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航微理论⑫丨防疫期间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治理

小航家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21-10-17

编者按:“沈航微理论”专栏于2020年2月29日正式上线!该专栏面向全校广大师生建立理论学习的平台,开展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专栏将采用理论文章、微视频、图片等形式,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力求把创新形式和权威内容结合起来,把浅阅读和深度学习结合起来,把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结合起来,让理论学习轻松易懂、有趣实用,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天为我们讲授理论的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琳琳老师。





作 者

王琳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联防联控,以中国规模、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为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经验和智慧,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然而,新型冠状病毒作为“黑天鹅”事件的持续蔓延,也激活了蛰伏于国内外社会的意识形态病毒。如频繁现身的假新闻、鲜明的种族主义言论、故技重施的中国威胁论等,致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多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意识形态偏见也是一种病毒,防疫的同时更要注重防护意识形态安全。为此,应以科学思维透析意识形态病毒实质,从多层次构建防疫期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案。


一、防疫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其实质




如果说,新型冠状病毒是引发人体疾病的感染性病毒,那么由这场疫情所带来的一系列意识形态问题则属于直击中国制度的思想性病毒。据中国长安网报道,疫情防控期间,仅山西省便依法打击处理10余起网络谣言案,造谣者多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散布疫情谣言,加剧恐惧心理。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战“疫”期间网络谣言的传播源多来自境外,利用剪辑、拼凑视频等手段夸大疫情,落井下石者不在少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围绕此次“疫情”,将意识形态渗透行为暴露于众,极尽丑态。2020年2月3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题为《中国是亚洲真正病夫》的极具种族歧视色彩的文章,文中,作者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肆唱衰中国经济和发展前景,并配有名为“共产主义冠状病毒”的视频。更有美国议员捕风捉影发表社论,称新冠病毒或来自中国生物战计划,公然攻击中国政府。

其实,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已属常态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过是其所借助的新工具新手段,“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应科学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文化侵蚀与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二是西方国家网络核心技术霸权使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危险系数增大;三是网络媒体加速发展催生国内外社会思潮渗透新模式,致使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相对滞后。当然,从内部看,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还存在主导意识形态价值引导功能不足、话语解释力不足、传播教化乏力等薄弱环节。这就更需要以科学思维审慎分析诸多意识形态问题的实质,进而多层次多角度构建防疫期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案。

纵观国内外社会潜伏的诸多意识形态问题,无论其在渗透手段、话语方式、传播载体及修辞手法上存在何种差异,攻击政府决策、统筹能力,抨击中国现实问题和现存治理体系均为其表现形式,究其目的就在于抹黑中国政府,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以及人民主体地位的提升,不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的优越性,势必会引发西方敌对势力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攻击。正如此次疫情期间,其以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行为,实质正是攻击社会主义制度,透析其本质是我们构建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案的重要前提。

二、构建防疫期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案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核心体现,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时事信息,观点碰撞式话题,境内外复杂社论等相互交织,加快网络信息传播实效,降低正确信息辨识强度,增加意识形态领域危险系数,应充分利用现代社会资源与优势,全面构建防疫期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案。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同国内外错误思潮做斗争。意识形态博弈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国际社会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就必然存在不同意识形态力量的对比较量。面对疫情特殊时期西方国家隐蔽的、取巧的意识形态渗透,需坚定不移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把握诸多错误言论和思潮的实质,透析其诋毁主流意识形态,妄图颠覆我国政权的本质。正如2020年2月7日,中国外交部公然批判美国渗透行径时所说,在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时,美方一些人依然不遗余力地抹黑攻击中国,这提醒我们,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时,也要抗击意识形态和冷战残余病毒。

第二,构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引导机制,牢牢把握新闻舆论话语权。抗疫一线是战“疫”的第一战场,新闻舆论场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二战场,是防疫特殊期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场域。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明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与其他意识形态阵地不同,新闻舆论阵地不存在真空地带,稍有不慎便会使引诱性的错误舆论抢占舆论空间,制造思想恐慌。因此,必须建立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引导机制,主动壮大正能量,如宣传解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报道各省市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有效经验,多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和大爱精神,让权威信息公开透明,让群众明确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等。此外,面对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疫情发展问题,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主动回应,宣传中国战“疫”感人故事,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三,优化国家意识形态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策略,强化意识形态主导权。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面对西方国家根据中国疫情所制定的意识形态渗透策略,应在“战疫”实践中遵循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规律,打造新概念新表述,用中国话语阐释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在与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对话中占据主导权。

第四,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空间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情生态。2019年12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该规定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元主体在参与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过程中的责任与法律界限,并于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维护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其实,自打响防疫阻击战以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防控的谣言便在互联网的助推下蔓延扩散。西方国家也借助互联网蛊惑所谓“专家”“权威”散播错误信息,抢占网络意识形态制高点。对此,应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加快网络意识形态空间治理进程。一是坚决维护党管网信工作的领导地位,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传播正向信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二是落实网络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制,明确网络主体权利义务,并对破坏网络舆情生态的造谣者予以严惩;三是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引导网络主体交流交往,使其网络行为正向化、规范化;四是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全球治理机制,将全球网络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以建构全面系统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战略。




推荐阅读
动图解丨10步!开学后,学生的一天是这样的!
中国航天日|@SAUer:一起拥抱星辰大海热议丨沈航师生同上“云端”思政课
高馋预警!沈航美食宅家做,厨艺秘籍快收藏!
@沈航学子丨“讲战疫故事 铸强国使命”我们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
热议丨沈航师生同上“云端”思政课
让书香四月,从读一本好书开始丨内附第五届校园读书节活动安排今天,我把家乡的春天化为思念寄给您!

沈航官微丨20200428期

编辑丨王阔

责任编辑丨周驰 李朔

投稿邮箱丨Xiaohangjiameiti@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