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 | 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形势展望
(一)从产业发展整体看,“10+m+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速构建
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企业转型、有序复工复产等提供了有效支撑。综合型“双跨”平台获得各方高度认可,海尔、东方国信、用友等十大“双跨”平台平均接入工业设备达到140万台/套、工业APP突破7000个、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特色型行业和区域平台快速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基于自身行业知识禀赋加速平台布局,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平台近100家。专业型平台不断涌现,打造了一批专注特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技术单点突破的重要抓手。
展望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在“新基建”浪潮背景下,实现平台模式创新、工业设备上云、数字化管理、试验等能力的持续提升,平台功能更加完备,多层次平台体系更加完善。
(二)从“平台+技术”看,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
2020年,围绕“平台+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取得快速的发展,各企业积极探索在不同工业场景中深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和工业互联平台的融合应用,涌现出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一是部分企业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5G”应用实践,逐步建立涵盖网络、设备、模式、算法、安全、标准等环节的新型工业互联网体系。二是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加速,推动建模优化与迭代升级,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区块链助力平台构建可信数据资源存储、管理和服务体系,推动平台数据的归属确权、安全传输和可靠交易。
展望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加快形成一批面向设计仿真、生产控制、质量监测、物流配送、供应链协同等工业场景的融合创新应用,进一步为新技术在工业领域落地提供关键支撑,推动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
(三)从“平台+行业”看,面向细分垂直领域的特色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持续涌现
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在垂直行业落地深耕,已广泛渗透应用到30多个行业,平台行业赋能水平不断提升。企业聚焦行业痛点问题,将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了一批面向特定场景、具有推广价值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展望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在细分垂直领域进一步普及推广,全面赋能传统产业,加速形成一批“平台+行业”优质解决方案,提高行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加速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行业企业的创新发展。
(四)从“平台+区域”看,面向“块状经济”发展的区域级平台将成为带动集聚产业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
2020年,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块状经济服务。支持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向北京、青岛、南京、苏州等重点地区布局“7+12”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加速带动区域产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支撑。
展望2021年,将形成一批面向“块状经济”发展的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整合地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资源与行业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五)从“平台+双链”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加速补链、优链、强链的有效途径
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防疫复工难点痛点,加强协同配合,持续在疫情防控、物资配送、复工复产等领域释放赋能作用,有力支撑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一方面,海尔、腾讯等企业通过平台扩大物资汇聚、供需对接、动态调配等产品及服务供给,助力企业生产协同、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产业链加速协同复工复产、快速实现达产增产。另一方面,智能云科、阿里等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帮助制造企业在疫情期间大力推行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实现“停工不停产”“减人不减产”,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展望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亟须作为支撑人、机、物等全社会制造资源泛在连接、柔性配置和聚合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为“补链”“优链”“强链”等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构建安全、敏捷、经济的现代供应链。
(六)从“平台+生态”看,跨地域跨产业多方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融通发展生态不断壮大,各类平台建设主体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加速从产业链整合向跨行业、跨界融合互补方向转型,构建以平台为核心的制造业协同创新发展生态。一是跨产业协作不断增强,基于平台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持续涌现,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加速形成。二是跨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多领域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初步形成。三是跨领域服务不断优化。
展望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进一步促进产业、科技、金融对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涌入融合创新技术、典型应用场景、行业解决方案等投资领域,加速平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落地,加速完善平台产业生态体系。
核心技术积累不足,平台发展遭遇“卡脖子”。从供给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基础支撑产业薄弱。从需求看,软件应用投入不足,缺乏以需求牵引供给的发展环境,影响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功能演进。
解决方案有待成熟,企业普遍不敢“吃螃蟹”。第一,企业“不敢用”。部分制造企业担心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时会导致业务出错或进度受阻,管理者害怕由于平台不够安全可靠而承担责任。第二,企业“不愿用”。部分企业仍倾向于使用国外工业软件或系统,严重阻碍了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第三,企业“不会用”。制造企业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阻碍了平台应用的持续深化。
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传统企业频被“挖墙脚”。一方面,“育人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者需要具备集模型算法沉淀、工业PaaS搭建、平台二次开发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相关人才培养时间长、难度大。另一方面,“留人难”。互联网公司往往用数倍于工业企业的年薪挖人,有工业知识经验的开发人员频频转入互联网行业,加剧了复合型人才的结构性短缺,难以为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提供有效支撑。
生态体系尚不完善,亟须政府“一盘棋”引导。第一,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第二,优质平台供给不足。第三,金融服务能力不足。
夯实顶层设计,完善平台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完善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将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融合发展突破口和着力点。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开展关键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引导各地政府、龙头企业和平台服务商协同推进平台建设与应用。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平台规模化推广和迭代创新。持续深化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平台和特点鲜明的区域型、特色型、专业性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培育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促进平台在垂直行业和重点区域的规模化应用和迭代创新,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
强化前瞻布局,加快“平台+新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产业图谱,围绕平台发展关键短板环节推动工程化攻关。聚焦“平台+5G”“平台+区块链”“平台+AR/VR”等技术融合趋势开展试点示范遴选,加快培育一批平台创新解决方案和一批高价值工业APP,提升平台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
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中心建设,整合地方创新资源与行业需求,打造多方联动、协同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研制完善价值评价体系,制定分类评价指标,遴选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跟踪评价和动态调整。
完善生态体系,加速打通金融链人才链产业链。支持打造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通过“新工科”建设等方式,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宣贯推广和应用实践,培育工业互联网领域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创业板、科创板等政策机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融结合创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联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文 | 赛迪智库工业互联网平台形势分析课题组
-END-
大家在看:
3.边缘计算丨生活在边缘 做边缘计算的生意?
4.一文读尽:云数据库、数据中台、数据趋势、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安全
5.科普 | 聊一聊IDC
6.深度 | 盘点2020年国内云数据库之“三国争雄”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