字如果不配合大量的阅读经验,没有主动的思考过程,没有对于故事结构的积累和掌握,仍然无法实现阅读的效果。


误区9

看字才是阅读,图画书和漫画书无法培养阅读习惯


每次去做阅读推广讲座,都有妈妈问我:“孩子不看正经书,就喜欢看漫画,怎么办?”漫画是快餐文化,对阅读能力提高没有帮助,还会耽误课业和学习,但孩子就是喜欢看,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家长都既无奈又焦虑。


然而,漫画真的一无是处吗?对此,我想真的是“不懂”孩子的家长错了。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选择阅读的权利,爱看漫画也不是件错事。与其家长一边打压,孩子一边偷偷看,不如摆正心态,选择适合孩子的漫画。


漫画《丁丁历险记》的主人公


看漫画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崔利斯就在《朗读手册》中为漫画平返,研究表明童年爱看漫画的人,长大后往往会变成阅读能力较强的读者。很多欧美学校,各年级里优等生看的漫画书都比差生多。


看漫画与经典文学并不冲突。漫画是种中性的图书类型,不用给它打上好坏的标签。孩子的阅读品味是逐渐形成的,快餐也好,满汉全席也罢,都是孩子阅读的一部分,有比较才会有见解,强硬喂进去的东西再好吃也会遭至反感。


漫画《别笑,我真的要环游世界》,

有五大洲的地理知识普及


选对漫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儿童漫画的种类繁多,有偏重搞笑的、治愈的向的,也有像《幻想数学大战》、《半小时漫画历史》、《法玛达的世界》这种传递知识、富含哲理的。好的漫画书能将让人头大的学科内容瞬间变得生动有趣,因为阅读起来比纯文字轻松,所以在阅读初期才更受小读者欢迎。


误区10

给孩子看书时要尽量回避悲伤的主题


有了孩子后,父母们都成了最怕谈论生死的人。“祭拜”“葬礼”等词汇是万万不能提的,而“睡着了”“去了很远的地方旅行”等说法又会让孩子充满困惑,甚至衍生出更多“十万个为什么”来。


其实“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态,回避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当疼爱他们的亲人过世了,当小心翼翼饲养的宠物离开了,那些突如其来的悲伤对孩子来说是无法避免的。


与其让悲伤的负面情绪突然爆发,带来难以平复的影响。不如未雨绸缪,直面孩子的疑惑,将生与死的抽象概念转换成故事的形式,这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绘本《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内页


像《彩虹色的花》《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獾的礼物》《活了100万次的猫》等绘本都是对生命教育的最佳诠释。而父母陪伴孩子阅读绘本的过程,是明悟,也是场关于负面情绪的疗愈之旅。


人世间枯荣有序,岁月有别;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轻云之淡薄。


理解生命,才能珍惜生命之美,这对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对孩子回避那些悲伤的主题,是因为我们已经通过阅读向他们播撒下了感知生命的种子,它会成为孩子悲悯的软肋,亦能成长为抵御风雨的盔甲。


阅读是一条很长的路。所以在过程中,我们不必催促,而应在共读中发现孩子的阅读偏好,从他感兴趣的入手,从图画书开始过渡,放下功利心,才能赢得孩子爱上阅读的“真心”。


-END-

作者:胡萝卜

排版:小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