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小学课文往往会牢牢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以至影响一生。
在台湾,我很偶然看到蒋介石时代的小学“国文课本”——在大陆叫语文课本。几乎在每一册国文课本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今天看来,这些课文早已落满历史的灰尘,但是透过这些课文,却形象地勾勒出在蒋介石的“威权时代”,台湾的小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在台湾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蒋总统小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原文中为了表达对蒋介石的敬意,在“蒋总统”之前都空了一格:
蒋总统从小就不怕劳苦。他每天都要洒水扫地,帮着母亲到园里去种菜。母亲织布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读书。
有一天,他到河边去玩,看见河里有许多小鱼,向水的上流游。因为水太急,几次都被冲下来,但是小鱼还是用力向上游。
蒋总统看了,心里想:“小鱼都有这样大的勇气,我们做人,能不如小鱼吗?”
蒋总统小的时候,不怕劳苦,又很有勇气,所以长大了,能为国家做许多事。
这个“逆水小鱼”的故事,我在走访蒋介石故乡奉化溪口的时候就听说过,想不到居然被写进台湾的小学课本。
关于蒋介石小时候的另一个故事“泥土与寄生虫”,也被收入台湾小学三年级的课本,标题为《爱国的蒋总统》:
蒋总统从小就很勇敢,又很爱国。所以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进了陆军学校,预备将来保护国家。
蒋总统在陆军学校求学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个教卫生学的日本教官,拿了一块泥土,放在桌子上,对学生说:“这一块泥土里面,有四万万个微生虫。”这句话引起了蒋总统的注意。
日本教官又说:“这块泥土,好比中国。中国有四万万人,好像是四万万个微生虫,寄生在这块泥土里一样。”
蒋总统听了,非常气愤。他走到桌子前面,把那块泥土分成八块,然后向日本教官说:“日本有五千万人,是不是也像五千万个微生虫一样,寄生在这一小块泥土里呢?”
日本教官没有想到中国学生里面,会有这样勇敢爱国的青年。一时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这样的关于蒋介石小时候的故事,写进台湾小学课本,使小学生从小就敬佩蒋介石。
在台湾小学五年级的国语课本里,那篇《忠勇的蒋总统》,令小学生对蒋介石肃然起敬:
民国十一年,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时候,他的部将陈炯明叛变了。国父就到永丰军舰上去避难。
这时候,蒋总统正在上海,听到国父蒙难的消息,就决心赶到广州去帮助国父平乱。许多人劝阻蒋总统说:“现在你到广州去,好像是走进虎口里一样,这是非常危险的。”
蒋总统回答说:“我到广州去,是为了帮总理完成革命事业,怎么能够顾到自己的危险呢?”
他就立刻启程,到了广州,登上永丰军舰,来保卫国父。国父看到蒋总统来了,非常欢喜,对新闻记者说:“他来了,好像增加了两万援军。”
这篇课文不仅表现了蒋介石对孙中山的无限忠诚,而且还通过孙中山之口,赞扬蒋介石一人顶“两万援军”。
在台湾六年级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伟大的蒋总统》: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五日,早晨上国语课的时候,王老师对班上的同学们说:“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王明立刻站起来说:“今天是民族复兴节。”
王老师说:“对!不过,还有一件更值得我们纪念的事情,你们知道吗?”
大家都一时回答不出。
王老师就郑重地告诉大家说:“在民国二十五年(引者注:即1936年)的冬天,那时全国军民在蒋总统的领导下,正在发愤图强,向着民族复兴的大道迈进。谁知张学良、杨虎城受**的唆使,乘着蒋总统到西安视察的时候,偷偷地派了许多兵,把行辕包围起来,并且提出许多无理的条件,强请蒋总统签字。蒋总统不但严辞拒绝,并且大加训斥,说:‘我头可断,身可死,但是中华民族的人格和正气不能不保持。我代表整个民族,四万万人民(引者注:当时的中国人口为四亿)的人格,人格如果有所毁伤,整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张、杨二人因深受蒋总统伟大人格的感召和全国军民的指责,并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护送蒋总统回南京。当时全国军民疯狂庆祝,比任何节日都热烈。
同学们听完之后,都觉得蒋总统太伟大了。
在这篇课文里,蒋介石被塑造为气节高尚的英雄,而中共被称为“**”,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杨虎诚将军则成了叛逆。
这一篇篇颂扬蒋介石的课文,可以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是蒋介石时代台湾进行个人崇拜教育的缩影。蒋介石被披上“爱国”、“忠勇”、“自强不息”、“不怕劳苦”、“伟大”等种种光环,成了神明的化身。
今天看来,这些课文有点可笑,然而当年的台湾小学生正是读着这样的小学课文成长起来的。
假如当年蒋经国不主动放弃国民党独C之权,很难想象其后代还会有今天,以民主选举的方式重返政坛。台湾今天的这种体制之所以如此,还要从历史——尤其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确立——去找原因。
蒋介石虽然早已逝去,但直到今天,仍未“盖棺论定”,这在“死者为大”的中国,是个重大遗留问题。不仅如此,百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太多故事,都或多或少与他有关联,如果连“基准人物”都晦暗不明,又如何敢对其他事件、人物妄加评论?很多关注历史的人,因此会自己去找相关的书读,希望能籍此,搞清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绝对无法绕开的人物。然而,骂他的书太多,实写的极少,除了意识形态就是街头八卦,几乎都不足一观。太多人就是通过这些书完成对蒋的认知,所以在身边、网上见到各种奇葩言论,丝毫不奇怪。
而能真正触及蒋之灵魂、真正值得挖掘和思考的问题,那些书却避之不及。原因在于,什么东西都怕深挖,一深挖就触及逻辑,这既是那些书的智商上限,也是“敌我意识”使然。蒋出身草根,天资也谈不上聪颖,白崇禧评价他的军事水平只相当于一个排长,他为何能接连战胜党内大佬和各地军阀,最终带领国民政府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蒋早期是布尔什维克的信奉者,为何后来与苏俄决裂?在联俄与亲英美之间,他是如何做出选择和判断,从而给国民党的“质变”带来重大影响?众所周知,辽沈战役是国共内战重大转折点,国军从开始的优势到最后的崩盘,哪些属于“根本原因”?蒋因军事失利而偏安一隅,死后却出现了一个别样的台湾。如果他当初没有在大陆溃败,历史将会出现什么样的走向?
与蒋一同下葬的还有几本书,这几本书象征着他一生的纠结。蒋成于妥协,最终又败于妥协,如果说妥协是其一生行事最鲜明的招牌,那么,是个性使然还是理念所致?
把这样的问题弄清,才会明白,其前期的成功既来自于政党、军队,亦得益于他的世界观;其后期的失败,既来自对手、运气,也深陷于他的个性。籍此,认识到蒋是一个高度矛盾的人物,才算是深入了解了他,同时也深入了解民国史、国民党史、中外关系史乃至ccp史。显然,这样的书非常少,因为少,才尤显珍贵,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读懂蒋介石五书”,作者皆是中国近代史领域重磅学者,都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的求实之心。关于蒋介石的人格基调和生涯脉络,可以说凭借这五本书,就完成了确立。1.《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孙中山逝世后,蒋的威望和权力远不及汪、胡、许、廖,他能最终成为一号,其中的风云际会纵横捭阖不可不详查。尤其,国民党的权力游戏规则,不允许对失败者肉体消灭,失败者可以屡败屡战,本书对此给予了细致剖析。2.《民国的政治逻辑》:今天众所周知的“其他党派”,民国时是十分活跃的。党人们心心念念新气象,却在两只大手的拉伸下,犹如空竹只能发出嗡嗡之声。民国的政治逻辑告诉我们,今天很多人觉得可惜的和平机会,实际上,当年压根都没有出现过。3.《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蒋在欧战爆发后,孜孜于利用国际变局将中国抗战国际化、从而扭转战局将日本赶出国土,思路清晰,见识卓远。本书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一个弱国领袖,如何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为自己艰难腾挪出一片空间,读之慨然。
4.《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国并非是以现代国家的面貌对日抗战,而是趁着战争组成了现代国家。从独自勉力抗日的弱邦,到战后的联合国五常之一,蒋的全局意识、战略忍耐和对既定决策的坚持,发挥了重要作用。蒋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艰难转身的每一瞬间,本书以蒋为线索,深度描述了中美(包括台湾地区)之间的复杂关系,剖析程度远超同类著作。5.《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既是遵奉传统的“老古板”,又是略懂西学的趋新者;既是自行其是的独裁者,又是优柔寡断的妥协者;既是公认的抗日领袖,又是日本文化的超级粉丝;既与CCP不共戴天,又发愤学习中共体制;既是熟读兵法的军事家,又是缺乏变通的二流将军——典型的二律背反,而其成功与失败都源于这种种矛盾。读这五本书,等于打开360度的广角,全面廓清一个真实的蒋介石:战略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抗日与反共双重任务,利益和价值观的双重追求,凡此种种,才构成一个真实、完整的蒋介石。
《民国的政治逻辑》已绝版,先知书店少量复活;独家书《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目前市面溢价严重,二手书市场卖至400元以上。长按下图识码,即可一键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