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彼得·汉德克:如何喂养自己的灵魂?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彼得·汉德克:如何喂养自己的灵魂?
01
有一个作家,全世界的文学奖他几乎全拿遍了,像卡夫卡奖,还有享誉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他都拿过。但是这个人,在互联网上却根本找不到他资料。就算在国外网站,他的账号社交媒体粉丝也只有700多个。他叫彼得·汉德克,我特别喜欢他,我之所以喜欢他,是喜欢他的生活方式,喜欢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人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
人的一生,务必务必要照顾好自己的心灵。
幼年的彼得·汉德克
彼得·汉德克是1942年生于奥地利,二战时期,两个舅舅死在了战场,父亲离奇失踪,母亲也因为生活绝望自杀。
战争摧毁了他的生活,也让他的家庭支离破碎,他也在战争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而到了80年代,全球互联网革命大潮到来之后,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因为科技浪潮的发展,这种冷漠被无限的放大。虽然科技发达了,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获得幸福,反而更加焦虑和痛苦。
社会剧烈的竞争,让人们只能像仓鼠一样不停地奔跑。而无穷的信息又占据了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对移民火星充满好奇,但对周边的人和事却失去了温情。人们无可救药般地越来越冷漠、也越来越孤单。虽然生活便捷了,物质极大丰富了,可人们过的生活却越来越劣质了。
02
青年的彼得·汉德克
所以40岁的时候,汉德克就决定远离人群,头也不回地搬到森林里。
他并不反对科技,但他认为科技的钥匙,并不能打开心灵的锁。而人的心灵只有和自然万物的链接才能打开。
他不使用手机等一切电子设备,也从来不用电脑打字。每天带着笔记本走进森林里写作,用笔去画当天的风,头顶的枝丫,以及远处的山。他说只有在自然里,他才觉得自己的心灵是完整的。
03
中年的彼得·汉德克
门前的小路,是他自己用贝壳和白沙铺出来的。他说这样的小路能让他听到海浪的声音。
衣服,是他自己用针线做的,他说这才能让他感到舒适。
他最喜欢一整天都在森林里去,他跟森林很熟,一草一木,他全认识,到了春天,森林里两百多种蘑菇,他也全部都认识。
2019年的时候,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当记者去找他的时候,他还在森林里散步,门没锁,门上留了一个字条,让记者自己先进屋。
这是他喜欢的生活,也是他舒服的方式。
他还提出一个理念,说:
“我们和这个世界不要走得太近,应该要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充分感受自己生命的完整。”
在森林的小屋住了40多年里,他每天散步、冥想,很少出门聚会。
他也描述了他心目中最好的生活:
一间被丛林围绕,空旷的房间里,只有一摞摞的书,有思考的空间,有写作的空间,有散步的小路。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能够让人灵魂平静。
04
晚年的彼得·汉德克
在森林里居住的几十年里,他也舒服地写出了几十部顶尖的优秀的小说。如今80多岁的汉德克,时间仿佛在他那里停滞了,一切都是静止的。而他依旧神采奕奕,眼睛闪烁着敏锐,透露出智慧的光芒。
05
彼得·汉德克
我之所以给大家讲彼得·汉德克的故事,就是因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汉德克能够给予我们一种启示:
我们拿食物来喂养我们的肉体,拿金钱和权利来喂养我们的欲望。可是,我们为什么不用对生活细腻的感受,来喂养我们的灵魂呢?
20年前,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是0.05%,而现在,抑郁症却暴增了120倍。这个时代的我们,生活是便捷了,可是我们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了。
身体累了,需要食物和水,而心灵累了呢,也需要花时间打理,需要和人群保持距离的空间来呵护,需要和自然的无限接近来完善。
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点耐心照顾自己心灵,短暂地回归自然里,回归到平静里。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就能得到庄子说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万物是我,我也是万物,星辰是我,我也是星辰。也许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找到像汉德克那样让自己心灵平静的路。
END
点击下方阅览更多深度好文
点击下方预约直播
点击下方扫码加入图书会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