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见面我们期盼了太久。
本该是一年一度的暑期全国研习营,因为疫情的影响,不得不推迟到2020年的末尾,但是我们仍然保留住了这场属于乡村老师们的科学庆典。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老师,同样是在各自的土地上耕耘着,突破着,穿越了现实的种种樊篱,终于在此地相遇。
在见面会破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114位乡村科学教师,骄傲地介绍着自己家乡的特产,在欢声笑语的游戏里拉近着彼此的距离,像个孩子一样在玩耍——科学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好玩的。
当见面会结束的时候,星空队、第二宇宙队、小橡果队、万有引力队、光影队、星火队、科学超能队、科学摇篮组、探秘者联盟、星星之火队、乐探队已经应运而生,「第三届全国乡村儿童科学点火人研习营」正式开始。「将心中的想法通过不断地推测和实验最终验证出的快乐,是我少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担当者行动作为一家专业做乡村儿童阅读的公益机构,为什么还要去开展科学推广呢?上午的第一场分享,由担当者行动的创始人张同庆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科学对于儿童的重要性。在浪漫的童年时代,儿童既需要被大量优秀的文学滋养,也需要在科普阅读中,在动手玩和实验中感受科学精神。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乃至是一个健全的机构,基因中既需要浪漫想象,炽热而激情的一面,更需要有理性、冷静、严谨的一面,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这次研习营的主题是「爱和相信」。而张老师为我们再次阐述了「爱和相信」的真正含义:我们坚定地相信每个人本身所蕴藏着巨大的可能性和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当我们连接在一起时,相信我们就可以打破世界上的不合理。最后张老师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好奇心才是科学课堂里最积极的因素。作为乡村科学点火人,我们要努力为孩子们塑造一个安全的、自由的、包容的、鼓励的、允许孩子犯错的氛围和环境,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我们的孩子才能在里面真正快乐地、有效地去探索科学。这才是「爱和相信」在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在这个早晨,老师们因张老师强烈的热爱和理念而兴奋和共鸣,我们的手心里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温度和力量。教育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了解脑科学,认识我们的大脑,有利于促进学习,为教育提供方法。我们跟随着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周昌乐老师走进我们的大脑,从脑科学的角度重新发现教育。
通过了解人类大脑的演变过程,周老师为我们展示大脑发展的三个关键期:怀孕第8周起,一生中的头三年,以及智力升华的初中。了解大脑的发展,让我们更清晰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关注点。在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智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周老师幽默地说,他的女儿小学时考了80分以下才有奖励。不要太看重成绩,这样会丢失很多更重要的东西。通过了解人类智力的构成,我们发现知识比能力重要,而接触高人,获得更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智力。
当我们了解了人脑的构成,人脑的感觉系统、醒觉系统、记忆系统,情感奖励等系统后,周老师将脑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和教育产生联结,从新的角度重新去思考学习和教育。
第三场分享的老师很特别,在他的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教育和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他就是耕林童书馆的创始人敖德老师。敖德老师做过很多行业,每一个都几乎是从零开始;当他成为了爸爸后,希望孩子可以读着他写的书长大,由此便创作了绘本《搞定老爸的十个绝招》;他的整场分享没有幻灯片,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长达两米的墙书和生动有趣的故事;他穿着拥有10个大口袋的魔法袍,里面装着10个生活物件,与他今天分享的历史知识息息相关。
“学历史痛苦吗?”
“中国的历史为什么总是分分合合?”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兴起?”
敖德老师用一个个问题带领我们感受历史的魅力,并将历史和科学结合,用独特的科学维度来看历史。历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时间和人物,而是多种学科的融合。我们在敖德老师的墙书中看到了万物相连的更广阔的世界:科学、人文、历史、艺术彼此交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敖德老师新颖的分享让我们再次思考教育的方向,知识的积累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深度的思维方式更为重要。
虽然只学了一个多月汉语,但撒沙老师的分享还是引来了现场老师们的阵阵惊呼,不只是因为她的语言天赋,而且,她展示的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密码:自然之美。
撒沙老师小时候在俄罗斯的农村长大,她的童年里,是各种虫子、鸟儿、森林、蘑菇,还有到现在也忘不了的野草莓的滋味,作为一个艺术家,她却说:「艺术家不可能创造出比大自然更加美的东西。」
撒沙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大自然特别的造物之美,她说,自然其实和我们特别近,而人需要走进去,去观察和发现,这时候我们才能得知,一根死去的树桩能够藏有多少生命。撒沙有三个孩子,有的老师觉得很不容易,但她觉得有了孩子之后,就可以再过一次童年。对于我们的乡村老师来说也是一样,班上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个童年,当老师带着一颗亲近自然的心,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生命的美丽,这会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下午第二场分享的老师是香港大学科学教育博士、「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公众号的作者马冠中老师,马老师关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有着独特的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极为重要的就是科学思维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马老师提出一个很特别的议题:教会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思考。一上台,马老师就用自己的年龄作为谜题,让在场的老师们初步感受何谓「科学家的思考方法」,我们想知道什么,如何知道,通过观察?通过细节?接着,马老师利用教学案例来分析学生是怎么思考的,以及对比分析科学家与学生的思考的异同,我们到底怎么教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呢?在这样的一个个问题中,马老师都采用极为鲜活的例子来跟现场的老师进行互动,加深老师们的实际操作性,马老师还给现场每个老师分发了四张科学记录单,六人一个小组,让老师们当了一回「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科学课,深深切切地了解如何去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
在这次全国研习营开始之前,我们曾让每一位公益讲师写下对这次活动的寄语,林辉煌老师写下的是:「期待未来能看到有星星点点的火。」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老师们开始了各自的生长时刻,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火种仍在燃烧。对于这样的老师,对于他们所代表的未来,我们如何不满怀期待。▲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