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绘本半边天 | 越努力越幸运,不断扩宽创作边界的刘畅

爱丽丝绘本研究院 Alice阅读教育 2023-01-06


最近发现马上初三的女儿正在背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开篇的几句话“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让我想到了绘本《北冥有鱼》中纵横千里的山海,奔腾汹涌的巨浪,如果孩子从小看过这本书,一定会对庄子这段文言文所描绘的气势磅礴有更加直观形象的感知,背诵起来就不会那么艰难。于是我找出这本书跟女儿重温。

《北冥有鱼》封面


创作者刘畅为了方便孩子的理解,在书中加了一个小女孩的形象,通过人与动物的对话跟真挚友谊来展现“大鹏鸟”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伟大象征,小小的绘本,藏着我们中国传统的大文化,于是我有了采访刘畅的冲动,很想了解她创作这本书的背后故事。在联系过程中得知她刚刚从日本博士学成归来,最新作品《捉》还获得了第十二届信谊图画书奖佳作奖。这些巧合也都成为了采访的契机和动力。



刘畅

大学教师,艺术学博士。本硕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研究方向为绘本创作教育。出版绘本作品《北冥有鱼》,《门兽》《糟了!我忘了关水龙头》等,荣获过第三届信谊图画书奖佳作奖,第十一届入围奖,第十二届佳作奖。第八届全国书籍装帧大赛佳作奖,首届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大赛原创绘本奖,2021年日本插画协会比赛铜奖,第八届全国插画双年展专业组优秀奖等奖项。作品入选2020年最美中国绘本展,2021届金风车青年插画大赛展,2021第二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艺术展等展览。


与绘本的结缘


Lisa老师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的,求学之路上,有哪些难忘的“关键时刻”?


刘畅:我大概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画画,断断续续地画到有一天觉得应该考美术学院,去系统地学习。求学路上第一个关键时刻是考大学吧,回首这条路走得有点苦不堪言。考中央美术学院就考了三回,一次失败就再来一次,第二次不行就来第三次,最大的难点还是专业课,当时筛选比例大约是万里挑一,好歹算是进去了,但你发现,身边的人都比你画得好,你毫无优势可言,可能全国画得好的学生都集中在这里了,你辛辛苦苦画了半天,人家哗哗几笔就赶上你了,真的挺沮丧,也很痛苦。


大学时期的刘畅


第二个关键是进入绘本创作工作室,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基础课学习,到了大三选择绘本创作专业后,我突然发现痛苦好像变少了,为什么呢?因为需要写故事了,虽然文字创作上我没有过人的天赋,但父母年轻时候都是文艺青年,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写,而且是持续的写,写东西对我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甚至比画画要来得容易。很多画画的人不一定会写故事,所以在创作文字跟图画相结合的绘本时,我的特长就凸显出来了。


创作中的刘畅


第三个关键是直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硕士,我想继续学习跟图像有关的东西,就读了摄影专业的研究生。


Lisa老师

为什么选择绘本创作这条路,有什么机缘巧合吗?


刘畅:刚才提到我的爸爸妈妈都很喜欢创作,爱写文章,爱写诗什么的,上高中时我就暗下决心,我得要比他们更厉害一点,我要能写会画。(笑)当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绘本,就看过几米的书,它让我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创作形式,自己也想试一下,这促使我想要创作绘本,但刚开始我对绘本有个误区,以为它是给小孩子看的,就很不想画,到大学毕业也没有特别好的作品出来。


到了硕士研究生一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做了一个梦,梦到一条大鱼浮在水面跟我说话,这条鱼很大,脊背像小山一样。那个梦很奇怪,居然是色彩斑斓的,醒来后我就迅速把它画出来,因为是跟鱼有关,很自然就想到了庄子的《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的进化图


很多时候创作是靠直觉,灵感会没有缘由地喷涌而出,在这个梦境之前,我还在水族馆里见过几条特别大的鱼,它们趴在幽暗的角落动也不动,我能看见鱼裸露在空气中的脊背,却看不见它们或许忧伤的眼睛,我常想要经过多久的岁月才能长得如此庞大,也许下一秒它们就会从水中一跃而起,腾空飞去。


《北冥有鱼》的进化图


在读研期间,我完成了《北冥有鱼》的创作,并且参加了第三届信谊图画书的评选,幸运的是,我的处女作拿到了佳作奖。


Lisa老师

硕士毕业后为什么会想到去日本读博士?读博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刘畅:硕士毕业后我进大学教了三四年的书,工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当你发现自己的“库存”不足时,就要往里输入了,这时候我就选择去日本读博士。之所以选择日本,有两个原因,一个来自家庭,我爸爸会点日语并且教过我,另外一个原因是从80年代以来,日本的民间故事绘本做得非常好,对此我很有兴趣,就想去了解,去学习。


读博时候的刘畅


读博士期间最难的是语言,它就像一堵墙横亘在你面前,就算你的日语再好也很难像日本人那么自如,尤其你还要用这样的语言去写20万字的博士论文。此外我还要给大二、大三的学生上绘本课,因为我的博士专业是“绘本创作教育”,就一定要有实践的部分。跟年轻的日本大学生交流的难度更大,因为他们的词汇量大,还很时尚,为了上好3小时的课,我要提前两周把课上要讲的每个字都写出来,避免上课卡壳去想这个词用日文怎么表达,这就导致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写,真到了写20万字的毕业论文,反倒没觉得难了(笑)!


Lisa老师

创作的道路上,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创作偶像”?他哪些地方特别打动你?


刘畅:排在第一位的偶像永远是陈志勇,排第二位的每年都会变,这几年的偶像是荒井良二他们两位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尽管已经很厉害了,可还在不断地努力画。像陈志勇高中开始就出书了,到现在已经画了100多部作品,可还在孜孜不倦地创作。按照我三年一本的速度,画到猴年马月才能达到这个数学?


陈志勇


陈志勇有一本书叫《失物招领》,里面好多画的边缘会有贴的像报纸一样的东西,我以为是他画完了再拼贴到废旧报刊杂志上,后期再PS做出来。


《失物招领》封面


但我在日本看了他的展览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他精心细致地使用材料和画笔制作出来,哪怕是你觉得的粗糙也是他故意营造出来的。


再比如《抵岸》这本书,他整整画了5年,同一张图,他会画无数张草稿,然后从里面挑选最合适的去呈现。


《抵岸》内页


你看人家陈志勇已经功成名就了,可还是这么努力,每当我想躺平或者偷懒的时候,就想一想偶像,真的很管用,他就像灯塔一样在前面给你指路。


荒井良二是另一种风格,就是不管这个世界怎么样,我就是这样子,你喜欢我也好,不喜欢我也好,我依旧如此。他自费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后,拿给绘本业界比较权威的研究者看,研究者们认为他的作品并不是面向儿童的。荒井良二听完说:“我这个要不是面向儿童的,那长新太的作品可能就不是面向人类的吧。”


荒井良二


荒井良二就是这样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他直到在国外拿了奖以后,才慢慢被日本社会接受。他的这种特立独行对我影响比较大。


很多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如果不够坚定就容易被裹挟,就会失去自我、泯然众生,那就非常麻烦。艺术创作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创作背后的故事


Lisa老师

《北冥有鱼》这本书是你的处女作,为什么会想去创作这样一个题材?画这本书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刘畅:创作的时候还算顺畅,但画完发现一个难点,就是在卖国际版权的时候不少人外国人看不太懂。在亚洲还好,日本人、韩国人能接受这种含蓄的东西,但这种欲言又止如果放到欧美去,他们就不太懂了。


《北冥有鱼》内页


这就让我在思考未来创作的时候,会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都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故事,让阅读的障碍少一点。其实《北冥有鱼》的创作完全是靠我的直觉,当时没有考虑各种不同的读者。


Lisa老师

这本书一个很大的亮点是他的开本与装帧形式,是怎么想到如此呈现的?


刘畅:最开始做这本书的时候,考虑到大鱼的形态是长长的,我就想把它做成类似《清明上河图》那样的卷轴画,但在考虑印刷成本的时候就放弃了。最后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种横长竖短的开本,它的形式跟长卷效果非常接近,成本又低,是性价比特别高的一种呈现。


Lisa老师

 《门兽》跟《北冥有鱼》都是偏中国传统的题材,对此是有偏爱吗?


刘畅:不是偏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你从小接触的就是这样的文化,它已经流淌到你的血液中,当你去讲故事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会不自觉地汩汩冒出来。可以说创作这些题材是我的一种本能。


Lisa老师

 《门兽》的故事很感人,大人孩子能从中看到不同的情感折射,比如坚守的快乐,失去的痛苦,落寞的无奈,重拾的希望,陪伴的幸福等,你是如何展现这些多维度的情感?


刘畅:如果创作的时候,你就想着把这么多情感揉进去,就没办法画了。我就是客观、平静地去讲一个故事,很多情感是读者读后自发产生的。


《门兽》封面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失去了心爱的人或者东西,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毁了,一切变得灰蒙蒙,所以我整本书就用了铅笔,画出灰黑色的基调,营造出“失去”的主题。这样的表达恰好能激发出读者的情感,我没有明确告诉读者,也没有预设太多,就是一个自如的表达,能解读出什么情感是读者的权利。


《门兽》内页


我希望自己创作的绘本是那种你在5岁、10岁、15岁、25岁、35岁看了感受都不太一样的书,虽然故事仍然是那个故事。


Lisa老师

 《糟了!我忘了关水龙头!》是完全不同的画风,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刘畅:这本书跟《门兽》一比,的确是现代不少,而且完全是彩色的。但这种转变不是必然,而是一个偶然。


《糟了!我忘了关水龙头!》封面


《门兽》这个故事需要铅笔素描的表达,而《糟了!我忘了关水龙头!》内容相对活泼,需要用不同类型的技法去画,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糟了!我忘了关水龙头!》的内页


我不希望重复自己,也不想重复别人,故事适合什么样的画风就去寻找,如果不一样的故事却要用一样的画风那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希望百年之后再回看自己累积的作品,每一部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


Lisa老师

刚刚获得信谊图画书佳作奖的《捉》这部作品很有哲学味道,能说说创作的灵感来源吗?关于捕捉与被捕捉有什么生活隐喻?


刘畅:出版《北冥有鱼》之后,我一直在考虑如何用更广泛的语言去讲故事,让它的受众面更广,甚至外国人也能看读懂。《捉》这本书讲的是典型的中国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捉》封面


但它有更国际化的视角,画风更现代,用舞台剧的方式,去讲捉和被捉。因为没有几个字,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特别大,是一本可以越读越厚的书。而且我在画面中埋了很多小的细节,等着读者自己去发现,其实孩子的读图能力远超我们大人,那些细节会引发他们思考,想象,然后再去创编表达。


《捉》内页


Lisa老师

最近你和好搭档赵飞一起创作绘本,你们是如何分工的?对自己未来的绘本创作有什么构想与期许吗?


刘畅:如果用电影来类比的话,我的搭档赵飞是导演和编剧,负责整个故事及其结构,还有分镜头。


我负责人物、场景、还有整本书的画风与基调,有点像摄影师、灯光师跟演员。赵飞把这本书定型了,我想办法把它具象化,画出来。


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画下去,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颠覆自己。


生活杂谈


Lisa老师

您在大学当老师,会教学生如何创作绘本吗?他们的创作有没有打动你的地方?


刘畅:我教的这些大学生,如果单纯让他们画,他们会很享受,但让他们创作绘本,因为生活阅历少,会显得有点困难。但这些孩子仍然会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衍生出一些好故事。


给学生上课中的刘畅


他们的作品往往会跟自己形成特别大的反差,比如说调皮捣蛋的学生,创作的东西好细腻,而那些看起来很温柔的女生,画出来的是那种叮了咣当的热闹场面。我觉得这是他们内心最纯真部分的流露,带有原始的那种洪荒之力。



刘畅学生的作品


创作者画的作品越多,往往理性的东西就会增加,感性的随之减少,但这些学生的画有大量富有朝气跟稚气的情感,真的弥足珍贵。


Lisa老师

除了画画,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爱好?


刘畅:喜欢做瑜伽。每天早上起来会做40分钟到一个小时。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吃,各种美食都不会放过,但我不太会做饭(大笑)


Lisa老师

看您的家乡是江南小镇,能说说自己在那里的童年吗?对你日后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刘畅:说起童年有点颠沛流离的感觉,不停地更换城市和转学,这里住一阵,那里住一阵。我的父亲跟奶奶都是沈阳人,很小的时候在那里生活过,后来又到了安徽,我还在安徽不同的城市生活过。小时候看着父母每天都要搞创作,也会耳濡目染觉得这是一件像吃饭喝水一样的正常事,感觉一天不写点什么好像就不太对劲。

童年时候的刘畅


环境的影响力量还是挺大的。现在回想童年,印象最深的是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居然还有人推车卖冰棍,这种事让我觉得很神奇。还有我跟很多东北孩子一样,舌头会粘在冰棒上。这些记忆随着我的长大,慢慢消失了,就像《门兽》里面那种沧海桑田的时间流逝,很多东西都不会太长久。但也正因为如此,留下来的回忆才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Lisa老师

刘老师说得特别真诚,也是有感而发,您觉得要想成为一个绘本作家,最不可或缺的品质是什么?


刘畅: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坚持,另外一个是找到自我


坚持是艰难的,好比你说我要画画了,然后买了一堆材料,也报了课程,但就没有然后了,这件事情就滑过去了。


什么是找到自我?就是不管这个世界怎么评论我,我都保持初心,坚定地去做自己。



采访完刘畅,我似乎看到了她未来的样子,一个著作等身的大艺术家,每部作品都闪烁着不同的特点,有质感,有创意,而她隐藏在这些作品的背后,不动声色地看着读者哭,读者笑,有着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这让我也对她之后的创作充满期待。


嘉宾:刘畅

采访人&撰稿:Lisa老师(杨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