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昨天的异端,明日的信条:理解哈耶克的四大遗憾

先知书店 曹教授 2024-03-05


对于每个热爱自由,忧思人类命运的人来说,哈耶克的著作无疑是书架上的值得反复阅读的“镇架经典”。


一本书能够成为经典,一定具备了某种吸引人的特质,它让人一见如故,又让人常读常新。正如卡尔维诺所说:经典就是初读像重读,重读像初读。


因此,阅读哈耶克作品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从了解到初读再到重读——初了解时被其人生经历与揭穿乌托邦的观点震撼,阅读时为其思想博大却备受误解而惋惜,重读时才惊见其人格与对人类命运的悲悯。


然而对中国读者来说,在了解、初读、重读哈耶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遗憾——



◎遗憾一:作品残缺不全,或断版已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哈耶克的作品,如《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等陆续被引入中国大陆,但哈耶克的研究,横跨政治、经济、法学、心理学,甚至心智史学等领域,而且,每个领域几乎都有作品问世。
 
哈耶克的作品中,引进出版后,又断货多年的《科学的反革命》《货币的非国家化》《法律、立法与自由》等书,近年来有幸再版。
 
然而,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书,至今尚未再版;此外,哈耶克的部分作品,因各种原因迄今尚无中文版。因此,读者很难理解哈耶克的思想全貌。
 
◎遗憾二:原文、译作难逃晦涩难懂之嫌
 
哈耶克自幼接受的是德奥注重哲学思辨的教育,语言过分追求细微之处的“奥妙”,对当代读者而言,原著即有晦涩难懂之嫌,再加上引进翻译时,受时代、译者等因素影响,“复刻”哈耶克的文风与翻译过程中重要知识的丢失,不可避免地同时存在。
 
因而,对中国读者来说,无论哈耶克的批评、反对者,还是他的拥趸,有的读不下去,有的读不懂,以致很多人误读、甚至误解了他的思想。


◎遗憾三:没有将哈耶克的深邃思想,放到他鲜活的经历中去理解
 
任何一位思想者的经历,都会成为思想的一部分,哈耶克也不例外。
 
哈耶克的一生,几乎横跨了整个20世纪,他见证了两场世界热战,预言了冷战的结局,亲历了历史的大悲剧、大转型。他对人类命运的关心,绝不仅停留在纸面,而是有深入骨髓的体会。
 
因此,我们亟需一部好的哈耶克传记,它能以哈耶克的思想脉络为经线,以他的传奇经历为纬线,将哈耶克深邃的思想,放到他鲜活的经历中去激活。
 
艾伦 • 艾伯斯坦的《哈耶克传》,正是这样一本书。该书是迄今当之无愧的关于哈耶克最完整、又极具权威的传记,艾伦博士也因本书获得国际声誉。本书中文版2014年出版后也曾一度绝版,2021年底有幸被复活。

▲《哈耶克传》内页展示
 
◎遗憾四:很难用中国的问题意识,激活哈耶克的思想 
 

伟大的思想,既关乎现实,却又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时代和国家。

 

然而,很多自诩为了解哈耶克的读者,要么简单粗暴地给哈耶克的思想,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要么走入另一个极端,逃避中国的问题意识,沉浸在哈耶克思想的故纸堆中。

 

因此,重读哈耶克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去激活哈耶克的思想——用哈耶克的思想,来理解现实、洞察未来;用中国的问题意识,去检验哈耶克思想的成色。

 

深谙中国转型阶段大问题的复旦大学教授韦森老师,是为数不多的“最懂哈耶克”的中国学者,他的《重读哈耶克》,正是这样一本书:带着转型阶段的大问题,带领读者进入哈耶克的思想世界。本书2014年出版后也曾一度绝版,2021年底有幸复活,我们还有幸获得少量韦森老师亲笔签名版供收藏。

 

迄今最好的哈耶克传记,和中国学者带着问题意识重读哈耶克之作,既可最大限度解决上述四大遗憾,对尚不熟悉哈耶克的作者,也可以作为入门读物:


从《哈耶克传》里哈耶克的人生经历中厘清他的思想脉络,在《重读哈耶克》中与韦森老师一起“重读”哈耶克,从一个“最懂哈耶克”的中国经济学学者的视角中厘清对哈耶克的种种误解与误读。


更为难得的是两本书全面独到的思想阐释,平实易懂又不失专业性的文字表达,加之传记与评述共同构成的丰富视角,初读者可以由此入门,打算重读的,读这两本也可以弥补初读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一键收藏两部复活的好书(还可一并选购“读懂哈耶克”九书):


-END-


最近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您更容易看到推送的文章
也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
请您将此号设置成星标



豆瓣9.4,罕见片源,这次别再下架!(无删完整版)

哈耶克逝世31年,如今世界却更需要他

大萧条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柴静:了解当下中国的“窒息体验”

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法家思想的“遗产”和“遗毒”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昨天的异端,明日的信条:理解哈耶克的四大遗憾

先知书店 曹教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