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思广 | 愿你打开这本真实的书 ——谈马平的散文集《我的语文》

第94期 文星学术 2021-09-22

本文原载2017年8月25日《四川日报》(发表时因版面略有删节)

本文作者陈思广教授


早晨8点刚过,手机微信就响了一声,拿起一看,是省作协创研室主任马平发来的:“教授,烦请发一地址,我快递一本书给你。”我马上照办 。第二天,四川辞书出版社6月刚出版的散文集《我的语文》便金光闪闪地呈现在我面前。说它“金光闪闪”是因为这本精装本的小册子以黄色与橙色为主打色,金黄色的腰封又恰好在我拿到书时遮住了书正中一半的浅白色,耀眼的阳光下,封面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说实话,我事先并不知道马平出版了这本散文集,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书名,但也就是这个好奇心让我读完了这本真实地抒写乡情、呵护乡愁、感喟成长的书,也为作者流溢其中的浓郁的感伤与无边的眷恋而深深感动。

四川辞书出版社散文集《我的语文》

《我的语文》一共收散文四篇,分别是《婆婆》《晒场》《放牛场》和《我的语文》。马平之所以将这本散文集定名《我的语文》,据说是缘于别人的一个说法:一个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这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当然是金科玉律。不过,据我的理解,作者将这本散文集最终定名为《我的语文》,恐不仅于此。

本书作者马平


语文,单看字面上,“语”意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则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与文字”。“我的语文”则是“我自己及他人的言论与文字”。而《我的语文》记叙的正是“我”自己在乡间成长的故事以及关于“婆婆”及家人的言行与思念,以之为书名,看似有些理性,好像削弱了文学的形象性,殊不知,这恰恰寄寓着作者对自己的亲人、故乡以及逝去的乡愁那份浓浓的回味与思恋,那份对自己在特定历史年代中坚毅成长的感怀与真诚回望。

语文

真挚牵挂与漫卷诗情

这份真缘于他对亲人的真挚牵挂与漫卷诗情。婆婆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年长的祖先,她普通却充满温暖的一生如同一座丰碑镌刻在“我”的心头,虽然“我”在她生前未能为她写下只言片语,但内心的冲动却从未停止过。当婆婆去世20年后,这份按捺不住的牵挂终于不可遏止地喷泄而出,化作浓浓的情意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在这里,我们看到年轻时争强好胜的婆婆因命运不济而过早守寡的不幸遭遇,看到中年时婆婆戳着小脚送别二百里外的二妹直至毕七的可贵真情,看到年老时勤俭持家的婆婆精心操持全家生活的美好品德,看到婆婆对我的偏爱、袒护,以及我与婆婆的调笑、顽皮中那种互爱与深情。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将这位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这位好强但又挚爱亲人的长者,这位终年劳碌,辛苦操劳一生的婆婆写得真实而又温暖。特别是当我读到这段文字:“婆婆很少说,她既不能给我们做多少好吃的,也不能给我们说多少好听的。但是,她给了我们最美的笑容。她的笑容,经历了几十年晨露的滋润,星光的浸染,风雨的沐浴和太阳的炙烤,也经历了几十年酸甜苦辣的调和以及勤苦劳作的补给,仁慈而平和,干净而灿烂……”“我们一家人不能没有她的笑容。她的笑容,除了爱,还有善,还有厚道,还有宽容,还有隐忍,还有坚强……”“我想学会她那样的笑容,我希望她能把她笑的模样遗传给我。”我不禁想到了我阿婆——想到了众多虽没有多少文化却将无边的爱无私地奉献给自己儿孙的婆婆(姥姥)们,她们细雨无声的大爱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儿女,也将感恩的情怀传递给一代又一代。我们因之共鸣于心,灼热于情,感恩于怀。

语文

无边眷恋与深情厚爱

这份真缘于他对故乡的无边眷恋与深情厚爱。每个人对于故乡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无论他生活在哪里,故乡的一切都会唤起他无限的遐想。对于马平而言,苍溪的晒场就是唤起他对故乡深情眷恋的遐想地,就是他魂牵梦绕的生长的摇篮。这个晒场在他没有出生时就在那里了,它不仅是生产队的家,是孩子们嬉闹的乐园,是麦收季全村人的劳作场,是谷物、蔬菜进驻后的丰收地,是看哨、打号、分粮、分物、评分的集散地,还是一段特定历史的见证所,一段难忘时光的关键词。我虽与马平年龄相仿,但自小在城市长大,偶有的农村经历无法与他根植的乡村体验相比,但我有限的乡村记忆仍被作者生动的描绘所激活,一些似曾相似的旧时记忆也鲜活而温馨地重现起来。当然,如果我写故乡,我的关键词不是晒场,而是水泥河,或家属院前20平米见方的无名小空地,但那个时代,那个特定年代下的物质世界与精神场阈,我与作者却有共同的感受与体验,作者以心刻下的那些随风飘散的家乡的声音,让我以感念的情缘,坚守,聆听,呼唤。

语文

铭心记忆与淡淡忧伤

这份真还缘于他对孩提时代生活的铭心记忆与淡淡忧伤和那份对自己自强不息精神的追怀与文学梦想的回报。马平从川北苍溪的偏僻山村走来,既当放牛娃又当学娃儿的孩童岁月他记忆犹新,这使他写起孩提时代的趣事来,如放养小黄牛,溪里捉蟹,烧洋竽,捉弄盲人及与女童争花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当然,作者也写到了那个特定时代放牛不慎时所导致的惨境,令人感慨万千。如今,那段沟壑还在,那个放牛场早已废弃,昔日那个放牛娃也早已成为以文字为生,视文学为生命的作家。成长的艰辛与奋斗不息的脚步,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是文学的根也是激励其一生的“语文”。作家以真诚之心舒缓地打开那段历史,不断夯实他那坚毅成长的文学梦并且轻呼吸,让我以赞叹的情愫,欣慰,敬佩,期盼。

我愿你也打开这本真实的书,一起体味这份追忆、惦念与缅怀,一起呵护这份庄重、天真与悲悯。

作家简介

马平,1962年生于四川省苍溪县,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山》《香车》《山谷芬芳》、小说集《热爱月亮》《小麦色的夏天》《双栅子街》和散文集《我的语文》等。《草房山》获第五届四川文学奖。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请输入文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