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恋,我们一贫如洗
文 | 罗翔
来源 | 文章选自罗翔著《圆圈正义》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
转自公众号 日课live (微信ID:rike15)
在网络上,只要你放置两组看似对立的观点,人们很快就会“站队”。但很快语言就会变得激烈,剑拔弩张,一言不合,立马“开撕”。人的本性喜好拉帮结派,甚至不惜“互拉仇恨”,其中的根源在于人的自恋。当生命中缺乏一个终极的敬仰对象,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置于生命中最重要的地位,形成无法抑制的自恋。自恋让人总是自觉优越:或是出生的优越,种族的优越;或是智力的优越,知识的优越;或是财富的优越,阶层的优越;或是地域的优越,口音的优越;甚至是道德的优越,宗教的优越。正是这种自我的优越感使得人类冲突不断。无论是儒家的“华夷之辨”,清政府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本质上都是人类自恋的产物。自恋让人很容易发现并放大他人的问题,但却很少会反思自己也犯着相同的问题。“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我们很容易记起近代史的屈辱与伤害,但很少愿意思考我们曾经对外族,甚至是同胞犯下的罪过。自恋让人执着于对他人的利用,所有的人际交往都只是在满足自我的需要。如果他人不再有利用价值,人的“爱”也就会消失殆尽。因此,我们很容易记住对他人的恩惠,却很容易忘记他人对自己的恩情。自恋让人缺乏安全感。人知道自己的有限,无法主宰未来,但自恋让人靠不断的自我提升来对抗对未来的焦虑。只不过不断的自我成功带来的却是更大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同类更深的敌意。人们总是在贪图虚名,互相嫉妒。在人的眼中,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竞争对象,没有朋友,只有敌人。正是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仇恨带来恐惧,恐惧又带来更多的仇恨。仇恨是爱的缺失,是一种无望的虚空,唯有真正的爱可以填满这种虚空。我们习惯了仇恨,每天电视中充斥的“抗日神剧”“宫斗剧”不断强化着这个我们对外、对内的仇恨意识。人们根本不知何为“爱”。我们从小被教导的就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所定义的“爱”与仇恨只是一线之隔,“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爱”在很多时候,成为放纵、堕落与伤害的遮羞布。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贫穷就是爱的缺乏。一个缺乏爱的人生活在自私自利的地狱中,而一个充满爱的人却生活在天堂里。但这并不容易,因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爱不是爱抽象的概念,而是爱具体的人;不是爱“人类”,而是爱“人”。有许多伟大的知识分子都非常爱人类,但他们却很难爱真正具体的人。有一个叫卢梭的人,曾经写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据说他一想到人类的苦难就会伤心落泪。但他却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送往孤儿院。他太忙了,忙着爱人类,而没有时间去爱具体的人。爱“人类”,却不爱具体的人是很多文人的通病。人类是抽象的,并无具体的对象,无须投入真心,收放自如,还可以为自己赢得道德上的优越感,但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总是那么的不可爱。爱是要付出代价、恒久忍耐的。真正的爱永远是对具体个人的爱。有趣的是,在生活中的很多环节,我们好像都会碰到一些“对头”。在学校中总有人和你不对付,在单位里也有人老和你唱对台戏,这往往让我们非常生气。但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环境在训练我们的爱心,因为真正的爱往往都是对不可爱之人的爱。可爱之人,人皆爱之,这种爱不过是自恋的一种表现形式。你欣赏他人的可爱之处,你不过是把对自己的爱投放在他人的身上。然而,只有当你在不可爱之人中看到值得爱的地方,你才能慢慢地走出自恋。有时看到别人对我的批评,尤其是无理的指责,我也非常生气。但这个时候总有声音在提醒我,批评可以戳破人自恋的幻象,给人虚荣的气球放放气,让人不至于飘到无边的高处。罗翔是谁?
全网爆红的“法律男神”?现象级出圈学者?颠覆法律“冷酷、教条、无趣”标签,把法律讲成“相声”,让上千万人学到上头的“法律界郭德纲”?
这倒没错,罗翔的确把枯燥法律变成“津津有味”,即便法盲都忍不住天天刷他的课,“火到连我妈都看”。
看看罗翔讲的案例:我强奸我自己算犯法吗?熊猫咬我,我能把熊猫打死吗?狗咬我,我把狗咬死了算正当防卫吗?
再看看网友说的:“边笑边看,边看边笑,看完了还想看,根本停不下来。然后等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看了几十分钟刑法课了……用满屏弹幕来说,叫做——上头了。”
● 然而,对许多人更重要的是,罗翔通过颠覆许多人法律认知的高能案例+法理思考,让人们知道,法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守护自己的生命、身体和财产。
比如三年疫情。懂法,就可知道假口罩的罪与罚,出具“假阳性”报告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还比如日常生活常见的网络诈骗、网暴诽谤、处理意外……带着学得会、用得着的法学智慧回归日常生活,就可拆穿生活套路、看透舆论陷阱……
● 但是,真正让上千万人喜欢罗翔的是:他的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以及字里行间都是这个时代极为珍贵的谦卑、悲悯、正义:
司法要倾听民众声音;法律不是冰冷条文;民众朴素的正义情感,是法治的首要基石。
瘟疫让人恐惧,法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确定感。不能因为恐惧疾病就突破法治基本原则,否则将陷入另一场更大的瘟疫。
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人为灾难,往往都打着正义旗号。因为人性深处隐藏着幽暗,法治基本精神即来源于洞察人性幽暗面,并限制一切权力。因为权力越大,破坏能力越强。
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
……
中国新闻周刊:外皮是喜感、搞笑;内核是多年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
三联生活周刊:满足了人们对有力量通识教育的想像,夹带出尊重生命、尊重常识的呼唤。
● 他看得见更深的黑暗,但始终心怀光明的赤子之心。他让我们做法治之光,因为他自己便是一道光。正如有人问及罗翔“走红”感受,罗翔:“火了之后,还是老师。”
为此,力荐易中天、罗振宇、罗永浩等强烈安利的罗翔作品集: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风趣解读案件,思辨法治要义,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作品集集结罗翔老师近几年法治与社会观察,探讨法治、正义、权力、人性……以及心路历程,人生思考……不仅能帮助读者理解法治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更能激发读者升级思维方式,带着独立、睿智的法治思维回归工作、生活。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