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热评】阿来 | 我为什么要写“山珍三部”
本文原刊于《阿来研究》第6辑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在周末的下午来到梅溪书院。2000年,作家阿来凭借《尘埃落定》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是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奖者,也是首位得奖的藏族作家。他在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了小说创作。这次,他带来了最新的三部中篇小说集:《河上柏影》《三只虫草》和《蘑菇圈》,接下来我把时间留给阿来老师,请他讲讲自己的文学创作以及对这三部书的介绍。
阿来:
大家下午好!我一直在琢磨这三部书名到底起好了还是没有起好,因为今天中国人这么爱吃,大部分人都以吃货自诩的时代,我要起这么一个名字,是不是在跟大家说这里头有一些关于美食的暗示,但其实不是,我想从(背景)这张照片开始说。主持人:
谢谢阿来老师!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阿来老师从自己的创作缘起讲起,从四大名著一直到梭罗的《瓦尔登湖》,带我们在自然和人与文学关系之间,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讨论,意犹未尽。接下来是听众提问时间。提问一:
阿来老师,您好!在我读大学时,读过您的早期作品《尘埃落定》,今天有幸读到您的新书,但是只读了三部中的第一部《三只虫草》。很有趣的是,我发现这两部书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书里面描写了一个最主要的角色,都是以一个孩子形象出现的,虽然这两本书在主题、风格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一个相似的孩子叙事的视角的选择,这是巧合,还是您比较有意去设置的呢?
提问二:
阿来:
问题都很大,我就谈谈宗教吧。宗教本身,当然邪教除外,我们现在说的几大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宗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特别记得美国有一个相当于哲学家吧,大家都知道埃莫森这个人。埃莫森说过一句话,说“我们要信仰宗教,我们就去信仰真正的宗教,不要相信那些二传手 ”。大家明白这个意思没有?就是我们信仰宗教,我们并不是真正的基于对教义的理解。信宗教,你懂这个宗教的教义对不对。我们现在受教育程度很高,你与其听一个二把刀跟你讲,《圣经》很好读啊,直接读《圣经》就好了,你自己去体会。你要信佛教,我很同情那些经常去庙里头就叩头,那个泥巴佛身上什么都没有,真的道理在佛经里头。我们要相信那种教义。今天我们都受到很好的教育,我们去读佛经,它可以解决你那种认知的问题。同样,伊斯兰教,我们可以读《古兰经》,读各种先知的训导。过去的人,要人给他讲,没办法,大部分人都没上过学,只好听人讲,现在你受过好的教育,有很好的阅读能力,你首先了解它的教义。当然宗教有一些仪式,叩叩头、烧烧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仪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于教义的理解。今天大多数人在说言说宗教的时候,其实他不知道宗教。美国有一个短篇小说家卡福,卡福有个短篇小说的题目很长,但是我觉得这个题目起的特别好,这个题目就叫做《当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们都在说爱情,这个短篇小说就说你们谈的真的是爱情吗,还是在谈别的东西呢。其实大部分时候,这个话题是可以套用的。当我们谈论宗教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当我们在谈论政治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是它本身吗?佛教当中有一些基本经言说的很清楚,说你不要相信真实的存在。《心经》里头说“无眼耳鼻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亦是空,空亦是色。”说完了,佛教的要义就在这儿。
美国有一个短篇小说家卡福,卡福有个短篇小说的题目很长,但是我觉得这个题目起的特别好,这个题目就叫做《当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们都在说爱情,这个短篇小说就说你们谈的真的是爱情吗,还是在谈别的东西呢。其实大部分时候,这个话题是可以套用的。当我们谈论宗教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当我们在谈论政治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是它本身吗?佛教当中有一些基本经言说的很清楚,说你不要相信真实的存在。《心经》里头说“无眼耳鼻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亦是空,空亦是色。”说完了,佛教的要义就在这儿。
你相信感官吗?我们感官有几种,眼、耳、鼻、舌、身、意,对应了色、声、香、味、触、法。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六根都讲虚幻的,你看到的这些东西也都是虚幻的。佛教的所有的观点就包含在这里。
你听一个老和尚说:“放下,你不用那么多钱,放到我的箱子里来。这个有用?没用。《心经》里把这几句话说清楚了。《金刚经》说“三十二相,皆是虚幻。”然后又见到一个庙里的喇嘛问你,“哎呀,我给你算了一算。”和尚本来不该算命的。“你们家可能有个灾,你再拿点钱来,我再给你化一下,我再给你个符,你回去挂在身上,早晚念多少遍,就没了。”同志们,佛教不是讲这个的。
这就是宗教,这是万体式的。今天我们为什么就放弃了这种思考,甚至我们都相信和尚那一套,你要信,你戴一个佛珠干什么?哪部佛经说戴一串佛珠会保佑你?没有一部佛经说身上挂个东西就能保佑你,我没见过,我读过几十部佛经,我没见过,但是和尚说过。所以这是我们今天宗教的普遍的现象,其实就是人有点偷懒。今天我们具备这个能力。过去要人讲释,他确实不认字,那你帮我讲讲,今天我们教育这么普及了。大家在微信群里头看各种小道消息的那个情况,放一点来,手机上也可以读,仔细搜,《阿弥陀佛经》一搜就出来了,《无量寿经》一搜就出来了。大家搜,没有问题的。注上音的,打上标点符号的,翻译成白话文的,各种文本的都有,里头什么都有。
所以讲宗教就讲到这里,至于官场,最近中央刚开了会,看那个文件,特别好。
主持人:
下一位提问的。好,这位女士。提问三:
提问四:
阿来老师,您好!您刚刚谈到关于写作,就想问您两个关于文学创作的问题。第一,您最初进行文学创作的原因或者目的是什么;第二,文学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日趋统一的情况下,小学、初中、高中,然后大学再继续,再工作、结婚、生子,我们很难改变这个轨迹。像我们大学生,在现阶段如果想写作,但是大多数感觉是一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东西,我们怎样找到这个突破口,写出一些有意思有价值的东西呢?
主持人:
阿来老师这场跟文学的意外相遇,带给我们读者的是对文学的很大的惊喜。今天最后一个问题,给到这位女士。提问五:
阿来老师,你好!我比他们其他读者都年长一些,我是一个大学哲学老师。您的早期著作《尘埃落定》,我看的时间非常早,所以应着您刚才说的写作的原因和目的,我觉得您非常成功,至少我个人认为,您应该是当前中国大陆在世作家中间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您刚才讲在自然主义文学学派当中,包括您新创作的的三部作品,这其中是不是有一种这样倾向,就是对现代社会这样一种复杂性,比如消费社会、功利、人心不古等等是不是有一种抗拒和排斥?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前进到这个时代,有时代的必然性,如果我们回到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样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我个人认为很难在现实生活中间实现。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到底应该怎么去平衡这样一种内心对简单的向往,和社会对人心,以及对我们不断裹挟着往前的巨大的冲力,怎么平衡这个关系?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今天的主题是“自然与故乡”,我们知道现在的乡村尤其是中国乡村,不仅是自然环境,特别是人文,很多都出现了空心,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觉得非常痛心,我们想回故乡已经没有故乡可以回了,包括乡村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等各种各样的撕裂的状况,您怎么看待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有什么办法重建乡村或者我们的故乡。谢谢您。
(作者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