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6月2日 下午 10:51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与高华并称“南高北杨”的杨奎松,揭开了哪些历史真相?

点蓝字关注不失联 曹教授 2024-05-27

2011年,时年57岁的高华教授去世,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一大损失,引来人们无限缅怀和惋惜。高华对党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史学界流行着对他和杨奎松两个人“南高北杨”的说法。

高华凭一己之力解构了造神运动,杨奎松则以世界性的视野,以一部《革命四书》,证明了中国近代历史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别样。

高华的缺陷是没有看到档案,但是高华恰恰因为从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材料当中得出了一般人得不出的结论,所以高华才那么“高”。杨奎松走另外一条路子,利用新材料,同时利用自己的睿智,把新材料和旧材料结合起来,梳理出一条路。

这两条路都是非常震撼的。他们的书中没有假话,而且他们都像我们看侦探小说或者拼图一样,把历史事实拼出来。

此二人的存在,给中华民族的近代历史厘清了发展脉络,使后人不至于像瞎子一样,在历史的幽暗隧道里,跌进肮脏的水潭里淹死。

刘瑜的“手电筒”之喻恰如其分。研究中国近代历史,不读高华和杨奎松,想不做无用功很难。

杨奎松老师尽管远在泰国,身隔万里,但感念书友们的深情厚谊,特别联合先知书店,经过来回跨国寄送与运输,奉上亲笔签名版《革命四书》。

本书的主线,如果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中共以弱胜强的背后,一股重要力量被长期忽视!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最初在嘉兴南湖只有几十名党员;四一二事变中,被国民党杀害5000多人;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时的30万人,到长征结束抵达陕北时仅剩1万多;即使是国共内战初期,也是长期处于国军的围追堵截当中......

可见,从诞生到内战初期,中共一直处于弱势,以弱胜强的背后,一定有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被我们长期忽视。

国内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著作很多,但由于各种原因,视野独特、观点新颖的书却很少,那些千篇一律的“革命”叙事,很少能看清中共成功的真正原因......

然而,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我们只要深入探究一步,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连串问号:

疑问一:国民党北伐的成功与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背后,离不开苏联的枪炮弹药,但是为什么蒋介石却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事变与苏联决裂?真的是被英美资本收买了吗?

疑问二: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能够化险为夷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来自哪里?

疑问三:为何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共内战就突然爆发?到底谁该为内战负责?

疑问四: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之后,中苏为何交恶?真的是因为苏联走了所谓的修正主义路线吗?

......

看清事实真相,纠正错误史观,正视中国走到今天的路径所在,我们需要一部三观正、有分量、敢于讲真话的作品,重新挖掘被掩埋的真相。

杨奎松老师在八十年代利用档案短暂开放的时机,在中央档案馆枯坐冷板凳多年,收集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以一位历史学家的良知,重写被迷雾扭曲的中国现代史,最终他完成了这套《革命四书》。

这套书问世后,很快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史无法绕开的重要著作。书中的历史事实,颠覆认知又合情合理,让今天的我们恍然大悟,又深感叹息。因此,有读者将杨奎松称作中国现当代史学界的“福尔摩斯”,杨奎松自己也承认,他研究历史的一个极大的动力就是“破案”。

杨天石:这是4本讲真话的书,没有假话,没有废话,没有套话,揭开了许多历史真相。杨奎松收集到的资料,让长期研究中共党史的学者都惊叹。读他的书,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我们看不到的资料,许多历史事实我们也闻所未闻。”

陈永发:“《革命四书》是一套能直面中国革命逻辑的佳作。杨奎松是这一领域内最有成就的学者。”

丁东:杨奎松的这部书是传世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堪称“断货王”。书店有记录:有位书友已陆续买了20套送朋友。 

杨奎松《革命四书》(精装典藏版)在装帧设计上,选用最好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质感布面书脊,烫银字体,呈现特有光泽,内文纸张是特为本书研制的75克纯纸,阅读与珍藏皆宜。库存所剩不多,签名版仅剩7套,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END-


最近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您更容易看到推送的文章
也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
请您将此号设置成星标




清华教授:今天,中国人最应该读的一本书!

从晚清到共和国,时代变动大潮中,没有属于个人的避风港

他一点一滴地把“历史上最大的骗局”给我们解开

数字时代,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唐德刚:袁世凯,可惜了

灵魂三问

秦晖:有一位朋友现在经常骂我

90%的书籍都是垃圾,值得当下阅读的不足1%

周有光:要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深度好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