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短视频里装病的“绝症博主”,得的是什么“病”?

斯沅 南周知道 2024-01-07


今日话题 

字数:2800阅读时间:5min

我国罕见病患者至少有1680万人,每年罹患绝症和重疾的人数更多,而那些“装病”博主的存在压缩了这些人的分享空间,让他们失去了得到帮助的机会。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装病博主”到底什么病。







(IC photo / 图)



前段时间,一位网红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视频,称自己才25岁就被确诊肝癌,他详细介绍了自己“体检时被查出肝癌”“医生跟我说治愈的几率不大”等信息。该视频一经发出,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


正当大家纷纷表示惋惜和关怀,勉励他“一定要好好治疗”时,事情发生了反转——有网友留意到视频最后一闪而过的一个画面,字幕显示“本期视频内容纯属虚构”。


其实,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不少人为了博关注“装病”,甚至还自称罹患罕见的绝症。虽然新闻中的博主有提醒“内容纯属虚构”,好像这就不是“装病”了,但它本质上是掩耳盗铃。


“装病”博主得的到底是什么“病”?当“装病”网红泛滥,受到更大误解和伤害的是那些真正罹患疾病的人——该如何狠狠地打击这些无良的“装病”博主?



“装病”博主全球都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装病”博主成了社交媒体的一大毒瘤,海内外都出过很轰动的案例。


不久前,国内有一个知名“患病博主”,自称是尿毒症患者。她家境一般,自从确诊尿毒症休学后,再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在她不定期住院期间,妈妈不曾来照料她。


纵然如此,她每个月给妈妈生活费,帮家人还债,还要负担弟弟上大学的费用。博主非常乐观地抗击病情,她阳光灿烂的笑容让很多网友动容,很多人纷纷给她打赏、支持她的带货直播。


时间一久,有些网友也纳闷,该博主曾先后两次拒绝肾源,理由是还没有攒够换肾的费用。可明明该博主是多个平台上的网红,打赏、直播带货等收入应该不低,怎么到现在都还没凑够18万换肾的钱?


带着好奇心,网友一扒,才发现该博主早在2019年就为了筹集医药费辗转于各个网络平台当“网红”。在网友“有肾不换,年入百万”质疑下,该博主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渐渐停更社交账号。


最近,中国台湾地区也曝出了一个颇为轰动的“装病”翻车事件。


有个叫“面包包”的台湾网红,过去自曝罹患胰脏癌第4期,尽管患病,仍保持乐观态度面对,并时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健身日常。但不久前,她被网友发现患病照片均来自盗图,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面包包”在社交网络上承认自己“装病”,清空社交账号走人。


国外社交媒体上,这类“装病”网红一直未曾断绝过,澳大利亚网红贝尔·吉布森是轰动全球的典型案例。


贝尔·吉布森曾公开声称自己被诊断出患有脑癌,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脏、子宫、血液,只剩下四个月的生命。但是她没有接受常规的癌症治疗,而是“通过健康饮食”获得了痊愈。


奇迹般的治疗加上正能量故事,让大批网友十分买账。很快她就成为外网的网红,推出了自己的APP;苹果公司主动邀请她,希望双方合作开发更多的软件;接着她出书、上电视,赚得盆满钵满,过上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


然而,很快有调查记者发现她谎报了自己的年龄和病史,那些癌症故事都是她编造的,甚至早在2009年她就开始在网上“装病”……


这些年来,外网上的“贝尔·吉布森”不断冒出来,网络社区Reddit上出现了一个专门打假的群组“illnessfakers”,10多万的组员即时地分享社交媒体上那些有“装病”嫌疑的人,以防网友被蒙骗。






(IC photo / 图)



“装病”的人可能真有病



人们自然会纳闷,他们为什么“装病”?一种最常见的解释,也确实是那些人“装病”的关键动机:为了圈钱。


这些装病博主的套路大同小异:“装病”—“卖惨”—引发网友的关注和同情—将关注和同情转化为实打实的金钱和流量。现如今,“卖惨”甚至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背后有专业的公司在运营和操纵,为了涨粉、曝光度和骗钱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装病”博主大概率也真的有病,只不过是心理疾病。欧洲曾有一个男爵叫孟乔森,此人虚构了许多自己的冒险故事,如在月球上漫步,拽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升天等。


后来,一篇发表在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文章,以“孟乔森综合征”的名义来命名这样一种心理疾病——通过描述、幻想疾病症状,假装有病乃至主动伤残自己或他人,以取得同情。


与“孟乔森综合征”相对的“代理孟乔森综合征”,则是认为别人有病,并以别人有病为由一直坚持要照顾病人,或者帮病人治病。“代理孟乔森综合征”常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比如父母对于子女,其本质上是一种可怕的控制和虐待。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著名美剧《恶行》,就讲述了一个“代理孟乔森综合征”患者的故事。女儿明明是健康的,在母亲认知里,女儿却患了白血病、气喘、肌肉萎缩症及数种慢性疾病,只有七岁左右智力,无法正常行走及吞咽,需以轮椅代步、以鼻胃管进食。


女儿一直被母亲当作病人在养,每天除了流食就是吃药,没有朋友,不能又跑又跳,不能吃糖,牙齿被拔光。备受摧残的女儿受不了,于是找人杀了自己的母亲。


心理学者认为,无论是“孟乔森综合征”还是“代理孟乔森综合征”,多多少少都有心理问题。患者儿时可能经常被父母忽略,或者曾过长期疾病史,在被人照顾中体会到幸福感,抑或存在人格障碍,从小缺乏重视和关注。


于是,他们就会通过“装病”来赢得关注、获得同情,或者以此来获得掌控生活的幻觉。



不能纵容“装病”



“装病”的人往往真“有病”,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纵容他们“装病”。


“卖惨”“装病”是对社会爱心的一种消费和亵渎。其使用捏造和夸张的手法“制造悲惨”,激发网友的恻隐之心,促使网友进行传播、捐助或消费,造假者再从中牟取利益。


当真相披露后,必然伤害网友对爱心事业的信任感,让他们的爱心、同情心趋于疲惫,对求助行为有了戒备心,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救助,公益慈善事业受到损害。


我国罕见病患者至少有1680万人,每年罹患绝症和重疾的人数更多,有很多患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与疾病抗争的经历,给有相似经历的病友带来激励,并从网友的鼓励中获得力量。然而,“装病”博主的存在压缩了这些人的分享空间,让他们失去了得到帮助的机会。


对“装病”博主的整治不能手软。平台应守土有责,把好审核关、准入关,以关键词、内容成分等对此类视频进行二次过滤,提高审核和推荐的门槛,畅通用户举报渠道,在发现疑点后,及时阻断传播,并对“装病”账号给予删除、封号等处罚措施。


不久前某短视频平台就更新了公益内容治理的最新规范,明确要求“公益类账号,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销售等营利性行为”,也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措施。


执法部门要视虚假内容的社会危害程度加以惩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换句话说,对于“装病”博主,该罚款得罚款,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追究法律责任,提升违法成本。


“有病”得治,而不是“装病”。“装病”真闹大了,就送去踩缝纫机,或能震慑住那些想要造假的人。



相关文章推荐



年轻人是蓬勃的朝阳,“癌症”二字本应该与他们不相干,但研究表明,癌症发病年龄呈现前移趋势,且女性比男性趋势更明显。


↓点击阅读↓

《癌症正缠上年轻人,而大多却还在朋克养生》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点一下,知识的储备又增加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