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直击|罗攀×Arri:天使与“恶魔”并存的HDR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HDR和数字后期技术的成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摄影指导开始利用纯自然光创作,这一次《我不是潘金莲》、《芳华》等电影的DP罗攀,受上海电影节市场论坛活动及Arri公司的邀请,主要就数码时代HDR的两个特性——大宽容度和高对比度,对摄影美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讲解。
宽容度和K数之辩
首先罗指导简单介绍了下宽容度的概念,这个词传承自胶片时代,指的是摄影机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的画面从最亮到最暗部的跨度,这和摄影机的CMOS直接相关,由于CMOS追求的并不是清晰度,而是每个像素点对画面还原的能力,所以在同样CMOS面积下,K数越高,宽容度并不能相应提高,反而可能会有着反面的影响。
罗指导说自己经常开玩笑说:“最怕别人说'我这片子是几K几K拍的',作为摄影师,我关心的是摄影机的CMOS面积有多大。同样的面积下,你做了16K,画面是变清晰了,但是宽容度反而变小了。所以我经常问阿莱的人,为什么又有8K、16K,却不做2.8K的模式,我觉得2.8K使得最顺手了。”
HDR在色域值上的指数级增长
HDR与色域的关系HDR技术的出现,除了大大提升了宽容度之外,还有色彩的丰富细腻程度。罗攀以“8-bit”和“10-bit”的区别举例,听上去好像两者只有“2-bit”之差,但是从色彩还原来说确实指数级的不同。
以RGB三通道为例,“8-bit”指的是2^8(2的8次方)乘以2^8乘以2^8,这个最后算出来是千万级别的,而“10-bit”则是2^10*2^10*2^10,这是十亿级别的数字,不过人眼能否分辨出这么多的色彩就再说。
HDR在“尼特值”上的飞跃
罗指导表示自己也是恶补了一下“尼特值”这个概念, “尼特”是计量光的单位,也就是坎德拉/平方米,这样说起来好像更复杂了,罗指导举个例子,以前一般液晶电视的尼特值是500,而现在的HDR电视基本是1000以上,而国产电视(可能是创维)的尼特值可以到达10万,简单理解就是——我们的电视机变得更亮了。
只有达到1000—1万尼特值的才能叫HDR投影系统(在投影上一般叫流明值),所以各位朋友,如果你看到HDR值低于1000的电视,那一定不要买,肯定是假货。
所以,HDR的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亮度高,为什么会这么亮呢?因为这么高的对比度、这么好的还原度,如果亮度太暗的话,你的肉眼根本就看不到源文件里那些细节。那如果我们想要呈现出那么多挡的画面,就需要足够亮的显示设备(后来主持人表示阿莱有和亚马逊合作开辟了HDR频道,之后在中国也会逐渐推广)。
04
HDR思辨
不过,HDR的出现一定是好事么?比如下面这张就是典型的HDR拍摄后再photoshop出来的效果。这张图的最大问题是你的视觉中心可以在上面的太阳上,也可以在下面的河流、左边的山上,整个图片信息量太大太满了,这样反而让一张图片美的东西被稀释掉。
一个好东西,要是被滥用了,那就麻烦了。因为观众是被动接受者,所以摄影师一定要谨慎,警惕这些好技术。罗指导曾经做过实验,在拍摄《芳华》的时候,特地选了两张照片问演员和导演喜欢哪一张,最后发现大家还是喜欢信息密度小一点的那一张。
这就让他产生了反思,HDR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超多的信息量,但是有一些其实是无用且无效的。比如我们不需要随时随地看见天上的云,或是黑暗中的东西。
后面罗攀指导还播放了自己应阿莱邀请在湄公河拍摄的未调色版本的测试视频,并且分享了这个完全由自然光拍摄的视频的幕后制作故事。在之后的Q&A环节中,他还给年轻摄影师提了不少一些中肯的建议,限于篇(偷)幅(懒)的原因,我们明天继续和大家继续分享┑( ̄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