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遗忘的大象
从2012年开始,每年的8月12日被定为世界大象日,旨在宣传保护这些雄伟、聪慧又充满温情的大号伙伴。
电影《奇幻森林》中,人类小孩毛克利第一次见大象,就被这独霸丛林的庞然大物深深得吸引住了,他在黑豹巴希拉的指点下向穿行丛林的大象家族匍匐跪拜,表示尊重。
“它们创造了这片丛林,
用象牙开垦出供河流流淌的沟槽,
长鼻子鸣奏的声响让树叶颤抖,
它们让丛林的一切都有了归属,
高山,树林,和环绕树林间的鸟儿”
The elephants created this Jungle. Where they made furrows with their tusks the rivers ran. Where they blew with their trunks, the leaves fell. They made all that belongs. The mountains, the trees the birds in the trees...
在电影的末尾,毛克利面对丛林里的熊熊烈火,向大象们发出了请求。来救援的大象们用强壮的象牙拨到树木,改变河流的方向,扑灭了烈焰。
的确,现实中大象的饮水、摄食、迁徙等活动对水源、植物、土壤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是当之无愧的维护栖息地健康的基石物种。它们强大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智慧,使它们成为居住在这个星球上最和蔼、社交能力最复杂、最富有创造力的物种之一。
普通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亚洲象目前主要局限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我国西双版纳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是盗猎的重点受害者,普通非洲象现在IUCN名录上处于易危(VU)等级(目前没有对非洲森林象进行评估);而亚洲象在栖息地破坏与碎片化和盗猎的双重威胁下数量持续下降,已经处于濒危(EN)等级。
“大象从来不遗忘”
“大象从来不遗忘”,这句流传深远的谚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科学事实证明。在一个大象族群中,每个成员都能通过视觉和气味辨识同伴。它们
44 34208 44 15089 0 0 3380 0 0:00:10 0:00:04 0:00:06 3379同时准确得掌握30个同伴的所在位置,比逛商场都常常把小孩弄丢的人类可强多了!当研究人员将不同的尿液样本放在大象面前时,它会用鼻子嗅来嗅去,一下子就能辨别气味是否来自同族大象。敏锐的辨识能力和记忆力帮助一个大象族群迁移和寻找食物时不会弄丢彼此,也能在社交活动中更深刻得了解对方。
除了记住彼此,大象超群的记忆力还能帮助它们度过大自然的困难时期。1993年,坦桑尼亚的塔兰吉雷国家公园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WCS的科学家们发现,两个象族在38岁和45岁的族长的带领下离开了热浪连连的国家公园,迁徙去寻找新的水源和食物。而另一个象群,在年轻的33岁族长的领导下,选择在原地坚守,等候大雨的来临。
同年,选在留在园区内的象群经历了惨重的损失——有十只出生在园区内的小象丧命于热浪和大旱。研究者后来证实,离开园区的两个象群,它们的年长的族长曾今经历了1958年到1961年的旱灾,幸存下来的它们将自己的家族领往远处的一片绿茵地,保护了家族的延续。
TED: Why elephants never forget (来源:https://goo.gl/6npvPG)
大象丰富的精神世界并非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大象的脑形成商数(大脑实际大小与根据身体推算出的理论大小)是1.88,大于猫(1.00)和狗(1.17)。它们有着和大猩猩一样强的认知能力和使用工具能力。最特别的是,它们有庞大且高度复杂的海马体,占大脑重量的0.7%,远大于人类(0.5%)和瓶鼻海豚(0.05%),使它们拥有了强大的记忆力。它们不会忘记——无论是遥远的水源位置、久别的好友的气味,还是经历过的挫折和痛苦。
发狂的大象
2005年7月,南非匹林斯堡国家公园的三头雄性小象被处决。它们杀死了63头犀牛,并有袭击游客的记录。同样在南非,阿多大象国家公园里,百分之九十的雄性大象死于其它大象之手,而这个数字在其它象群中只有百分之六。事实上,大象的暴行并非个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南非的多个自然保护区都记录了大象强暴、杀死犀牛的事件。大象成年个体在野外没有天敌,它们暴动的时候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所向无敌的大象(来源见水印)
这些暴走的大象,都曾在年少时目睹过家庭成员被捕杀。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布莱特肖教授指出,它们的行为与我们熟悉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他创伤后心理疾病非常相似——难以预测的受惊反应和社交行为,母亲对幼崽的冷漠,极强的攻击性等等。血雨腥风使它们变得暴躁、不安、敏感,成长中家庭结构和榜样作用的缺失改变了它们的社交模式。
后天在社会关系中的学习对大象的成长至关重要。当一头小象出生的时候,它的大脑重量只有成年的35%,小于其它智慧动物的幼体(黑猩猩54%、瓶鼻海42.5%,人类28%),可以看出后天学习对大象行为健康的巨大影响。象群通常以母系家庭为单元活动,在女族长的带领,小象被包围在家庭的中心受着严密保护。小象在刚出生的前几年不离母亲左右,向母亲和姨母们学习基本的生存与社交技能。在青春期的时候,男孩子会离开家庭加入雄性群体,这一时期也是雄性个体大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阶段。当成年大象被捕杀、大象群体被破坏时,小象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会失去学习、社交的机会,导致断奶提前、发情期改变、攻击性增强等行为的出现。
社会关系对大象的成长至关重要(来源见水印)
小象也许免于一死,却无法逃离大象社会结构的崩塌。无论是在野生还是圈养条件下,人类都无法还原这样的社会结构——我们可以投入很多人力财力,但我们无法为象群补充足够的年长成员。随着社会结构的破坏,维持大象社会性的基因也面临着丢失的危险。
在亚洲,很多小象因伐木、表演、宗教活动等被捕捉和圈养。长期的心理健康威胁对它们的生理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状况被描述为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在人类社会中,c-PTSD常常由长期的恐惧与不确定性、对自己和环境控制力的缺失、无法为自己作出决定而造成。这些圈养的大象长期面对鞭打、铁索、疼痛、闭锁、孤独,没有机会享有大象应有的社交,更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圈养的象大多数都会有一个或多个c-PTSD症状,如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缺失、社交回避、过度警觉、焦虑、攻击性强、对于创伤有关刺激的恐惧等。
一只从津巴布韦运来的,独居在山西动物园的小象在笼舍内徘徊
艰难的保护
尽管近年来保护大象的呼声不断高涨,距1989年CITES象牙禁贸也已经28年了,而盗猎的现象依旧严重,黑市依然猖獗。人们甚至可以用做旧的手段轻松伪装成古董象牙进行交易。
为表演而训练的小象
在亚洲,栖息地的缩小与碎片化使象越来越难在野外生存,圈养是维持种群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保护中心的部分资金来源于大象表演,粉饰以“生态友好”,其实背后是充满血腥与暴力的虐待。寻求科学的保护方法和为保护中心带来可持续的收入,从而使得大象重回栖息地,这之间每一步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付出。
大象是除人类外唯一会为死去的同伴举行葬礼的动物(来源:https://goo.gl/6npvPG)
传说中,大象在非洲的深处有一片墓地,临近死亡的大象会远离自己的族群,孤独得走向这片墓地,走向生命最后的终点。在它合上眼的那一刻,在它不会遗忘的记忆里,它会想起什么?第一股用鼻子吸起来的水流,与玩伴嬉戏时落在头顶的树叶,随家长们的第一次迁徙,亦或是雨季第一场酣畅大雨后穿透树林的五彩阳光?无论是什么,希望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记忆中不会有冰冷的铁栏杆和水泥地,不会有子弹和因失去牙齿而死去的同伴,也不会有因无知和贪婪而不小心打搅了它们的我们。
参考文献:
Siebert, An Elephant Crackup, 2006 (http://www.nytimes.com/2006/10/08/magazine/08elephant.html)
Walker, The dark side of ivoryprohibition, 2017 (https://thesmartset.com/ivory-prohibition)
Bradshaw, Elephant breakdown, 2005
Rizzolo & Bradshaw, 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complexPTSD in Asian elephants, 2016
James Ritchie, Elephants never forget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elephants-never-forget/)
推荐阅读:
TED: Why elephants never forget https://goo.gl/6npvPG
世界大象日官网 http://worldelephantday.org/about
JJJJ对本文亦有贡献
🐘扫码关注北美小象君🐘
{ 点击导航栏精彩文章查看以下内容 }
自然保护职业 | 100个人的动物星球专访
动物福利&权利 | 纯素生活 | 农场动物
野生动物 | 伴侣动物 | 逗比科普
- ❤️ For a planet of a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