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年来,江西消除绝对贫困踏上幸福之路

7月8日,当得知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驻赣州市定南县鹅公镇大风村工作队成员离开时,大风村村干部、党员、孩子们纷纷来到他们工作地与之告别,村里的腰鼓队还来不及换礼服,便系上腰鼓从村里一路敲打到村委驻地,村民们由衷的感谢驻村干部为村里送去了产业、技术。

工作队队员、同心画室负责人张扬帆与孩子们一起画了一棵树,孩子们用红手印在树枝上画出了一个个鲜红的“果实”,这是幸福之树,更是希望之树。连日来,陆续撤离脱贫村的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他们与社会各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首要民生工程,尽锐出战答出了亮丽的时代答卷: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兑现了向党中央签订的“军令状”、向人民立下的“承诺书”,交出了一份优秀的脱贫攻坚“成绩单”。

▲广昌县长桥乡上凡村,美丽的乡村景色令人陶醉。

这八年,江西脱贫群众生活明显改善。脱贫户实现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淘金”的转变。我省培育了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新型扶贫经营主体,先后认定185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有73万户脱贫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脱贫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钱袋子越来越鼓,全省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4年2654元增至2020年12626元,年均增长30%。脱贫户实现从“蜗居跑风漏雨”到“住得安全敞亮”的转变。“十三五”期间,全省实现搬迁扶贫13.47万人全部入住,安置点周边建设575个扶贫车间和475个产业基地促进发展产业、务工就业,886个集中安置点成立社区管理机构406个、纳入村(居)委会管理480个。全省实现从“有病难医”到“病有所医”的转变,建立了健康扶贫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2259个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1686个定点乡镇卫生院均开通门诊统筹。

这八年,我省脱贫地区发生巨变。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省100%的村民小组通了水泥路,行政村100%实现光纤通达和4G网络,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目标提前完成、供电可靠率达到99.8%,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省通过“选准一项主导产业、打造一个龙头、设立一笔扶持资金、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培植了赣南脐橙、江西茶叶等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发展了万亩优质白莲、万亩优质蔬菜、万亩虾稻共作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催生了井冈蜜柚、广丰马家柚、宜春油茶、鄱阳湖水产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涌现了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面消除了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空壳村薄弱村,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70.6%,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全面增强。

这八年,江西干部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响应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广大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得到全面激发,从“熬日子”到“奔日子”,从“背着手看”到“甩开手干”,思想观念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江西实现从“家贫辍学”到“有学上、上好学”的转变,我省推行教育扶贫“双负责”制,完善控辍保学,2013年以来对贫困家庭学生1263.18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86.13亿元,无失学辍学。

这八年,江西立足示范带头,坚持苦干实干,创造了一批具有江西特色、全国影响的经验模式。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瑞金市叶坪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扶贫扶志行动等一批典型经验获国家肯定推广。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省多次获得“好”的等次,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连续4年获评优秀。井冈山、石城、于都、兴国4县(市)入选全国首批50个“脱贫攻坚交流基地”,为展示中国脱贫攻坚成就、讲好中国特色扶贫故事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广泛赞誉。

编辑:李丹

校审:杨瑞宏、刘霞

审核:龚亮保

来源:江西日报

往期回顾

【要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要闻】刘奇书记在江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振兴】“伟大壮举——中国脱贫攻坚成就展(网络展)”中的江西元素

【振兴】不忘初心共筑梦 风劲扬帆正远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