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度】你回“家”的温度,我们用心守护

寨上街道办事处 津彩寨上 2022-05-15

编者按:家是中国人的永恒主题,家的温度给人以支撑和希望。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很多外地来津务工的朋友,回到寨上街这个第二故乡的时候,不得不居家隔离,门里门外对他们来说就是两重天。为了保障他们拥有“回家”一般的温暖,广大社区工作者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共同携手抗击疫情,赢得广泛赞誉。

       “今天是从广东回来的第15天。体温正常,早晨接到了社区通知我解除隔离的电话,马上就能“解禁”了。此刻,除了迫不及待地想下楼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最想做的,当面和社工们说声谢谢,感谢社区在这段时间的帮助……”2月25日,这是寨上街新村里社区居民陈志勇结束居家隔离后的真实心声。

居家隔离生活不用愁

       “您好,体温计和消毒水已经放到门口了。”“门口的垃圾我们已经拿走了。”连日来,社区工作人员将物品放在门口后,就在微信群里告诉陈志勇。

       随着复产复工高潮的到来,返津人员不断增多,截至2月24日,寨上街新村里社区外地返津人员已经达到87人,且分布不集中,遍布社区各封闭小区,新村里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建立26个居家隔离微信群,社区专员、社区民警、社区医生落实包保责任,社区专员和社区民警通过微信群,每日上午下午两次询问居家观察人员温度,同时对居家隔离人员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进行跟踪掌握。

       社区医生每日指导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及身体检查,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推送有关防控疫情知识。同时建立一份健康随访档案做好居家观察人员的随访工作。



“快递员”“保洁员”身兼多职

       “家里人都好吗?”“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面对社工的问候,一路以来的忧牵瞬间被温暖填满了。

        陈志勇告诉记者,他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平时单位缺不了他,所以因隔离不能尽快上班,他多少有一些顾虑。不过,得知他从老家回来的消息后,单位的领导也及时给予他问候和关心,告诉他不要着急,一定要隔离14天后再上班,这让陈志勇更放心了。

        “隔离的日子,大人还好说,就是上五年级的孩子总想出去,不过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陈志勇说。他的妻子爱网购,他家天天有快递,社区工作人员就每天都给她送。除快递,水果蔬菜、米面粮油,社工都给送到门口。

        服务如此周到,陈志勇的爱人感觉不好意思,给社区党委书记肖欣打电话说:“我是不是太多快递了,社工这一天跑了三趟了。”“没事没事,在家不出门,网上买点东西挺方便的。你放心买,我们社区第一时间都给你送过来”。肖欣说。

用心守护 心理疏导

       “家里的孩子哭闹要出门,能出去吗?”“我现在在家隔离,以后邻居们会不会不乐意理我?”“我这几天浑身没劲儿,是不是被传染了?”陈志勇给社区打电话,向社区工作人员倾诉了居家接受观察期间的孤独与焦虑。

       “您在家放松心情,邻居们都很理解。社区里隔离的也不是您一户,您放心吧。对于陈志勇的顾虑,社工刘双双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向他宣讲防疫科普知识,并鼓励合理安排生活。

       “不仅要换位思考居家隔离者的需求,还要多一分耐心和理解,帮他们化解恐慌和焦虑。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道防线,群众需要解释和疏导,我必须细心再细心的回答每一个咨询。”刘双双说,工作一天下来,口干舌燥,甚至耳朵都是痛的,但想着能为居民们带去一点安慰,能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点力量,她的心里格外欣慰。

        陈志勇说,隔离结束后他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广大返津人员,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社区,严格居家隔离14天,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不添乱”“不乱跑”就是最大的贡献,要相信社区工作者始终都守候在您的身边,为大家护航!

家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温度是我们永恒的承诺


审阅:包文

文案:袁超

美工/校对:李阳、赵昱

素材提供:寨上街新村里社区

更多推荐
【暖心】回汉团结战疫情、“一碗拉面“暖人心
【人物】援青教师霍永强、无悔坚守防疫第一线
【疫志】寨上街抬“龙头”,从“头”做起战疫情
【做法】社工“达瓦里希”(товарищи),你真棒!
【做法】用“话聊”关爱特殊人群,寨上街启动“白色”志愿行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