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铭记】张明养:一个人、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

宁波民进 2021-06-20

中央参议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推举赵朴初兼任主席,吴若安、张明养、柯灵、董纯才、潘承孝、梅达君为副主席,毛之芬为秘书长。

图为赵朴初、张明养(右) 在交谈。



张明养,生于1906年3月15日,宁海人。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政治学教授和老一辈新闻出版界代表人士。曾任民进第四至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民进第一、二届参议委员会副主席,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174日去世。



年少有志 

宁海县深甽镇有一古村,叫清潭村,始建于北宋,旧称里岙。最早迁 入此地的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张质。据《里岙张氏宗谱》记载,里岙张 氏本系汉代张良后裔,时任吴越国工部尚书张质,有感于世事纷乱,举家 迁浙东台州宁海县深山重建家业,耕读传家。明建文四年(1402 年),燕王朱棣夺取皇位,时任监察御史的张岵因是方孝孺学生,闻京城靖难,自 知难逃劫难,遂自溺于清溪斗岩潭,从此因“忠节清气”而又以村旁溪中有大清潭改村名“清潭”,作里岙的又一地名。朱棣死后,清潭逐渐恢复生气。如今聚居清溪两岸的清潭张氏已传至 37 代,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2005 年被宁波市政府公布为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村,名人辈出。根据张氏宗谱记载,出了不少举人、 进士。他们中有为官一方者,都始终把尽忠职守、爱国爱民作为人生信条, 传承给后人。直至近代,该村又出了一位杰出人物,他便是张明养先生。

1906年3月15日,张明养先生出生。年少有志,就读县城宁海中学,后只身远离家乡,到南京、上海等地求学。1925 年在南京上中学时参加 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 年考进上海政法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 年 2 月,张明养从上海政法大学转入复旦大学学习。在校期间,他选修了几门社会学系的课程,接触到一些古代社会中有关家庭、婚姻制 度、风俗习惯的材料,就编译成文,投稿给由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创办的《新女性》杂志。不久,文章发表了,使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同时也大大 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于是连续不断地给《新女性》杂志投稿。大革命失 败后,失去了与党的联系。1929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那时他没有急于找工作,却到震旦学院去专修法语。


编辑生涯的开始

1929 年12 月10 日出版的《东方杂志》“新语林”栏,张明养署名“良 辅”发表了文章。1930 年初考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东方杂志》编辑, 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当时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是知识分子汇 集的地方。我国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不少前辈曾在商务编译所工作过。张明养曾说,那时候“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所适于 培养人才的社会大学,那里有藏书丰富的东方图书馆,有学有专长的各种专家可奉作良师益友,还有更多的写作实践和接触社会新思潮的机会。”

他进馆不久,就结识了原在商务馆工作,刚从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回 国的胡愈之。他在悼念胡愈老的文中说:“愈老为人和蔼,平易近人,对 我这个编辑部中最年轻的编辑,多方予以鼓励、培育和使用。”

1932 年“一·二八”上海事变中,商务印书馆被日本侵略者炮毁,《东方杂志》停刊,于半年后重新恢复时,胡愈之承包编辑《东方杂志》,亲自 筹备复刊,担任主编。这时,原《东方杂志》的编辑很多去参加了申报馆 出版的《申报月刊》工作。因此胡愈之主编《东方杂志》复刊时,仅有张明养一人回去工作,另外又新聘了二三位编辑。胡愈之除承包《东方》外,还兼任一个外国通讯社的编译工作,并帮助邹韬奋先生办好《生活周刊》和创办生活书店,工作很忙,因此对于《东方杂志》编辑工作,除了 编辑方针、主要选题和重要稿件由胡愈之亲自决定审阅外,其余一般具 体业务和行政事务,几乎全部都交给张明养及其他同事负责处理。胡愈 之对年轻人的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和关心爱护的情景,张明养深记不忘。在胡愈之的领导下工作,张明养不仅在编辑业务上学到许多东西,而且 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得到胡愈之热诚帮助,收获很大。

当时的上海是白色恐怖统治下“文化围剿”的中心,《东方杂志》“广 泛地团结一批爱国的中间的进步作家”,使杂志在“文化围剿”中仍能起 着进步作用,成为一个影响很大的刊物。张明养也逐渐成了杂志实际上 的具体负责人,并在左翼社会科学界声名鹊起,成为有名的国际问题专 家。他努力贯彻胡愈之的编辑思想,大登宣传抗日和揭露帝国主义实质的文章,大力介绍苏联的建设成就。


创办《世界知识》 

1934 年正是抗战前风紧云急的岁月,各种斗争在上海紧张尖锐,环境很是险恶。国民党政府到处搜捕共产党人。那时,张明养新租了上海法租界吕班路万宜坊的寓所,家具还未摆放。有一次深夜,法国巡捕(警 察)突然包围了张明养住宅。三个巡捕闯入家中,把家人从床上叫起来, 逼到房角不许动,进行突击搜查。因没搜到什么“罪证”而作罢。而书架底下正好有几本禁书,幸亏未被发现。

《世界知识》创刊于1934 年9 月16日,它是在党的领导下,以胡愈 之同志为牵头,由几位研究国际问题的志同道合者所开创起来的,张明 养是其中重要的一员。最初筹划创办《世界知识》时,他们就曾在张明养的住处商议。胡愈之、郑森禹等就坐在地板上计议。胡愈之本要张明养辞去《东方杂志》编辑职务,去负责《世界知识》编务,但因他同“商务” 订有聘约关系,未能如愿。但他作为创办人之一以及 25 个特约撰稿人之一,一直积极支持《世界知识》的编辑出版工作,几乎每期都撰写一篇专论。他多用笔名张弼发表文章和举行系列讲座。他协助胡愈之团结了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如胡仲持、张仲实、钱亦石、钱俊瑞、郑 森禹、邵宗汉、金仲华等。他们经常举行聚餐会,一般两星期一次,不仅讨论当时的国际形势和问题,也交换关于国内政治和外交问题的意见, 拟订论文题目,并当场分配各特约撰稿人下期写稿任务。这种聚餐会实 际上是《世界知识》的编委会。每年一本的《世界知识手册》,中国部分 也总是张明养写的。他还为《世界知识》写了几个系列的专栏文章。很快,《世界知识》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张明养的文章也为海外 的读者及文化新闻工作者所熟知。

胡愈老的二弟胡仲持主持《申报》言论时,张明养也经常为该报撰 写社论。1936 年底,上海救国会七君子被捕,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被 封,书店出版了以谢六逸教授名义主编的《国民周刊》,实际主持编辑工作的则是张明养。


在党的领导下奋斗 

1937 年“八· 一 三”上海抗战开始,《东方杂志》一 度 迁往长沙。1938 年 8 月又迁至香港。张明养一直没有离开《东方杂志》的编辑工作。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几乎每一期都有他撰写的文章。1939 年10 月商 务印书馆又任命张明养为《学生杂志》(1914 年创刊)编辑兼发行人,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东方杂志》出到第 38 卷终,《学生杂志》出到第 21 卷第 9 号,都被迫停刊。

在香港的那段岁月,张明养积极投入了党领导下的对外宣传工作。他参加了党领导下创办国际新闻社的工作,也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国新 社和《新华日报》成了党在国统区两个主要的革命新闻宣传机关。“皖南 事变”爆发后,邹韬奋、金仲华、范长江、乔冠华、羊枣(杨潮)、张明养、胡仲持和夏衍等人在廖承志领导下创办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华商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帝国主义玩弄的“东方慕尼黑”阴谋。

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在香港的张明养全家生活很困难。每日只吃两顿菜粥充饥,靠劈家具做燃料。张明养拒绝了让他为日本人去办报的说客,宁可饿死,也绝不当汉奸,表现了应有的气节和高尚的品质。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廖承志、潘汉年等人的安排和东江纵队的努力下, 所有和党直接或间接有联系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工作者,都陆续安全地撤离了香港。这就是有名的“秘密大营救”。张明养在1941年12月下旬和他们一起坐小艇经澳门、桂林,辗转来到重庆。从1934年这个“新生儿”诞生起,到1941年底香港沦陷《世界知识》停刊,张明养发表了105 篇文章。计1934年4篇,1935 年13篇,1936年19篇,1937年25篇,1938 年8篇,1939年14篇,1940年16篇,1941年6篇。

1942 年张明养到重庆后就离开了商务印书馆,接受了已迁到重庆北碚的母校复旦大学的教务长陈望道、法学院院长张志让的邀请,任政 治系教授讲授《西洋政治史》、《西洋外交史》和《中国政府》课程。抗战胜利后,1946 年秋,张明养随复旦大学从重庆迁回上海。除教授《现代 国际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外,还开了一门新课《政治学概论》,致 力于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教学。他授课之余,仍为《世界 知识》杂志撰稿。

回到上海后,张明养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在《文化界对时局的进言》《要求真正实行民主》等宣言上签名,在《宪政月刊》上陆续发表文章。他参与发起组织“上海大学民主教授联谊会”(简称大教联,1946年冬成 立),被选为理事。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争民主、反独裁、反饥饿、 反内战等爱国革命运动。在这期间,他不断写文章,发言和演讲,讨论国际政治,批评国内政局。冒着很大的风险站在前列,积极参加进步文化 运动和民主运动,支持青年学生各种爱国运动。签名、参加罢教,声援和营救同学。他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给了同学们 的爱国民主运动以巨大的鼓舞。


开明书店之缘

1948 年冬,上海临近解放前,一直负责开明书店《中学生》杂志编辑 工作的叶圣陶和傅彬然两位先生要离开上海去解放区,开明书店创办人 之一的周予同先生代表开明书店找到张明养,约请他出任《中学生》杂 志主编。由于张明养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曾有给《中学生》杂志多次供 稿的密切关系,而且开明书店许多同仁不少是他的老前辈、老朋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他欣然接受了邀请。于是,张明养就由《中学生》杂志的读者和作者的角色转变为《中学生》杂志的主编了。

从 1949 年 4 月总第 210 期起,《中学生》杂志的编辑者就由叶圣陶改为张明养等七人,7月《中学生》杂志的代表人为张明养一直出版到1950 年 12 月第 230 期。之后,因形势需要,《中学生》与叶圣陶在北京 出版的《进步青年》合并,用《进步青年》之名,在刊名下加“原名《中学 生》”,在上海出版,张明养为代表人。

从1949年4月至1950 年12 月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张明养成为开明书店一员、担任《中学生》杂志主编。他曾说:“我为开明书店写稿并成为正式工作人员,时间虽然不能说是很长,但我对开明书店是很有感情的,印象也是很好的。”开明书店具有很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特点, 现在仍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秦牧先生在纪念开明书店创建六十周年所作的《赞开明书店》一文中曾说:“开明书店是一家著有声誉的书店,它作风高尚正派,严肃认真,创办期间,着实出了不少好书。”“希望这种严肃认真、高尚正派的作风,能够 在出版工作者中代代相传,并进而发扬光大,追踪先行者,垂示后来人。” 

 

重回《世界知识》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接着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复旦大学,宣布张志让、陈望道为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张明养也被任命为 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政治学系主任。1950 年 4 月中央人民政府 任命张明养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他还被选为上海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0年秋,《世界知识》迁京,一度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领导,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任董事长,副会长乔冠华为公方代理人,副会长胡愈之兼任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北京方面邀请张明养来京工作,但因复旦大学校长坚留而未能成行。1951年春,由于已出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的敦促,张明养毅然辞去复旦大学政治系主任职务,奉调入京,到北京参加《世界知识》和人民外交学会工作,被任命为世界知识出版社副 社长兼总编辑,冯宾符任副社长兼秘书长。

1952 年9月《世界知识》改为国营,合并到人民出版社,张明养担任 世界知识编辑室主任。当时,《世界知识》是周刊,而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惟一的国际问题杂志,已完全不同于昔日在上海办的那份民营刊物了。1953年《世界知识》改为半月刊。张明养深感责任重大。他坚持参加每一期杂志从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校对,直到下厂付印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质量,又保证了它准时出版、从不脱期的好传统。他主动 承担一些难度大、时间紧的定题写作任务。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半月谈》一栏就是他一人“承包”的。以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名义,年年还编印 一部专业性工具书《世界知识手册》,所有的规划设计、组稿定稿,都由他 总负责。其中“各国概况”的中国一篇,也由他执笔。他经常伏案写作, 有时彻夜不眠写作到凌晨。

1955 年 2 月张明养担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仍兼任世界知识编辑室主任。这段时期,他除了管一些国际问题图书的选题和定稿外,还要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编译的《国际问题译丛》杂志做校订和发稿工作。同年他随同周恩来总理参加过万隆会议。 

 

外交研究工作 

自1951年起,张明养就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1951年至1966年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1952年至1966 年为中印人民 友好协会理事和中巴人民友好协会理事,1959 年至 1966 年为中国政法学会理事。1955 年由冯宾符介绍加入民进。

根据全国代表会议修改通过的会章,民进设立了中央参议委员会,作为民进中央的荣誉和顾问机构。赵朴初副主席兼任第一届中央参议委员会主席,吴若安、张明养、柯灵、董纯才、潘承孝被推举为副主席。

1957 年初,他调到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任研究员,负责开展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同时还主编《国际问题研究》。1957 年7月《世界知识》杂志从人民出版社分出来,改建为专业出 版社,直属外交部领导。当时主要领导人刘思慕、冯宾符等都另有任务。张明养又被调回世界知识出版社担任代理总编辑职务。一年后才回到 研究所去。但他一直是《世界知识》编委,定期出席编委会议。

1958 年他重新加入共产党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期间他担任了全国政协国际问题组副组长、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在参加政协工作的 三十多年中,他不负人民的信任,忠诚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认真学 习领会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他还多次随政协组团到外地视察工作, 回来后总要认真总结,反映情况,提出建议。1963 年他到四川参观访问 后,便写了《怎样认识革命力量和反动力量的问题》的文章。

1965 年,参加“世界和平裁军会议”。1969 年 11 月他被下放到湖南 茶陵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期间健康受到很大损害。1973 年 1 月外交 部决定恢复国际问题研究所,调张明养等五人参加筹建领导小组,1977 年改为领导小组,张明养任领导小组成员、党组成员、研究员,1979 年 9 月任命副所长至 1983 年 3 月,后为研究所顾问。这期间他参加了研究 所的筹建和日常工作,分管过编译室、图书馆,组织编写、讨论大量有关 国际形势的分析、调研报告和供外交部领导、联合国有关会议、新华社等 部门要求的背景参考资料等。

1979 年他向全国政协五届二次大会提交关于“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交史”的提案后,1981 年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编委会,张明养为编委之一,与黄华、王炳南、伍修权等人共同编撰。


领导《世界知识》再次复刊 

“文革”结束后,1978 年中央批准恢复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 年 1 月外 交部仲曦东副部长召开恢复世界知识出版社座谈会,宣布由郑森禹、张映 吾、许文益、张明养成立复社筹建小组。他们很快研究了《世界知识》的编 辑方针、主导思想、基本内容,并明确《世界知识》杂志将是一个时事性、知 识性、通俗性、理论性的国际问题刊物。由此《世界知识》再次与读者见面。

1989年9月16日,是《世界知识》杂志创刊 55 周年,张明养抱病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世界知识创刊初期的战斗历程》(载《世界知识》1989 年第 18 期)。文章以身历其境的史实,生动地叙述了《世界知识》艰苦创 业的过程,包括时代背景、所处环境、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写作阵容、斗争 策略等,是《世界知识》极为宝贵的史料文献。张老在文中把《世界知识》 的战斗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34 年创刊起到1937年上海撤退;二是1938年迁武汉、广州、香港到1941年撤离香港;三是1945年在上海复 刊到1949年被国民党查封;四是 1949年上海解放后复刊并迁到北京以后。《世界知识创刊初期的战斗历程》写的是第一阶段。张老本来计划继 续写后几个阶段,以使这个具有光荣历史的刊物及其出版社能有一个较 完整的史料。可惜,他由于久病体弱,没能写下来,这是极大的遗憾!

张明养晚年尽管已届耄耋之年,且病魔缠身,多次住院,仍十分关心 国家大事,密切注意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孜孜不倦地研究问题,收集资 料。这已然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作为《当代中国外交 —— 中华人 民共和国三十年外交历史纲要》一书的编审,积极参与了从编写提纲到讨论稿、送审稿的修改工作,全书有 25 万字之多。1989  年他为《民主》专稿写了《新中国外交四十年》一文,对新中国外交四十年的辉煌成就,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张明养先生著有《中国政制论》《国际裁军问题》《国 际联盟》《国际政治讲话》和《世界知识读本》等 10 多部,译有《世界政治》《帝国主义》《苏联之经济组织》和《美洲政治史纲》等著作。

 

民进中央的工作岁月 

张明养是集专家、教授、编辑家于一身,知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他知 识渊博,治学严谨,除著作、译著外,发表了千余篇政论;他又是有丰富经验的政治学教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才;作为老编辑家,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发展文化出版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上世纪 80 年代,张明养被选为中国政治学会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统一 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统一战线工作得到了 恢复。他以极大的热忱和饱满的激情,为重建在文革动乱中被严重破坏 的民进各级组织、恢复会务活动做了许多工作。在他领导下一起工作过 的民进中央机关同志都亲切地称他“张明老”。1987年张明养主动请求退出民进中央委员会,他这种主动让贤、提携后人的做法,受到广大会员 的尊敬。之后,他被选为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在赵朴初主席的领导下为健全参议委员会的职责,发挥老同志作用做了大量工作。他是民进中央优秀的领导人之一。他为党团结民主党派人士共建新中 国的统一战线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君年长我一岁半,君才胜我十倍强。 

喜君欣欣寿而康,贡献犹多热与光。

精神老龙稳且骧,意态松筠穆而庄。

我愿登君茶寿堂,友朋四海共称觞。

这是赵朴初先生在张明老85岁生日贺寿赠诗。1990 年,即他去世的前一年,他报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考察调研。以 84 岁的高龄,又沉疴在身,家人都不同意他去,他仍坚持随团视察那里的国营农场。时值天雨,道路泥泞,有时一日行车达十小时之久,劳累可想而知。没有一种 毅力和追求,是不能受此辛劳的。他回来后给《民主》写了一篇《在昔日 的北大荒“飞车看花”杂记》,六千余字。文章既翔实报道东北农村在改 革开放后的新面貌,又反映在参观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是一篇参政议政的好文章。

民进中央机关刊物原为《民进》,后来才改公开出版刊物为《民主》。作为宣传部部长的张明养,一直把办好这个刊物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使《民进》办得内容生动活泼,成为广大会员喜爱的一份读物。他经常主动参加学习,并在《民进》会刊上发表文章,帮助广大会员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自觉履行为党的统战工作服务的职责,保持与党外人士的密切联系。

张明养对于雷洁琼主席,他们早在上海时就已熟悉,他亲切地称她 为雷大姐。他们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对重大问题总是坚持 原则,坦率进言,发表精辟的见解。雷大姐都给予了支持和赞同,如“应 当切实调查研究,深入实际,为参政议政扎实地集中力量,办好几件实 事”等。他的实事求是工作作风和耿直言行,给民进中央机关同志以深 刻的印象。 

 

永远的怀念 

张明养不忘桑梓,晚年为《宁海县志》顾问并作序,又将毕生著述捐 赠宁海图书馆,时时关注家乡建设。清潭村内现存众多古宅,有不少都是曾经的有识之士的故居,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其中有一处以“张明养”命名的图书室就是遵照张明养教授的遗愿建立起来的。走近村文化活动室,“张明养图书室”的匾额赫然在目,内中还有张明养生平资料的陈 列。这些古宅故居和张明养图书室,还有那尽忠潭,已成为清潭人引以 为自豪的榜样。

1991年7月4 日,在与癌症进行了将近十年之久顽强斗争后,张明 养阖然长逝。楚图南为他写的条幅所言挽联:“万般劫难励风骨,一片丹心为人民”。

2016年3月15日,宁海县举办了纪念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张明养诞生110周年活动,宁海县集邮协会、宁海县集邮公司联合印制发行纪念封一枚,数量500枚。同年,宁海县档案馆还接待了一名特殊的客人,张明养先生的女儿张之一女士,她专程从北京给县档案馆带来了三份张明养先生任命书,赠送给县档案馆。其一为毛泽东亲自签署的任华东军委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的任命;其二为陈毅与粟裕 签署的其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的任命书;其三是复旦大学聘其就任法学院政治学系系主任的聘书。 

 

主要参考资料: 

1.《张明养同志纪念集》,戴文葆、张之一著,开明出版社1993年 6月版。

2.《一个人、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史之,《世界知识》2006 年第 13 期。


本文选自《精神风骨——宁波籍民进先贤传略及纪念文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