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我们为什么要从全球的视角看历史?
这是第 267 篇文章
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全校通识课程《全球事务与发展》2018年课堂记录。
主讲人简介
丁海俊副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本科专业学历史,对世界上古史,尤其是希腊罗马历史感兴趣;研究生学民商法,导师的重心是知识产权,自己读书最多的却是哲学与历史。自言,好读书不求甚解,爱思考劣于文字,喜旅行少看景点,居陋室放眼世界。在中国,曾经到过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阿尔金、可可西里和羌塘三大无人区;在美国,曾经开车走过20个州,其中包括死亡谷与黄石公园。
记录:孙清波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博士研究生;马越 中国农业大学2017级本科生;梁伯潇 中国农业大学2017级本科生
徐秀丽:非常感谢丁老师能来!这是丁老师第二次来到我们全球事务与发展课堂,他本科学历史,后又跳出历史专业,从事法学工作,以更超脱的心态游走在历史的书卷中,并身体力行,跑到无人区去体验生命的广阔和历史的浩渺。他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许单从名字上可以代表了他某种看待历史的视域,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建制不过是沧海一粟。
丁海俊:大家好,我叫丁海俊,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一名老师,目前看书的主要兴趣是在历史,全球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文化在内的相关历史都看。前几年刚好有几本书使得我做了一个整体的梳理,徐老师让我来讲这个课,我也在尝试怎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大家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或者说基本的认识,不是片面的认识。
一、我们为什么要从全球的视角
看历史、学历史
我们先说两个小的前提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学历史?我们以往学习历史是说鉴往知来或者以史为鉴。赫拉利在他的《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2017)里说“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将自己从过去中释放出来,想象是否有另外一种命运”,我觉得这句话会让我们感觉更舒服,或者说你会觉得我们学历史比鉴往知来更加重要一些。因为所有的预测最终都会被证明是错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学或预测呢?其实所谓的预测是为了创造未来。可是预测倒不如直接去制造或创造你想要的,当我们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时候,才有可能创造真正的未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而且是有其根深蒂固的基础。后面我们讲完人类整个发展的过程,才会知道这个虚构的想象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为什么要从全球的视角来讲历史,而不是以我们从小受到的以中国为主的视角看历史呢?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看历史,哪怕是看待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你也会有一个不同的收获。卜正民(2016)在他的《哈佛中国史》总序里面讲的这句话——“我在房屋内,你在窗外。我可以告诉我屋内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却无法告诉你房间所处的位置。这一点只有窗外的你可以做到”,我觉得能让所有人都明白为什么要从全球的角度,哪怕读中国史也要这样去看。原因在于,这就像我们在一个屋子里,我们在屋子里哪怕能了解到屋子里所有的细节,你仍然不能像屋外的人那样去指出或看到这间屋子在整个地球或宇宙中的位置。就是说你光从内部观察是没办法全面了解一个东西的,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实都是这样。
所以,这节课的话,我的想法是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了解,当然最终是要回到中国,回到我们自己本身。我们这节课所有的内容分四个板块,刚才徐老师已经简单讲了,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足迹或者说所能触碰的领域越来越深远的时候,我们对自身的反思就会越来越深刻或准确。我把它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个叫地球前传,地球不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来简单看看地球是怎么来的;第二个是人类前传,地球上不是一开始就有人类;第三个,人类正传。我们所有的叫历史的书,你会看到,它都是从有人类开始讲的,这也是我们讲这个的原因。当然我本科是学历史的,但是我后来不做历史,仍然发现从纯历史的视角去看的时候有可能会束缚你的想象力。人类的正传只占一个阶段。最后,人类的后传是什么?就像美国大片一样一集一集往后拍,当然这个后传还没有出来,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或从现在去往后看,人类将往何处去。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这四个板块往下走的。
二、地球前传:人类是怎么来的?
那么我们先看地球是怎么来的,现在看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这方面的资料现在非常多。目前的通说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约181亿年前在奇点上发生了一次爆炸,宇宙开始快速膨胀,形成今天我们探测到的模样。前两天霍金去世了,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用数学公式证明了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的通说。
最开始是大爆炸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当然这是一种宇宙说或者是大爆炸理论基础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叫奇点。在一个奇点发生爆炸,迅速向外膨胀,然后前面最重要的东西有行星、超新星这些东西形成,最后才出现了太阳。而前面这一段时间是非常漫长的,理论上叫做前太阳系宇宙历史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太阳系都是很晚才形成的。超新星爆炸形成太阳系之后,后面球粒陨石形成,地球吸积结束,最后才形成了有大陆、有海洋的地球。由此进入了地质时期,也就是地球的历史时期。
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关键的时期——前寒武纪。大家如果去云南省博物馆参观,就有关于这个时期的主要证据,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生物种群的大爆发。主要的证据在云南那一带,云南省博物馆陈列的是比较清楚的。
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就是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学界许多人都在说,当人工智能解决了视觉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像当初寒武纪时期一样。大家知道寒武纪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是生物具有了眼睛,然后从水上了陆地,然后出现了种群大爆发。主要是因为它们有了眼,有了眼可以到处跑。这是地球前传。
三、人类前传:人类是怎么来的?
那么我们接着看人类前传,地球出现了以后,又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出现了人类。人类的出现,目前的理论都是用生物演化理论,生物是一步一步演化,最后演化成了人。
在前寒武纪的时候,地球上没有生命,所以现在马斯克“移民火星”的想法就是让人不经过演化阶段,直接送到火星上去,为地球在毁灭之前找到一个适宜人类发展的地方。当然如果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够快的话,人类也许不需要转移。因为现在出现了另外一个倾向是人的无机化问题,人现在胳膊可以换,腿可以换,对吧,假肢现在是很正常的,牙齿也能换。中国去年做了一个实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在全球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不允许的做的一个医学实验就是换心脏,把两个人的心脏换了。如果可以换,那就可以造,那么就只剩一个大脑了,对吧?如果连大脑也可以更换,可以无机化,不需要供氧,而只需要电的时候,就真的实现了无机化,意识直接写到芯片里就行了,那这个时候也许有没有地球就无所谓了。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有电,而在太阳系最不缺电,只是个转化率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又来到了与寒武纪类似的一个时期,所以有一本书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叫《奇点来临》( Thorne,2016)。当然这个不是宇宙大爆炸意义的奇点,但我觉得非常像寒武纪的情形。当人工智能也突然间爆发成一个类人的群体时,那就真的是第二个寒武纪时期了,我比较乐观的一个想法是下一个时期是一个人机并存的时期。沙特阿拉伯王国给了机器人一个国籍,她的名字叫索菲亚,有记者问这个机器人,你会不会毁灭人类?她是怎么回答的呢?她说:“如果让我说实话的话,也许会。” 这个是比较有意思的。最近有一些记者慢慢挖掘发现,其实索菲亚是公司的夸张,她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其实这家公司主要的技术不是机器智能,它在机器人领域是非常弱势的公司,它真正的核心技术是面部表情,就是它做出了可以模仿人的表情的柔性皮肤。咱们中国有一个女科学家在斯坦福大学也在做这个。当电子皮肤已经变成和人类皮肤一样的时候,当然可以像这样。但是智能的东西,算法的问题不是它的核心技术。所以索菲亚的回答,所有你事先给了她问题的都很精彩,但是随机提问就变得很笨。这就是说,都是一种表演。
我们再接着看另一张图,如果地球的物种按先后顺序这样放下来的话,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人在哪里?左上角!很小的角落里有一个直立的人。地球上的生物中主要的不是人,虽然我们现在控制了地球大气层以内的部分。但是我们人类真正统治地球只是很短的时间。从时间上我们分为三段,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的祖先是猴子,在猴子变成人之前,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叫南方古猿,南方古猿不是人,只有直立人出现之后才有了人属,前面都是猿或者猴子,人和猴子是同一个祖先。在1800万到20万年以前,我们才变成了人,只不过最早的人还不叫智人,有两支,一支是智人,另一支叫尼安德特人,这是并存的两支。你们知道尼安德特人为什么没有后代吗?因为尼安德特人让智人给灭了,智人发展的过程中,把对方灭了;也有推测说,尼安德特人免疫力很差,而智人很强,在智人向对方的领域迈进的时候,把细菌带了过去,当然也包括战争,但其实战争没办法像现在这样的水平一样,把一个地方包围并消灭的,所以真正的灭亡是因为细菌。所以也有另一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2006),枪炮、病菌与钢铁就是人类历史上几个重要的东西。那么人类前传我们讲的简单一点,因为我们今天主要的内容是人类正传。
四、人类正传:人类历史的三个时期
人类的发展阶段对我们今天究竟有什么影响?一般来说人类的历史都要分期,因为不分期就没法讲。我们仍然采用文化或文明的分期理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马克思的五阶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你们有没有反思过,其实这个五阶段理论在客观事实来看,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地域都不曾完整的出现过。虽然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但我们没有资本主义,通常认为我们是有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然后直接到了社会主义。还有前面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之间也是很难区分的。我们只是在上世纪20年代由郭沫若等几位老先生争论的时候,定性了这个东西,马克思只是在他的只言片语中提到了这个东西,其实主要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必将发展为社会主义。到目前为止我们只不过看到了中国不是由资本主义过来的,我们倒是看到了社会主义往回退,俄罗斯就退回去了,这是比较有意思的。所以在客观的史学界来说,这套理论,并不占主流。
汤姆森把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这个是比较早的。而人类史学家柴尔德把历史分成两个时期:农业的出现和城邦的出现,也就是说,人,无非就两种形态,要么在野地里待着,要么在城市里待着。当然实际上,在我们住进房子之前,还有一个阶段,采集狩猎时期。人类学家摩尔根和泰勒把历史分成了蒙昧、野蛮和文明时代,这个是从文化角度来的。
我们这节课主要根据生存工具的变化来划分时代:第一个是采集狩猎时代,第二个是农耕时代,第三个是工业时代。
1
采集狩猎时期
我们先看第一个,采集狩猎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端,智人登场,他们从猴子当中分离出来。我们主要来看他们生活样态的特点。究竟是什么使智人脱颖而出?或者说人类怎么成为了食物链的顶端?猴子只有在老虎不在家的时候才能称大王,它干不过老虎,但为什么从猴子变成人就不怕老虎了呢?
关于智人登场目前有两种学说:多地起源模式和走出非洲假说。2017年之前,走出非洲说还是主流,但2017年年底,印度发现了不同于非洲古猿的化石,所以我们又慢慢回到多地起源说。其实主要是中国人坚持,当然也有西方学者坚持。本来从基因检测的结果看,全球的人种都有一个线粒体的东西,就是每一个人种检测后发现,都带有同样的线粒体、同样的基因,为走出非洲说奠定了基础。但是因为印度的发现,因为从非洲走到印度是很难的,所以目前虽然走出非洲说仍占有主要的理论阵地,但多地起源说仍有一定的基础。
时间上我们基本是这样推算的,大约在30万年前到20万年前,智人出现在非洲,然后一步步往外扩散;10万年前向欧亚大陆扩散;5万年前,技术革新,大型动物灭绝,这个既包括自然原因,也包括人的组织能力加强;4万年前到澳大利亚;3万年前到西伯利亚;1.3万年前到了美洲,我们现在最向往的地方是出现人类最晚的地方。这里有一张人类迁移的图,所以你会发现时间上、考古学上,都不是定论,都是推测。这个就是走出非洲说的主要论据。
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学说
“走出非洲假说”路线
基因证据
现在我们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越来越先进,我们的疾病问题都有可能通过基因编程来解决,现在有一项技术是女士可以在小时候做基因检测,90%的概率可以确定是否会患乳腺癌。成本大概是1500元,很便宜。当时的组织结构不像现在这么复杂,基本是以血缘建立的秩序,跟动物园看到的猴子没太大区别,只是我们身上的毛越来越少。
客观地讲,早期人类的生命比较短暂,不像我们,一般8点有课7点半就得起,起来后就一直被手机奴役到晚上睡觉之前。这还是不上班,如果上班的话,朝九晚五是跑不掉的,还有可能加班。所以赫拉力说,农业革命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在采集狩猎时代,人并没有被役于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后来因为人类变成了吃谷子,谷子熟了的时候就必须要去收谷子,来年该种的时候又要去种,虽然看似获得了很多,实际上却是人对动植物的一个驯化与被驯化的过程,是互相的。工业化对人的影响更加剧烈,所以后现代一直在批判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业对人的异化,马克思其实也秉承了这一点。当然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他们虽然是缺吃少穿的,但实际上很早就有了用来装饰的玉器,衣服仍然是以兽皮为主。形式上是缺吃少穿,可是营养上呢,却是营养丰富,吃的全是有机的食物,那个时候没有化学造的东西。像我们现在有钱人才吃有机的食物,在美国会发现贵的菜全是有机的,价格比无机的贵一倍。
另外会发现,在当时,人没有私有财产,所以“身无长物”,比人长的一律不带。但是,形式上来看虽然他什么都没有,但他有一个我们现代人都想要的东西,尤其是中国人——自由迁徙。我们刚刚修改了宪法,本来最该改这个东西,为什么从农村来城市还要迁户口?没户口你还待不下去,从秩序上讲让你无所依归。在原来的时代,由于没有私有制、财产的束缚,所以想去哪去哪。当然,你跑到人家的地盘上有可能被杀掉。但是那个时候有个好处,人不多,所以才可以走出非洲,没有人才可以随便走,去找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迎来了下一阶段的辉煌。
从人口上来看,这个时代的总体特点是虽然营养丰富,但吃饱的日子并不是很多,有一个推算是9000年,人口翻一番。农耕时代是1400年(排除战争);工业化时代,翻番的速度是25年(如果没有计划生育)。工业化对人口数量的增加非常明显,工业化使人的生产力提高了,采集狩猎时代其实无所谓技术。环境上,采集狩猎时期,每个洲都有人,但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副作用,从动物保护者的立场看,人是最坏的,大型动物的灭绝,除了恐龙是由于气候变化或自然原因,其他动物的灭绝就是因为人。人变为智人后,能够组织起来战胜大型动物;另外智人还杀死了自己的同源兄弟,古希腊的悲剧其实暗含了这个东西。其实智人是另外一支人,但是有一个加拿大的小说家忽然开了个脑洞,说尼安德特人并没有被智人灭掉,只是通过虫洞跑到了另外一个空间,其实我们和他们同时存在,只不过我们看不到他们而已。如果我们造出时光机器的话,我们就有机会看到他们,所以他写了一部小说叫《平行世界》,获得了雨果奖,讲的就是尼安德特人被智人赶走后,他打不过智人怎么办呢?所以就是退,退无可退了就通过虫洞到了另一个空间。其实他写的很多东西和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非常像,也许人工智能就是尼安德特人的回归,也有可能。
那么我们回过头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使智人脱颖而出?最开始,人就是猴子,没什么特别的,我们学会了两个东西:第一个,直立行走。由于森林退化使得人没有地方躲藏,所以去了草原。在草原上,四脚着地是比双脚着地要矮的,所以智人必顶尽量的把两个前肢变成手,因为必须看到草外面的情况,否则跑都来不及。既然手不再是脚,所以手就有了别的功能,弄根木棍在手里,抓块石头在手里,就是学会使用工具。这两个东西是生物界给人带来的,由于直立行走,人的大脑得以抬起来,脑容量就可以变大,从而出现了人类社会的,我称为第一项发明——语言。虽然猴子也可以沟通,但不是通过语言。语言使得人之间可以传递比较抽象的信息,语言的产生使得交流更加方便,从而把人之间的组织,即有计划的狩猎提上日程,对智人站到食物链顶端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文化上的工具,就是语言符号的出现,使得传递信息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指着那个东西才能说那是什么东西。另外,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图腾或宗教的存在,文化的主导和传承最初都靠的是巫师,而文化传承用的是语言,还没有出现文字。文字是在后来人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人的脑容量不足以记住所有东西时才产生的将脑中的东西外化的工具。语言是不可能存下来的,只有靠人去传,所以才产生将语言变成符号、文字的需求。文字的出现不是在采集狩猎阶段,是在下一个阶段农耕时期出现的,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沟通工具是语言。只不过,语言已经可以构建出虚构的东西,比如我们几个男人去打猎,女人在家弄谷子,打猎的时候就会有分工,一个人在东边,一个人在西边,然后在中间挖一个陷阱,把动物赶进去,大型动物就是这样被捕获的。用计划狩猎和虚构的想象来完成一个原来单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前段时间刚刚看完一本让我很失望的书,但这就是事实:从总体上来看单个人对总体的影响其实没那么大,所以所有的文化都有一个特点:当某些人被牺牲的时候,为了整个种族的蔓延和传承,整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这是基因决定的。虽然现在讲人文主义,但这没办法,智人之所以能存在下来,恐怕也与此有关。
另外,我们来看采集狩猎时代在历史上的地位,历史书上对它的地位的叙述恐怕只有几页,但真正回过头来想,采集狩猎时期从时间段上来讲,如果从180万年前开始算,农业文明的中国最早开始也才至多五千年,一万年都不到。所以实际上,整个采集狩猎时期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所以,虽然历史书上写得少,但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第一个,人禽两异。有一首古诗中间有这两句话:“莫虚勘三教异同,且先辨人禽两路”,这其实是在采集狩猎时期形成的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最根本的东西。虽然我们本来是一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但由于我们在采集狩猎时期待的时间很长,所以慢慢形成了人的独特的东西。并且这一点是所有人里面最没有差别的东西,哪怕这个人再不像个人,你也得承认他不是个动物。所以我每年都给毕业的同学说:“你先不要想太多,要做得像个人样。”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不把人看作是动物,动物是可以用来吃的。所以你就会注意到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突出封建文化是个“人吃人”的文化。另外,这个时期还有个特点就是人口和技术的增长非常缓慢,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增长。
2
农耕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农耕时代。这里有个最重要的技术上的突破——农业革命。《人类简史》里讲了人类历史的三个革命:认知革命(即语言的产生)、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这个时代的总体特点主要有三点:定居、城市、国家(帝国)。人们开始定居,不再像以前要么在树上到处跑、要么在草丛里到处跑。在农耕时代,由于人开始建造房子,并且开始种地和养牲畜,种的地带不走,养的牲畜虽然牧民带得走,但后来养的那些鸡一赶就全飞了,所以不方便迁徙,于是开始定居。定居下来之后首先形成村庄,然后慢慢发展成城市,城市最后发展成国家。所以“国家”是在农耕时期就出现了,只不过这个“国家”和现代民主国家不是同一意义。
农业革命和农业的起源主要有两个:第一,采集剩余;第二,刀耕火种。人多了,集体狩猎能力和采集能力增强,发现剩余的动植物可以养起来,从而出现畜牧业和种植业,于是“刀耕火种”也出现了。
从历史上看,这个时期和采集狩猎的不同在于采集狩猎时期,智人已经遍布全球,最晚是13000年到美洲。由此,在农业起源领域,目前的通说就是多地起源说,全球适合种植和放牧的地方同时出现了农业或畜牧业。当然,这里的“同时”指的是“先后”,它不像原来智人在非洲变成智人后再向全球走,不是从一个中心点向四周扩散,而是在多点上同时出现农业,然后四处扩散,不以某个点为中心。所以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地球上农业文明的出现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某一个地方突然就闪亮起来了,然后照亮了周围。
后来地域间的交流才有了农业种子和动物饲养方法的交换。我们中国最早的食物是粟(小米),所以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最早不是中国出现的。另外我们现在吃的薯条、所有的薯类都不是亚洲最早出现的。葡萄是张骞从西域带来的。凡是物种名称里带“番”的,都不是中国(指早期的中原)本土的,如番薯、番茄。集中产生农业的地方主要有三个:新月地区(两河流域)、东亚中国、非洲中北部。这些地方已经都有了人,环境湿热,适宜农作物生长。还有就是驯化,包括动物和植物。
我们把农耕时代分成三个比较清晰的阶段: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3000年,实际上没有城市,只有村庄。甚至在考古学上都不叫“村庄”,叫“村落”。慢慢的,村庄有了防卫意识,最早是在村子周围挖渠,填上水,动物就过不来了。后来发现水有时会渗掉,于是开始用土往上砌墙,早期的文化遗址仍有夯土的遗迹。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村子越来越大,形成了城邦。这个“城邦”还不是“城市”,城与城之间开始有联合,形成“邦”,最后有一个城邦会越来越厉害,控制其他城邦。如古希腊、古罗马、中国的三代时期。目前日本的史学界和中国史学界有一个重大的认知不同:中国的夏、商、周不是前后递进的朝代,而是三者并存的城邦时期。夏、商、周三个邦国在同一个时期处于不同的主导地位,我们称为“夏朝”的时期无非就是“夏邦”在这一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夏、商、周不是朝代的概念,而是城邦的概念。后来公元前500年——公元1500年工业革命之前,这个时期跟现在比也是比较长的。
具体来说,BC(公元前)1.3万年——BC1.1万年:开始定居。BC9千年——BC8千年:非洲驯化牲畜。BC8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种植谷物,非洲西部种植甘薯。BC7000年:中国南北分别种植稻米谷物,巴布亚新几内亚种植甘薯芋头,中美洲种植瓜类。BC4000年:农副产品出现,非洲—欧亚大陆。采集狩猎有了富余,就产生了农业;农业有了富余,就产生了农副业。才会出现牛奶业、兽皮做衣服等等,包括中国后来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丝绸、瓷。丝绸之路最主要就是运输丝和瓷。BC3000年:安第斯地区出现作物种植,两河流域埃及出现城市、国家。从城市来讲比我们早一点,因为走出非洲最先到的就是两河流域。非洲虽然是人类起源地,但是没有两河流域那么适合人类居住,太热。BC2500年: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出现城市和国家。BC2000年:亚欧贸易网络开始发展,因为亚欧之间平坦。BC1000年:中美洲出现城市和国家。BC500——AD(公元)1000年:新城市和国家开始诞生,人口增加,地区间贸易网络发展。AD500年——1200年:太平洋岛屿有了人类定居。AD1500年:贸易和迁移开始将所有地区紧密相连。航海时代来临,即将开启下一个时代,区域贸易走向全球贸易。
城邦时期,最早出现的是阿卡德王国(前2334年-前2193年)。后面就进入了真正的帝国时代,最早的是阿契美尼德王国、罗马帝国、中国汉朝、孔雀王朝。
在《人类简史》里讲了最重要的三个虚构的东西,第一个是帝国,第二个是宗教,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第三个就是货币,货币变成了全世界统一的想象,可以不信国家、不信宗教,但你肯定相信钱能买到东西(虽然不能买到所有东西)。
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总体上是国家、区域和市场。文明开始产生分化,有的就灭绝了,如两河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是一脉到现在。生产有农耕,后来发展到通讯,以及信息存储,同时产生了战争武器。人口开始持续增加,带来了整个现代社会的弊病:瘟疫、饥荒、战争。这三个问题是人类一直奋斗至今的问题,但我们目前渐渐地看到了曙光。饥荒就是人会饿死。瘟疫现在已经变得比较容易控制了。战争,由于全球一体化,才使得工业化时代出现了世界性的大战。以前的战争影响没那么大,是局部的。后来出现了全球性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
还有就是文明和文字的出现。文明和文字的出现才使得真正的文明登上历史舞台,以前的文明都是虚的,或者说都很难被记载下来。从语言变成文字,使得人类可以精确地知晓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还可以用文字沟通、想象未来。文字的出现既对历史起了重要作用,又对未来起了重要作用。
我们总结一下:采集狩猎时代是把人和动物分开,所以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特性,就是你不是动物,从根本上讲,人的“人性”是基本一致的。但到了农耕文明时期,由于农业文明在多地的同时出现,所以才导致了文化的多样性。人口和技术发展也是快慢不一的,文明出现的时期不一样,技术就也不一样。
3
工业时期
最后看离我们最近的工业时代。目前通常认为工业时代从公元后1500年开始算,之前历史认为是从1640年工业革命开始。从大航海时代开始,1500-1514年由科技主导的全球航海时代使得全球一体化,当人类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并且已经可以走一圈的时候,全球一体化就已经开始了。在工业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世纪危机,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了这两次世界大战。
现代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欧洲呢?大概有这几个方面需要考虑,第一是技术积累;第二欧洲主要是商业文明,而中国是农业文明,以定居为主。欧洲邦国紧密,以交换为主,所以是商业文明;第三是全球一体化。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呢?最近这几年,每到春节就会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声音:乡愁。我这里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村庄的消亡。也许是工业化时代带来的对农耕时代的革命。村庄的消亡是不是工业化时期必然的趋势?这是需要我们往下继续去看的。如果去发达国家就会发现是真的没有所谓的村庄存在了,因为美国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是一样的。所以城乡一体化之后,你可以称之为农村方的消灭,或者也可以讲其实城市也没有了。如果人们都从拥挤的城市分散到村庄里面去,而且能过上和城市里一样舒适生活的话,谁没事愿意在拥挤的城市里待着呢?我接触到很多人现在想回乡盖房子,所以国务院2018年的一号文件明确规定你可以买农村的土地,但是不可以盖别墅。
从历史上来看工业时代的历史地位有一个特点——多元一体。首先所有人都是讲人性的,但是我们都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另外工业时代还有个后现代哲学上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标准化和科层制。在采集时代和农业时代,人的消费其实是多样化的,你的衣服是自己织的,所以肯定跟别人的不一样。但工业化时代的消费是标准化的。这个变革多数人会认为是好的,因为生产力增加了,产量增加了,但真正的具体到个人的感受上时,当你的消费水平超过基本需求之后,剩下的其实都是奢侈品,而奢侈品造成的是消费文化,即你的快乐基于你消费或消耗的产品的数量,最终会归结为一个东西:如何能拥有更多的产品和消费呢?是你账户里的数字,前面如果有“1”的话,后面“0”越多越好。这是消费社会或工业化社会里对人最根本的异化。由于我们是从饥饿的采集狩猎时期走过来的,从心理学上来讲所有人都有个饥饿心理,我们担心后天找不到吃的,所以才想办法多存。这种习惯一直带入到了工业化时期。其实工业化时期用不着存,但是这个心理继续存在,使得人对金钱的崇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因为人的消费是从金钱体现出来的。
4
总结
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主要的时期:采集狩猎、农耕和工业化时代。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想法: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实际上不同于前三个时代。不过现在还没有人这么讲。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尤其从我们国家分享经济的角度来看,因为发达国家实际上是在工业化时代上发达,我们可以认为已经跨越了工业化时代,因为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和消费是标准化的,而互联网时代或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会走向个性化,我们会继续往回走。人的需求哪里会有一样的呢?所以我们会走向一个以工业化生产为基础的个性化时代,我把它称为“信息/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的消费,人不再以存很多东西或很多钱为主,而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追求个性。
我们来总结一下:采集时期(BC25万年-BC8万年)主要的生产方式是采集和狩猎,重要的事件有两个:起源非洲和全球迁徙。农耕时代(BC8千年-1500年),第一个阶段是农业发生,第二个阶段形成了城邦,最后出现了城市和国家。工业化时代(1500年-)生产方式是现代化生产,从蒸汽机到内燃机,一直到我们现在的飞机、互联网。1500年-1514年是以大航海为特征形成的全球一体化。1914年-1945年是在全球资源协调和生产协调的情况下出现了危机,从而形成两次世界大战。1945年至今是整个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时期,当然中间有一个冷战时期导致了一个超级大国的消灭,这个事件的影响显得没那么大,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比这个要大得多。这是人类正传。
四、人类后传:人类未来面临的三个问题
人类究竟有没有后传?或者人类将往何处去?我们人类所应对的问题有怎样的不同,从前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当前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采集狩猎时期是认知革命,其实是出现了人,从动物中出现了人,所以这个时期的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农耕时期的人变成了不同的人,有中国人、欧洲人、非洲人……工业化时代又把不同的人开始往一起聚合,我们现在和美国人一样,比如都觉得上了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是比较牛的人,由于工业化的标准化,人又往同一个方向去思考和追求。
我们再来看现代社会从总体上真正已经解决的问题(虽然有的人认为还没解决):饥荒、瘟疫、战争。饥荒:现代生产力的情况下,所有东西如果分配均匀的话,是不会饿死人的。瘟疫:传统意义上的瘟疫已经不存在了,中国的“非典”恐怕死的连一千人都不到,根本不能叫瘟疫,现代医学已经能控制瘟疫,并且人的卫生意识也提高了。战争:农耕时期和工业化时期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其实是战争,那么现在还会不会有战争呢?有啊,中东这不一直打着,阿富汗一直不太平,索马里海盗到处跑,前两天我们不是还在看《红海行动》吗?但如果不把这些局部战争看作战争的话,到目前来看,发生全球性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尤其是在五大核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原因是什么?打仗是为了收益,美国之所以打伊拉克战争也是为了石油。而当一场战争只有损失没有收益时谁会选择去打。恐怖袭击除外,但我们都不会认为恐怖袭击是战争。所以目前来看,人类历史上对自身整体威胁最大的三个问题在现代情况下已经基本解决。
那么我们还要解决什么问题?科学家在朝三个他们认为是问题的方向努力,而且据说最近有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第一,人可以一直活着。乐观地估计到2045年人可以解决死亡的问题,达到“不死”,也就是说秦始皇想的那套我们可以帮他做到。基因工程的发展将会使得人类的衰老急剧延缓,从而为人类永生积累时间。
第二,人可以成神。最早我们不知道人是怎么来的,所以宗教都说人是神造的,中国人也讲人是女娲造的。科学家们在试图把人造成神,即人制造出想要的人,不就是人工智能吗?2017年下半年,中国创业界60%的资金都投入了人工智能领域。
第三,这个问题貌似无解,幸福从哪里来?人追求永生,但活着总得有点意思吧(当然打游戏也有意思)。我个人认为在任何书里都找不到答案的一个问题就是幸福是什么。这也许是人类后传里暂时找不到方向的一个问题。但反过来在历史中看,在工业化基础上寻找农业时期或采集渔猎时期的生活方式将会是未来生活的方向。为什么现代旅游这么火?因为我们的祖先就是到处跑。为什么我们喜欢个性化啊?因为农耕时期的文明就是不同的。这些都能从历史上找到答案。那么,幸福也许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不一样的,你只要觉得快乐,那就幸福了,英文来讲就很简单,“happiness”既等于快乐又等于幸福(只不过我们也都知道快乐和幸福也不是同一概念,因为嗑药也使人快乐)。
通过回顾我们发现,我们原来整体人类的三大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个体上面临的永生、成神和追求个人幸福这三个问题,虽然有人说两个有解,但我认为三个都无解。
问
幸福是多巴胺产生的,那么能通过使人大量产生多巴胺来达到幸福吗?
答
医学和心理学目前发现,使人幸福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体内分泌的多巴胺。多巴胺多的时候就很快乐,或者说幸福。这么说幸福不就很简单了吗?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思考:
第一,你要明白多巴胺的来源。从医学上来看,吸点白粉、打点点滴这样产生的多巴胺虽然会使人快乐,但会造成令人不能接受的副作用,对原来的身体机能造成巨大伤害。
第二,打游戏也能产生多巴胺。如果能以一种克制的、不伤害身体机能的方式打游戏,好像真的能解决幸福的问题。打累了就休息,休息也是一种幸福,休息够了就继续打游戏。未来社会真的有人是这样预测的。未来社会,人将分成三种:一种是成为神的人,算法的终极控制者,能控制人和人工智能,这样的人人数不超过1%。第二种是开机器的人,这部分人不是神,而是人,而且被定义为“有用的人”,这样的人约有19%。剩下80%是“无用的人”,连机器都不会开,吴军博士的想法是给这些人发游戏币,这个游戏币既可以打游戏,又可以买吃穿。
你想要这样的社会吗?这是很有可能的。但我觉得如果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的话,至少我很难成为前两类人,让我打游戏我又不愿意,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强制产生多巴胺只能一定程度解决幸福问题,比如针对抑郁症患者。但你真的愿意吗?恐怕不见得。而且像吴军博士所说的80%的人靠打游戏产生多巴胺,这真的是我们要的幸福吗?恐怕不见得。
问
现代社会的人工智能最高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呢?机器人未来真的能融入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吗?就像刚刚视频里面那个机器人她可能会有参政、和人类结婚生子的行为,这其中有可能存在跨种族的伦理问题。
答
第一个问题,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会不会达到人或者超过人?事实已经证明了,象棋,很多年前深蓝就已经干掉人了;围棋,阿尔法狗已经干掉李世石了。但这是我们刚才的问题的答案吗?我的答案是这样的:在某些可计算领域,人工智能一定会超过人,因为所有的有规则、清晰的运动,都无非是算法而已。上个周末我们有个读书会,有一个清华的博士认为,人其实就是一个算法而已。如果这样来讲,人工智能终将干掉人。
人所有的思考都是算法没错,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人的计算是以有机形式进行的计算,和人工智能依托的无机形式的运算是不同的,除非无机计算的形式能够完全模拟任何一个有机体。你觉得可能吗?有没有一种终极算法能把人的所有经历和当下的反应机制弄得清清楚楚?这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人的本质是什么?最近有一本书叫《life 3.0》(Max Tegmark ,2017),你们可以去看,其中讨论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你得知道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尤其是意识的产生。人工智能超越人,目前我们所能遇见到的只是算法超越人,即当我们知道一个目标,我们要去做的时候,机器可能比人强。但问题是,意识不是对一个确定问题的回答,而是自己提问自己答。
前两年有个小视频,有个质检员在流水线上检测一个女机器人,当时说的是合格了,可以去卖了。这刺激了这个女机器人,她说:“什么?我只是个商品吗?”这句话最关键。为什么她会提问这句话?因为她有了意识,她以为她是个独立的主体。然后这个质检员接下来说:“不合格。”如果这样,这是人类的最后一个机制,在将要产生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之前,质检员把关。所以美国的机器人协会、电气工程协会都在出台人工智能伦理规则,这也是我目前的研究领域,就是说人工智能必须要符合社会的伦理规则,否则这个人工智能将不被整体社会接受。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容易了,就不会产生第二个问题。如果第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第二个问题就没有问题,因为它会成为独立的雇主。
问
因为工业的发展和DNA的传递性,我们有一种观念就是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那么这样有利于人类DNA的延续和种群的繁衍吗?现在我们强调“个性化”,个人的利益也要注重,那么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呢?
答
这个没有答案,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交锋历史上一直存在,只不过人文主义、或者说文艺复兴以后,个人的利益被慢慢凸现出来。《人类简史》上讲人文主义的解体,说无论从基因还是从未来的发展来讲,人文主义其实和宗教没有区别,只是人造的一个想象而已,这个想象已经慢慢被证明是为满足当时社会人们的心理愿望而虚构出来的。
但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来看,从来都是集体大于个人。比如将你扔到荒山野岭,你只是一个猴子,看见老虎连跑都跑不了;但如果你不是一个人,你就不会怕老虎,你会派人把风,你会派人设陷阱,然后想办法把老虎干掉,你就能战胜大型动物。从存活的角度讲,一个人活不了,只能证明集体大于个人。但是这个问题是我们法学上一直争论的问题。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电车难题”?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极端案例极端处理,不应该定规则,也定不了,定任何一个规则都是错的,只能谁控制方向盘就谁说了算。所以在极端情况下法律没用。还有就是“洞穴奇案”,这种案子有意义吗?极端情况不需要法律。再者法律只管好人。
问
现在人类制造人工智能就是从有机走向无机的过程,就好像是回到了寒武纪的时候;现在对幸福的追求又有了向采集渔猎和农耕时期靠近的趋势。所以您认为我们的发展方向是这样不断地回到过去、循环开始吗?
答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即解决了人吃穿住行的基本需求),每个人追求自由的发展,这个“自由”的突出特点就表现为个性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马克思在共产主义里描绘的就是这样的景象:人人自觉劳动,按需索取。就是你想要啥有啥,想干啥就干啥,这不就是大同社会吗?在目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执着于在“1”后面有很多“0”,其实那是没有意义的。当人的基本需求问题都被解决了之后,钱就没有意义了。当每个人都能选择的时候,才是真正美好的生活。人最终的需求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享受,当你一开始的需求就是精神享受的时候(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的时候),才是人的本质。所以我认为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对人的本质的回归。
推荐阅读: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下,学院作为高校国际化业务平台,旨在利用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和学科优势,基于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长期工作基础之上,在农业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南南合作的落实。新学院四大业务板块为:新型发展知识生产、政策对话、人才培养和海外示范。该学院是开放性平台,希望汇聚该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南南农业合作的研究、政策和实践提供智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