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通讯员的读报笔记

陕西日报 2020-11-14


7月2日一上班,张昊习惯性地打开了《陕西日报》。翻到第7版,一篇名为《凤翔:老手艺有大乾坤》的通讯,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是一篇采写宝鸡市凤翔县流传上千年的盛酒神器——酒海的历史、传承和发展的文章。吸引张昊的,不仅仅是文中所写的盛酒神器隐藏的秘密,更有这篇文章“隐藏的秘密”。
张昊是安康市汉滨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也是陕西日报社的通讯员。当了12年的通讯员,35岁的张昊已摸出些“门道”:给报社提供的稿件,要写群众爱看的。
得出这经验,张昊是付出过“代价”的。2008年,张昊成为一名通讯员。最开始的几年时间,他在《陕西日报》发稿“颗粒无收”。总结了下,张昊发现自己的文章太“阳春白雪,不接地气”。下定决心,张昊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细细阅读《陕西日报》等党报党刊的文章,关注报道内容,学习写作方法,并把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读报心得记在笔记本上。
心思没有白费。2013年,张昊迎来了自己发稿历程中的“分水岭”:一篇小通讯《一个电话救了一方田》在《陕西日报》刊登了。“讲的是农民因地里缺水,打了个电话后,镇干部积极帮助解决的事。文章投稿第三天就见报了!”回忆起当时,张昊仍很激动。事后他总结:这是群众身边的事,也是群众关心的事。只有这样贴近群众的稿子,才能上党报。
这两年,张昊读报越来越有经验了。“先把自己当看报群众,爱看什么文章,就分析文章的选题结构,研究作者写作时的谋篇布局,想想怎么才能写得引人入胜,这样自己写出来的稿子才更耐看,更吸引群众看。”张昊说。
这不,在看了《凤翔:老手艺有大乾坤》这篇文章后,张昊又开始分析了,并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篇文章的“秘密”:很多读者第一时间就想为什么要用酒海来藏酒。作者在此时却又埋下了另一个“悬念”:酒海装酒滴酒不漏,装水却挥发殆尽,以此吸引读者。
“这是写作技巧上的秘密,文章还有选题上的秘密。”张昊说,民间老手艺是群众感兴趣的,把传统手工艺做成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这种文章不仅群众愿意看,也能给群众以启发。“这给了我这个基层通讯员更多启发。”张昊笑着说。
6月23日,张昊的又一篇文章在《陕西日报》见报了,写的是大学生回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我们通讯员是党报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记者的延伸,能延伸到更广阔的群众中去。反映群众生活,写群众爱看的,拍群众爱看的,多到一线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文章才能更接地气,更能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张昊说。(记者 汪曼莉)


来源:陕西日报

往期回顾

· 住上新家,挣了工资,带着孙子…好日子可以是这样的↓

· “西安交警”拍了拍你:少开两天车,为考生让出“绿色通道”吧!

监 制 | 孙文生

审 核 | 耿   薇

责 编 | 王   晶

编 辑 | 魏佳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