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智

其他

深度|大模型给To B企业带来的真正变化是什么?

今年是大语言模型爆发式发展的一年,ChatGPT风靡全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上亿规模的用户,影响力空前。随着ChatGPT的持续火爆,国内市场也热情高涨,陆续发布或宣布研发大语言模型产品,大语言模型赛道的竞争异常激烈。在展望大语言模型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AI大语言模型爆发又会带来哪些产业变革?在日前举办的腾讯科技Hi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算力互联互通大会在京召开,数字科智发布算力分销解决方案

6月21日,由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2023算力互联互通大会在京召开。在下午举办的“算力调度及应用服务”分论坛上,北京数字科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副总裁吴倩分享了《算力分销,助力“东数西算”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算力海洋平台如何帮助集群政府、基础设施企业以及终端用户解决算力供需问题。北京数字科智有限公司
2023年10月9日
其他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解读--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要求

设备绿色管理在设备绿色管理方面,评价人应重点考察数据中心是否完善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制度,是否加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并把持续提升废弃物管理水平等工作落到实处。3.5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以多样性算力测试体系,打造产业进步的公正“标尺”

当前,我们正在大步迈入“算力时代”。随着整个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尤其是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兴起,以及远程医疗、智慧教育、无人驾驶、金融科技等应用加速落地,算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引擎。不同行业的多样化应用要求不同的数据和算力支持,计算多样性已经成为必然。随着多样性算力的广泛应用,国内现有算力产品测评和认证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供需双方巨大的资源和人力浪费,对于产业规模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制约。为此,亟需建立开放、中立和公正的多样性算力测评工具平台和一致的测评体系,来降低重复性的工作,以及树立有序竞争的产业环境促进多样性算力持续创新。01科学布局,支撑多样性算力生态建设2021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联合业界多家芯片公司共同打造的多样性算力芯片孵化平台“芯巢”举行了发布仪式,聚焦“计算”与“数字本质,以孵化新型芯片为要义,提升多元化计算能力,构建开放、健全的多样性算力生态系统。时隔两年,2023年4月24日第二届多样性算力产业峰会上,为推动多样性算力技术和产业发展,中国移动、华为、清华大学、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11家初创成员共同发起成立多样性算力产业及标准推进委员会,并发布“芯巢多样性算力孵化平台”(简称“芯巢平台”),构建敏捷、智能的芯片孕育环境,助力产业打造开放、健全的多样性算力生态体系。从“芯巢”到“芯巢平台”,其宗旨在于通过以标准规范为牵引,以孵化迭代为途径,以产业推广为目的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以期助力提升国内多样性算力芯片能力,快速满足通信等重点行业极致要求的算力孵化平台;其意义在于芯巢平台可以提供节约人力重复性芯片测试工作、快速评估芯片服务能力、验证多产品之间兼容性满足程度、提供可视化报告等服务,持续推动多样性算力发展。如会上郑纬民院士所总结道:“多样性算力的规模部署,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供给方做好软硬件协同和异构融合创新,释放多样性算力潜能;二是需求方牵头构建一致性测评体系,以需求和评测牵引产品快速迭代,引导用户敢用、多用经过测评认证的多样性算力产品。”而当前,用户在采购算力软硬件产品时,往往需要面临多种选择。这需要辨别各家产品的性能、功能、兼容性、安全和可靠性等,以及考虑厂商提供产品和技术后的供应保障能力,确保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和供应链的安全性。鉴于算力基础设施供应链的复杂性,多样性算力测评和验证为最终的基础设施业主和运营方提供了多维度的测评和标准规范,如供应可靠性测评、功能性能测评、兼容性测评等。同时,测评流程规范化并符合国家和国际自愿性团体标准的规则制定,代表了产业链厂商的共识,为用户提供更有力的算力基础设施采购和招标参考。多样性算力的测评体系依赖大量的测试工具与IT平台来提升测试的效率,芯巢将作为整体工具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委会的总体协调下为广大成员提供服务。02国内算力产品相关的测评或认证体系面临的挑战目前,国内算力产品的测评和认证体系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这个体系呈现出碎片化的现状。不同领域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测评机构自定义的测评准则和工具导致缺乏统一的面向用户需求的测评体系。这样的现状会导致测试结果无法在用户间得到相互认可,各个用户单位都要自行组织测评活动,这样就会造成巨大的资源和人力浪费。其次,测评结果缺乏可对比性。现有的测试标准规范过于注重产品能力条目的设置,而普遍缺乏等级或者分数权重设置。测试结果通常只能发放证书或者是只能区分各个能力项通过与否的测试报告。这样,产品的测评结果是区分不出能力等级或者测评分数高低的。各测试结果之间很难进行对比,也无法满足用户单位支撑采购排名的诉求,测评结果不能支撑商业评价和采购的能力。再次,部分评测规范和工具与用户需求脱节。第三方测评机构自行定义的测评准则或者测评工具,如各类国产化测评,缺乏相关的标准支撑或者产业共识,执行过程中容易引起争议。同时测评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缺乏用户单位需求的对齐,所定义的测试内容与用户单位所关心考核内容相差较大。这样,测评活动通常解决不了用户单位的测评需求,导致有实力的用户单位不得不自行组织测试。最后,测评结果缺乏有效的背书支撑。缺乏能达成产业共识的信用背书体系来支撑产品测评结果的可对比性和可量化性。虽然用户单位对测试结果有排名诉求,但是测评机构对产品的测评等级、等分情况和排名的信用背书存在顾虑。即使某些测评机构自定义测评比拼准则,测评结果的权威性也容易受到挑战。03如何解决这些测评挑战?测评孤岛化或者碎片化其实反应了个性化诉求与标准化方法之间的失衡。推委会创造性的提出测试内容的“原子化”和累积满足用户需求的测评项的题库,并允户单位按需从库中编排形成个性化“考题”。推委会对原子化测试项制定过程的公信力负责,对测评实验室的资质进行认定。用户单位可以通过推委会平台提出自己评测需求,参评单位可以自由参加推委会评测项的制定过程。最终形成供需双方、三方评测、推委会平台的多方动态平衡。推委会的三大措施包括:测评内容“原子化”,广泛覆盖评测需求汇聚为测评项题库每个测试项定义标准化的测试用例。每个测试项定义独立的得分评判机制。标准附录中为相应的参考权重值。每个测评项成为“原子”,允许用户单位基于这些原子自行编排“测评的分子链”。在推委会吸纳众多用户单位诉求,形成覆盖全面的测试项的“原子库”。支持个性化的产品考核方案(试卷个性化)用户单位有采购权这个抓手,可以定义测评排名规则。用户单位既可以完全采用标准附录中定义权重值,也可以个性化定义。从“题库”中采题,或者自增补考题,组成试卷,自行定义权重值。“题库”中的测试项由DCIA认证实验室测试过的结果,可以重用,不需要重新测试,只用户只测新增的。分布式的背书体系基于角色进行背书分工,分成定义测评项集合、定义产品排名考核方案、测评执行、测评审核、结果排名等不同环节的背书主体,各主体相互配合,从而组成一个严谨背书分工体系,避免将背书压力过于集中在某个角色(如测评实验室)的弊端,解决产品测评排名难以权威背书的问题。一个成功的测评体系需要在各方利益、贡献之间达成动态平衡,并在产业化中实现应用与迭代。推委会作为一个产业协作平台,正是达成动态平衡的孵化器。为了在产业应用中实现测评体系的应用与迭代,需要业主方的统一需求牵引,需要参与方的公正与平衡,需要核心工具和平台的构建,也需要最终结果的应用与正向迭代。同时,测评体系建设也是知识产权密集型工作,因此需要尊重知识产权。推委会也将尝试进行测评结果的授权和认定,为国家计算产业发展的公序良俗构建贡献力量。总的来说,多样性算力测试体系离不开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机构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为算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算力领域的发展,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创新。
2023年5月6日
其他

高文院士:算力网络是算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算力时代的到来让大模型成为近期AI领域的热点话题。在算力支撑下,大模型正在改变AI领域的关键创新。在减少对有标记训练数据的要求方面,ChatGPT、GPT-4、ViT(视觉转换器)等通用智能模型发展迅速。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以谷歌BERT/ViT和OpenAI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CQC数据中心认证服务

扫码添加微信,了解数据中心运维认证、数据中心节能认证、能效检测、DCMM认证等更多咨询认证评估服务。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节能降碳政策下的数据中心相关认证检测服务

双碳计划的国际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提出2030达峰2060中和。之后的一年多,针对双碳目标,在各大峰会中围绕达峰和中和制定技术路线,并且在2021年11月1日的世界领导人峰会上发布1+N政策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而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激发了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配套需求的高速增长,数据中心的高耗能和高排放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国家和行业的普遍关注。数据中心的高增长和高能耗2021年CDCC《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报告》中提到,中国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2020年突破870亿千瓦时,并且预测2021年用电量突破937亿千瓦时,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在用机架总规模为520万架,平均上架率55%,总用电量为940亿千瓦时。与CDCC一年前发布的市场报告中提到的预期数据基本吻合。CDCC预测2030年用电量将突破1800亿千瓦时,至于这个数据,我们是保持比较乐观的预期的,因为有学者在定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布了一组关于全球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情况的论文,数据显示2010-2018年间全球数据中心需求增长550%,能源使用仅增长6%,虽然这个数据也未必精确,但是结合数据中心近十年的能效发展情况,从我进入行业之初的超过2.0,到现在我们去认证时很多数据中心通过节能新技术和节能管理体系的运用,低于1.3的能效已经逐步实现。也就是说在行业同仁共同努力之下,在需求量激增的情况下,通过能效的提升,有希望有效控制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问题。数据中心相关节能政策针对数据中心的节能降碳,工信部、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近几年1.3甚至1.25的能效限值频频出现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同时去年11月份工信部下达的节能监察任务中,监察任务总量3572家,而数据中心为369家,占比已经超过了10%,可以深切的感受到监管层面对数据中心关注度的提升。基于双碳背景,国务院发布的2021-2035计量发展规划中也提到计量应该从传统的管理计量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监管体制转变,让计量更好的服务节能、降碳工作。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数据中心的整体发展趋势是需求量激增。新建数据中心需采用高效节能技术,为数据中心的节能降碳提供基础配置基础。存量的数据中心通过精细化运维、节能改造等措施实现高质量、绿色节能发展,这也是政策监管的需要。液冷系统产品级认证服务液冷技术是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一个关键技术之一。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设计、建设、测试规范的缺乏,虽然现在国内外行业内先后发布了很多团体、行业标准和白皮书,但没有一项权威国家标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CQC的A级认证,把液冷系统融入到原有的认证技术体系中,原有的技术规范中存在一些不适用的检测项,甚至一些检测项的缺失,比如机房环境参数、冷水系统供回水温度等。此外,开展相关的科研课题,开展热工参数影响、产品性能及能效的检测。并且,一些液冷配套产品是缺少标准、检测、认证支撑的,比如液冷分配单元,也就是CDU,我们联合CQC开展产品级认证,编制技术规范,为CDU产品提供合格证明。另外,测试用的液冷假负载,与风冷项目不同,液冷假负载不仅要提供稳定的功率,而且还承载了很多测量功能,比如温度、压力、流量、功率及功率稳定性等,但是目前的液冷假负载的测量功能是没有纳入到国家计量溯源体系的,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编制了液冷假负载校准规范,搭建液冷校准平台。同时,为了引导液冷假负载产品良性发展,我们也可以提供产品的生产、研发和租赁服务。基础设施健康检测服务对目前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健康等级进行相关检测,确保设备运行在较为理想的状态。具体设备包括:冷却塔、板式换热器、冷水机组、水泵和精密空调。此外,机房模块内硬件设施也需要满足要求,具体包括:机柜盲板封堵情况、服务器安装情况、机柜服务器缆线安装情况以及风口地板的配置情况等。数据中心技术服务全景扫码添加微信,了解数据中心运维认证、数据中心节能认证、能效检测、DCMM认证等更多咨询认证评估服务。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工信部:三方面发力 分阶段分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4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本届峰会将于4月27日—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福建省政府等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负责人王建伟在回答“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提问时表示,数字产业集群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从事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的企业主体和相关机构组成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一批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加快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链强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动能。王建伟介绍说,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重要文件部署,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等方面发力,分阶段分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主要开展以下三个重点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加快推动5G、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关键软件等代表国家战略方向、创新密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形成全局带动效应。鼓励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核心技术产品、生态构建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规模集聚、优势互补来促进新兴产业的高速增长。高质量建设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构建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新格局。二是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以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为代表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拓展。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矿山、远程医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要培育发展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逐步引领产业集群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演进与发展。三是在数据价值化方面,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作用,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等全生命周期。加快培育数据标注、清洗、聚合等大数据产业,深化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从而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供给质量。依托各地数据的交易机构,积极探索数据流通交易的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实现数据要素红利向产业发展势能的充分转化。扫码添加微信,了解DCMM认证更多政策补贴明细、数据中心运维认证、数据中心节能认证、产品(软、硬件)评测等更多认证评估服务内容。
2023年4月4日
其他

企业为什么要做DCMM认证

什么是DCMM?GB/T36073-2018《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国家标准,是我国数据管理领域国家标准。(Datamanagement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2023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在京成立——“睡眠可视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和资源整合

3月19日,在第23个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中睡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起的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在京成立。世界睡眠学会秘书长、亚洲睡眠学会主席、北京大学睡眠中心韩芳教授表示,相信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定能给传统产业赋能。希望大数据把我们国家丰富的人群资源转化成生产力,结合人工智能的智慧,改善人们的睡眠健康,造福社会。“数字引领,科技睡眠”。数字科智作为合作企业之一,提供了“数据资源+平台工具+算法模型+数据应用”等一体化服务能力,帮助主管部门理清数据资产,建立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数据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整合共享,打破部门间数据孤岛,促进应用创新,为我国睡眠健康产业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数字科智公司拥有丰富的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经验,可以为政企客户提供社会数据融合接入服务,以及数据清洗治理、分析挖掘、隐私计算、数据可视化等工具能力;提供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问答、图像解析、OCR识别、语言翻译等通用算法服务。以“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共享共治”为原则加强大数据顶层设计,促进产业信息共建共享,真正实现数据“好管,好用!”联系方式联系人:吴女士联系电话:13611068019联系邮箱:marketing@cloudbest.cn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提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服务质量--数据中心运维认证(先进、权威、全面、可靠)

什么是数据中心运维认证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主要包含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其中,合格评定是手段,起到控制质量并建立质量信任的作用,三者构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实现传递信任和服务发展。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蓬勃发展,运维与维护作为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中历时长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观念得到行业普遍认可。国内需要一套适合中国数据中心需要,并且融合管理制度、高效节能、技术应用与创新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用以服务数据中心整体运行安全、稳定和可靠性。基于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联合国内运维行业专家共同开发数据中心场地基础设施运行与维护认证。并于2023年,与北京数字科智技术有限公司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在CQC8302技术规范指导下,国富瑞、腾讯、万国数据、中国移动、中铁信、深证通、渤海银行、太平洋保险等二十余个客户的数据中心通过运维评价,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发的认证证书。认证价值✰为基础设施运维提供依据和方法论✰量化运维管理指标,衡量运维水平✰展示数据中心服务能力,降低客户审计要求✰提高运维能力,降低运营成本、能耗排放✰运维团队考核依据以及能力证明✰推荐成为CQC运维认证评审专家,可颁发资质证明及聘书✰根据数据中心认证等级不同,可入选3~5星级优质数据中心,由IDCC颁发荣誉证书✰针对数据中心运维人员、IDC从业人员进行运维培训,包括理论面授+模拟演练✰提供数据中心节能咨询、绿色认证服务✰提供数据中心PUE能效检测服务......认证依据认证依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与维护评价技术规范》(CQC8302-2018),评价技术规范运维体系方面包括管理能力、运营保障和组织治理三个维度,涵盖战略管控、传承创新、稳健发展、例行管理、服务支持、服务交付、安全管理、服务交付、治理架构、组织风险和驱动机制共11个管理子域,33项管理能力,超200项评价指标。技术角度方面依照GB/T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首期1000PFlops|全国首个商业化“集群算力服务调度与采购平台”发布

近日,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CIDC)主办的“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联合北京数字科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字科智”)发布了全国首个商业化“集群算力服务调度与采购平台”。该平台旨在协调国内各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资源,打造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算力市场,为各行各业提供灵活、高效、安全的算力解决方案,助力东西部算力均衡发展,推动“东数西算”战略落地。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干货!近年火热的DCMM认证到底是什么?(附全国各地最新政策奖补明细)

近年,DCMM认证愈加火热,成为标志着数字化转型以及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的一个主要的评估标准。联系业务负责人获取更多认证资料:17718310723(微信同号)1、DCMM是什么?DCMM是《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2023年3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2022年中国算力网络全景洞察白皮书

核心摘要:行业特征:算力网络是以计算为核心,通过网络实现连接,通过感知实现匹配与调度的服务,以“计算+感知+连接”为千行百业带来高质量、低成本、低时延的算力。整体上看,算力网络的发展会经历泛在连接、融合感知和无感调用三个阶段,目前尚处在发展初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行业标准有待统一、算网融合技术有待突破、场景应用有待优化。评估体系:算力网络的建设周期较长,其建设成熟度也因区域、行业、场景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基于研究积累及访谈成果,报告总结了评估算力网络发展成熟度的三个方向:(1)基础性能:评价算网资源充裕程度、算网调度能力和运营能力;(2)稳定性:评价算网整体安全性及运维保障能力;(3)发展潜力:基于算网投入产业实践后的商业表现和市场覆盖情况,评估算网是否出现规模效应。建设方向:运营商建设基础资源层时,需要进行算力整合、算网融合,并实现算力的绿色供给,可以与合作伙伴就异构算力资源和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展开合作;建设算网调度层时,需要建立算网资源与终端需求的感知与匹配,可以与合作伙伴就AI、大数据能力和行业经验展开合作;建设算网运营层时,需要搭建算力交易平台,保障算力交易参与者权益,可以与合作伙伴就区块链技术、意图引擎、撮合机制、上链服务能力等展开合作;建设算网安全层时,需要明确安全的权责划分,同时关注数字安全,可以与合作伙伴就访问控制、数据全周期防护、安全软硬协同等维度展开合作;建设算网运维层时,需要提升运维可视化与智能化水平,可以与合作伙伴就智能运维和全区域监控系统展开合作。发展方向:随着算力网络建设推进,建设重心逐渐从基础资源建设向场景化应用倾斜。随着AI能力及解决方案精细化,智能算力将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同时,算力网络的应用赋予终端了场景无限算力与确定性网络,会进一步推动业务场景创新与科研探索。----------------•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元宇宙列入30省/市政府工作重点!

近期,各地陆续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22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安排2023年的重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个省/市将元宇宙列入2023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中。元宇宙作为面向未来的数字场景,需要超强算力的支撑。在各地政府纷纷将元宇宙作为发展方向的时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进一步凸显。01北京着力做强科技创新功能,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副中心设计之心”等科技创新标志性场景。出台实施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博物馆之城建设,新增10家以上备案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推进26家“类博物馆”登记开放,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加大元宇宙等技术应用,推进数字化赋能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大对场馆展品数字化开发。02湖北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完善“链长+链主+链创”推进机制,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5大优势产业,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科学、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塑造竞争新优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武汉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磁能、生物制造、类脑智能、绿色低碳等新增长点,推动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产业加速成长,建设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开辟更多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咸宁市培育数字经济。大力推进元宇宙数字产业园、咸宁数字产业园建设。支持咸宁高新区争创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03吉林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围绕“芯、光、星、车、网”五大领域,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龙头企业,强化数字产业对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提升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力,前瞻性布局元宇宙产业。04江苏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计划,做强做优“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5万亿元。全面开展中小企业免费数字化诊断,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培育更多国家级智能工厂、数字领航企业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南京市做强新兴前沿数字产业,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抢占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新赛道。连云港市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等载体,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未来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20%。05江西大力发展专业芯片、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基础赛道,VR、元宇宙、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赛道,智慧家居、数字文创等融合赛道,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0家以上。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计划,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促进各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06河南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展先进计算、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坚,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省区块链产业园、元宇宙科创产业园建设,推动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新建150个智能工厂和1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新增上云企业3万家。郑州市谋划创建国家元宇宙产业发展先导区,筹办中国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签约落地一批元宇宙产业项目。洛阳市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争取元宇宙产业园尽快落地,确保华为人工智能实验室上半年算力达到42P。开封市发展智慧文旅,实施宋元宇宙虚实共融文旅场景开发工程,建设3个省重点支持数字化展示项目,完善开封文化符号资源数据库,新认定一批“开封礼物”。提升城市管理“三化”水平,谋划建设海绵城市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元宇宙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规范治理环境卫生、扬尘油烟、共享单车等,增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能力,让城市更干净、更整洁、更智慧。商丘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按照“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优中培精”三大路径,积极谋划布局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07上海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08山东推动智能化发展。纵深推进“工赋山东”,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新打造5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应用,打造应用场景100个以上,培育融合应用示范企业100家左右。推动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突破发展,支持潍坊建设元宇宙产业园。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在合成生物、元宇宙等领域,支持1000家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济南市聚焦元宇宙、未来通讯、智能仿生、扩展现实、基因编辑、类脑智能等领域,积极引进布局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打造未来发展新引擎。青岛市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发展,推进5G高新视频实验园、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建设。加快地中海俱乐部、元宇宙公园等项目建设,持续谋划招引一批旅游大项目。烟台市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作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开展智慧工厂、智能产线“百企千线”示范推广行动,推动华为大数据产业园、“8K+元宇宙”游艺创新城区、中电光谷产业园建设,打造烟台智算中心。日照市育强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业态,谋划布局氢能源、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风口产业。潍坊市编制元宇宙发展行动计划,设立100亿元的元宇宙产业基金群,推动歌尔高新、保税、坊子、安丘基地及配套园区建设,打造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建设元宇宙智慧文旅综合体验中心,持续提升“齐鲁天路”自驾游品牌,策划推出渤海湾海洋休闲廊道,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09四川做大做强优势制造业。支持“六大优势产业”壮大规模,力争营业收入突破6万亿元。发展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氢能、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先进计算、量子通信、工业元宇宙、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关键基础产业水平,重点发展CP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及国产EDA工具,支持能源电子、中低轨卫星等新业态产业。10福建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强基”行动,支持福州、泉州等建设千兆城市,培育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国土楼云谷数据、厦门数字工业计算中心等争创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打造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应用等千亿产业集群,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以上。福州市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办好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暨第三届数博会,推动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融合,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电竞产业生态,加强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开展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政务应用试点,争创中国软件名园,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000亿元。11安徽合肥市加快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应急安全产业化步伐,发展先进核能、类脑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马鞍山市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通信通讯、软件互联网等产业,谋划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光纤网络、新型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1000个。12浙江宁波市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创新应用,培育优秀应用场景30个。13辽宁沈阳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抢占区块链、元宇宙等新领域新赛道,促进数据资源向资产转化,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大连市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发展洁净能源、新材料、生命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增材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和先导产业。14海南三亚市积极推进市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建设,完善海南信息安全基地配套服务功能,结合数字产业新发展动向,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算力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作为重要“底座”支撑,赋能作用日渐凸显。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万物智能时代对计算的需求呈百千倍递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算力规模快速增长,驱动算力技术与产品多元创新,带动产业格局重构重塑,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新生产力在全球算力规模高速增长中,我国保持着较高的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中国信息界》采访时表示,我们将进入算力时代。2021年,从全球算力规模来看,美国占比31%排名第一,中国以27%位居第二,德国占10%,日本占5%,英国占3%。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元。预计我国算力在“十四五”时期将保持30%的年增长,每年会增加约4000亿元的投资。到2025年,我国算力规模有望上升为全球第一。算力发展对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显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1月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指出,全球各国算力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当前,随着算力底座的不断夯实,算力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中,算力对数字经济和GDP的发展有显著的带动作用,2021年全球算力规模增长44%,数字经济规模和名义GDP分别增长15.6%和13%。2021年算力规模前20的国家中有17个是全球排名前20的经济体,并且前5名排名一致。根据信通院的测算,算力发展指数每提高1个点,就能带动GDP增长1293亿元。邬贺铨表示,对于算力发展,重要的不是规模做多大,而是怎么让算力更好地发挥作用。数据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这一作用是通过数据价值的挖掘体现的。而数据、算力与算法是数据价值挖掘的三大支柱。其中算力指的是计算能力或数据处理能力,代表了计算速度、计算方法、通信能力、存储能力、云计算服务能力等,是承载数据和算法运行的平台。除了集中的大型数据中心外,通信与计算深度融合使得通信终端、物联网、边缘计算、工业模组、移动通信基站和通信网络设备等网元也都不同程度嵌入计算能力,可以说算力无处不在。算力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算力服务成为新时期业务应用的新增长点,算力也是支撑数字经济持续纵深发展的新动能,赋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积累数据资源、提升算力水平、做大做强算力产业,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算力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而且在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显示,我国算力发展水平实现稳步提升,除算力规模持续扩大外,算力产业蓬勃发展,算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已形成体系较完整、规模体量庞大、创新活跃的计算产业,计算产业规模约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20%,规模以上企业2300余家,整机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形成覆盖底层软硬件、整机系统及应用的产业生态,涌现一批先进计算技术创新成果,计算芯片、计算系统、计算软件等环节持续取得突破,新兴计算平台和系统加速创新,前沿计算技术多点突破。国家重点部署“东数西算”工程随着算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了充分发挥算力的赋能作用,国家加紧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算力相关政策密集发布: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算力、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算力设施,明确“十四五”时期数据中心算力指标;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2023年1月13日
其他

“东数西算”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东数西算”是世纪工程,算力网络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骨架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日益增多的数据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以及调度能力。“东数西算”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算力和应用资源按需调度的基础设施工程,是以算力中心、数据中心、高速网络为基础设施,由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能计算为核心技术构建的一体化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我国东部地区数据产生量大、数据密集、算力资源紧张,西部地区地域广袤,拥有比东部地区更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计算资源来高效执行东部地区有巨大计算需求的数据,能够在全国层面更高效地支撑以降低全社会能耗为目标的计算方式,更稳定地解决算力增长需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新基建已经被证明是繁荣数字经济的基石,毫无疑问像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基建绝大部分将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进行,而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与其规模性效益的发挥,海量的数据将密集地产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极大促进中东部地区算力需求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数西算”将是我国推进新基建的有效保障,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远不止于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的建设,而在于能够将现有的和将来的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在区域内与全国范围内连接成网,建设成为国家新基建工程的骨架,更高效地联通全局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更合理地引导数据和应用的布局,以更绿色的能耗开销实现全国算力的规模化与高可扩展性。“东数西算”将是我国建立在能源优化布局上的世纪新型基础设施,是在全国范围内按区域建设数据中心枢纽、实现数据迁移和算力平衡化的高速互联网络,主体上主要包括算力枢纽与算力网络的建设,除了带动我国数据产业的投资优化,还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数据产业的优化布局。随着“东数西算”以及多层次数据中心布局的逐步推进,国家高性能算力网络将成为支撑东部数据到西部运算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组成将包括高速数据中心直连网、云网一体化、高性能边缘接入网以及数据中心内部高速网络等,需要加速实现多云间、云和数据中心间以及云和网络间的资源联动,真正实现云网融合。重点是建设区域数据中心间的按需弹性网络,优化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中心间的带宽资源可按时/按需调整,减少数据绕转时延。数据中心端到端单向网络时延原则上能控制在10毫秒范围内,是保证网络实时性、实现全面云接入、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的基本保障。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东数西算”将为数字中国建设带来三大动能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通俗而言,指的是将东部的大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处理。总体来看,东数西算战略的直接目的是整合优化中国算力资源,推动中国东西部地区算力需求与土地、能源等资源的互补与匹配等。回顾“东数西算”政策出台历程,有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2021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二是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数据中心和5G基本形成绿色集约一体化运行格局。三是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提出要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四是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函复同意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至此,中国“东数西算”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首先,东数西算将为数字经济提供直接动力。《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计算力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另外,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大数据体量也在急剧增长。据统计,2015年以来,中国数据增量年均增速超过30%,数据中心规模从2015年的124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500万家,成为全球数据资源大国。算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增加了对算力的需求,例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21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同时艾瑞咨询发布数据显示,据测算,2020年中国物联网设备连接量达74亿个,预计2025年将突破150亿个。综合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数据看,数字中国正在迈向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国家有相对应的强大算力支撑。因此,东数西算战略的推出是及时的、必要的,也是中国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其次,东数西算将为智能金融升级做好准备。与数字经济相对应的是,当前中国金融行业正在进行全面智能化升级,不论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还是其他所有制金融组织都在规划自身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布局,全面推动自身业务的智能化发展,提升自身金融业务的科技含量,拓宽本单位和公司内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根据信通院的相关数据,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增长20%和27%。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已经公开披露,正在开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探索,例如银行业务与智能风控、智能客服和智能营销结合等。这些金融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涉及到了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虚拟数字人、AR/VR等系列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这些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均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而算力的成本和服务效率将直接关系到金融业未来智能化升级的成败。因此,利用东数西算等战略,降低算力成本,优化算力服务资源的分配,为金融机构提供算网一体化的高效计算服务,是确保中国未来建立有竞争力的智能金融体系的重要前提。第三,东数西算将为深化数字治理改革创造新的契机。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在各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经济基础的变化将会推动中国新一轮社会治理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国家治理改革较多考虑各地人文、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实际情况和特点。但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算力的分布特点也将会成为影响地方治理改革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全国性的各大算力中心的形成,将会形成以数据要素流动为纽带的东中西协调发展新格局。东西数据的加速流动也会推动全新的公共服务变革。甚至未来各地政府会在提供高效的数字治理服务方面展开区域性竞争,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流入本地。传统的政府治理受限于地域,但在数字时代,随着东数西算等算力的进一步均衡,未来东西部地区在数字治理能力方面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全国各地的数字化发展进程差异也会减小,最终实现全国性的共同进步、共同富裕。(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缘何意义重大?

国家发改委:下一步,新基建、东数西算将这样推进!3.“东数西算”地方新规出台,甘肃拒绝IDC产业“野蛮生长”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国家发改委:下一步,新基建、东数西算将这样推进!

9月2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基础设施发展司司长郑剑,农村经济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明传,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张志华,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宋雯共同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保障、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东数西算”工程进展等方面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本文摘取了发布会上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东数西算”工程的下一步推进及已取得的成就等相关的内容,以飨读者。记者提问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几次研究稳投资工作,无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还是设备改造升级贷款贴息都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支持领域,请问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潜力如何?下一步发改委还有哪些举措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张志华谢谢你的提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一头连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于优化投资结构、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四五”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前景持续向好。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从变革趋势看,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伴随基础设施的升级,当前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进程将不断加快。从自身发展看,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激发包括数据在内的各类生产要素活力,强化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布局。从群众期盼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持续提升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养老医疗等各领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政策,近期又启动了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工作,这两项举措都将新型基础设施纳入支持重点。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加快启动实施,为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四个方面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统筹规划。落实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电信运营企业统筹布局5G和光纤网络建设。完善国家算力网络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和集约共建。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的供给结构,提升整体发展效能。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三是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民生设施,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四是强化以用促建。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重点和建设次序,优先支持建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对实体经济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础设施。鼓励新技术在能源、矿山等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打造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新型基础设施。总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展、久久为功的工作,其内涵也会随着技术突破和需求升级不断拓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关注有关领域发展,及时解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也请媒体朋友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记者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目前已取得了哪些进展,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进?张志华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启动实施了“东数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正式拉开了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大幕。半年多来,我们按照既定部署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初见成效。一方面,重大工程加快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所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印发枢纽节点建设方案,细化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时间节点,重点推进枢纽节点起步区建设。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起步区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达到60余个,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110万标准机架,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特别是,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逐步优化。另一方面,要素保障显著增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充分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支持建设国家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地出台电力、网络、用水、用能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特别是在绿色能源使用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方式,保障国家算力枢纽顺利建设。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立体化推动“东数西算”工程,重点强化4个协同:一是强化重大工程项目与配套政策的协同。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工程建设与用网、用地、用能、用水等配套政策同步落实,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尽早建成应用。二是强化多种政策工具间的协同。统筹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类金融工具、单列能耗等政策手段,支持国家算力枢纽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早日发挥作用。三是强化国家算力枢纽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的协同。在已布局国家算力枢纽基础上,统筹推进算力供给站、网络试验线、算力调度网、数据要素场、安全防护盾的一体化建设,构建覆盖全国、多层联动的算力网络体系。四是强化数据中心建设与算力产业发展的协同。以国家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为引领,在规模化集聚算力和丰富场景应用的基础上,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打造计算产业生态体系。记者提问新型基础设施是“两新一重”投资的重点领域,请问近年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对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张志华大家都对新型基础设施十分关心,下面我就来简要介绍一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性、公共性设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加快”。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升级。从网络设施看,过去十年,我国已建成光纤长度增长约2.7倍,移动通信从“4G并跑”到“5G引领”,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加快应用,网络规模和应用水平全球领先。从算力设施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数据中心规模达到590万标准机架,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构建,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启动建设。从空间设施看,已初步建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停更这一周,我们去参会了

8月24日,我们去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长三角论坛。大会由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主办,中国IDC圈、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承办,众多行业学者、产业专家、龙头企业高管等嘉宾参会,围绕“打造算力高地,赋能千行百业”展开探讨。本次大会,我们(数字科智)的美女副总裁吴倩为大家带来了《数字孪生开启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新时代》的主题演讲。数字科智产品副总裁吴倩以下为演讲原文: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数字科智吴倩,很荣幸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在“东数西算”打造计算高地的过程中,我们所做出的一些努力。“东数西算”工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中“数”指的是数据(大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计算能力。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用以满足新时代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与生活场景加速融合所带来的海量计算、传输、存储的需求,我们数字科智紧随“东数西算”战略指引,充分发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为数据中心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回看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数字孪生新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资产管理。
2022年9月1日
其他

从灵隐寺的“智慧寺院”浅谈企业数字化转型

7月21日下午,杭州灵隐寺举办了“智慧寺院”应用场景上线仪式,突出打造以“一屏、一中心、四件事、六大管理平台”的灵隐寺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帮助灵隐寺实现数字赋能现代寺院管理。这样一座全国知名的佛教寺院,为什么突然开始数字化转型了呢?难道只因为香客出门都不带现金了吗?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在灵隐寺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佛教寺院,就可以体会出灵隐寺需要的是高效、规范、科学的现代化寺院管理办法,而数字化转型则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与途径。数字化转型作为近年来企业间的热门话题,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收获的巨大价值,有的改变了运作方式,有的实现了降本增效、有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有的减少了人力成本、有的提升了自动化程度等等。尤其是在3年疫情后复苏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更是成为很多企业存亡的重要抉择,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来,企业如何乘势而上?首先来聊聊究竟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定义: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可以看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转型的驱动力,数据以及围绕着数据的运作系统是转型的基础,提升或重构业务模式则是转型的途径。简单来说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进行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寻找企业新的增长点,探索出新的收入来源,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的长期目标是增长,提升企业价值,所以数字化技术落地和应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说罢数字化转型的概念,那有朋友可能懵了,这不是10年前的信息化改造吗?数字是不是“新瓶装旧酒”,我们从以下三点来看:一、核心目标:以企业内部管理向企业经营的转变。信息化改造核心是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把线下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数据搬到桌面端进行优化管理,重在规范流程,提升效率;数字化转型则是实现企业增长的问题,把企业数据化,抽丝剥茧,降本增效,寻找业务增长点。二、需求特征:从确定性需求到个性化需求的转变。信息化改造基于规模化的确定性需求,如ERP、CRM;数字化转型更多的是应对用户快速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三、技术架构:从IT(信息技术)到DT(数字技术)的转变。本地化和事务化是信息化改造的主要特点;而数字化转型的特点则是云网化、智能化、A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改造其实是一脉相承,都是顺应技术与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思维前面我们说过,数字化转型的长期目标是增长,是提升企业价值,是需要管理者基于企业整体经营数据,立足于企业顶端设计以及自身核心竞争力,制定出来的自上而下的转型策略,如何整合资源,如何连接市场,提升生产效率,优化渠道,搭生态链,最后再辅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业务增长。但很不幸的是,很多的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局限在上系统,今天买个OA,明天上个ERP,后台搞个商城开个分销,弄个直播,最终把能上的软件都用上,能开通的服务都开通,然后发现各个软件和平台之间数据无法互通,信息无法协调,工作无法协同。所以数字化转型的思维一定不是线下流程照搬的线上,上面讲到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区别就是要告诉你,信息化只是改变工作模式,并不能让企业实现业务增长。还有一点就是很多非技术出身的管理层把数字化转型看得过于简单,认为招聘一个能带团队的经理,再找几个工程师,就可以完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样的团队和技术负责人很难具备高视点,深洞察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来自其他部门的需求,很难深入到业务中,剖析业务链条。为什么经常听到人说,数字化转型在于重构业务,只有从业务出发,让业务指导技术,才能实现企业增长的目标。灵隐寺都在数字化了你还在考虑要不要做快点击下方“发消息”联系我,呦!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东数西算”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标志着正式全面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这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和西部地区发展意义重大。“东数西算”意味着什么?全球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数据转变为新一代生产要素,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资源规划层面。算力代表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是数字化技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东数西算”工程是促进算力、数据流通,激活数字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东数西算”是促进绿色节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东部算力需求旺盛,但东部地区在气候、资源、环境等方面不利于低碳、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通过算力基础设施的西部迁移,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区域在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数据中心向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聚集,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供给,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加强数据、算力和能源之间的协同联动,助力我国数据中心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东数西算”能有效缓解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发展相对完善,对算力的需求量大,数据中心建设相对密集,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在东部不断聚集,西部地区数字产业欠发达,人才、资金投入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数据和信息要素的集聚是决定城市和区域在整个经济网络中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重要因素,“东数西算”将推动数据和信息要素从东部向西部流动,将提升西部地区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从而引领带动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等从东部向西部流动,也能促进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产业链环节向西部地区延伸,从而激发西部数字经济活力,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东数西算”有利于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供给短缺的问题。5G、AI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将给我国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预计我国数据中心总体会出现较大算力资源缺口,特别是东部地区,算力需求相比中西部地区增长更快,未来算力资源短缺问题将更加严重,如果继续在东部进行数据中心建设,将对东部的供电、能耗指标带来非常大的压力。通过将算力向西部数据中心调度,能有效降低对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给短缺的情况。保障“东数西算”实施的关键是什么?一是要解决算力供给问题。一方面,要通过集约化的算力中心建设,保障算力总体布局合理,实现区域平衡和绿色生态。另一方面,也要解决算力供给的普及性问题。通过算力的标准化、异构算力的接入,避免算力集中在少数大型云商的手中,而大量中小企业的算力无法参与社会算力的调度分配的问题。当前多云算力的统一管理、调度技术相对成熟,但如何屏蔽多云的算力差异,实现算力的标准化,还需要国家进一步统筹推进。二是要解决算力输送网络的问题。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未来会成为像水、电、气一样的基础公共资源,算力的输送网络就像水电气的管网一样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既需要构建低时延、智能化的“东数西算”承载网络,保证数据的自由流通,也要构建高效、泛在的接入网络方便用户使用。算力调度依赖网络智能化能力,网络成为关键基础设施,网络能力是实现“东数西算”算力调度的核心。基础电信运营商要加快打造极致时延、高度自治的承载网络,为“东数西算”保驾护航。三是要解决算力的调度问题。一方面,算力调度要保证算力使用的便捷性,使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提供的算力资源。另一方面,算力调度要支持算力资源分配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保证算力需求的合理分布,提高算力资源使用率,提升用户体验。调度系统应具备智能解析及网络感知功能,能根据业务特性,将对时延敏感、访问量大的应用调度到离用户最近的算力节点,将不直接面向用户、大数据、备份等应用调度到西部节点,从而实现东西部之间的智能算力调度。上述关键问题的解决,还依赖于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如:异构网络的端到端控制和服务化能力、网络智能感知能力、云网一体化交付能力、算网的智能调度能力等。相信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和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我国在算力建设及应用方面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2022年8月4日
其他

“东数西算”启动 数字化“西部开发”争得先机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这是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后的又一次国内资源调配的大工程。打造“新基建”和“双碳”新样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介绍,所谓“东数西算”,“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算力需求以及大量生产生活数据输送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计算、反馈,并在西部地区建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有助于改善数字基础设施不平衡的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由此可见,中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呈现新的数字格局,这也是西部地区跟上数字化经济发展浪潮的契机。与此同时,“东数西算”也是“双碳”实现的一个有力推动方案。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为此,要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具有多方面意义。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据悉,在此前已经批复的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等4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基础上,此次发改委等部门又新批复了4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建设,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其中东部枢纽将处理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对网络要求比较高的业务,西部数据中心将处理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设备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也就是工程中所说的“输入”到西部的业务。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芜湖数据中心集群、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天府数据中心集群、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属于新批复的数据中心集群。这个六个新的数据中心集群将与原有四大集群一起组成八大算力枢纽,有利于集中政策和资源,着力优化网络、能源等配套保障,更好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由东向西有效转移。产业链各层级期盼利好西部数据变革早已开启业内专家估算,“东数西算”工程每年投资体量会达到几千亿元,将大大超过“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工程。并且,与“数据中心产业链相关的土建工程、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产业链条中的企业都将获得发展,带动效应极大。无论是提供算力还是使用算力的企业都将是“东数西算”的获益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数西算”工程可以充分利用中国西部广阔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和电力资源,提升跨区域协同研发和应用能力。“超级计算系统对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如应用于地震模拟、大气模拟和量子模拟等。把贵州、内蒙古、甘肃等西部地区的计算机器通过光纤电缆连接起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实现资源统筹利用。”郑纬民说。早在前几年,很多IDC和云服务商就开始在西部的数据中心建设布局。2020年8月,阿里云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布局的超级数据中心开始正式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据了解,该数据中心大量使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而华为云同样在乌兰察布打造了数据中心,并将该数据中心作为大数据、温冷存储、视频转码等创新方案孵化基地,提升核心站点的计算网络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数据服务。华为云表示,“数据中心是高耗电场所,我国西部地区气候相对适宜,能源丰富价廉,能够满足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不仅在乌兰布察,华为云在贵州打造了贵安数据中心,结合贵州自然环境,采用诸如AHU直接通风、液冷等技术,使得各服务器负荷均衡,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比。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数据中心能效指标PUE可低至1.12,预计每年可节省电力10.1亿度,减少碳排放81万吨。“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将引导社会资本加码投向算力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的投资。中国电信表示,将进一步加快在八大枢纽节点的征地、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东西部算力基础设施比例,由现在的7:3调整至“十四五”末的6:4。浪潮云七大核心云数据中心分别布局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昆明、亳州,在成渝、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均有布局。中科曙光、阿里、腾讯、百度等也都布局了算力基础设施。部分数据中心将继续启动二期建设。贵安数据中心规划为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现在一期已投入使用。中国移动在广西的数据中心一期已建成投产,该中心共两期,总投入25亿元。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桂清表示,从算力资源布局角度,“东数西算”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信的算力资源向核心区域集约布局,使得资源配置更加精准,资源利用更加高效,有效弥补东部资源的不足,同时充分盘活西部资源。在西部建设数据中心,能耗成本也会下降。刘桂清表示,一直以来,数据中心的能耗高居不下,以中国电信为例,2021年数据中心耗电达到56亿度,占总耗电量的20%。此次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要求能源网和算力网高效协同,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结语在数字经济发展的今天,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发展机遇。“东数西算”工程是资源的重新分配、是双碳达成的手段,是西部再次崛起的机遇,是服务商能力和前瞻性的检验,更是中国数字经济格局的重组,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家企业都将获得发展新契机。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企业要的到底是数字化还是要转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转型早已成为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的现象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们穿梭于各种会议、论坛之间,与政府官员、行业精英进行各种探讨。总是希望专家的理论和现成的方案能解决他们建立数字化工厂,甚至智能工厂的问题。但他们往往忽略到数字化只是技术手段,终究提供价值的应该是转型。而转型正是企业家自身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当前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转型,简称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家深思的问题。面临数字化转型,我们既要考虑数字化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也要思考组织文化如何适应未来数字化的变革,同时还要考虑人才梯度的建设和跨界人才的引进。诸多问题当我们共同面对时,困扰和焦虑就会随之而来。疫情下的企业转型思考面对以前的困扰和焦虑,同时面对疫情带来的思考,
2022年7月15日
其他

标准推广 | DCMM之数据战略理解

“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中央提出了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快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打造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当前供给侧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变革,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同时转变粗放式生产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集约化、智能化、低碳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着重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数据管理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数据要素应用和数据价值的挖掘。DCMM作为国家第一个数据管理领域标准,是企业落实数据驱动战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数据战略作为DCMM标准的第一个能力域,也是标准内容最“虚”的能力域,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业务专项发展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该如何理解数据战略,保证数据战略脱“虚”向“实”?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和建设深度、广度都不一样,具体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利用数据和管理数据策略也会不同。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在传统制造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定是制造业主营业务的转型发展战略输出数字化和数据管理能力需求,参考标杆数字化应用场景而制定数字化规划和数据战略,或者将数据战略内容纳入数字化规划中。图1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新基建的内涵与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基础设施概念随之发生变化,新基建应运而生。面对困难挑战,特别是“超预期因素冲击”,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具有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深远意义。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基础设施的概念也不断更新、升级。所谓新基建,其实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中央层面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2020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定义及范围,指出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从历史的大视角来看,新基建是一个相对概念,“所谓的新旧,都是以所处时代为基准相对于过往的历史而言”“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我们当前的新基建,就是相较于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铁公基”而言的。目前,新基建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不仅具有传统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基础性等特征,而且具有快速迭代、泛在支撑、融合创新、智能引领、安全至上等内在特点,属于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科技型基础设施建设范畴,是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强调的是,加快推进新基建,并不意味着要弱化传统基建,恰恰相反,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海舰认为,“基础设施的本质就是互联互通发挥连接作用”。传统基础设施大多局限于实体空间,重在有形连接;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实体空间,更拓展至虚拟空间,重在无形连接。推进新基建,不仅有助于提升传统基础设施功能,还可以放大传统基础设施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力新基建,改造“老基建”,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双轮”驱动作用。充分发挥新基建“一业带百业”作用,广泛拉动经济增长新基建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兴产业,其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必将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短期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熨平经济波动、降低经济运行风险,起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的。长期来看,新基建不仅能催生新需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运行载体和驱动引擎,还蕴含着严谨的经济逻辑和有力的理论支撑,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通用技术”,是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社会生产力提升产生巨大影响的一般通用型技术。经济学家认为,通用技术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极大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具有时滞性,从出现到完全扩散,可能需要十年至数十年的时间,而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扩散过程中具有强大推动作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通用技术”。与新基建项目紧密结合的新一代ICT技术普遍具有通用性、高技术活力、强溢出性等显著特征,“ICT技术要作为通用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新基建不仅对通用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具有不可忽视的正向作用,也是其向社会经济持续渗透的重要基础和现实载体。通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其“一业带百业”作用,能够更好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进而广泛拉动经济增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新基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巨变,布局未来基础设施正当其时;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体量超过110万亿元人民币,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中等收入群体,数字化发展、低碳化发展已颇具规模,开展新基建已经具备良好条件;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由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具有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有利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完成新基建任务。据有关研究机构估算,未来新基建投资将持续扩大,投资增速达到两位数,在基建投资中的占比将逐步提高到15%至20%左右,到2025年带动累计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新基建交出亮眼成绩单,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基建开发模式不断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取得跨越式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创新基础设施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我国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布局,出台了一系列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2020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国家政策,聚焦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重点细分领域,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积极释放政策红利,不断增强新基建的顶层设计水平。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开局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报,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总量占全球的60%以上,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此外,相关部门统计结果显示,我们还完成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布局,全面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发布了全球首套煤矿专用高可靠5G网络,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2000个,快递电子运单使用率超过90%……这些数字,标志着“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经从五年前的跟跑为主,转变为跟跑和并跑并行,有的领域已实现领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意味着这些“看似‘高大上’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则已经离我们很近,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新基建的七大领域: 构建未来

城际高速铁路:指在人口稠密的都市圈或者城市带(城市群)中,规划和修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系统。主要运营于城市群或城市带,线路总长一般不超过200千米,允许列车行驶的最大速度在250km/h以上。
2022年6月9日
其他

DCMM之数据战略理解

“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中央提出了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快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打造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当前供给侧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变革,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同时转变粗放式生产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集约化、智能化、低碳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着重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数据管理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数据要素应用和数据价值的挖掘。DCMM作为国家第一个数据管理领域标准,是企业落实数据驱动战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数据战略作为DCMM标准的第一个能力域,也是标准内容最“虚”的能力域,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业务专项发展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该如何理解数据战略,保证数据战略脱“虚”向“实”?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和建设深度、广度都不一样,具体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利用数据和管理数据策略也会不同。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在传统制造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定是制造业主营业务的转型发展战略输出数字化和数据管理能力需求,参考标杆数字化应用场景而制定数字化规划和数据战略,或者将数据战略内容纳入数字化规划中。图1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新基建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近日报道称,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覆盖中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已启动大规模新基建计划,中国将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多个省份也相继推出总额数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基建计划。图源:新华社新基建不是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短期建设项目,而是要构建支持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未来发展的新底座。近两年,中国不断创新新基建开发模式、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在三类新基建上发力:在信息基础设施上已经初步搭建了5G、算力网络等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基础;在融合基础设施上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在创新基础设施上构建了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新格局。中国新基建具有以下几项显著特征。其一,新基建是面向数字物理空间开发的基础设施。传统基建主要是面向物理空间开发的建筑、交通、能源、水利等工程,而新基建是要支撑数字物理空间的。数字物理空间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空间,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除了在物理空间中存在,也同时存在于数字空间中。新基建要同时搭建在两个空间中建立新秩序的基础设施。其二,新基建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数据类似于传统的生产要素,其走向要素化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撑。在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的过程中,需要用创新思维建立新型数据中心、算力网络、数据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其三,新基建是支持数字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设施。人类社会数字革命是以数字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志的。三类新基建都要能为数字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撑,尤其是创新基础设施,更要成为创造人类未来生产力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四,新基建是构建数字化生产关系的新机遇。数字生产力需要数字化生产关系与之匹配。新基建并不只是“硬”设施建设,更包括了与之配套的大量“软”设施,也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政府的数字治理,到企业的数据资产管理,再到个人的虚拟生活方式,新基建都可以为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公平、民主的社会生产关系提供技术底座。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大背景下,新基建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新基建有利于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就像工业时代的石油、矿石一样,数据是未来人类社会的财富源泉和重要生产要素。但还缺乏激活这个生产要素的基础设施,即将数据的“采、传、存、算、易、用”等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基础设施。新基建已在“采”(如物联网)、“传”(如东数西算)、“存”(如分布式数据中心)方面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在“算”(如算法库)、“易”(如数据交易所)、“用”(如行业数据平台)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尝试。面向这六个环节建立起来的新型基础设施,将加速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新基建有利于重塑各行业的基础规则。新基建所形成的互联互通、物理数字相融合的基础设施,是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在这些基础设施上,社会的共性认知将走向数字化,形成基于数字技术的信用、认证、交易、法规、文化和伦理体系,并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农业、工业、服务业也会随之发生革命性改变。——新基建有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是要素和规则层面的统一,有助于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和效能。要建立统一大市场,就需要新型基础设施的大力支撑,在土地、资本、科技、人才、数据、交通、能源等多方面形成全国要素资源网络,充分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新基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突破旧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机遇。中国通过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将助推科技自立自强。中国新基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巨变,在这样一个产业大变革的时代,布局未来基础设施正当其时;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体量超过110万亿元人民币,数字化发展、低碳化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开展新基建已经具备良好条件;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由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具有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优势,有利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完成新基建任务。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重点方向

近日,信息化百人会执委、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在2021财经中国年会暨第19届财经风云榜上发表题为《数字科技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他指出,疫情之后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是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今天讨论数字化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是如何通过技术的解构和重组推动企业高质量的发展。如果去看未来五年或者更长的一个时间,数字技术对于今天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观察视角。一是双轮驱动,它在推动供需的精准匹配。二是软硬解耦,加速技术向云边端的迁移。三是数字原生,探索普惠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安筱鹏指出,未来的企业都应当是一个客户的运营商,能够实时洞察客户需求,实时的满足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供需精准匹配的新的一套体系。同时,他提到云原生,像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库、网络、包括今天所用的健康码、芯片等等新的设备会因为云而重新去定义,重新形成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安筱鹏强调,有了云计算之后,今天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建设有了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是普惠的、个性化的、低成本的。此外,安筱鹏指出,在低代码时代,公司一把手亲自参与到了企业业务系统的开发成为现实,低代码重新定义什么叫做数字化“一把手工程”,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数字科技陪伴企业成长。一把手在很多时候需要参与业务系统的这样一种开发,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新的趋势。以下为发言实录安筱鹏: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个场合和大家分享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思考。疫情之后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是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我们今天讨论数字化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是如何通过技术的解构和重组推动企业高质量的发展。这段时间我经常问同事们的一个问题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回想起今天这个时间的节点如果有一个关键词的话,我不知道在线上的各位嘉宾如何去思考这个关键词,在我看来,这个关键词就是一个分水岭,是前疫情时代跟后疫情时代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从信息化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分水岭。在2007年的时候美国科技公司的估值仅仅相当于欧洲所有国家上市公司估值的1/4,但是疫情之后仅美国科技公司的估值就超过了欧洲所有国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我们看到以市值来衡量国家间距离在急剧的分化。我们注意观察到了在过去的多半年的时间,特斯拉的市值快速成长,特斯拉销售的汽车占全球的0.4%,但是它的市值超过了除特斯拉之外几乎所有汽车公司市值之和。美国还有另外一家公司叫做NextEra,是一家风电公司,它在去年的销售额是190亿,但是它的市值在2020年10月3号已经超过了销售额265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我们看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间在剧烈的分化。我们观察到即使在ICT产业的内部,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在急剧的分化。我们如果看过去十年的IBM和微软,过去十年IBM的市值基本上在1300亿、1400亿的规模上上下波动,而微软的市值几乎增长了15倍到20倍,这段时间超过了2.5万亿美元,就是说即使是在ICT产业的内部企业也在剧烈的分化。这是今天我们看到技术变革对于产业、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如果去看未来五年或者更长的一个时间,我们看数字技术对于今天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觉得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的视角。一是双轮驱动,它在推动供需的精准匹配。二是软硬解耦,加速技术向云边端的迁移。三是数字原生,探索普惠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第一,双轮驱动如何推动供需的精准匹配呢?我记得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问题是今天如何来贯通、如何来形成呢?有两个重要的方向和思路。一、制度创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贯通生产分配流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在今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造成一个最大的中国和其他所有国家的不同在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四个大国。一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大国,我们的移动支付网购人群规模是全球最大的。二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是40万亿,去年跟美国差不多多。三是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万亿的盘子中间,被数字化的这一部分的比重和绝对值是最高的。四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规模相当于德国、美国、日本之和。当四个大国的优势今天如果能够通过数字化的这条主线把它穿插起来的时候,中国在数字化的某些领域将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从数字化的视角来看,四个大国优势的叠加将会奠定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局部领先的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看过去几年的一个现象,2016年成立的元气森林,2015年成立的三顿饭,还有2016年成立的认养一头牛,还有另外一家广东的公司叫做诗映(音),我们看到这些新锐品牌在崛起,同时要看到像李宁、飞鹤在过去一年以及几年的上半年它的收入和利润在快速增长,比如李宁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65%,利润增长187%,像飞鹤在2016-2020年年复合增长49.5%,2020年利润89%。还有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绩效,像欧莱雅财报中展示的去年第一季度欧莱雅中国在整个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仍然保持了6.4%,第二季度30%,上半年是17.5%,这样一个增速远远超过了欧莱雅全球的增长态势。无论是新锐品牌还是传统的这些民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包括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一个高速增长,这种增长与企业本身的数字化转型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去看另外一个原因,放在宏观的视角来看,是今天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放在四个大国的背景下它具有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去年我们跟国际咨询公司BCG有一个研究。这个研究是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放到全球的视角来看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得出来一个重要的结论是在行业集中度不高,同时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烈的这些领域,比如像服饰、餐饮、娱乐、日化、食品、美妆,在这些领域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跟全球其他领先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有些可能还处于一个领先地位。这是在跟国际跨国咨询公司的洞察,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今天中国四个大国的优势叠加所带来的中国在逐步领先的优势正在形成。我们看另外一个案例,阿里在过去三四年时间在推动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犀牛制造。对服装行业来说最大的一个挑战是库存问题,高库存的本质是服装行业的供应链跟不上需求的变化,每年的库存9000多亿,占到销售额的30-50%,我们的服装正品销售率跟国际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库存周转的天数和国际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一个路径和方法是今天的供给端的这些服装企业能不能对需求的个性化、碎片化、场景化、实时化的需求做出一个响应,就是供给端的这些企业能不能够把一个半年、三个月、三千件、上万件的订单转化成一周只有250件的小的订单。问题是当订单越来越小,交付的频率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的时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它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配送的效率都会大幅降低,而今天如何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提高个性化需求比较强、交付周期比较快的订单的效率,在过去的三四年时间,阿里的犀牛制造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如果把犀牛制造的探索做一个归纳,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基于云的这套技术架构体系实现了端到端的资源优化。首先它服务的是淘宝天猫上的这些小的卖家,它能够支持到这些小的卖家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它生产什么款式、面料、颜色,它也会帮助他们生产多少,帮助他们快速做出反单的决策。这样一个产品和服装是爆款还是滞销款,可以精准的告诉商家,这是第一点,告诉他们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出售什么样的服装。当这样的决策形成之后就可以在供给端,几十家乃至于未来上百家的工厂中间去锁定一个工厂,这个工厂加工的资源能力是最匹配一百件的小的订单的。当这个工厂锁定之后,它就需要把需求变成一个数字化的设计,数字化的版型和数字化的工艺,而数字化的版型是在云端自动生成的。当生成了自动化的工艺之后,把工艺下发到工厂,工厂就可以形成一个实时排产计划,基于这个排产计划在车间里形成一个制造执行,车间里面叫做人机料法环的资源优化和车间物流,所有决策是基于云端大脑带来的决策。除了生产车间之外还有物流系统也实现了基于云端的决策,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今天看犀牛制造所构建的这套体系实现了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数字化,而且是全链路的数字化,它是一个云端算法定义的在线工程。犀牛制造乃至刚才的那些企业、新锐品牌、跨国公司乃至民族企业的快速成长,背后隐含的是如何把中国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大国的优势和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大国的优势进行叠加,对消费端来说是如何把传统的线下的体验店、商场、超市、专卖店以及和线上的各种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在供给端,过去十年二十年所有的企业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安装、研发、设计、采购、物流,买了各种各样的CD的软件,ERP,供应链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今天也要不断的升级,这个升级的方向就是云化、移动化、中台化和IoT化。但是更重要的是今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就在于能够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这个决策包括营销、客户运营、产品创新、智能制造、渠道管理、分销和品牌建设。今天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对于那些消费品企业来说,对于C端的能够触达消费的这些行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如何能够建立起一个基于消费者需求洞察的决策,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未来的企业都应当是一个客户的运营商,能够实时洞察客户需求,实时的满足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供需精准匹配的新的一套体系,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第二,软硬解耦,加速技术向云边端的迁移。我们看到整个商业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来自于需求的个性化、场景化、实时化、互动化,来自于供应链的全球化,来自于我们产品本身的智能化等等。总之,商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传统的IT架构所形成的这套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整个商业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今天只有构建一个基于云,基于5G,基于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以及SaaS化的新的基础设施,才能够对整个商业系统的复杂性做出一个实时的响应。但是,这是一个从传统的IT架构向云、中台、SaaS化不断迁移的过程,主流的基础设施仍然是传统的,但是未来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才能切换过去,是一个此消彼涨的过程,但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在讲各种各样的技术变革的时候,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革就叫做万物智能,万物的互联,未来的产品将会有四个基本的部件,它有动力部件、执行部件、智能部件和互联部件,当有了这四个部件之后未来的产品无论是我们的手机、智能汽车、工程机械、飞机都是一样的,这些产品就可监测、可控制、可优化。这里面我们更想说的是,我们看到智能部件背后所隐含的所有的产品未来的控制系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今天的控制系统从原有的机械控制演变成电子控制、软件控制,再到边缘优化以至于再到云端的优化,我可以在云端就可以对远程几十公里、几百公里、上千公里的某台设备、某台机器、某个生产线,不仅仅是去展示、呈现,还可以做优化,可以做控制,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讲控制技术变化的背后在于软件和硬件的解耦,软件在定义功能,以及它更容易实现云边端的全局优化。今天大家都在讨论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本质性的特征说起来也是非常简单,就是我们能够不断的从传统的IT系统的软件系统,从机器设备,从运营环境,从互联网方方面面不断的采集数据,把数据输送到边缘以及输送到云端,在边缘和云端会有各种各样的算法机理和模型,输送到机理模型之后再上会面对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研发的协同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企业的运营还有设备的维护,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数据+模型带来的这样一个服务。我们找一个场景去看看,今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技术架构怎么去做迁移。在很多制造企业里,都有空气压缩机的设备和这样一条产线,要不断的产生各种空气。一台空气压缩机设备买的设备成本二十万块钱,但每年的电费四十万到六十万,远远超过了设备本身的成本,那为什么每年电费这么多呢,是因为它在用冗余的思维来确保空气的质量,浪费比较严重,不管那端需要多少,我都以一定的稳定的供气量来保证供给,但事实上有些时候它不需要那么多。今天这套新的云边端的架构体系怎么去改造原有的这套解决方案呢?第一,它基于现场的机器设备的需求,有压力、流量、温度,采集这么多的数据,把这些数据输送到一个边缘计算的盒子里面,边缘计算就有很多的算法,这个算法可以对你实时的需求进行一个运算,实时生成一套决策指令,把这个决策指令给到现场做这样一个优化。而边缘计算的这套决策指令,这套人工智能算法来自于云端,云端可以采集海量数据对这个算法模型进行优化和训练,训练之后把数据下发到边缘,形成一个云边端的新的体系。当这套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就可以精准的对用气需求量做出预测和判断,形成更加低成本高效的运行的方式,这是今天工业互联网应用的非常典型的场景。对阿里来说在过去几年基于云边端这种场景,在各种工业场景里去用。比如在海螺水泥通过自动投运接近100%的方式使得能耗降低了1.9%,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在端采集数据,把数据输送到边缘侧,边缘侧做了优化,形成一套边缘的最优的指令再给到机器设备端,而边缘的指令、边缘的算法来自于云,这套模式用在了海螺水泥机器人的埃夫特,还有像重庆三峰的垃圾焚烧的控制优化和一汽等等,我们看到的是机器设备生产车间的这种优化的底层的技术架构的逻辑发生了变化,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点,整个技术架构体系不断的向云边端迁移,就像去年以来大家讨论的新基建一样,新基建在重构整个数字基础设施,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点。第三,数字原生在探索普惠的数字化的道理。去年美国有一家上市公司,国内如果不是IT领域的专家可能没有关注它,这家公司叫做Snowflake,这家公司在去年9月17号上市,上市当天的市值是700多亿,最高时达到了1000多亿,它的销售额在去年大概是3.5亿美元销售额,这家公司是软件历史上IPO规模最大的一家公司,也是去年全美IPO最大的公司。为什么这家公司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背后其实反映了未来整个IT技术的发展的趋势,就像我刚才讲的当整个技术架构向云边端迁移的时候,在这个体系上会长出很多新的企业。因为我们看到Snowflake是一家数据库公司,它是一出生就长在云计算底座上的一家公司,有国际咨询公司曾经做过一个预测,说到2023年的时候全球3/4的数据库是跑在云上,而Snowflake从创建的时候就是一个面向云、基于云创建的一家公司,是一个云原生的数据库企业。划重点👇干货直达👇国资云“出圈”,公有云服务商的“危”与“机”?“国资云”将使云计算行业洗牌?中办、国办:加强跨境监管,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怎样做好数据采集?《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发布:腾讯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数据洪流从云端向边缘,如何把握云边协同新方向?

对于产业而言,数据的流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变化的背景在于,5G和物联网潮流下,成百上千万的机器和设备正首次接入互联网:在工业领域,工程师需要实时了解工厂、矿区的运营情况;在智慧城市领域,更多的联网设备正带来智能高效的城市管理手段;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如火如荼的自动驾驶潮流,正进一步推动绿色、便捷出行成为可能。这一变化正在对过去十几年里为云计算设计的IT架构形成挑战,无论是对IT基础设施的响应时间、算力需求、技术能力等多维度都提出了新的考验,因为车辆、电梯、工厂机器都不能等待云端响应。通常情况下,从产生数据的设备端将数据传输到云供应商再传回需要150-200毫秒。边缘节点布置边缘服务器后,能将时间缩短至2-5毫秒,可显著改善如医疗、互联网汽车等应用的体验。在业界看来,集中式处理和分布式处理一直交替发展,数据流动和处理模式转移的背后,是IT结构从云计算为中心的集中式处理时代,正在跨入以万物互联为核心的边缘计算时代的更迭。其主要原因是传统云计算模型不能有效满足万物互联应用的需求:一方面,传统云计算存在宽带负荷和计算资源浪费、隐私容易暴露、速度延迟、能耗较大等不足;另一方面,边缘计算具有弹性管理、协同执行、环境异构及实时处理等特点,可以满足当前新型应用的需求。产业应用场景变局,边缘成新风口边缘计算是指在网络边缘执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应用发起指令后,边缘侧能产生更快响应,以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让终端设备真正实现智能。边缘计算处理的数据有两类:从云中心下发到用户和终端的;从用户或物联网终端产生的。实际上,边缘计算的“边缘”为相对概念,即对数据的(预)处理、存储和连接等服务部署在更靠近终端的地方,而不是在远离终端的云中心。随着5G的普及和AI的兴起,边缘计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原因在于,5G部署正在推动包括边缘计算在内的新兴高科技行业的繁荣发展,5G高速率、低时延的优点,使得数据可以快速实时地靠近到处理设备,对边缘计算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而边缘与AI的结合,各行业企业需要将AI推理能力部署到更靠近场景的边缘侧,使计算能力向边缘侧下沉。在核心应用场景方面,边缘计算有着天然优势,可充分满足各种需求。根据《5G时代的边缘计算:中国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报告,边缘计算最适用的场景需至少满足以下一项(或全部):超低时延(通常小于10毫秒的往返时间),实时计算、渲染和分析的实时处理,大容量数据传输,确定性组网。除了技术要求之外,安全和数据保护也是推动边缘计算的关键因素。“边缘计算代表了基础架构现代化的下一波潮流,”IDC边缘策略研究总监Dave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总结:企业数字化转型的5大趋势特点

近两年,“数字化”悄无声息取代了“信息化”,很多人仍然分不清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定义、目的、落脚点和出发角度来看,信息化和数字化存在很大区别。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信息化是着眼于各个管理场景通过局部优化改造,提升管理经营水平,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数字化则从商业模式出发着眼于整个生态模式的整体变革,最终实现创收赋能。那么,你正在做的转型,是否是数字化呢?截止目前,云流水已为众多一线品牌提供B2b、B2b2C、F2B2b、F2B2b2C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如在隆世螺丝、南孚电池、正新鸡排、蒙牛乳业、美的安德物流等一线品牌厂家的渠道数字化实施落地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何种赛道,数字化布局都没有捷径,变革改造必须从底层进行,不管是系统、工具还是链条上的角色,都需要数字化思维。以下是我们总结出来的企业数字化变革的5大趋势特点:1.上下内外在线连接数字化转型一定不只是完成企业某一段的改造,是企业内外办公与业务场景的打通,是企业上下游之间的数据串联,将供应链上的所有角色连接起来,实现行为数据闭环,整合更全面的价值信息,指导智慧经营。四流合一在商业环境中,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是四大主要价值数据来源,对于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大型的厂商或品牌商家而言,这些信息之间交叉传递,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诉求,四流合一,形成流动的数据链,才能真正实现业务数据化。只有上下内外在线连接,才能实现数据联动,价值共生。2.实现精准数据运营数字化运营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精准营销,精细化运营。数字化帮助商家基于系统,实现从获客、转化、再到运营、复购全流程数据化管理,无处不在的触点,抓取到价值资源,积累有效的数据,完善人群画像,实现精细化运营。人群画像局部举个例子:某个零售商城里,商家发现一群每月都来购买卫生巾的人,后续几个月有购买记录,但没有购买卫生巾的行为,于是就对之前一直有购物行为,但最近未购买卫生巾的用户推送婴幼儿商品的促销信息。这一推送为商家额外带来不少的销售额。这是自淘宝大数据兴盛之后,在零售场景很普遍的现象,平台通过用户行为数据沉淀已经可以洞察消费者的行为动机,并进行精准推荐。云流水
2021年12月27日
其他

丁真都没它真,告诉你什么才是真安全可信云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曾经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这番话将安全与信息化牢牢捆绑,随着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安全的重要性非但没有丝毫降低,反而更加突出。步入2020年,外部环境剧烈变化,信创产业横空出世。数十年来,类似信创的产业浪潮我们之前已经经历过多次,却囿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没有大规模普及,而只限于一些敏感场景。不过,这次信创发展不同以往。在外部环境层面,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自主研发才是必由之路。在内部环境层面,我国IT产业已经从“可用”向“好用”过渡,资金、市场、人才前所未有的投入到信创产业。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安全这一时代命题?新基建呼唤新安全2020年,新基建才一跃成为热词。前有疫情倒逼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后有数字经济蓄势待发,新基建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数字世界有多高效,可能也就有多脆弱。从伊朗核设施遭受“震网”病毒攻击,到希拉里邮件门事件,再到委内瑞拉电站遭网络攻击陷入崩溃,频发的安全攻击事件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且不攻则已,攻必惊人。新基建在赋能千行百业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自古有之的双刃剑。据《IDC全球网络安全支出指南》预测,2020年,全球网络安全总投资将达到1202.8亿美元,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支出将达到87.5亿美元。与万亿级别的新基建市场相比,安全占有的比例显然是不匹配的,新的独角兽企业或将在安全市场诞生。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新基建已经势不可挡,在这个前提之下,新基建正在呼唤新安全,弥补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提出,没有创新的网络安全理论和具有内生安全功能的信息技术与产品支撑,无论是新基建还是数字经济只能是“沙滩建楼”。“我们不能只防护已知的威胁,我们更要能对付未知的威胁,所以新基建需要安全性可量化设计、可验证度量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他表示。云计算逐渐演变为最主流的IT资源建设和使用模式,云计算平台成为重要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谈云计算必然离不开网络安全,新基建需要安全可信的新底座,所有没有安全可信承诺和保障的信息技术产品将会被市场拒绝。何谓安全可信云?数字新基建需要安全可信的云平台,安全可信云对安全可信技术产品也有更高的要求,包括更高的性能、更丰富的应用兼容等。如何定义安全可信云,业内已有一些讨论:安全可信云是指全栈产品符合相关要求的云平台,通过对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基础软件等软硬件资源的统筹管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为应用提供安全可靠、高性能、通用、灵活的支撑服务。拆解定义,安全可信云建设和应用落地应该具有哪些典型特征?首先一定是安全可靠。安全可信云要基于全自主云平台架构,全部采用安全可靠的国产技术和产品,不存在恶意“后门”,才能有效保障信息安全。其次是性能先进,安全可信不以牺牲性能为代价,要经得住业务场景的检验,安全可信云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满足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性能需求,对于用户来说,只有全栈云服务能力方可保证企业应用和业务的高效开展,因此,能够统筹用户需求提供全栈方案的云服务商尤为重要。再次是生态完善。安全可信云应具备完善的应用生态,实现对安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上层应用软件的适配和深度优化,实现对现有应用软件的广泛兼容,降低用户软件改造的成本和难度。在某种程度上,生态决定了IT产业的上限。最后是体验友好。安全可信云采用的虚拟化、容器、云管等技术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可用性和灵活性,同时提供相关的部署和迁移工具,简化上云工作量,企业无需二次开发,只有全场景的云化方案,方可助力企业平滑上云,安全上云提升用户使用安全可信云服务的体验不难发现,安全可信云绝不是云计算+安全,而是一个包含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完整技术链,能够支撑包含
2021年10月26日
其他

可信云官宣 这三项权威认证颁给中国电子云!

7月27-28日,2021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我国云计算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年会,本年度的可信云大会为行业带来了丰硕的研究与评估成果。大会发布了2021年度上半年新增可信云评估结果,共分11大类别83个项目,其中包含30项新增评估项目。作为可信云计算领域的重要代表,中国电子云产品、技术、服务获得3项可信云评估认证。·可信云微服务解决方案能力评估(微服务平台CSP)·
2021年10月15日
其他

边缘云仍然遥不可及?

一份新报告预测,尽管边缘云是智能城市中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但今年不太可能产生重大影响。ABIResearch负责垂直/终端市场的副总裁Dominique
2021年10月15日
其他

边缘计算2.0时代存在哪些挑战

在近几年的产业环境下,传统云计算能力已无法支撑起规模日趋庞大且异地分散的数据处理与计算需求,基于此,边缘计算应势而起。尤其是在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持续推动下,边缘计算产业已然走向大风口。市场机构Grand
2021年10月13日
其他

可信云评估结果揭晓,腾讯云拿下5项大奖12项认证!

日前,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2021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可信云认证评估是国内目前唯一针对云服务的权威认证体系,是业内公认最具权威和市场认可度的云计算标准。2021年度上半年新增可信云评估结果共11大类别83个项目,其中包含30项新增评估项目,腾讯云拿下了5项大奖和12项可信云认证。其中,获得用户最佳实践奖的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腾讯金融云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合作至今,双方已共同完成了厦门国际银行私有云计算平台建设,通过搭建“两地三中心”的私有云计算架构体系,实现了银行科技基础资源的统一整合,有效支撑了银行业务转型升级及其线上业务的高速发展,为全面实现数字赋能、智慧引领,打造开放、敏捷、国际化金融科技特色银行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十一月,腾讯云与厦门国际银行签署联合创新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联合创新实验室为依托,进一步在金融云基础设施及服务、场景金融创新、云原生业务系统开发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与技术攻关,共同推进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以及联合产品方案的孵化和落地。截至目前,腾讯云已经在云主机、云存储、云数据库等各细分领域评测中,获得54项可信云认证,数量位居中国云厂商第一。未来,腾讯云将继续深耕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能力,结合云生态优势资源,助力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划重点👇干货直达👇CHBN高动态边缘云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公开比选公告“国资云”将使云计算行业洗牌?中办、国办:加强跨境监管,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怎样做好数据采集?国家网信办:下架"滴滴出行"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发布:腾讯
2021年10月13日
其他

电科云容器云平台通过可信云评估

2021年9月17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的2021开源产业大会进行了“云原生最新评估结果发布”,电科云容器云平台通过了可信云“容器解决方案”评估,标志着电科云容器云平台已达到国内领先的云服务标准。可信云评估是我国针对云计算服务和软件的专业评估体系,被业界广泛接受和信任。其核心目标是为用户选择安全、可信的云服务商提供支撑,建立云计算产业信任体系,促进我国云计算市场健康发展。电科云容器云平台通过了可信云“容器解决方案”评估包含基础功能、容器安全、微服务典型应用场景等共计25个评估项的审核,已具备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敏捷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可扩展的分布式架构、高可靠业务保障的能力,将助力客户业务系统容器化改造平稳落地,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国电科云坚持“打造面向党政军的自主安全云、做国家数据守护者”战略目标,为党政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全方位、成体系、全流程的自主安全云产品和服务。电科云容器云平台秉承公司理念,旨在打造面向党政军的自主安全云,瞄准党政军用户的IT建设难点,完全实现了自下而上、自主可控的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一文读懂边缘计算与云原生结合的前世今生

Definition是Kubernetes社区推荐的功能扩展机制。CRD提供了标准的编程接口,能够在不改变Kubernetes内部机制的前提下引入可自编排的边缘计算节点。Device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CHBN高动态边缘云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公开比选公告

本项目为CHBN高动态边缘云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公开比选项目,采购人为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资金由采购人自筹,并已落实。项目已具备采购条件,现进行公开比选,具有相应能力的供应商均可报名。1.1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边缘计算在电力领域的应用案例

越来越清楚的是,我们正处于气候转型期,如果不采取纠正措施,其影响将对地球产生直接后果。在此背景下,《欧洲绿色协议》制定了多项举措,以使欧洲在
2021年10月8日
其他

边缘计算2.0时代存在哪些挑战?

在近几年的产业环境下,传统云计算能力已无法支撑起规模日趋庞大且异地分散的数据处理与计算需求,基于此,边缘计算应势而起。尤其是在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持续推动下,边缘计算产业已然走向大风口。市场机构Grand
2021年9月29日
其他

边缘计算将解决物联网的最大问题

2021年将展示分布式计算的真正力量,其中的重要处理不是在云中的集中式服务器中进行,而是在网络“边缘”进行(我们所依赖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在这里生成)。这将带来巨大的收益,不仅是在计算方面,而且也是在越来越多将要连接互联网的人们的生活方面。边缘计算将是物联网成功的关键。物联网设备——从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到嵌入设备和基础设施中的微型计算机——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在云中进行处理,然后再将相关处理结果发送回设备,以指示其如何做出响应。但是,延迟(数据在互联网上两点之间传输所需的时间)使得这种设置对于时间关键型应用(例如医疗设备使用的应用程序)不可靠,例如,医疗设备使用的应用,这些应用需要几乎立即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做出响应。此外,依赖云还限制了将物联网设备部署到几乎没有网络或网络连接不可靠的地方的可能性。在2021年,我们将使用边缘计算来解决这些挑战,方法是将数据处理从中央服务器移到地理上更接近数据源的地方。我们将能够利用Nvidia和Intel等公司开发的专业加速器芯片组来做到这一点,这些芯片组能够运行相对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而这些算法可以在设备本身上运行。这将把延迟降低到几乎为零。我们还在开发软件和硬件优化技术,例如模型量化,这将加速基于云的处理,从而进一步减少延迟。像这样的进步将有助于在全世界推广先进的物联网设备。边缘计算还将使我们能够对数据进行更多的本地化控制。一种称为联合学习的技术允许在拥有本地数据样本的多个服务器或边缘设备之间训练算法,而不必共享或交换数据。这意味着可以处理敏感数据,例如医疗或专有信息,并在设备本身上保持安全。智能手机输入键盘就是这样一个已经在使用的例子,该键盘为设备上的每个人创建一个本地化的、个人的常用单词和短语库,同时仅将人工智能模型的摘要更改发送到云中进行处理。这使人工智能可以从用例中学习,但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由于边缘计算减少了对连接性的依赖,因此它将使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将对诸如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亚洲和南美部分地区等世界许多地区产生巨大影响,那里许多人面临着严重的互联互通问题。例如,边缘计算已经被用于帮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自给自足的农民。喀麦隆一家初创公司开发的Agrix-Tech应用在智能手机中使用摄像头和机器学习算法,以帮助农民识别农作物上的病虫害。农民可以在田间立即获得这些信息,然后,当手机靠近互联网节点时,该应用将匿名数据输入云中,以进一步训练集中式算法。再加上将减少云延迟的新一代低轨道卫星,像这样的边缘计算应用将彻底改变这些地区人们的在线生活。在2021年,我们将看到边缘计算在医疗、交通、工业、农业和家庭领域带来的更多突破。边缘计算以尽可能接近数据源的智能方式处理数据的能力,将创造一个能够为全球大众带来实际好处的伟大物联网。
2021年9月29日
其他

后疫情时代边缘计算的未来

第12更多精彩👇分享、赞、在看,三连击!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为什么边缘计算在物联网中很重要?

边缘计算对于许多物联网应用至关重要,它能够降低延迟和降低带宽使用。然而,当谈到物联网时,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边缘计算的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在讨论这个被忽视的关键好处之前,让我们先定义什么是边缘计算和云计算。01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云计算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按需可用性,特别是数据存储(云存储)和计算能力,而无需用户直接主动管理”。“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范式,它使计算和数据存储更接近需要的位置,以提高响应时间和节省带宽”。在云计算时代之前,企业必须自己购买物理服务器来获得所需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是十分昂贵的(购买所有的硬件和设置、维护和更新)。云计算的诞生,意味着企业不再需要购买和管理硬件,企业可以支付所需费用,云服务商来负责管理。云计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企业提供了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然而,云计算并不是完美的,需要权衡利弊。云计算是集中化的,这意味着无论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位于何处,数据都需要通过网络(如4G蜂窝连接)从终端设备传输到云提供商的数据中心,然后再反向操作,到达终端设备。对于需要快速传输大量数据的应用程序,这可能既缓慢又昂贵。这就是边缘计算的用武之地。为了了解边缘计算的好处,通常以自动驾驶车辆为例:延迟: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在瞬间做出决定。如果一辆车在你面前突然转弯,你会希望你的车不得不等待从远处云端得到指示吗?不!你肯定想让你的汽车在它的本地计算机上处理尽快做出决定。带宽:无人驾驶汽车辆捕获的大量数据估计为每小时4TB,与你的智能手机每天平均100MB的数据相比,这是40000倍的数据。流式传输所有这些数据既昂贵又可能导致网络拥塞。出于这两个原因,在自动驾驶车辆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辆本身上)执行计算是有意义的。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问题不是二选一,云和边缘都有各自的优势,问题是应该在何时使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一条有用的经验法则是:“云计算运行在大数据上,而边缘计算运行于‘即时数据’,即传感器或用户生成的实时数据”。02究竟什么是“边缘”?边缘基本上意味着“非云”,因为组成边缘的内容可能因应用程序而异。为了解释,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在医院需要知道所有医疗资产(例如,静脉输液泵、心电图机等)的位置,并使用蓝牙室内跟踪物联网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有蓝牙标签,你可以把它附加到你想要追踪的资产上(例如,静脉注射泵)。你还拥有蓝牙集线器,每个房间一个,用于监听来自标签的信号,以确定每个标签所在的房间(以及资产所在的房间)。在这种情况下,标签和集线器都可以被视为“边缘”,标签可以执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只有在感官数据发生较大变化时才会将数据发送到集线器。如果一个标签从一个不同的标签移动到一个不同的数据中心,就可以计算出一个不同的标签。上述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或者两者都不能使用,标签可以将所有原始数据发送到集线器,集线器可以将所有原始数据发送到云端。物联网边缘计算的关键——被忽视的优势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评估边缘计算时,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好处。我们已经介绍了延迟(更快的响应)和带宽(减少带宽需求并节省数据成本)的好处。不过,这些好处是针对物联网应用的一个特定子集,如自动车辆、智能家居或安全摄像头。03LPWAN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边缘计算将在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尽管如今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在利用边缘计算,但几乎所有企业(89%)都认为它将在未来十年中发挥重要作用。欧洲电信国际公司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企业希望到2030年“让应用程序更接近数据源”。除了优势,企业还期望从本地计算进一步转移到云计算。这种转变将产生主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企业期望他们处理的数据量在十年内翻一番。公司还认为,这一趋势将严重影响其基础架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62%)期望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上进行大量投资的原因。一半(51%)计划将应用程序迁移到托管的私有或公共云平台。由于大流行和随后的封锁,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正在使用数字服务。企业现在正在寻求增加带宽和连接性,加快数字转换的过程并增加其数据中心的容量。相比之下,预计部署本地基础设施的不到四分之一。本地基础设施的平均数量预计将从目前的54%下降到10年内的32%。尽管未来听起来充满希望,但实现目标并非没有挑战。数据安全性和法规遵从性、环境影响以及围绕成本的考虑都将是主要障碍。
2021年9月22日
其他

“国资云”将使云计算行业洗牌?

天津市国资委下发的红头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国资云作为重要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各地政府部门正在加大对国资云的建设投入,推动国资国企加快数字化转型,激发国资国企创新活力。国资云的出现会给国内云计算市场格局带来多大的影响?一、国资云的推广预示着党政及国企未来将坚持私有云技术路线。从天津、四川等省市国资云平台的建设方式来看,未来党政及国企部门的业务系统上云将坚持私有云的技术路线,由此可能对未来国内云计算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二、国资云IaaS层将由各省市国资主导建设。IaaS层是存储数据的核心,国资云平台将运行在具备国资背景、满足等保二级要求的IDC机房之上,各省市政府将通过新建或加强对现存IDC机房资源的投资力度来强化对IaaS层和数据的掌控,如浙江省在今年3月启动国资云项目建设,明确由浙江省国资委控股的杭钢股份承担起本省国资云IDC机房的建设与维护运行。三、PaaS层公有云厂商将通过技术手段赋能国资云平台建设。云计算的软件平台层上阿里云等公有云厂商仍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中短期内在PaaS层公有云厂商将通过技术手段继续赋能国资云平台的建设,如公开资料显示四川国资云、浙江国资云平台目前都还以阿里云的技术作为支撑,但是平台的运营权将牢牢掌握在国资手中。四、通用型SaaS厂商及信息化厂商将迎来更开放的发展环境。过去市场经常会讨论巨头凭借平台绑定优势在未来会对一些通用性较强的SaaS厂商的生存空间形成挤压,由于未来国资云平台的运营权将掌握在国资手中,SaaS层的生态将更加开放,如天津市已经在展开基于天津国资云平台的信息化应用的征集和选型,囊括云安全、OA、邮件、ERP等各个通用化程度较高的应用环节,IaaS层和PaaS层的基础软件厂商也将迎来更开放的发展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环节。五、国资云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加强国企的数据安全保障。除去坚持私有云的路线以外,此次国资云建设明确要求把各企业自有的安全性不满足等保二级要求的机房逐步迁移至国资云机房,符合等保二级及以上要求的机房及业务系统则需要与国资云平台实现对接(尚不具备上云条件的系统可报备暂时不对接),其目的还是为了强化对国企数据资源的监管,将直接提高国企整体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投入力度。六、国资云的建设将推动行业信创的提速。国资云和信创云实际上是从资本和技术两个角度来强化国企的数据安全,国资云要求机房、数据由国资掌握,信创云则从技术上减少后门漏洞。目前国资云直接承载全部国企的业务系统是不现实的,所以未来国资云和信创云的推动可能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国资云机房中逐步加大信创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上云的业务系统全部迁移至国资云机房,将业务系统按照实际需求运行于不同的基础设施上(天津模式);第二种是:新建的国资云机房全部运行于信创基础设施之上,业务系统向国资云的迁移是逐步推进的,能够适配信创环境的业务系统先行迁移(浙江模式)。总结“国资云”概念的出台仍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厂商在政企服务领域的话语权或将进一步缩小,特别是国内在加强数据安全、隐私保障和加强反垄断的背景下。如果“国资云”成为各地政府推行的样本,对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头部云服务厂商来说,短期内确实形成了一定压力。换言之,以前国企分别采购,现在如果国资云统一采购,那么对云服务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新的变化。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等基础组件的厂商是受益的,受益的并不是需求,而是市场份额的集中,而各地的国资云支持厂商以及信创的头部行业应用也将受益。无论哪种模式,国企后续IT技术设施及业务系统的信创化转型都是大势所趋,相信未来的行业也会发展的更规范、更好!划重点👇干货直达👇国资云“出圈”,公有云服务商的“危”与“机”?一文读懂“国资云”是什么?到底该如何看待5G?中办、国办:加强跨境监管,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怎样做好数据采集?国家网信办:下架"滴滴出行"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发布:腾讯
2021年9月18日
其他

边缘计算:最快数据处理背后的技术

边缘计算简介边缘计算是分布式信息技术架构的一种实践,其中客户端的数据在网络边缘处理,尽可能接近原始来源。准确地说,边缘计算将一定比例的存储和计算资源从中央数据中心移出,并使其靠近数据源本身,因此工作是在实际生成数据的地方执行的,而不像传统计算那样原始数据转换到中央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这很耗时。边缘计算技术正在发展,因为它为企业提供了优势。它有助于以最快的方式获得准确的信息。企业产生的75%的数据可以在传统的集中数据中心或云之外创建和处理,只是需要将数据和存储尽可能地移动到数据实际处理的计算边缘。边缘计算技术被用于制造业、农业、工作场所安全、网络优化、交通、零售以及改善医疗保健服务。通过扩展IT基础设施,推进边缘计算允许组织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提高计算能力。这进一步帮助组织收集更大的数据,包括物联网数据的收集,以快速取得进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这就是IT行业将重点从传统计算转移到边缘计算的原因。边缘计算的概念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根植于远程计算的旧思想。增加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IDC进行了一项由LumenTechnologies和英特尔公司赞助的基于边缘计算的调查。根据调查,三分之二的全球IT领导者正在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其中数据处理发生在更接近数字交互边缘的地方。调查还预测,到2023年,超过50%的新IT企业将实施边缘计算。在由物联网、5G、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中期,每个组织都必须加快增长速度并建立新的数字体验。边缘计算的重要性现代技术产生了大量数据,为组织提供了巨大的竞争优势,组织可以有效且高效地从各种来源获取、确定和分析数据,然后对这些见解做出反应。但要获得成功,组织需要数据周期以高速加速,这就是边缘计算进入的地方。世界高度互联,智能设备蓬勃发展,新技术不断发展,客户互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速度和潜力至关重要。高度不活跃会干扰数据流并降低应用程序的性能,因此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业务的运营。在这种情况下,边缘计算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将数据和存储资源移动到更靠近数据最初产生点的位置,从而减少了关键信息移动所需的距离和时间。这样可以更快地访问数据并降低数据移动所需的成本。更快的数据驱动洞察力可在短时间内开发先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数字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实时访问数据使组织能够提高下一代技术和应用程序的潜在水平。因此,考虑到边缘计算对每个组织来说都是一项有计划且有用的投资,也就不足为奇了。划重点👇干货直达👇国资云“出圈”,公有云服务商的“危”与“机”?一文读懂“国资云”是什么?到底该如何看待5G?中办、国办:加强跨境监管,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怎样做好数据采集?国家网信办:下架"滴滴出行"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发布:腾讯
2021年9月18日
其他

一文读懂“国资云”是什么?

1、什么是国资云国资云一般是由各地国资委牵头设立,推动国资国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云平台,国资方或更多承担资源整合、统一管理的角色,相应地国有企业可能将不直接采购第三方公有云平台的服务。成立国资云就是想把国有企业数据整合,为后续企业间联动、相关部门监管等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成立国资云后统一管理数据会为企业降低成本,后续会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国资云并非近期横空出世,而是年初已开始启动的趋势。天津的《实施方案》实际上早在3月4日开始天津国资云就已经率先运行,天津交通集团、天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等三家国有企业率先入驻。浙江省国资委于3月份启动“国资国企数字化监管应用”项目建设。该项目包括八大应用系统和一个云基础设施——“国资云”。今年4月份,四川省政府国资委也正式发布“国资云”。2、国资云的应用国资云提出的核心考虑应是国企数据资源管控、应用与确保数据安全: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加速渗透和国企的数字化转型,“上云”已经成为趋势,而另一方面,数据已成为生产要素、《数据安全法》的通过与即将执行(9月1号执行),以及近期爆发的互联网公司数据安全事件,使得国企主管部门对下辖企业数据资源的汇聚、管理和应用更加重视,对数据安全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地方国资委要求下属企业停止独立决策与部署,而与国资云深度融合,应该是国企上云的方向与趋势。此外,通过国资云来统一规划,也有更好的规模与经济效益,降低投入。我们认为国资云与前期各地建设“政务云“并要求政府下属各委办局不得新建数据中心,并将系统与数据迁移到自身的政务云,在动因和方式方面均没有本质性区别。国资云属于专属云,从华为云等公有云迁出不代表相关厂商无法参与国资云建设:天津国资委要求部署在华为、阿里、腾讯以及三大运营商提供的第三方公有云平台的信息系统在限定日期内迁移至国资云,主要还是因为公有云上的数据存储无法做精准追踪与管控,因此需要专属云的物理隔离特性作为安全保障。而从此前政务云等专属云建设情况看,华为、阿里、三大运营商都是参与者,此前四川、浙江国资云采用的都是阿里云的方案,当然,我们预计在后续的国资云建设中,可能华为、三大运营商、中科曙光等厂商大概率较互联网背景的云厂商更容易获得国资委的青睐。要点1:加快国有企业上云进程全国企业上云进程一直在推进,国企信息建设有望加速,私有云或成主要方向。1)2018年8月,工信部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明确到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2020年6月,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2)“国资云”或亦为在2020年6月国资委文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上云。3)根据财新网报道,除了天津国资云公司成立之外,四川、重庆等地区已筹建针对国企的统一云平台。2021年4月,四川国资委发布“国资云”,称为国内首个国资企业专属云。重庆市于2019年9月起,就启动国资云(一期)业务平台招标。要点2:加强国企数据资产统一监管国资云建设的重要目的为加强国有数据资产统一管控、保障信息安全。相较之前采用第三方云服务,“国资云”或成为国企上云的重要选择,而“上国资云”的重点目的或在于能更好地加强国资系统数据治理、强化国资国企监管能力、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及数据安全、全面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国资云IaaS层由各省国资主导,PaaS层或仍采用第三方云服务。国资云IaaS层将由各省市国资主导建设。IaaS层是存储数据的核心,国资云平台将运行在具备国资背景、满足等保二级要求的IDC机房之上,各省市政府将通过新建或加强对现存IDC机房资源的投资力度来强化对IaaS层和数据的掌控,如浙江省在今年3月启动国资云项目建设,明确由浙江省国资委控股的杭钢股份承担起本省国资云IDC机房的建设与维护运行。PaaS层公有云厂商将通过技术手段赋能国资云平台建设。云计算的软件平台层上阿里云等公有云厂商仍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中短期内在PaaS层公有云厂商将通过技术手段继续赋能国资云平台的建设,如公开资料显示四川国资云、浙江国资云平台目前都还以阿里云的技术作为支撑,但是平台的运营权将牢牢掌握在国资手中。1)根据四川国资云官网,其由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四川能投集团下属公司建设,采用全球领先的阿里云计算技术方案,一期建设2500核vcpu、6800G内存、1000T存储及20G互联网出口带宽。2)根据天津国资云官方微信公众号,2021年6月,浪潮集团与津投资本及国资云公司联合在天津办会,就助力国企国资数字化转型,以及为企业提供云服务、云数据、云计算等整体一站式解决方案进行了多方讨论。国资云的推广预示着党政及国企未来将坚持私有云技术路线。从天津、四川等省市国资云平台的建设方式来看,未来党政及国企部门的业务系统上云将坚持私有云的技术路线,由此可能对未来国内云计算市场带来深远影响。通用型SaaS厂商及信息化厂商将迎来更开放的发展环境。过去市场经常会讨论巨头凭借平台绑定优势在未来会对一些通用性较强的SaaS厂商的生存空间形成挤压,由于未来国资云平台的运营权将掌握在国资手中,SaaS层的生态将更加开放,如天津市已经在展开基于天津国资云平台的信息化应用的征集和选型,囊括云安全、OA、邮件、ERP等各个通用化程度较高的应用环节,IaaS层和PaaS层的基础软件厂商也将迎来更开放的发展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环节。国资云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加强国企的数据安全保障。除去坚持私有云的路线以外,此次国资云建设明确要求把各企业自有的安全性不满足等保二级要求的机房逐步迁移至国资云机房,符合等保二级及以上要求的机房及业务系统则需要与国资云平台实现对接(尚不具备上云条件的系统可报备暂时不对接),其目的还是为了强化对国企数据资源的监管,将直接提高国企整体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投入力度。国资云的建设将推动行业信创的提速。国资云和信创云实际上是从资本和技术两个角度来强化国企的数据安全,国资云要求机房、数据由国资掌握,信创云则从技术上减少后门漏洞。目前信创云直接承载全部国企的业务系统是不现实的,所以未来国资云和信创云的推动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国资云机房中逐步加大信创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上云的业务系统全部迁移至国资云机房,将业务系统按照实际需求运行于不同的基础设施上(天津模式);第二种是新建的国资云机房全部运行于信创基础设施之上,业务系统向国资云的迁移是逐步推进的,能够适配信创环境的业务系统先行迁移(浙江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国企后续IT技术设施及业务系统的信创化转型都是大势所趋,将加速行业信创的发展。划重点👇干货直达👇国资云“出圈”,公有云服务商的“危”与“机”?为什么说边缘计算是计算的未来?到底该如何看待5G?中办、国办:加强跨境监管,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怎样做好数据采集?国家网信办:下架"滴滴出行"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发布:腾讯
2021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