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状元史方舟/2002

2015-06-06 木闻 小人物大人物

二〇〇二年陕西省理科状元史方舟


高考 大学 只是人生历程中的一站

【状元简介】


史方舟,男,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八日出生。陕西西安人。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六年,陕西师大附小。一九九六年至二〇〇二年陕西师大附中,二〇〇二年至二〇〇六年,北京大学金融学,取得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二〇〇六年八月,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印第安纳州)经济学博士。


【状元印象】


史方舟二十三岁。如果从声音上听,似乎他还是个孩子,脆生生的。可真正对起话来,他可真够成熟的。他对高考、对“状元”光环、对北大名牌,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透彻认识。

(记录者木闻 公众号小人物大人物)

而对中美两国年轻人的对比,或许并不全面,但他那种强烈的理想信念和清醒的自我反思,让人不由有所触动。记者和他在网上聊了四个小时,直到美国时间的凌晨三点。他的MSN签名是“中国龙!”问他为什么。他说,哈哈,是首歌名,觉得挺振奋的。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问他有什么困难,他却说大家越来越国际化,将来都是国际人,没有什么困难是专属美国的。史方舟始终没有说他会怎么克服困难,不过,这样一个头脑冷静、清醒异常的年轻人,会走得更稳健。




(史方舟提供。下同)

【状元故事】


高考 大学 只是人生历程中的一站

遇到一位好老师 教我们学会做人

我的母校师大附中是很好的一所学校。我很喜欢。我从师大附小到师大附中,十二年时间都在一个类似的氛围中度过。老师同学关系很融洽。我们师大附中的毕业生有一个特点,相对都比较低调一些。


我上北大时,和陕西老乡一起聊天,说西安这几个名校毕业的学生,一眼都能看出来。最自信的肯定是西工大附中的,会玩又会学的是交大附中和铁一中的。我们师大附中和西安中学比较像,不太出头。


学校的氛围和老师的教导方式有关。我高中的班主任,许勤老师,她开学第一天就告诫我们:“我希望大家首先学会做人。”她在班会上,说的最多的不是最近全班的成绩又如何如何,而是总会举一些很细节的例子,告诉同学们品德方面的闪光点,有时候事情甚至很小,比如走廊上有纸屑,谁顺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老师教给我们一种态度,一种对细节的态度,就是怎么用道德约束自己,做到自我完善。


另一方面,还有对班级的责任感。我们那个班是所有老师公认最团结的。当时如果谁找到一本好的习题集,不会藏着掖着,而是很高兴地去告诉大家:“我又找到一本好书了。”大家一起用。我们这一代的竞争意识比起父辈来说,本来就要强得多,更何况是在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直到毕业后,我们的聚会都是融洽的。有位老师说,她带了那么多学生,没见过毕业后人心依然这么齐的集体。


当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高三时,学校决定将全年级前五十名组成一个新班。当时我们班成绩好的同学心情有些复杂。考好也不是,考不好也不是。其它班的同学都很高兴,自己能被分到尖子班去。我们班的都比较矛盾吧,虽然进去了,但是成绩有一些波动。我在尖子班待了一个学期,又主动申请回到了原来的班级,在那里完成了高三最后一学期的学习。


当时心情不好,加上年纪小,不会想到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一些老师和领导的感情。不过老师们都很大度,继续指导我学习,对我帮助很大。我到现在很内疚,因为回想起来很对不起一些老师。


不过,我觉得为什么在年纪轻轻的时候要把人分成几等。明明还没有上考场,就要分成尖子班、重点班、普通班……不太公平吧。老师的苦心可以理解,但好的环境也能促进人向上。我现在在普度大学读博士,要给本科生带课。我的评分原则就是要给每个人机会,不轻易去否定一个人。



高考只是一个需要把握的机会

高考时我也睡不着,但是不紧张。许老师高考前说,她看过以前的高考状元写文章,很多人高考前夜都睡不着觉。所以如果我们紧张了,就想想这是很正常的。呵呵。我们前一晚上也休息得不好,不过不紧张。这“归功”于老师对我们的抒解。


我们这一代高考和父辈他们那会儿不一样。那会儿很多人有种强烈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拿起书本,备战高考,回到学校,改变命运。他们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现在,呵呵,看看考试那天考场外的人山人海——那是一家人在战斗,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现在社会走向多元化了,考上大学只不过是得到一个更好的环境接受教育。上了大学不一定就什么都不愁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在不也很严峻吗?但是有高考这个机会还是要去把握。我大学时和同学聊,北大毕业只意味更多的机遇、更少的弯路。除了死亡,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只能说是影响。高考,就是一个影响作用比较大的事情。

(记录者木闻 公众号小人物大人物)

我妈妈是做招生工作的,每年都会听说很多高分落榜、或者超常发挥的事儿,她说,不管是惋惜,还是欣喜,最后都会回归平静。因为它不过就是一次考试。很多人高考没考好,考研不是照样“扳”回来了吗。考研没考好,工作中又出了成绩。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啊。

考上北大或北大毕业并不代表什么都有了

我们北大有一个社团,它的成员是来自各省的高考状元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大家在一起讨论,怎么看自己头上这个光环,各人的想法不一样。关键看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不一样,最后毕业的去向也都大相径庭。他们有很优秀的人,也有我以前在报纸上才见到的真正“高分低能”的人,还有的是能力很强、但是没有继续努力的人。


我很感谢父母给我一个正确的态度。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你考上大学了,就怎样怎样;或者说,到那会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高考、大学只是人生历程中的一站。自己想前进,哪里都不是终点。”这是父母给我的座右铭。


很可惜,现在太多家长都告诉孩子:现在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或者说考上大学后就会如何如何。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北大的状元,我认识不少,就有没考上研的、找工作受挫的。


所以不要把上大学看成一个拼搏的终点。热爱生活,向目标努力就好了。




2006年11月

在美国旧金山河湾大桥bay bridge

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很多 很荣幸 也有茫然

我们们高考时正是素质教育喊得最响的时候,还有高考制度改革,3+X考试制度推行,我们都经历了,很荣幸,但多少有些茫然。提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很令人振奋的,但是无奈的地方在于,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的素质教育,还在摸索阶段,任重道远。加之大学扩招,象牙塔不再高不可攀,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上大学转移到了就业难。国家更加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对大学生就业观有一次冲击。


我们这一代,就业的横向差距越来越大,区域更广。大学生的想法不同,对新环境的适应度就不同。有纵横于跨国知名企业的,有志愿支教西部的;有一门心思考研为求发展的,还有游走于各个招聘会处心积虑谋得一职的。有人追求物质,将此作为西化的精髓。有人却愤青,将内心与环境的矛盾尽情释放。很难讲是好是坏。


因为我们这一代从小被称为小皇帝,所以走上社会,面对却是更为激烈的竞争,有些大学毕业生因此无所适从。一边是大型跨国企业的高级白领,另一边是找不到工作,当陪聊,搓澡工。我读的这个专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好的工作非常赚钱,在外国投资银行就职,本科一毕业年薪可以达到几十万。


另一方面,有的学校金融本科毕业后去应聘银行的点钞员都要挤破头。拿我们班来说,去年(二〇〇六年)年末炒得火热的北大毕业生当陪聊,就是我的同班同学。一小时五元的陪聊费和近百万的年薪差距就很大了。包括那个报道中提到我们班的平均年薪十七万元,也是真的。一个班的差距就这么大。同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过来会影响应试者对高考的看法。


我上大学时也没这么多想法,这是毕业之后才想到的。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去选择发展道路。大学就是为此准备的道路。

年轻人缺乏理想 这让人担心

我想,我未必就能找到那么好的工作啊,还是多读读书吧,不太想那么早就工作,觉得工作后再回学校读书就难了。不过路走对没走对,谁也无法说。至少截至现在回头看,我还是满意的。我拿到了全奖学金,这就是读博士的好处,拿到全奖免学费,每个月再给一些工资。我先作助教,然后逐渐有机会带本科生。

(记录者木闻 公众号小人物大人物)

美国也有“状元”,就是州SAT考试最高分,他们好像叫总统奖。不过SAT考试并不是全部,因为美国大学入学并不是只排成绩,他们是申请制,标准化考试成绩只不过是申请中的一个因素。媒体和公众对所谓“状元”的追捧没中国那么热烈,因为未必考的最高的就能去最好的学校。而且美国人对成绩不是那么敏感,他们每年才多少人考啊,可是世界名校又有多少所。中国的清华北大在亚洲都不是顶尖呢。而美国学生上名校太容易了,很多人哈佛都给了offer(录取通知书),他们随随便便就拒绝了。问他们说为什么不去哈佛,而要求去另一个学校,原因是离家近,或者喜欢那个学校的球队。


这虽然只是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区别,但是我觉得这在有些方面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存在问题的。这个学期我和一些中国留学生就此交换意见。我们发现,不论学习成绩好坏,美国学生都很有理想。跟高中生聊,将来想干什么,他们都会讲得一清二楚:理想是什么,所以应该怎样去奋斗,上什么学,读什么专业,出来后理想的工作是什么,工作几年后去做什么。


问中国的高中生同样问题,得到最多的答案是考大学。学什么专业?父母决定。上了大学,一部分人就没目标了。很多人的答案是“不知道”,包括名校的学生,所以有的那么容易沉迷电脑游戏。

(记录者木闻 公众号小人物大人物)

电脑美国学生比我们接触的早,但是因为玩电脑游戏而被勒令退学的中国大学生却远远多于美国学生。与此相对比的是,不时传来美国大学生就读期间自我创业的例子。


年轻人对生活缺乏理想和热情,这点让人担心。



【状元谈高考】

我没有权力评判高考制度。我只能说是我的一点想法。我觉得现在高考这种制度还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自主招生依旧是小范围的,而且自主招生一样需要标准。扩大规模后仍然会趋向一种标准化的测试。标准化的考试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很公平的,所以没有必要从根本上否定现在的高考。而且,正因为标准化,所以形式上说是公平的。大家对它的批评更多是在内容上,太教条,太八股。


但是这已经都在不断修正了。对比现在的高考题,和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批评声最大的语文试题。话题式的作文题就是一个大的变革。还有理化试题中,结合当年该领域的热门话题,改编的试题。还有现在吵得比较热得关于网络语言进入语文试题,流行歌曲歌词进入语文试题等等。




假若感觉这篇原创不错

感谢打赏,欢迎点赞

~~~谢谢鼓励~~~




【原创声明】


这里的文图均为记录者木闻写摄


感谢关注,欢迎转发,授权转载


垂询邮箱 44559513@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