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参考】撰写社科类项目申报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李良玉 高教研修网 2021-03-17
本文作者:李良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社会史、中国当代史,主治中国近当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新编中国通史》民国卷、《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等。


0/1

影响项目评审的要素有哪些?


项目报上去以后,如果要获得通过,需要经过哪几个环节? 有哪几个因素发挥作用? 我概括了这样几条: 申报者的素养;评审的制度;学科的差异;评委的素质;人脉关系。下面,就来逐一分析。


| 申报者的素养

这个因素集中反映在申报材料上,评审专家拿到申报材料以后,从申报书上就能看出你的水平,选题好不好,思路清楚不清楚,有没有前期研究成果,资料是否掌握,等等。有些申报材料句子都不通,虽然课题好,也要影响专家打分。因为写材料句子都不通,将来肯定很难做出来。

| 评审制度

申报项目首先要通过评审制度的筛选。现行评审制度有两个环节:

第一个是课题范围。每年申报之前,有关部门都要公布课题指南,最好按课题指南的范围申报。当然,也有指南范围以外个人选择的课题得到支持的情况,但如果在指南范围以内,自然更好一些。另外,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不容许有政治错误,有些红线 不能踩。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你自己做可以,但是不适合申报。比如“文革”研究,也许可以自己写文章,要是课题指南里没有,最好也不要申报。刚才王教授讲,要站得高,要结合国家需要,都是申报成功的经验之谈。

第二个是筛选制度。起初的项目申报,是组织专家会议讨论,专家同意就可以定了。现在因为申报的人太多了,所以一共有三轮淘汰。第一轮把申报指标分到各个学校,申报数超过了,由学校先刷掉一批。第二轮是海选,由国家规划办把材料分送出去打分,再刷掉一批。第三轮是规划办最后会议讨论,也就是现在经常说的“上会”。经过三轮淘汰很不容易,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你的项目就被筛选掉了。现在教育部的项目申报,也是这个方法,这增加了申报的难度。

| 学科差异

不同学科难易有所不同。有些学科基础水平差一些,研究队伍弱一些,申报起来容易一些。有些新兴学科,特别是有些国家重点扶持的学科,申报起来成功的几率比较大。有些基础学科可能就比较难。像历史学就比较难。学科相对成熟,要求有很多积累,好的选题不太容易找到。

| 评委的素质

刚才说了,筛选有三个环节。第一轮是学校推选,相对好一些。过去报的人少,没有指标限制,学校不会设卡。现在有名额限制,就看要名额怎么掌握,看论证水平,看有没有申报撞车的情况,特别是有没有实力人物和你选题撞车。第二轮海选,是匿名通讯评审,评委由规划办邀请。每个评委负责审的材料一般是 30 份上下,通过率 25% 左右。规定了具体数字,只能少,不能多,多了评审作废。第三轮是会议讨论,直接由评委表决。在上述三个环节上,评委都是关键因素之一。评委对哪个领域感兴趣,喜欢什么样的研究风格,按不按学术标准办事,结果肯定不一样。

| 人脉关系

虽然制定筛选制度的目的,是防止熟人关系,但是要完全切断恐怕不可能,因为现在制度的漏洞太大。高校里头经常有一些管文科的校长、副校长、权势人物,手上有几百万、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的研究经费,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人头熟,手上又有资源。他们知道关键环节在哪里,会利用各种办法打通环节。一般老师没有能力做到这些。有的大学,由校方组织人员帮头头跑关系;还有一些实力人物,四通八达,拿项目易如反掌。对于一般老师来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

在评审的环节,如果把其它东西撇开,关键的因素是哪些? 上面讲了,有5个因素会影响课题申报,其中最重要的是申报者的素质和评委的素质。

一般情况下,评审专家只看到申报书,不知道是谁申报的。因此,他打分的主要依据,是申报书的内容。而申报书怎么写,代表申报者的综合研究素质。所以,要认真对待申报书的填写。

评委的素质具有决定性。无论通讯评审,还是会议评审,评委公正不公正,看问题准不准,都决定他的取舍。由专家进行淘汰,可能不公平。因为专家并不一定比申报者的水平高。但是,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进行必要的筛选。从竞争的角度看,要努力写好申报书。


0/2

影响项目评审的要素有哪些?


写申报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认为,要注意4个要素,即选题、学术史、样本性、论述方法。

申报研究项目,研究什么是头等重要的问题。选题好不好,是能否通过的重要条件。过去,我曾经看到过,有些选题是伪命题,是一些很可笑的东西。换句话说,他要研究的问题本来不是问题,还在那里论证了半天。我这样说,主要针对历史学的一些情 况,不针对其它学科。我刚才讲了,学科差异很大,评价标准不可一概而论。

除了伪命题以外,还有一些花里胡哨的命题。比如,有人告诉我,有一个选题,是“全息史观视野下”的什么什么。所谓全息史观,不就是全面看嘛!还有人告诉我,有什么“红色体育研究”的选题。体育还分红色、黑色? 我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好像是一个民国时期的短跑运动员,是蒋介石时期的,现在能说他是“白色运动员”,或者是“黑色运动员” 吗? 这就不对了嘛。还有一些课题,没有操作性,或者操作起来走样了。有人告诉我,有一个选题,研究民国时期的大学内部职权,可是有一半内容是讲1949 年以后的大学。这就偏题了。

这就是说,选题很重要。不要选那些伪命题、花里胡哨的选题、大而无当的选题。要选择一些创新型的、主题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很恰切的选题。

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要充分了解它的学术动态,知道前人做过了什么研究,而不要糊里糊涂,乱说一通。谈学术史要抓重点,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有些人写学术史,写了一些不重要的著作,这就说明对课题的整体把握不够。要把那些最重要的专家、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介绍出来。还有一点年轻学者要注意,不要拔高自己,贬低别人。我的学生做博士论文,有很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扬长避短”:宣扬自己之长,回避他人之短。把自己的优点介绍出来,把学术史上的热点、难点、薄弱点、空白点,客观地介绍出来。至于别人具体著作中的缺点,则不要多讲,尤其不要夸大。要提倡谦虚一些,这也涉及学术品德问题。

申报课题也好,完成课题也好,一定要坚持样本性。所谓样本性,是指问题、资料、论述方法有很强的配套性,不能互相不搭。这一点,我的学生做博士论文是非常强调的。你研究大寨,从头到尾都说山西的大寨,不要说江苏的华西。你研究南京市的植 树造林,通篇都讲植树造林,就不要说南京的工业、外贸、交通等等。不变换主题,不偷换概念,不分散讨论中心,所运用的资料与选题有很强的关联性,是样本性的四个基本原则。一个课题做得好不好,样本性很重要。

选题确定之后,就要考虑申报书怎样表述,也就是要把作者的思路交代清楚。这个课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核心概念是什么,中心线索是什么,基本观点是什么等等。至于提纲,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有的把提纲附在论证书上;也有的不附提纲,只把所要讨论的问题、难点、解决方法交代清楚。有些申报书,选题很好,但是思路不清晰,会影响专家打分;有些申报书思路是清楚的,但是选题相对陈旧,总体上属于炒冷饭,也会影响专家打分。因此,选择创新型的课题,做周密的论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0/3

完成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


现在各级规划办抓得很紧,学校也抓得很紧,项目批了,必须完成。大家如果申报成功,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不要半途而废。如果申报成功了,完不成,被吊销了, 那还不如不申报。因为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今后评职称什么的,将成为一个负面因素。所以,拿到项目了,就要努力做好。

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结项报告要认真准备。要把结项作为重要问题来对待。经常有一些结项材料,整个不认真,连作品的版式都乌七八糟,这样就会影响结项评审。我个人认为,结项评审是否通过很重要,但是读者的评价更重要。一个项目做得再好,没有什么读者,烂在书库里,只能送去卖废纸,是一种浪费,更不能说明学术水平高。严格说来,这是一种伪研究。现在每年出的书很多,但好书不多,就是伪研究流行的结果。所以,选择有价值的选题,善始善终地完成,做出高水平,推动学术的进步,应该是做项目的最根本目标。


来源:作者李良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是作者在南京林业大学科研处、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讲座,夏林根据录音整理,经作者审定,原文《关于申报社科项目的几个问题》刊发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奕宁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其他公号如转载本公号编辑的内容,务请在篇首醒目位置标明转自高教研修网。


推荐阅读

1.【邀请函】思政类项目申请与论文撰写培训会——第159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2.【直播讲座】以立项申请书全文为例详讲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申请成功秘籍
3.【邀请函】全国高校课题申请与论文撰写研修班——第162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
4.【邀请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研修班——第160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
5.【邀请函】首届教育学论文写作训练营——第161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6.【邀请函】经管类课题申请与论文撰写研修班——第163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6. 申请到国家级课题的1698位往届参会优秀教师,看看有几位您同事?7.岁月留痕,第1~149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每届会场图和对应举办时间 8. 举办了12年的“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效果咋样?听听参会教师怎么讲


为提高教师课题申请和论文发表成功率,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创建的高教研修网,10余年来具体组织了150余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1698位参会教师获得国家级项目(名单可点击此处查看)。 为满足更多教师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且获得权威专家指导的需求,近日我们开放了课题申请和论文撰写交流群。可长按并识别如下二维码申请加入。课题申请和论文撰写交流群
如群人数已满,可加苏海清老师微信,由苏老师推荐入群

苏海清老师微信二维码


了解更多课题立项和论文发表相关权威信息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在线讲座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