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ingapore Birding Notes by ChatGPT
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
如果说裕廊湖中国花园是前菜味碟,武吉知马算的上沙拉,滨海湾光环加持肯定是硬菜,排名首位的双溪布洛(Sungei Buloh)湿地保护区(以下部分简称为“双溪布洛”)当然是新加坡观鸟的主菜大餐了。
证明这一点的包括我居然短短一周去了两次这个距离市中心一个小时的偏远之处——新加坡可不大——没办法,谁让我抵达第二天、首次去打卡清晨黄金时间、被连续的大雨困在休息亭里、无所事事两个多小时呢(因为手机也没电了)!!!
双溪布洛自然公园是新加坡最适合进行观鸟活动的地点之一。东亚迁徙线是主要的全球鸟类迁徙路线之一,这座公园就是这条迁徙线上的重要中途站。每年九月到次年三月期间,鸟群会在这片自然保护区为数众多的泥滩上停留,数量可达数百甚至数千。
ChatGPT
新加坡国土上的红树林分布示意
图中可见双溪布洛是最大的一块
▼
综合ChatGPT检索,双溪布洛Sungei Buloh观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新加坡最早最大的湿地保护区(这一点可以在第一篇的新加坡航片图中清晰看到,西北上角全是绿色)、留鸟和候鸟种类都多、观鸟设施非常到位。
Sungei Buloh is Singapore's first and largest wetland reserve, covering 202 hectares of land in the northwest. The reserve is home to a rich variety of wildlife, including migratory birds.
ChatGPT
It is a renowned birdwatching destination in Singapore and is home to a diverse range of bird species. As of 2021, there are over 140 species of birds observed at 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 throughout the year, including both resident and migratory species.
ChatGPT
Some of the common resident bird species include the Collared Kingfisher, White-bellied Sea Eagle, Grey Heron, Little Egret, and the 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Migratory bird species include the Common Redshank, Whimbrel, Pacific Golden Plover, and the Greater Sand Plover, and so on.
ChatGPT
The reserve's mangrove habitats provide a unique environment for birds, and visitors can observe birds feeding, nesting, and breeding in this area. Sungei Buloh is also home to several bird hides and observation towers that allow visitors to get a closer look at the birds and their behaviors.
ChatGPT
上面两张图是双溪布洛的总平面图和我两次汇总的步行轨迹记录。其规划设置的主游线非常经典,科学合理,可控,具有唯一性,既方便游客和安全,又保护了湿地生境免受意外的干扰和破坏;因此成为游客的不二之选,与我的实际轨迹高度重合。当然,不同的游客,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可以对上述的线路进行分段分区选择。
3月27日,初访双溪布洛
First Visiting, March 27th
第一次的探访是从南侧的游客中心方向进入的。在停车场周边就感受到晴朗清晨鸟儿们的活跃和丰富,鸟鸣声此起彼伏、场地中心一棵高大的乔木上不时有不同的鸟儿驻留,场地东侧几棵稍矮一点也不低但连续的常绿阔叶树木上,黑枕黄鹂领头,爪哇八哥、斑鸠、花蜜鸟等不断跟进喧闹,一下子让人感觉像是一个欢迎的聚会~~
亚洲灰椋鸟▼
朱背啄花鸟▼
珠颈斑鸠遍布世界?▼
游客中心前的池塘更是绝对的亮点!白胸翡翠近距离在水中枯枝上站桩,对岸高低错落的乔灌木上鸟儿聚集,叽叽咋咋互不干扰地飞来飞去;最让人震撼的是正面高大的当地典型乔木高处树枝间,一个硕大的鸟巢,两只大鸟不时在巢里或者边上树枝上扑腾,从体型大小和气质特征上就不是一般角色!略一查询可以确定正是白腹海雕——仿佛是一个入场后的大型现场直播!——一对正在育雏呢,窝里的小雕一时难以见到。
从停车场到游客中心之间路边的经典池塘生境▼
上图下部水中枯枝上站立的白胸翡翠它们明显地比在华中地区对人类的距离宽容度大很多▼
巢中的两只白腹海雕▼
红颈绿鸠▼
既然得知他们的身份,我很好奇为啥周边近处的其他鸟儿们仍然旁若无人惬意地出没,走走停停,似乎它们无视(或者习惯了?)海雕的存在——抑或因为食物链条不重叠、海雕也不屑于做”吃窝边草的兔子“——所以相安无事地和谐共存?
游客中心的一层分散式布局很有热带建筑特点,小展厅内容精炼、展示美观,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停留,想趁着一早在停车场和小池塘的运气和热度,抓紧走海岸线路、利用太阳还没太大气温仍然凉爽、力争看到更多的鸟。
海岸线生境。乌云滚滚、暴雨欲来!对面海岸就是马来西亚的新山市区▼
可是新加坡到底是热带海洋典型地区,一会的暴雨尤其是较为反常的持续下雨,中断了我第一次探访的行程。
03
3月30日,再访双溪布洛
Second Visiting, March 30th
第二次探访我选择了从北侧的湿地中心进入。这边是最能体现双溪布洛的原生湿地特色的区域,融合了泥滩、红树林沼泽、池塘等自然元素。保护区在完全保留原始各种微观湿地的基础上,采用的是全程高架木质栈道的方式(局部利用池塘间的田埂)设置步游道(Trail),让游客在不破坏脆弱环境的前提下,近距离观察探索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典型生境▼
红树林的根系令人叹为观止▼
湿地生境的鸟类分布正是双溪布洛有别于新加坡其他观鸟热点的所在。大概除了乌敏岛(Pulau Ubin)有些类似(属于我的主观猜想,因为都在海边有滩涂),他们都是适合候鸟聚集的;其他新加坡的观鸟热点区大多还是以热带林鸟为主。
三月底、四月初造访双溪布洛也是有些错过了其最佳季节(前文提及是9月-次年3月);即便如此,收获仍很大。
白领翡翠很活跃,多处出没▼
苍鹭▼
夜鹭▼
草鹭▼
白鹮鹳和白鹭草鹭▼
涂里的中杓鹬比上次近了许多▼
硕大的鹳嘴翡翠▼
红脚鹬自由没话说▼
湿地里的热带典型物种:鳄鱼▼
大蕉松鼠?▼
从湿地线路转到海岸线路,正在循声寻找周边密林中的某种鸟叫的鸟儿,眼角边似乎有鸟儿掠过的身影,猛一扭头向海边望去,只见两只大鸟正沿着海岸线从西向东飞过,赶紧举起相机也来不及调整白平衡用电子高速快门记录再说!回头一放大调整画面,这不又是白腹海雕么?!大概是上次看到巢中的那一对出来放风寻找猎物了吧?这次比前天在滨海东(Bay East)看到的更近些,只是它们没有盘旋,无缘拍的更加全面,不过其飒爽英姿依旧令人赞叹!
三天三遇白腹海雕!不愧为新加坡国鸟(之一?)▼
白腹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gaster)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Whitebellied Sea Eagle, can be commonly found in coastal areas and on small surrounding islands in Singapore, with sightings being more frequent in areas such as the mouth of the freshwater river. In fact, it is one of Singapore's national birds and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symbol of the country. ChatGPT
继续前行,海岸边倒没有看到更多的候鸟,反而循声找到了在树冠叶中隐藏的四声杜鹃。一路转到上次的起点游客中心,尚有不知名的鸟鸣声不见其人,其他如白领翡翠、白眉黄臀鹎、黄鹂、斑鸠、花蜜鸟、八哥、椋鸟等常见林鸟也多次出现~~
04
观鸟视角下的新加坡印象
A Birdwatching View of Singapore
由于时间有限,尚有多处计划的探访点没有来得及去,比如乌敏岛(Pulau Ubin)就比较遗憾只有下次了(原本第二次探访双溪布洛那天是计划前往的)。另限于观察经验和关注点差异,本次观鸟记录总共41种,其中加新25种。
观鸟、观自然、观人文、观万象。综合起来,本次新加坡之旅,以观鸟视角看以往熟悉的城市风貌,有一些新的感悟,以下几点体会较深:
鸟类栖息地遍布全国全岛。在现代化和井然有序的城市中,能清晰感受到绿色生态的环境特征,从工作生活场景到鸟语花香之地大多数是一步之遥;这里有新加坡“花园城市”名声在外的城市规划的贡献。除了得益于地理气候导致的绿化层次丰富之外,在绿地保留的基础上找空地开发建设、和我们多年以来在路网之下用满土地再在其中找适合位置做绿化公园,两者形成了城市建设逻辑和结果都迥然不同的格局和形象。新加坡的绿色脉络是十分清晰而连续的,占比是很高的(作为一个城邦国家,比例近50%)。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处于新加坡整体国土中心偏西一点的中国花园(第一篇提到的Chinese Garden)有一条一直连接到海滨的步行路,贯穿了城市的中心区域,并和武吉知马山、中央集水区等等一系列大型绿色空间串在一起。大比例的绿色空间又有生物通道,使得这个热带岛屿国家遍布鸟类栖息地。
As of 2021, Singapore has a total of 60,400 hectares of green space, which includes parks, nature reserves, nature areas, park connectors, and other types of green areas. This green space makes up approximately 47% of Singapore's total land area.
ChatGPT
观鸟热点区的公共交通可达性高。新加坡绿色空间的一步之遥不仅是距离上的、也是交通出行上的。这个应该说得益于其交通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公共交通的细致入微,有三点值得特别提及:一是轨道交通网络的发达,不仅仅是主要线网的密度和网络,还有地铁+轻轨+独轨(大型居住区单独环线!)三者因地制宜的布置和协同;二是轨道交通和公交的无缝衔接,两者统一运营,公交线路非常发达,与轨道充分补充,而且部分大型轨道站点,还提供免费运送到各个周边小区的循环穿梭巴士(非公交),极大地满足居民点对点出行的需求;第三,通过拥车证、中央收费系统和分时收费等措施,控制小汽车总量和高峰出行率,将道路汽车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公交车辆畅通无阻。由于公交车况好、室内冷气足、线路到门口、车速有保证,成为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首选!这些线路基本上可以抵达前述的所有观鸟热点区,不仅是城中公园、包括郊野湿地、海岛。
鸟类的原始生境保护到位。本篇探访的双溪布洛这种本身就是Reserve保护区的原生湿地自然不在话下,即便是城市中心(比如Gardens by the Bay)或者居住区中心(比如Chinese Garden)的绿色开放空间——要满足人们的游憩功能自然少不了人工造景和设施配套——但其在两个方面做得很好:一是最小化人工设施,没有那么多堆砌的亭子、连廊、台阁、雕塑等构筑物,一般只有必要的人工便道、垃圾投放、少量座椅、少量休憩亭等;二则对于这些必不可少的人工设施,从景观到设施的整体设计方面都力争做到“Design with nature(设计结合自然)”,从造型到材质到色调到肌理等等,无论从审美还是实用角度,都赏心悦目、分寸得体,绝无杂乱违和之感。以此为基础,即使是人工化的公园、绿地,其自然植被生境本身,仍是尽量保持原貌的。关于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园林绿化部门学习借鉴。
The 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 was designed by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irm, Atelier Dreiseitl Asia,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National Parks Board of Singapore. Their mission was including the restoration of the wetland habitats, creation of visitor facilitie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ChatGPT
人鸟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系统作为、整体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的普遍诉求,美好生活是多个方面的综合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下的人鸟共生,亦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从观鸟的角度看,新加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美好生活维度,是令人认可和赞赏的。然而,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新加坡人均GDP已经达到6.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近45万元人民币,2021年数据),这样的物质基础是其能平衡好“保护+发展”矛盾,坚定维护好自然生境、保护野生鸟类的底气和决心所在;而且,这样的物质基础,并未从绿色空间里获取直接利益(几乎所有的公园免费、绝少所谓的额外收费)。而中国仍在发展过程中——插曲是我在新加坡期间,正好某国全票通过法案认定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而要归入“发达国家”——我们务必要认清自己的家底和定位阶段,在当前仍需要长足的“高质量发展”;这个“高”字的一个涵义就是要保护生态底线,要因地制宜地找到更可靠精细化的路径去实现发展的任务,要从发展本身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科技创新上去动脑筋——不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绿水青山”本身不应当做变现的本钱和产品,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系统作为才能整体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它们是比“金山银山”这样的货币化衡量标准更无价的存在~~
截至2021年,新加坡的国土面积约为728.3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85万人。在新加坡,根据房屋发展局的数据,人均住房面积为约100平方米,这包括组屋(公共住房)、公寓和私人住宅等不同类型的住房。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per capita in Singapore was approximately USD 65,233 in 2021,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ChatGPT
05
再会了,海岛
A Farewell to the Island
飞机从樟宜机场起飞,一个半月盘旋,机身有些倾斜,在我的舷窗边正好目睹了本次新加坡之旅错过的乌敏岛(Pulau Ubin)全貌(见下图)。它安静地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浅浅的海峡间,一片毫无杂色的葱绿;想必在这独立的小世界里有着更加完备丰沛、自成一体的生物多样性,有着更多自由栖息翔集的精灵鸟儿们~~
下次我会去探访你的,Pulau Ubin;以及其他,或者,再访。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保尔 · 艾吕雅(Paul Éluard,法国诗人)也说:
Il n'y a pas de hasard ,
il n'y a que des rendez-vous.
(直译:哪有偶遇,只有约定)
感谢神奇的鸟儿们;与你们的相遇,正如新加坡歌手孙燕姿《遇见》里所唱的,“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也是冥冥中的“约定”和“重逢”;
感谢三年来的这一次与家人的重逢,与同学故友的重逢,与天空与海洋的重逢;
期待下一次的相遇和重逢;乌敏若只如初见,新加坡如初见。
再会了,海岛~~
/ 阅读导览 /
本文为新加坡观鸟笔记系列之三点击下面链接阅读前集>> A Singapore Birding Notes -1
>> A Singapore Birding Notes -2
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感谢新加坡友人的协助和支持,特别感谢@朱茉同学和@曾慧芳女士。 感谢武汉观鸟协会@会员群鸟友的指导交流。 感谢神农架@鸟讯群鸟友的指导交流。
文中图片未标注者均为作者所摄。 文中图片分属作者和标注者所有。 文中援引网络图片和音像,均属原平台所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欢迎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本公众号出处。
武汉市观鸟协会/ 简称:武汉观鸟会
2017年3月30日在武汉市民政局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协会前身为2007年注册的武汉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
多年来,协会一直坚持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在武汉及周边地区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自然教育、鸟类调查监测和研究、鸟类保护和救助,以及鸟类栖息地保护。“在一起,把有意思变得有意义”凝聚了全体会员的共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协会为之奋斗的目标。
2020年协会被武汉市民政局评为3A级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