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DT】实践系列一:剑麻农场在中坦农业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IDT 2020-09-17

这是第 331 篇文章



IDT-“小而实”的海外民心项目系列

    新型国际发展合作实践系列: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国之交到民相亲,我们不仅需要“大手笔”,也需要“小创新”。而这些“小而实”的创新在基层已探索多年,他们可能来自海外企业,驻外公务员、大学教授、海外媒体人、海外年轻人、海外华侨等等,许多点子最早源于他们面对海外工作中的日常挑战。我们发布这些硬核创新,希望借此沟通彼此,互相启发,为更好的新型关系的构建铺垫“心相通”的基础。欢迎大家关注,投稿。

    今天,我们推出的第一个“硬核”民心项目就是几乎所有去过坦桑尼亚调研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剑麻农场。作为一家具有长期海外经营经验的农业国有企业,他们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和税收,而且在长期的经营中已深入地将自身的发展和当地社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


剑麻农场在中坦农业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管善远丨中非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胡   京中非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负责人

邱   斌中非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经理


一、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的价值
    长期定位观测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始建于1843年7月1日的英国伦敦洛桑试验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期定位试验站,其研究数据为洛桑乃致全世界的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农业、环境、生态平衡和分子生物学等问题提供了无价的信息资源。而缺少定位系统研究使我国政府援助非洲农业难以发挥更大作用。农业“走出去”到非洲发展是必然选择,但缺少资料使项目步履维艰甚至功败垂成。

剑麻农场2009年6月27-29日接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武晋教授、赵丽霞博士生进行田野调研,开启了中坦农业交流合作新模式。十年来,农场在“咬定青山不放松”发展剑麻种植与纤维生产这一主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在坦桑尼亚的区位优势、立足实业的经营优势,在上级公司和驻坦大使馆、经商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和参与中坦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系会议办公室评价:我国首批农业“走出去”探索试点项目“坦桑尼亚剑麻农场”作为农业领域投资合作的典型代表,以较少的投资金额、较大的占地面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是我国目前在非洲最成功的农业投资项目之一[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系会议简报(2019年第1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信息系列摘报]。

二、剑麻农场在中坦农业交流合作中的作用促进中方在坦交流合作

1.为相关专家学者交流提供平台

农场先后接待百余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大非洲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的专家学者,他们以农场为依托进行田野调研。

自2013年起连续6年暑假接待中国农大人发学院所选派本科生的田野实习。

2010年3月2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率团访问农场。

2014年2月7日,在坦桑尼亚调研的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携教授团访问农场。

农场积极促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湛江)剑麻研究室周文钊教授(2016年11月27日-12月1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剑麻首席科学家易克贤研究员率其研究团队(2018年11月16-24日)访坦。

2.参与国内相关交流活动

在北京总部参与接待由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承办的交流活动,如2017年4月26日“2017年发展中国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研修班(第一期)”;2017年6月13日“商务部发展中国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经验研修班”。

2018年9月26日,国家开发银行召开“支持农业‘走出去’银企合作推动会”,农场等4家企业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3.为境外企业财务管理提供研讨场所

为了打造中资财务中介机构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财政部聘请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3月10日-4月1日对包括农场在内的安哥拉、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六家中资企业进行巡查,全方位了解被查企业的公司构架、发展战略、制度建设、合规运营等。

4.承担品种试验

农场距坦桑尼亚农业部所属伊龙噶作物研究所和国家种子公司伊龙噶制种场仅20公里。为了选育高产、高抗、优质、适种性强的玉米品种,2014年,农场承担了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品种对比试种任务。

5.承办研讨会及组织现场会

2012年7月28日,承办了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坦桑尼亚总统府计划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非减贫与发展”会议,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博士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出席了会议。此前的7月26日,范小建主任亲抵佩雅佩雅村,出席中坦村级减贫学习中心揭幕仪式。

2015年8月26-28日,承办了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非发展基金、坦桑尼亚总统府计划委员会、坦桑尼亚工业与贸易部、坦桑尼亚投资促进署共同主办的“中国-坦桑尼亚产业发展与减贫研讨会”。

2015年9月15日,承办了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与坦中友协共同主办的“中坦民间友好行动下基层”姆乌米村和佩雅佩雅村活动。

2015年11月9-11日,农场承接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下基层义诊活动。

6.设备走出去

农场使用的刮麻机、打包机、拖拉机、拖车、挖掘机、平路机、铲车、发电机组等等都从国内采购,并邀请坦桑尼亚其他剑麻企业来农场观摩,从而带动国产装备出口到坦桑尼亚。 

帮助坦桑本土发展能力建设

1.积极参与减贫活动

著名国际发展援助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十余次亲抵农场推动中坦减贫合作。农场与中国农业大学一起承担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佩雅佩雅“中坦村级减贫学习中心”项目,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非洲建立的唯一一个“村级减贫学习中心”。参与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科技部项目姆特戈瓦辛巴村级减贫学习中心项目。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起承担大使基金多多马减贫项目。参与中国农业大学主导的“中坦千户万亩玉米增产示范项目”。

实施姆特戈瓦辛巴村级减贫学习中心项目复制了佩雅佩雅村村级减贫学习中心项目的做法:一是在村民中组建有一定建筑经验的施工队伍,推选负责人,由他们来施工,以减少施工费用;二是在村委会中成立资金材料管理委员会,监督专款专用,防止资金和建筑材料被挪用;三是在村委会中成立村公所质量控制委员会,监督工程质量与安全。资金则视工程进度支付。这种行之有效的做法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使当地村民能力建设落到实处。

2.为中国援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技术提供舞台

农场与中国援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同属坦桑尼亚莫罗戈洛省,二者相距70公里。自2011年4月2日示范中心竣工后,双方管理团队经多次协商沟通,并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于2012年8月19日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约定:双方遵循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剑麻大规模育苗、优质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蛋鸡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蔬菜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与市场营销等领域开展合作。合作方式有:农场为中心示范推广实用农业技术提供基地,为中心专家在剑麻农场及毗邻范围内工作提供食宿、交通条件。农场组织周边农民、示范户到中心接受专家的技术培训。中心派专家到剑麻农场所在地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资料、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每年开展不定期的培训示范活动4-6次。

简而言之,农场“请进来”、“送出去”,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协助中心为技术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扩大中心在坦桑尼亚的影响力,把中国的援助落到实处,造福坦桑人民,服务国家政治外交。

3.人才培训及本土化能力提升

农场注重培养当地人才,先后选送12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到中国或坦桑尼亚相关机构培训,4位坦籍优秀员工获得我驻坦桑尼亚大使馆表彰。农场技术员马嘉里瓦学历不高,但虚心、勤奋,不仅自学制图、电脑,还自学英语以便与中方员工和临时从中国来坦工作的工程师交流。为此,农场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2016年12月3次派他到中国进行短暂培训学习,提高其技能。


在农场的主动沟通下,坦桑尼亚剑麻行业主管部门——剑麻协会先后有2名高管到中国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4名高管接受短训。

4.安居乐业

公司遵循本土化用人原则,目前,在公司工作的中方员工仅5人,但雇佣了当地员工约800人,大大地缓解了当地政府的就业压力。公司按照坦桑尼亚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公司在妇女与残疾人的平等就业与劳动保护方面具有高度责任感。目前有近200名妇女在公司工作,其中有8位成为中层管理人员、8位在办公室工作、6位在医院工作。按照坦桑尼亚法律规定对适龄孕妇给予84天的产假。公司还雇佣了2名残疾人,为其生计提供了保障。

为了让坦籍员工分享发展成果,公司自筹100万美元,建造60套水电齐全的职工住宅。之前的住宅低矮窄小、通风采光差,有的属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改造前

改造后

5.文化共兴

组建业余足球队、歌舞队、小品队、武术杂技队,“五、一”国际劳动节、新年都举办庆祝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培植公司团队精神。


三、以剑麻农场为依托的部分研究成果展示

      十年耕耘,以农场为平台的田野调查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公开发表原创性论文数十篇。

部分研究成果展示如下:


相关阅读

【IDT】观点发布:一带一路沿线的社会发展现状

【IDT】我们去联合国南南合作高级别会议做什么?

【IDT】BAPA+40 :倡导南南团结还是南北融合?

【IDT】一张图看懂印度尼西亚的减贫历程

【IDT】看完流浪地球,再来了解全球事务与发展

【IDT】坦桑归来话坦桑(一):央地关系

【IDT】对于一带一路,西方国际发展界关心什么?

【IDT】中国对非洲的影响力超过美国了吗?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下,学院作为高校国际化业务平台,旨在利用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和学科优势,基于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长期工作基础之上,在农业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南南合作的落实。新学院四大业务板块为:新型发展知识生产、政策对话、人才培养和海外示范。该学院是开放性平台,希望汇聚该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南南农业合作的研究、政策和实践提供智识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