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梁山港如何打造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航运评论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的通知》。其中,梁山港山东济宁“瓦日铁路-京杭运河-长江黄金水道-东南沿海”大通道智慧绿色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成为济宁市首个、山东省唯一上榜的内河港口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对济宁市积极融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打造“公铁水海空”多式联运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自2014年以来,有济宁国企“排头兵”之称的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政策机遇,充分发挥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交汇区位优势,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按照“国内一流、绿色环保、智慧高效”标准规划建设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梁山港的前身,后更名为济宁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的山东京杭多式联运物流项目,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联通京杭运河和瓦日铁路,构筑形成了通江达海、辐射全国、链接世界的内河航运大格局。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铁水联运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积极谋划建设山东京杭多式联运物流项目。最初,该项目成功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入选2020年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山东省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梁山港2021年被纳入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重点项目库。山东省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创新试点,是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实施机制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试点类型分为四类,共确定创新试点单位51家,其中,梁山港成功跻身20家企业试点方阵,这也是企业名单中唯一的一家港口企业。
深挖区位资源优势。连接我国东西部煤炭资源运输通道的瓦日铁路和京杭大运河在梁山港境内交汇形成“T”字形,依托这一独特区位优势,建成长江以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梁山港,船只在港口装载瓦日铁路运输的煤炭,直接顺京杭大运河南下到达南方各地,这一新的路线相较瓦日铁路经由海港转海运再转内河航运,减少了周转环节,缩短了铁路和水运运输距离,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据测算,每吨节约运费约50—60元,按照梁山港每年1500万吨运输能力计算,每年节约8—10亿元。
推进港铁衔接互通。修建9.18公里的铁路专用线连接梁山港与瓦日铁路,工业站场内设有“三重三轻一机走”7条线路,配有两台折返式卸车机,具备1500万吨/年的卸车能力。实施运河港口扩建工程,建成8个2000吨级泊位,安装移动装船机3台,码头年吐吞量可达1500万吨,通过港口与铁路的衔接互通,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路三路联通。据悉,2022年前三季度,梁山港 “前港后厂”物流园区销售额实现112.51亿元,突破百亿大关,成为济宁能源首个百亿级经济园区。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梁山港再传喜讯,单日发运船舶39艘共计发运煤炭40440.58吨,再创单日船舶发运新纪录。
实施运河疏浚复航。为加快运河通航,梁山港按照三级航道标准疏浚17.1公里梁济运河,拆除并重新修建了前码头桥等五座跨河桥梁,办理了部分路段公路产权移交,建设了绕行道路,顺利完成了后码头桥和邓楼节制闸拆除工作,最终在2021年4月实现运河通航,把京杭运河通航航道终点由原来的济宁港向北拓展70余公里至梁山港,成功打通了水路通道,形成了瓦日铁路连通东西,京杭运河直下江南的通江达海“黄金大通道”。更可喜的是,2022年3月下旬,2000吨级满载船舶在梁山港集装箱码头顺利首航直发“长三角”,这标志着京杭大运河具备2000吨级船舶满载航行条件的航道又向北延长了近57公里。
启动融合发展引擎。济宁港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入驻梁山港物流园区的首家企业,面对钢材等大宗货物价格走低、市场萎靡的不利环境,奋发进取,2022年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向好,三季度的加工量突破2万吨,其中9月份完成加工5000吨;营收突破55亿元,单月营收稳定在6亿元以上,“贸易+加工”两大业务板块已实现双轮驱动,借力梁山港多式联运体系优势的同时,助力梁山港物流园区全力冲刺全年任务目标。
低碳发展,积极构筑绿色现代的物流枢纽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中央明确指出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梁山港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生态保护,积极构筑低碳绿色的现代化物流枢纽。
突出智能无人化。注重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港车协同的智能化系统。启用全国首个“无人放仓装车系统”,通过无人值守磅房提供的实时信息,可自动进行车牌识别、货位识别、车长车高识别,以及自动均匀装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发运全过程无人化。试验成功了全国第一个万吨列车智能卸车机房,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折返式双翻卸车系统,满足目前国内最大装载重量列车卸载需求,从装载煤炭的车皮推入,到翻转倾卸、复位,空车皮推出,整个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每天可接卸煤炭5万吨以上。引进全国首台智能火车清车机,实现了一键操作、清扫过程全自动运行,大大避免了安全风险,减少了环境污染、物料浪费,整个园区实现了“买煤卖煤运煤不见煤”的效果。
强化降尘环保。建设了占地203.96亩的亚洲最大跨度钢结构封闭式储煤棚,可储存煤炭90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大型煤矿一年的产量,作为不生产煤的“地上煤矿”,储煤棚内部全部采用了智能喷淋系统,有效抑制了煤场内扬尘,实现了煤炭绿色环保存放。储煤棚在实现环保储煤的同时,满足了全天候生产需求,使煤炭运发效率大大提升。此外,梁山港还先后开展了煤棚粉尘治理及煤炭自燃专项整治,严格落实煤棚雾炮抑尘系统、雨水收集系统、CO等有害气体智能检测等技防措施。安装配备了监控监测装置,做好大气污染、港航污染和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并实时上传监测数据,实现了环境友好型港口建设目标。
构建绿色航道。坚持以“绿色动能”推动港航生态体系建设,目前已引进108辆LNG清洁能源货车和10艘LNG船舶,成为京杭运河绿色航道建设的先行示范者,其中108辆LNG清洁能源货车,占到全部货运车辆总数的60%以上,2021年全面换用LNG清洁能源货车后,较使用柴油的传统运输车辆,综合降低污染物排放将在70%以上。此外,梁山港全面梳理沿线环保问题,特别是南水北调水质问题,全方位制定防范措施。持续关注水位,制定了长期水位保持措施,确保航道运行不受影响。
实施循环利用。利用PP模块建设了煤棚雨水收集系统,配备港口污水管控治理设施,扩容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配备自动化冲洗设施并接入循环水系统,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灌溉和生产用水。该港制定了港口雨污分流技术改造方案,对原有港区管网系统优化升级,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回用,后期清洁雨水分流排放,污水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在雨水排放口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并接入行业监管平台,对污水浊度、悬浮物、氨氮等主要指标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确保排放安全达标。同时,该港充分利用储煤棚结构优势,在原有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3兆瓦的基础上增容2兆瓦。增容后,年发电量将达到548万度,每年节省电费110万余元,碳排放量减少4200吨;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发电模式。
高点谋划,打造内陆城市对外开放桥头堡
如今,梁山港围绕深化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加速吸引物流、商流、信息流、货流、人流等全要素集聚,全力打造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新样板。
高位谋划建设临港产业园。为充分发挥瓦日铁路和京杭运河的大运力、低成本优势,做大规模、提升水平,梁山港对标国际内陆港标准,打造出了“仓储、运输和配送、多式联运功能、加工制造与流通、信息服务、综合服务和金融服务”共七大服务功能,构筑起了“大宗干散货、钢材、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四大重点体系,积极按照“港产城”一体化理念,依托梁山港高标准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园,打造集现代物流、储存基地、大物贸易、临港工业、互联网+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5000—7000万吨,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着力打造现代物流集散地。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先后与央企晋豫鲁铁路通道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煤矿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行矿产开发、物流贸易、新技术研发、新能源开发、产业园共建、投融资并购全方位战略合作。物流园区市场广泛拓展至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十几个省、直辖市,甚至是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已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梁山港正在持续推进拓展运河沿线城市大宗货物运输业务,推动形成“煤下矿上”的钟摆式货物对流,实现货船将北方的煤炭、建筑材料等运往南方后,再把南方的铁矿石、木材、机电产品等大宗货物运回北方,逐步辐射陕蒙晋豫鲁、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最大限度地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运输价值。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向未来。瓦日铁路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能源通道,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重要步骤和经脉延伸,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梁山港就镶嵌在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的黄金坐标点上。凭借“国字号”“瓦日铁路-京杭运河-长江黄金水道-东南沿海”大通道智慧绿色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梁山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全力打造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梁山港一直致力于加深东西部、南北部的合作交流,着力在“京杭运河经济带”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之间构建起经济合理、集约高效的物流运输集散地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