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大家观点聚焦:经济新常态下的港口航运创新发展(上)
12月14日,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承办的“SISI国际港航发展论坛(2016)——经济新常态下的港口航运创新发展”成功召开!
经济新常态下的航运业长期处于低位运行,供求失衡、运价低迷、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紧缩笼罩着航运业,短期内似乎看不到缓解的迹象;曾经红红火火的港口发展也出现了拐点,吞吐量增速下滑,港口企业利润下降;港航正面临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唯有创新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但航运的创新之路在何方?论坛上,国内外专家、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共同论道港航业的战略转型、模式创新、供给侧改革和新业态培植,以推动我国港航业面对经济新常态,谋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图1 SISI国际港航发展论坛(2016)全景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交通运输部前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大使徐祖远,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等嘉宾莅临会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於世成主任主持开幕式,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致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祝贺。
图2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於世成主持会议
新品发布会
目前,国际贸易和物流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大量的交易信息通过网络源源不断地产生;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分布在物流和交通各个环节的传感器也在时刻产生着海量数据。政府和企业掌握了比过去更多的数据,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手段来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深度挖掘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大数据,从而为港航市场分析提供有力支撑。论坛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基于AIS大数据的港航市场分析系列产品正式对外发布!
01
《沿海部分集装箱港口综合服务评价指数》
为客观、定量的反映中国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的运营服务、口岸服务、拖轮引航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效率和服务水平,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SISI)联合北京亿海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AIS数据与研究中心港航大数据系统共同开发并发布《沿海集装箱港口综合服务评价指数》,综合衡量当前各集装箱港口的生产效率与服务水平。
图3 国内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综合服务评价结果
02
国内干散货海运船舶营运效率排名
基于AIS获取国内沿海干散货船舶的营运时间、航行时间、航次数等航行基础数据,对国内运力排名前三十大的沿海散货船东所拥有的沿海散货船舶进行船舶营运效率评价并排名,最终获得船舶营运效率较为优越的全国前十大沿海散货船东。
图4 国内干散货海运企业船舶营运效率排名
03
基于AIS系统全球海岬型船舶动态监测分析
通过AIS识别全球海岬型船的实时动态轨迹,融合全球500个核心干散货港口数据,对海岬型船舶进行系统甄别,深入分析全球海岬型船的所处位置、挂靠港口、航行状态、航行路径等,运用大数据挖掘相关理论实现实时全球海岬型船的流量、流向分布,并与运价匹配,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联系,挖掘即时运力分布与运价变化的内在规律。同时匹配船舶基础信息,可以实现对不同航运公司运力分布、承运比例等进行挖据,为航运企业、铁矿石贸易商、金融机构提供运价制定与预测、铁矿石交易、衍生品交易等决策依据。
图5 基于AIS系统全球海岬型船舶动态监测分析
图6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致辞
金永兴书记指出经济新常态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习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即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他指出,经济新常态下的航运业既面临诸多挑战,航运运价低迷、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紧缩的局面在短期内似乎看不到缓解的迹象,港口吞吐量增速下滑,港口企业利润下降等情形普遍存在。
不过,经济新常态同时也孕育着发展机遇。金书记在论坛上说,当艰难维持已有模式仍无法摆脱困境时,创新的机会成本正在降低,创新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港口和航运谋求发展的主旋律。因此,今天我们共济一堂,共同探讨港航业的战略转型、模式创新、供给侧改革和新业态培植,以推动我国港航业面对经济新常态,谋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学科为特色的高校。金书记强调,我们不会停下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脚步,这是海大学生在未来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学生成为未来行业创新的先驱者。同时,他还强调,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是我校重要的智库平台,也是上海国际航运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成员,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整合政府、企业、教学和研究各方面创新要素的综合力量,搭准港航创新的脉搏,探寻港航创新的着力点,为港口和航运创新发展扫清障碍和提供动力。
图7 交通运输部前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大使徐祖远
交通运输部前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大使徐祖远就“港口供给侧结构改革”发表精彩演讲,指出我国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到了势在必行、别无选择之境。
自2015年11月10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侧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以来,已历时一年。纵观国内产业发展,都在积极践行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徐部长表示,不过我国港口市场化改革相对较晚,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实际上,我国港口产业是在市场的作用下“被”改革。
图8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货运量增速情况、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
从实际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下跌7.8%、进出口货运量增长1.0%,价量增速均创09年以来新低,增速倒挂和出口量价齐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贸易结构转变的新常态。
从港口领域来看,港口运输下行压力凸显。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增速已由2013年起的10.3%、4.5%、2.8%下滑至今年前三季度的2.2%,集装箱增速也下跌至3.5%。与严峻的外贸形势相比,国内运输需求同样低迷。自去年下半年起,岁末年初内贸一度陷入负增长,年内累计增速仅1.5%。当前我国港口贸易需求正发生改变,经济新常态、贸易新常态已经来临。我国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到了势在必行、别无选择之境。
同时,徐部长指出,船企联盟、船型升级、航线重组、纵向整合等新趋势也将倒逼港口加速改革。今后,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港口货种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调整,部分地区港口运输能力与市场需求也将更不相符,存在区域性和结构性产能供给过剩;传统生产模式和单一经营业务无法满足新的运输需求和实现新市场拓展的需要。行业经营成本仍居高不下,资源分散,主营业务利润率不高等问题越发凸显。
徐部长强调,近年来,国家政府为加快推动我国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交通运输部曾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港口转型升级必须积极拓展服务功能、科学配置港口资源、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同时,在《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中也提出要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港口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并支持国有港口企业创新建设、经营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则要求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港口建设和运营商、全球物流经营主体。众多行业指导性意见均为当前我国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外,促进港口产业减税、减费,降低企业负担,优化港口行业费收结构的实质性改革的利好政策也积极推出。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压力,徐部长提出了港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实现立体化的“三维”改革,从港口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转型和国际市场化三个方面寻找突破。
第一,加快港口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资源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坚持从国家和区域港口布局出发,平衡沿海沿江港口服务供给、减少港口资源重复开发、利用率不高。要统筹谋划区域内沿江沿海岸线和港口资源,集中优势打造运输高效、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港口,以解决当前沿海沿江港口资源分散、港口规模小而散、集约化程度低、区域分割、功能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
第二,加快港口产业转型,步入“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代。
港口企业逐渐步入“低增长、低收益”的新常态。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必须要做大做强港口建设-运营-服务板块,加快港口主业转型升级,以创新带动新需求。实施多元化战略,打通全程物流服务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推动港口从单一的吞吐量驱动型经济,向复合型多产业驱动型经济发展,打造港口新增长极。
第三,加快国内港口企业国际化步伐,降低经营风险。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港口企业走出去既是提升国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降低国际运输瓶颈,同时也是引导国内产能转移,实现合作共赢。不过,当前由于国际经贸形势和政局动荡,加之对国外法律和人文情况了解不够,使我们国内港口企业海外投资、参与国际经营都面临一定风险和挑战;同时,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国际性人才也相对缺乏。建议有海外投资、海外合作意向的企业积极沟通、谨慎选择,投资之前做好充足的论证和评估工作。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教授就“国际航运发展五大环境”发表精彩演讲,提出中国港口和航运事业应该追随自由贸易区、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四大国家战略,在注意国际航运发展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法制五大环境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
图8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教授
谈及自贸区战略,周汉民教授强调,中国“自贸区”战略从上海自贸区1.0时代,发展到上海、天津、福建、广州四大自贸区协同并进的2.0时代,再到2016年9月第三批、7个自贸区的3.0时代,明确指出了一个问题——何以解忧,唯有改革,而且是更深入的改革。
周教授指出,发展国际航运,五大环境要格外注意,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博弈中,中国入世15年市场经济地位却遭质疑,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入主白宫等等,都会对航运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可见国际航运发展的政治环境不容忽视。
2016年喧嚣尘上的美元加息会出现吗?周教授明确表示:从2016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情况看,各国经济基本发展平平,唯一的亮色则是美国第三季度GDP的2.9%。所以,我认为,会;而且2017年,美元加息之路将会持续。要注意美元加息对中国经贸发展的影响。
文化对于人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小觑的。在“一带一路”战略,我们需要不断地身体力行,不断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播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思想,急于求成、竭泽而渔不是明智的做法。
周教授强调,政府需要高举公平和正义的鲜明旗帜,打破极端民族主义等对于推进社会交流的阻碍;同时,还要注意到法律障碍丛生问题。他提出发展国际航运业面临的法律障碍主要包括四点:第一,缺乏契约精神,权责不分,职责不明,利益与风险不确定;第二,税法的契合问题;第三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第四,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最后,周教授提出了一句8字箴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表达了其对航运业未来发展的新理念和美好愿景。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出自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用以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要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要积极梳理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上海海事大学黄有方校长就“航运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表了精彩演讲,并提出了几点思考。黄校长提出,当前我国航运产业供给侧结构存在4个方面的核心问题:
第一,严重的运力供给过剩,虽然全球船舶运力增长有所放缓,但全球运输需求持续低迷,造成运力供给过剩。
运力供给过剩是当前航运产业面临的最大难题。1990-2003年全球船舶运力年平均增长率为2.83%,而2003-2013年全球船舶运力年平均增长率上升为6.86%。虽然在2013-2015年船东更加谨慎,新增订单大幅减少、部分订单推迟交付甚至取消、老旧船舶拆解加速等更加频繁,运力年均增速也减缓至3.35%。但是当前运力增长依然略高于全球海运贸易量的年均增幅2.64%(2013-2015年)。
第二,航运企业管理制度短板凸显。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我国航运企业在管理体制方面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对标世界一流航运公司,我国航运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当前持续低迷的市场背景下,航运企业兼并重组频繁,主要的航运巨头纷纷通过裁员来控制成本,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举。我国国有航运企业受制于体制机制、社会责任等问题,仍然无法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人员过剩问题突出,难以更好的控制成本与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模式粗放、人员冗余、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
第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差。面对当前全球航运形势,我国不同类型航运企业都面临适应市场波动、管控市场风险的紧迫问题。对于大型国有航运企业来说,一方面受当前航运形势低迷拖累,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企业负债率高。另一方面,国有航运企业在动态市场实时跟踪、快速决策与调整机制、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中小型航运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会制约中小航运企业的做大做强。民营航运企业在资金、技术、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国际化运营等方面仍不成熟,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差。
第四,现代航运服务发展滞后。基础航运服务形成一定规模优势,国内航运要素集聚度非常高,同时航运新业态取得一定进展(如航运电商、大数据等),但高端航运服务规模或者体量较小,国际影响力明显偏弱,航运总部、国际性组织或机构总部依然偏少(仅为办事处、分公司、子公司等)。
伴随亚洲主要国家或地区港航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冲裁、海事法律等高附加值航运服务要素也开始向亚洲转移,并且呈现加速趋势。然而从当前国际航运中心诸多要素承接来看,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等城市具有一定的基础。不过,无论从融资环境、市场秩序、政策配套、人才基础、总部经济,还是从产业发展基础、行业集中度来看,新加坡都已经具备了明显优势,且从实际企业转移情况来看,其优势更加明显。
随后,黄校长提出了航运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航运要素供给与市场要素需要之间是否有效匹配?
航运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是否适应当前最终消费者对于全程供应链一体化的运输需求?
围绕航运产业有关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是否能够为航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首先,航运与供应链需要实现“一体化”发展。黄校长指出,四流合一,航运不仅仅是运输的过程,而是一定要考虑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他认为航运企业关注的是一段一段的运输,而消费者需要的全程服务。因此,航运企业需要考虑能否为最终消费者提供全程的一体化的运输服务。
其次,航运发展战略应该成为国家供应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校长认为,随着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扩展和创造价值,供应链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之一,美国和欧盟率先将全球供应链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之一,供应链已经从企业和产业层面,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且,他强调,为应对《美国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和《欧盟网络安全战略》,中国需尽快建立国家供应链战略体系。
第三,应该高度重视“航运+自贸区+供应链”的联动发展。经过近三年多的建设,我国自贸区形成了“1+3+7”的战略布局。物流成为新设自贸区的主要产业和推力,自贸区改革创新的核心是自贸区供应链的改革与创新。“航运+自贸区+供应链”联动发展是指航运与自贸区+物流、自贸区+商流、自贸区+信息流、自贸区+资金流的一体化发展,以此推动航运业的转型升级。
第四,航运与供应链和供给侧改革的协同推进。黄校长表示,现在的航运企业经常强调成长性、竞争性、盈利性,但是正是这种经营理念导致了供给侧结构的矛盾。他认为,企业要考虑的应该是拥有能力、控制能力、服务能力、适应能力等四项能力。面对经济新常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四大能力建设应该成为中国航运企业基于供应链的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评价标准。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就“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航运发展的影响”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航运企业应尽快成为物流价值链的集成商,提供与规模化定制式制造相匹配的定制化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应该在强化洲际间干线运输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引向洲域内(区域内)的航运需求,应将人力、资金等资源投放到物流的末端,在货源地创造一种面向“社区”的精准服务。
真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航运发展的影响》
相关阅读:
>【新闻】全球航运智库联盟Global Shipping Think Tank Alliance今日成立,携手全球航运智力支持!
> 【论坛】群英荟萃 共聚上海——第二届SISI青年精英航运论坛-中国航运供给侧改革研讨成功召开
>【@你领福利啦】“一张图+一个故事”,说出你心中的航运情结!
发送“一张图片+一个故事”给小编(微信号wwvikki1214),将可以参与“说出你心中的航运情结”投票活动,并有机会获得大奖哦!(详情请查看【@你领福利啦】“一张图+一个故事”,说出你心中的航运情结!)
给#【专稿】王逸奇:我的航海邮缘#一文留言的粉丝,礼品已经发出,请留意哦!
感谢上海新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叁陆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掠食龙(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随时随地看新闻、搜资讯、查数据,
了解最新、最权威的航运评论!
手机扫一扫,关注“航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