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正缠上年轻人,而大多却还在朋克养生
今日话题
字数:2628阅读时间:4.5min
年轻人是蓬勃的朝阳,“癌症”二字本应该与他们不相干,但研究表明,癌症发病年龄呈现前移趋势,且女性比男性趋势更明显。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癌症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了。
▼
(IC photo / 图)
癌症离年轻人遥远吗?近日,“32岁年轻男子每晚熬夜到3点查出胃癌”引发网络热议。
在惯常思维中,“癌症”应与“老年人”联系在一起,而“年轻人”应该和“健康”放一起。“癌症”和“年轻人”,当这两个词组在一起时,总令人产生不相称的错位感。
实际上,癌症离年轻人的生活并不遥远。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3年的13年间,20-39岁年龄组的癌症发病率便已增长了近80%。假如按照2013年的人口统计数进行计算,这一年中国就新增了30万年轻癌症患者。
虽然年轻人患癌远没有老年人常见,但年轻人快速攀升的癌症发病率也不禁让人疑惑:癌症真的年轻化了吗?
年轻人与癌症的距离
国家癌症中心的学者曾经回应过这个问题。该学者认为癌症“年轻化”的说法过于模糊,并不合理,以“发病年龄前移”来描述更加准确。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综合评估的结果。
如下图数据显示,无论男女,40岁以下人群均表现出癌症发病率上升幅度相对较大的趋势,其中女性的上升幅度要远大于男性的上升幅度。与高年龄组相比,低年龄组的癌症发病率仍较低,这上升的趋势却不容忽视。这预示着,年龄人患癌这个小概率事件正在扩大它的可能性。
年轻女性的患癌情况比年轻男性更不乐观。
从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研究数据上看,与其他群体相比,20-44岁城市女性癌症发病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近年农村女性癌症发病率超过其他男性群体,排在城市女性之后。
那么,是哪些癌症拉高了年轻女性的癌症发病率?首先是女性头号杀手——乳腺癌。
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226万,占所有癌症病例的近12%,不仅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还首次超过肺癌成为世界上最高发的癌症种类。即使在中国农村地区,早在2008年,乳腺癌的发病也已超过宫颈癌的发病,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
乳腺癌的具体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早、绝经晚、家族史、肥胖等。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也与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比如上班族因应酬多而过度饮酒、用高脂饮食来排解生活压力、久坐缺乏锻炼等都容易诱发乳腺癌。
折磨年轻男性群体第一位的癌症则是肝癌,病毒性肝炎感染、食用霉变食物、饮酒吸烟、家族史等均能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哪怕近十几年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膳食水平的提高使年轻人的肝癌发病率明显低于老年人口,但年轻人的不良饮食习惯、重度饮酒、吸烟等高危因素仍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年轻男女所面临的第二大癌症杀手都为甲状腺癌,其诱发因素也与饮食不规律、饮酒抽烟等生活习惯和工作压力大、不良情绪充斥等生活状态相关。
致癌风险因素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人体本身的,不良生活方式只是其中之一,但也是人们最能避免的诱因。饮食习惯填充着人体的血肉,我们吃什么,身体就变成什么样子;精神状态影响着器官的运作,我们是什么状态,身体也会以什么状态运转。
当人们放纵自己以排解压力时,身体也在焦头烂额地处理这些超负荷任务。渐渐地,备受磨损的身体开始出现慢性疾病,免疫力大不如前;疲惫的身体偶尔走神,器官运作一不留神撞向岔路,从此名为癌症的疾病敲开生活的大门,把年轻人带往另一个人生轨道……
(IC photo / 图)
患癌后人生的另一条轨道
癌症将患者人生拦腰劈成两段,一段是患癌前,一段是患癌后。对于患癌的年轻人来说,这未免太残忍。患癌前,他们对未来有各式各样的憧憬;患癌后,人生目标都变成了“活着”——许多人眼里的平常事,却是他们的奢侈品。
自从进入“抗癌”这条人生轨道后,患者的生活就像是脱缰的野马,突然之间他们就成了抗癌战士,在每一场生命风暴中与死神搏斗。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年轻人用视频记录自己患癌后的心路历程。有的人化疗之后能暂时控制住肿瘤大小,但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副作用也偷偷跟来。
有的人服用实验药让肿瘤暂停了进展,之后身体产生耐药性,肿瘤还是继续增长。有的人走过万里长征,其间抗排异、抗感染,打赢一个接一个的病痛敌人,好不容易治疗康复了,隔半年再检查却再发现新的病灶,一切又从头再来。
长期的抗癌治疗不仅使肉体变得千疮百孔,更令意志溃不成军。
在知乎“年轻人得癌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热门提问下,年轻人表达了抗癌生活中的点滴心情,“痛苦”“害怕”“难受”是他们提及最多的情绪名词。面对癌症,鲜少有人能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情。
另一方面,癌症也改变了许多年轻人看待人生的态度。就像电视剧里常演的俗套戏码——行走于生死边缘时人们才认清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
在该回答下的患癌青年中,“卷王”发现开心活着最重要,“咸鱼”体会到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焦虑的人放弃无谓的情绪内耗,迷失的人找回自己的初心。当人们只有“活着”这一明确目标时,内心反而变得澄净。
然而,抗癌战场是无情的,无论再怎么努力生存,还是会有战友离开。当人逝去时,留下的可能不止有破碎的家庭,还有巨额治疗债务。
研究表明,超六成癌症患者因住院就医自付费用而给家庭带来灾难性支出。如下图所示,研究针对北京地区展开,北京患者大肠癌次均住院医疗费用最高,超5万元,食道癌次均非医疗费用最高,超六千元,而赴京寻医的患者所支付费用还会更高。
癌症能把一个刚起步不久的家庭榨干抹净,甚至使其背上债务。更令患者家庭难以面对的现实是,抗癌是个无底洞,有时即使投入全副身家,也不一定能挽救家人的生命。
使人稍感欣慰的是,越来越多抗癌药进入医保报销目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有22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2020年新增17种抗癌药,降价幅度高达70%-80%,2021年再新增抗癌药物18种,已于今年1月实行。
年轻人通向癌症的三道“关卡”
目前癌症有发病年龄前移的趋势,年轻人们也不必过于焦虑,世卫组织指出,全球大约1/3的癌症可以完全预防,1/3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
换言之,通过癌症的三级预防,实行早防早诊早治,人们在尽可能与癌症拉开距离。
重视癌症预防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多多关注身体状况,在关注外在美的同时,也别忽视了“内在美”,即身体的健康状况。
我们不妨试问自己:是否清楚重要器官的具体位置?有定期做体检的习惯吗?了解自身各项身体指标吗?如果连这些都不清楚,又怎好意思与健康身体达成友好共处协定。
当然,从近年风行的保健品、养生小家电、“全民健身”热潮中可见,年轻人们并不是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不良生活习惯也并非他们所愿。不是所有职业都可以朝九晚五不加班,当生活所迫时就不得不牺牲一下健康。
也许这是社会规则,也许这是个人选择,但当我们需要以健康为代价生活,不惜将自己推向疾病时,这样的交换还值得吗?
▼
相关文章推荐
一项新的研究指出,不同的人对吸烟导致的肺癌易感性存在差异。一些人对吸烟诱发的基因突变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够抑制突变在体内的进一步累积。
↓点击阅读↓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点一下,知识的储备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