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葬礼上,妻子发现丈夫不为人知的“秘密”

阿呆爸 阿呆爸育儿 2023-06-12

这是阿呆爸第748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打盹的下午茶



‍【重要提醒】有些朋友私信说,最近收不到阿呆爸育儿推送。是因为微信调整了推荐机制。为避免错过深度好文,请大家务必给阿呆爸育儿加上星标!随手点击下方名片-点右上角弹出菜单栏-点“设为星标”即可设置。


农历正月初二,天刚破晓,春寒料峭,没什么人出门。


但,在安徽蚌埠怀远县的东大坝上,却有着一番非比寻常的“热闹”:

在这条人迹寥寥的小城街道上,一大早居然挤满了人。

他们清一色身着黑衣、胸别白花,或一脸哀伤,或眼泛泪花,一个挨着一个地排着队,摩肩接踵,却又安安静静地行走着。

太阳越升越高,人也越来越多,将街道塞得水泄不通。

不远处,便是殡仪馆,素白的花圈不计其数,即便在道路两侧层叠着摆放都放不下,一路排到了30米之外!

现场工作人员粗略估算,来了大约有一千多人。即使有同事已从业20余年,都不曾遇见过这样“隆重”的场面。

这是哪位名人的葬礼,竟然来了这么多吊唁的人?


01.

三尺讲台育桃李


其实,今日葬礼的逝者,并非什么“大人物”,只是一名平平凡凡的中学教师。

但他,却是一千多个学生心目中无比敬爱的“大人物”。

前段时间,安徽蚌埠怀远中学的宋文武老师,因突发疾病而不幸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

在他的葬礼上,他教过的学生,大约有一千多人,不顾路遥途远,从天南地北都赶了回来,满怀悲痛地对着恩师不住磕头、悲泣送别。

甚至,还有一些人当场哭得晕了过去。

这一幕,让宋老师的妻子小徐颇感意外:丈夫曾教过很多学生,但她真没想到,会有如此之多的学生前来悼念!

她更没有想到,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她竟然发现一个他隐藏多年的大“秘密”。

在屋里,小徐翻出了一沓厚厚的献血证,还找到一些杂志。

她随手翻开一篇文章,是学生写的散文,细看细问之下,才知晓:原来,丈夫打从2004年至今的20年里,一直瞒着家人自掏腰包,用班主任津贴、稿费等,资助了30多名家境困难的学生!

而从2002年算起,他累计献血36次,总量达到13200毫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

妻子在整理宋老师遗物

小徐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知道丈夫有过献血,但不知他竟然献了那么多。

她知道丈夫对学生很好,但不知他对学生如此关照、爱护!

宋老师的献血证书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宋老师的仁心善举,让万千网友热泪盈眶。

是什么样的老师,能让那么多学生毕业后许久仍不忘师恩,不管多远都要跑回来为他送行?

宋文武老师

在宋老师家人的追思里,在学生们的缅怀里,在教职工、学校领导的回忆里,宋老师平凡而可敬的一生,缓缓拉开了帷幕。


02.

宋文武老师出生于1975年7月,是一位来自农家的寒门学子。

1993年,他高考失利落榜,便到江苏扬州去打工。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娴雅的姑娘小徐。

1995年,始终怀揣“大学梦”的宋文武,重返校园复读,考上了阜阳师范学院(现阜阳师范大学)

毕业后,他带着小徐返回家乡,在怀远一中执教,担任语文老师。

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台下一张张稚气十足的脸孔,青春年华的宋文武激动又忐忑。

拈起轻轻的粉笔,他感受到一份沉沉的责任:一定要当一名称职的老师,好好教育孩子!

其后,他与小徐结为秦晋之好。

他在课堂上讲课,小徐在家中做些缝纫活贴补家用。

2004年,宋文武的儿子出生了,他满心欢喜。

不幸的是,小宝贝出生时大脑缺氧,被确诊为智力残疾。

遭受着命运的巨大打击,宋文武内心的悲苦自不待言。

但他选择了坚强面对,跟妻子悉心照料孩子,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

家里,有一个娃娃等着他。

教室里,也有几十个娃娃等着他。

他得好好爱护他们。

每天清晨,他早早地便骑车到学校,一整天“泡”在学校里,直到夜阑人静才回家。

他工作勤勉,教学方式也很用心。

宋老师工作照

他认为“教育不能只靠纸上谈兵”,每一节课,他不是干巴巴地读课文、念教纲,而是花费大量时间备课,力求将课本上的内容与课外的知识灵活结合,让孩子们更好地“消化”知识点。

他经常在课上引经据典,或播放相关电影,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们回忆宋老师

此外,他还带着一众学生打理文学社、创办校园刊物,领他们去爬高山、过树林、赏落日、看烟花,教孩子领略自然之美,更具文化情怀。

宋老师还很会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不体罚学生。

这让学生们都很信任他,感觉宋老师就是他们的“大朋友”,不敢怠慢学业,怕辜负了老师的信任。

有学生早上迟到了,他罚学生站着读书。但下课后,他竟拎着早饭递给学生:“没吃早饭吧?快吃啊。”

学生小常,因为成绩不佳,曾被一些老师漠然对待。

但他进了宋老师的班里后,宋老师却很关心他,并没有因为他是个所谓的“差生”,就另眼相待。

有一回,小常在上课时打闹,被科任老师告状。而宋老师只是温和、真诚地跟他沟通,希望他不要影响别的同学。

小常心里涌上一股热流,觉得这个老师特别尊重、善待他,不知咋的,就试着约束起自己了,不再扰乱课堂纪律,还捧起了书本。

宋老师和学生合照

宋文武刚刚从教时,由于资历太浅,很多家长对他心存质疑,还打算给孩子转班。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宋老师所带的班级,在高考中,无论是一本达线人数、本科达线人数,还是本科指标、本科达线率,都位居全年级平行班之首,赢得家长们的一致认可:“把孩子交给宋老师,我们非常放心!”


03.

一腔暖爱润心田


除了在教学上倾尽心血,宋文武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们也非常关心。

童年时期的宋文武,家境十分困苦,曾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而命悬一线。

因为自己曾经也是一个穷孩子,所以他最看不得别人挨饿受冻、受苦受罪。

宋老师生活照

他总是能敏感、迅速地“捕捉”到一些穷困学生的困窘与无助,就算自己家底单薄、日子捉襟见肘,但他总会急急伸出手去,要扶孩子们一把:

有学生家境贫寒,没钱交伙食费,他就掏出自个的饭卡,一把塞到孩子手中:“我的饭卡你随便刷。”

有学生病了,不够钱支付医药费,他就立即垫上。学生要还钱时,他连连摆手。

有学生打算复读,却连最基本的复读费都拿不出。宋文武得知,就给了学生一千元,让她赶紧上课去。

还有些学生考上了大学,但却没钱交学费。宋文武怕孩子耽误前程,就尽自己所能,断断续续给他们汇款。

春节将至,宋文武突然想起,有位胡同学,曾在周记里写道:“父亲去世后,我们家过年,就再也没有吃过一顿肉了。”

他一想起这句话,就心头硌疼,马上就给胡同学送了点年货。

后来,考上大学的胡同学满怀感激,在文章里动情记述:“高三那年,宋文武老师担任了我的班主任,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他每月资助我六十元钱,并通过他的一些同学来帮扶我……”

“放寒假那天已是腊月二十六了,上完最后一节课,宋老师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亲切地把两大包年货交到了我的手上。这一年春节,我们一家终于吃上了肉……”

学生小胡发表在杂志的文章

此外,宋文武在周末时,会经常把学生叫来宿舍,亲自做饭给他们吃。

因为他了解到,那几个娃家里条件很差,为了省钱,在学校就光吃素菜、不敢吃肉。

这怎么行?于是,他就给孩子们补充一点营养、“开开荤”。

在帮助学生时,宋文武还很懂得要给孩子们“留面子”。

比如,他从学生们的作文周记、日常观察中,得知有个学生因家里贫困,晚上总是少吃一顿,因为自尊心,还装作已经吃了,生怕别人知道。

宋文武心酸得不行:这孩子还在长身体呢,怎能饿着肚子上学?

他故意跟孩子说:“XX同学啊,我给你讲个题,讲完以后你就去食堂打两份饭,我请你,咱们一起吃哈。”

望着孩子大口大口吃着饭,他心满意足地笑了。

再比如,他资助一位女学生时,为照顾孩子的自尊,就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这些钱都是学校发的助学金。

后来,他资助学生时就“学精了”,总是把钱给工会,再让工会把钱转给学生。


……

就这样,他瞒着妻子,用自己的班主任津贴、业余写稿的稿费等“私房钱”,来资助学生,鼓励孩子们全力奋斗、拥有美好的未来。

而他自己,总是省吃俭用,穿得随随便便,袖口褪色了还舍不得换件新衣;也吃得马马虎虎,忙起来一桶泡面就对付一顿。

宋老师去世前几天的朋友圈

由于经常饮食不规律、熬夜工作,他不免有点发胖,可他还幽默自嘲,说自己是个“杀猪的”。


学生们就“尊称”他为“杀猪大仙”,甚至亲切地喊他“宋叔”,唤他“宋爸”。

宋老师的学生们

他们虽然年少懵懂,却都晓得,“杀猪大仙”老师憨厚、粗犷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水晶般剔透澄净、又温热柔软的心,焕发着光芒四射的爱意与善意。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爱:给“宋爸”带好吃的烤红薯、鸭脖、粽子、杯面……塞满他的讲台。

而那些他帮助过的学生,在考入大学或工作后,都对他无比感恩、不断地致谢、送礼,请他吃饭……


04.

半生奉献写师魂


自打当了老师,宋文武就一直秉持着“言传与身教并重”的信念,教学优秀、师德良好,在当地教育界渐渐“声名鹊起”。


从2004年起,怀远县教育部门就抽调怀远一中、二中、三中的优秀教师,组建了“怀远县一二三高考辅导班”,还直接以宋文武老师的名字命名了一个班——“文武班”。


在宋老师的辛勤教导之下,“文武班”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还考出了多个文理科状元,考取了多家名校学府: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等等。

而他辅导过的学生,参加征文比赛也是频频获奖:全省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还有全国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

成了大家眼里的“名师”之后,宋文武的面前,曾敞开了很多扇“大门”:

教育局想调他进局工作,县委宣传部希望他能去上班,蚌埠一中要请他任教,一些私立学校报出高薪邀他入职。

还有朋友建议他开补课班赚外快,有亲戚请他去苏州当老师,一年底薪就有100万……

看着眼前诸多亮灿灿的机会,宋老师的内心却没有一丝丝波澜。

他柔柔地望着讲台下一双双清亮的、渴求的眼眸,心里很是安然、踏实。

曾经,刚当班主任时,因为资历不足、待遇不高,他也有想过“跳槽”,便在一家国企应聘了文秘一职,笔试还考了第一名。

学生们得知后,都很舍不得他。有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你真的要走吗?”很明显,学生的字迹之上,还有着风干的泪迹。

他被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眼泪不知不觉就“啪”地滴落到周记本。

他在上面回复孩子,画上一个坚定的句号:“老师不走。”

说不走,就不走。他只想当老师,当怀远一中的老师。

除了“人民老师”这个身份,他还拥有另一个独特的身份——“献血标兵”。

宋老师去世后,血站发来慰问信

据蚌埠市中心血站统计,从2002年起,截至2022年4月,宋文武老师已捐献全血36次,累计献血13200毫升,数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


对于这些荣誉,宋老师显得非常低调,从不宣扬。

谈及为何献血热情这么高,他笑笑说,他打工那几年,生活比较艰苦,但有很多好心人都向他伸出过援手,让他始终心怀感激。

所以,他献血就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心里很快乐!

他的行为感染了很多学生。多年来,起码有200个学生,跟着他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令人无比悲痛的是,1月15日,宋老师突发脑溢血进了医院,最终因抢救无效,于1月19日猝然长逝。

宋老师最后一条朋友圈

他去世后,家人才得悉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消息传开来,全网沉痛扼腕、感动飙泪。

宋老师的葬礼

学生们更是泣不成声,深切缅怀。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很多学生心里,宋老师就是他们第二个父亲,给予了他们无比温暖的爱护、指引与激励。


有个女同学说,她和宋老师就是“爷俩”,含泪写道:“你(宋老师)交代我的话,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我永远爱您,如果有来生,下辈子我还做您的闺女!”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有学生发誓,要“尽自己的努力,继承老师的品质。”

“我觉得他(宋老师)配得上老师这个称谓。”有学生发自肺腑地说。


何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对此提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而宋文武老师,正是用他发光发热的一生,纯粹、完美地诠释了这八个字。

作为一名教师,他不仅呕心沥血地深耕教学,为学生传授知识,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竭尽全力去托举学生的明天;还以自身高尚的修为、高洁的品行,成为引领孩子成长的一盏明灯。

回顾宋老师48岁的一生,他从教24年,资助学生30余人,共献血36次,一心行善20年。追悼会上,共有1000多名学生为他送行。

寥寥几个数字,凝结了这位普通教师并不普通的一生,也谱写了一颗饱含爱意与良善的心,如何在世间默默洒下无尽暖爱,滋润无数心灵的大爱篇章。


他在文章中写道


“我是农民出身,并且经历过外出打工的磨难,深切地了解农民生活的困苦,也更关注和我一样从农村来的学生。”


“我不想让他们(学生)像我当年那样因落榜而流落他乡,饱受欺凌,也不想让他们像我现在这样只是个小教书匠,微如尘埃。”



这,就是他助学行善的温暖开端。

他深知,读书,对这些孩子来说,是走出人生困境的最好机会。他只希望尽一己之力,能把孩子们推出命运的泥沼。

宋老师已不幸故去,然师魂永存、良德常驻。

在教育这条战线上,有无数个像宋老师这样不计得失、一心为教育付出的人。

比如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老师张桂梅;

张桂梅

脚蹬三轮、资助300多个孩子求学的“助学老人”白方礼;

白方礼

还有放弃高薪、返乡支教的“白发校长”张鹏程……

张鹏程

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勤勤恳恳地站在讲台上,让自己变成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变成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善良温暖的灵魂去唤醒无数的灵魂。

他们,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火把与星光。

他们,是一个国家坚挺的脊梁和傲然的铁骨。

他们一生情系教育事业,胸藏孤勇、心怀热血,用自己平凡而坚实的微小力量,一点一点汇成了一个高燃的巨大火炬,在天地间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引领着孩子们走向广阔无垠的征途……

点亮【赞】+【在看】,致敬每一个“平凡英雄”,将感动传递下去,让这种精神永不磨灭。


参考资料:

《怀远一48岁老师离世后 家人才发现他已资助学生多年》——“大皖新闻”

《宋文武:情系三尺讲台 续写人间大爱》——“怀远县融媒体中心”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今日视频推荐 · 

在微信视频号里搜索“阿呆爸育儿”

观看每日精选教育、育儿视频

欢迎大家关注

非功利性的读书
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 END - · 往期推荐 · 

赴美生子被全网谩骂的她,冤吗?

吴秀波儿子家暴女友,这件事早已有迹可循...

复旦学霸辍学回家啃老,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点赞,在看,育儿路上一同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